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9744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docx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

矿山事故应急处理

根据矿山事故及事故抢险工作的特点,矿山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危害性较大的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一、矿山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矿领导在接到井下火灾报警后,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抢救:

(1)迅速查明并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积极组织矿山救护队抢救遇险人员。

同时,查明火灾性质、原因、发火地点、火势大小、火灾蔓延的方向和速度,遇险人员的分布及其伤亡情况,防止火灾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

(2)切断火区电源。

(3)正确选择通风方法。

处理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

使用这些通风方法应根据已探明的火区地点和范围灾区人员分布情况来决定。

处理井下火灾的技术要点为:

1)通风方法的正确与否对灭火工作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隔绝风流、停止风机运转等。

不论何种通风方法,都必须满足:

(1)不使瓦斯聚积,煤尘飞扬,造成爆炸;

(2)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

(3)不使火源蔓延到瓦斯聚积的地域;

(4)有助于阻止火灾扩大,压制火势,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

(5)防止再生火源的发生和火烟的逆退;

(6)防止火负压的形成,造成风流逆转。

2)为接近火源,救人灭火,应及时把弥漫井巷的火烟排除。

3)扑灭井下火灾。

根据发生火灾的地点、发生火灾方式的不同,结合并下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具体的灭火方法。

二、矿井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一)处理矿井水灾事故的基本程序

(1)撤出灾区人员,并按规定的安全撤离路线撤离人员

(2)弄清突水地点、性质,估计突水的积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的涌水量、影响

范围、补给水源影响的地表水体。

(3)根据水情规定关闭水闸门的顺序和负责人,并及时关闭防水闸门。

4)有流沙涌出时,应构筑滤水墙,并规定滤水墙的构筑位置和顺序

(5)必须保持排水设备不被淹没。

当水和沙威胁到泵房时,在下水平人员撤出后应将水和沙引向下水平巷道。

(6)有害气体从水淹区涌出以及二次突水事故发生时采取安全措施,在排水、侦察灾情时采取防止冒顶、掉底伤人的措施。

(二)抢救矿井水灾遇险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井下发生突水事故,常常有人被困在井下,指挥者应本着“积极抢救”的原则,首先应制定营救人员的措施,判断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并根据涌水量及矿井排水能力,估算排出积水的时间。

争取时间,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使被困人员早日脱险。

突水后,被困人员躲避地点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躲避地点比外部水位高时,遇险人员有基本生存的空气条件,应尽快排水救人。

如果排水时间较长,应采取打钻或掘进一段巷道或救护队员潜水进入灾区送氧气和食品,以维持遇险人员起码的生存条件

另一种情况是,当突水点下部巷道全断面被水淹没后,与该巷道相通的独头上山等上部巷道如不漏气,即使低于突水后的水位,也不会被水淹没,仍有空间及空气存在。

在这些地区躲避的人员具备生存的空间和空气条件。

如果避难方法正确(如心情平静、适量喝水、躺卧待救等),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在上述情况下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时,严禁向这些淹没遇险人员。

最好的办法是加速排水。

严禁向这些地方打钻,要防止空气泄漏,水位升高,最好的办法是加速排水。

长期被困在井下的人员在抢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被困人员的血压下降,脉搏慢,神志不清,必须轻慢搬运。

2)不能用光照射遇险人员的眼睛,因其瞳孔已放大,将遇险人员运出井上以前,应用毛巾遮护

保持体温,用棉被盖好遇险

(4)分段搬运,以适应环境,不能一下运出井口。

(5)短期内禁止亲属探视,避免兴奋造成血管破裂。

三、矿山冒顶事故的应急处理

冒顶事故是矿井中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

发生冒顶事故有些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限,而更多的则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造成的。

其主要原因有思想不集中、麻痹大意、地质构造不清、地压规律不明、支护质量不好、检查不及时等。

发生冒顶事故以后,抢救人员首先应以呼喊、敲打、使用地音探听器等与其联络,来确定遇难人员的位置和人数。

如果遇难人员所在地点通风不好,必须设法加强通风。

若因冒顶遇难人员被堵在里面,应利用压风管、水管及开掘巷道、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难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

在抢救中,必须时刻注意救护人员的安全。

如果觉察到有再次冒顶危险时,首先应加强支护,有准备地做好安全退路。

在冒落区工作时,要派专人观察周围顶板变化。

在清除冒落矸石时,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伤害遇难人员。

在处理时,应根据冒顶事故的范围大小、地压情况,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顶板冒落不大时,如果遇难人员被大块岩石压住,可采用千斤顶等工具把其顶起,将人迅速移出较大范围顶板冒落,把人堵在巷道中,也可采用另开巷道的方法绕过冒落区将人救出来。

四、中毒室息事故的应急处理

中毒室息事故一旦发生,如果救护不当,往往增加人员伤亡,导致伤亡事故扩大。

特别是在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不容易散发,更易发生重大中毒窒息死亡事故。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爆破产生的炮烟、电焊等引起的火灾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

一旦发现人员中毒窒息,应按照下列措施进行救护:

(1)救护人员应摸清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可能的范围、产生的原因、中毒窒息人员的位置。

(2)救护人员要采取防毒措施才能进行营救工作,如通风排毒、戴防毒面具等

五、滑坡及坍塌事故的应急处理

(1)首先应撤出事故范围和受影响范围的工作人员,并设立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2)积极组织人员抢救被滑落、坍塌埋压的遇险人员。

抢救人员要先易后难,先重伤后轻伤。

(3)认真分析造成滑坡、坍塌的主要原因,并对已制定的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正。

(4)在抢险救灾前,首先检查采场架头顶部是否存在再次滑落的危险,如存在较大危险应进行处理。

(5)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在采场架头上、下都应选派有经验的人员观察架头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抢险工作进行处理

(6)应采取措施阻止滑落的矿岩继续向下滑动,并积极抢救遇险人员

(7)在危险区范围内进行抢救工作,应尽可能地使用机械化装备和控制抢险工作人员的人数。

(8)抢险救灾工作应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协调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加快抢救速度。

六、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应急处理

(1)尽快成立救灾指挥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负责人和发生事故企业第一责任人为首组成),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根据灾情及时对尾矿库溃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改补充,并认真贯彻实施

(3)溃坝前,应尽快通知可能波及范围内的人员立即撤离到安全地点

(4)划定危险区范围,设立警戒岗哨,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5)应尽快抢救被尾矿泥围困的人员,组织打捞遇害人员。

(6)尽快检查尾矿坝垮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溃坝学

(7)溃坝后,如果库内还有积水,应尽快打开泄水口将水排除。

8)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防止尾矿泥对农田、水面、河流、水源的污染或者尽量减少污染

七、矿山事故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是在事故现场对遭受意外伤害的人员所进行的应急救治。

其目的是控制伤害程度,减轻人员痛苦;防止伤情迅速恶化,抢救伤员生命;然后,将其安全地护送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矿山事故造成的伤害往往都比较急促,并且往往是严重伤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工作。

伤害一旦发生,应该立即根据伤害的种类、严重程度,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现场急救。

特别是当伤员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在转送医院途中对有生命危险者要坚持进行人工呼吸,密切注意伤员的神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情况。

总之,现场急救措施要及时而稳妥,正确而迅速。

1)气体中毒及窒息的急救

(1)进入有毒有害气体场所进行救护的人员一定要佩带可靠的防护装备,以防救护者中毒窒息使事故扩大

(2)立即将中毒者抬离中毒环境,转移到支护完好的巷道的新鲜风流中,取平卧位。

(3)迅速将中毒者口鼻内妨碍呼吸的黏液、血块、泥土及碎矿等除去,使伤员仰头抬颌,解除舌下坠,使呼吸道通畅。

(4)解开伤员的上衣与腰带,脱掉胶鞋,但要注意保暖。

(5)立即检查中毒人员的呼吸、心跳、脉搏和瞳孔情况。

(6)如伤员呼吸微弱或已停止,有条件时可给予吸纯氧。

有毒气体中毒者能做人工呼吸。

(7)对心脏停止跳动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8)呼吸恢复正常后,用担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治疗。

2)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地使触电者脱离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

1.1.脱离电源

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是触电急救的关键。

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采取措施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触电时间越长,抢救难度越大,抢救好的可能性越小。

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是减轻伤害、赢得救护时间的关键。

(1)低压触电事故。

如果离通电电源开关较近,要迅速断开开关;如果开关较远可用绝缘物使人与电线脱离,如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源。

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上时可以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拉开绝缘物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挑开的电线应放置妥善,以防别人再触电。

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不得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鞋。

(2)高压触电事故。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抢救者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断开电源。

注意掷金属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

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员。

(3)注意事项。

救护者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或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必须使用绝缘工具;最好使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以利于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1.2.现场急救

(1)对触电者应立即就地抢救,解开触电者的上衣纽扣和裤带,检查呼吸、心跳情况。

(2)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等症状,或者触电者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治疗

(3)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呼吸、心跳存在者,应使触电者舒适、静地平卧;周围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观察,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暖。

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微弱或发生痉挛,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治疗。

(4)发现伤员心跳停止或心音微弱,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急救。

(5)有条件的可给伤员吸氧气。

(6)进行各种合并伤的急救,如烧伤、止血、骨折固定等。

(7)局部电击伤的伤口应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宜暴露,不宜包扎,以防组织腐烂、感染。

或者急救及护理必须坚持到底,直到触电者经医生做出无法救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

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方法时,可以几个人轮流进行,不可轻易中断;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仍必须坚持救护,直至交给医生。

抢救中途,如触电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证明抢救有效;如触电者嘴唇微动并略有开合或眼皮微动或喉内有咽东西的微小动作以至脚或手有抽动等,应注意触电者是否有可能恢复心脏自动跳动或自动呼吸,并边救护边细心观察。

当触电者能自动呼吸时,即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停止后,触电者仍不能自己呼吸,则应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直到触电者能自动呼吸并清醒过来。

触电者出现下列五个死亡现象,并经医院做出无法救治的死亡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

(1)心跳及呼吸停止;

(2)瞳孔散大,对强光无任何反应

(3)出现尸斑;

(4)身体僵硬

(5)血管硬化或肛门松弛

1.3.烧伤急救

(1)使伤员尽快脱离火(热)源,缩短烧伤时间。

注意避免助长火势的动作,如快跑会使衣服烧得更炽热,站立将使头发着火并吸入烟火,引起呼吸道烧伤等。

被火烧者应立即躺平,用厚衣服包裹,湿的更好;若无此类物品,则躺着就地慢慢滚动。

用水及非燃性液体浇灭火焰,但不要用沙子或不洁物品。

(2)检查心跳、呼吸情况,确定是否合并有其他外伤和有害气体中毒以及其他合并症状。

对爆炸冲击烧伤人员,应检査有无颅胸损伤、胸腹腔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

3)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感染。

烧伤的伤员常常因疼痛或恐惧而发生休克,可用针灸止痛或用止痛药;若发生急性喉头梗阻或窒息时,请医务人员将气管切开,以保证通气;现场检查和搬运伤员时,注意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4)迅速脱去伤员被烧的衣服、鞋及袜等,为节省时间和减少对创面的损伤,可用剪刀剪开。

不要清理创面,避免其感染。

为了减少外界空气刺激创面引起疼痛,暂时用较干净的衣服把创面包裹起来。

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不要涂些效果不肯定的药物、油膏或油

(5)迅速离开现场,立即把严重烧伤人员送往医院。

注意搬运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随时观察伤情。

1.4溺水急救

(1)立即将溺水人员运到空气新鲜又温暖的地点控水。

(2)控水时救护者左腿跪下,把溺水者腹部放在其右侧腿上,头部向下,用手压背使水从溺水者的鼻孔和口腔流出。

或将溺水者仰卧,救护者双手重叠置于溺水者的肚脐上方,向前向下挤压数次,迫使其腹腔容积减少,水从口腔、鼻孔喷出。

(3)水排出后,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有条件时用苏生器苏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