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9725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docx

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

2020年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

Safetyisinseparablefromproductionandefficiency.Onlywhensafetyisgoodcanweensurebetterproduction.Payattentiontosafetyatalltimes.

(安全论文)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2020年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作战力量部署中的应用

备注: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

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

  摘要从灭火指挥场所、利用建筑消防设施灭火与救援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指出建筑消防设施在灭火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消防人员如何正确利用这些设施、设备,使之成为灭火救援战斗力作了说明。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灭火救援消防工程灭火指挥

  一、引言

  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基于建筑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建筑物的火灾危害性、建筑高度和使用人员的数量和特点,这些设施经过科学施工和验收被安装在建筑物中,再由使用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构成了消防安全管理的物质基础。

建筑物发生火灾以后,建筑消防设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减少火灾损失提供保障。

事实证明,建筑消防设施同时也是消防队员进行灭火救援的有利条件。

  2000年4月6日凌晨1时,某大酒店主楼客房部10楼因旅客酒后吸烟引起特大火灾。

该建筑一、二期工程内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该建筑所在地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充分利用室内消火栓进攻灭火。

在水枪的掩护下,战斗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和隔热服,实施近战强攻,深入房间搜寻被困旅客,既保证了战斗员自身安全,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被困人员的伤亡,建筑消防设施发挥很大作用。

  2002年3月1日,某演艺中心发生特大火灾,该建筑物一、二层包厢和过道内安装有离子型烟感报警探测器108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95个、室内消火栓8个,并配备了干粉灭火器138具、过滤式逃生呼吸器200具以及事故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

该建筑物所在地消防队在扑救火灾过程中,始终没有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水灭火,内部消防设施利用不够,造成火场上兵力浪费,建筑消防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消防队员扑救建筑火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设立一个能够观察建筑火灾发展、变化,同时又相对安全的火场指挥部,以协调、指挥各种灭火力量;二是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展开灭火作业;三是尽快疏散建筑物内人员,抢救物资和财产。

简单来说,就是指挥、灭火、救援三项工作。

那么,建筑消防设施在这三项工作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进而使建筑消防设施的应用成为灭火救援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真正成为灭火救援战斗力的一部分,这是新时期建筑火灾防治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二、建筑防火设计中适合设置火场指挥部的场所

  2.1消防控制室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以下简称《建规》)要求,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火灾发生后消防控制室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以下简称《高规》)也要求,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应设在首层或地下一层,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3]也有类似规定。

  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4](以下简称《气规》)要求,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应向消防控制室传送的信息包括火灾信息、灭火动作、手动与自动转换和系统设备故障信息等。

  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2005年版)(以下简称《喷规》)要求,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信号阀、水泵、消防水池及水箱水位、有压气体管道气压,以及电源和备用动力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反馈信号,并应能控制水泵、电磁阀、电动阀等的操作。

  由此可见,消防控制室有组织灭火指挥的有利条件,在火灾发生时相对安全,适合设置火场指挥部。

火场指挥部设立在消防控制室以后,指挥员可以利用设置在消防控制室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显示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地址侦察、判断火灾蔓延的范围,也可以通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水流指示器动作及信号反馈情况确定火灾发生的楼层或部位。

这些信息比消防员进入火场要安全、可靠。

  2.2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消防水泵房

  《高规》规定,自动灭火系统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建规》则规定: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设置在丁、戊类厂房中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和0.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因此,这些部位在建筑火灾中具有一定的防火能力,也可以设置火场指挥部或临时火场指挥部。

  2.3消防电梯前室

  《高规》要求消防电梯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消防员可在电梯前室放置消防器材,也可由电梯首层直接进入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也可搭载消防员上升至起火楼层实施灭火。

因此,电梯前室是消防队员进入着火层进行扑救工作的起始点和安全区。

《建规》则指出,消防电梯前室是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扑救火灾的进攻桥头堡,为方便消防人员向火场发起进攻或开辟道路,在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有室内消火栓。

  消防电梯前室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如《高规》要求居住建筑消防电梯前室面积≥4.5m2;公共建筑≥6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居住建筑消防电梯前室面积≥6m2;公共建筑消防电梯前室面积≥10m2),能够灵活进行通讯指挥、观察火情,因此设置临时火场指挥部也较可行。

  2.4高层建筑内设置的避难层(间)

  《高规》规定,避难层设有消防专用电话、消火栓、消防卷盘、独立的防烟设施、应急广播应急照明以及消防电梯出口,这些条件对灭火救援指挥均较为有利,因此除用作疏散人员外,亦可作为消防灭火指挥阵地或临时火场指挥部。

  三、利用建筑消防设施展开灭火战斗

  3.1利用消防给水设施做好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非常重要,建筑消防给水设施比较健全、完善,为火场供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利用建筑消防给水设施供水的方法[6]主要有:

  

(1)利用建筑内部消防水泵向管网供水。

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均设有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消防水泵可手动也可自动,也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2)利用好水泵结合器。

水泵结合器是当室内消防水泵发生故障或火势增大导致室内消防用水不足时,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通过水泵结合器将水送到室内消防给水管网,供灭火使用的一种消防设施。

水泵结合器的流量为10-15L/s,与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为15-40m,一辆消防车通过水泵结合器向竖管供水高度达50-80m。

因此,利用好水泵结合器意义重大。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供水系统标志;要注意水泵结合器的供给范围,防止误接;并使消防车水泵出水压力与固定消防泵出口压力基本匹配;水泵结合器发生故障时,可由底层消火栓向竖管供水。

  (3)消防车直接供水。

通过消防车或消防水泵直接耦合串联,经沿楼层垂直铺设的水带供水。

当建筑高度≤24m时,消防车可采用沿楼梯铺设水带但干线或从窗户竖直铺设水带双干线直接供水扑灭火灾;当建筑高度≥24m时,则立足于室内消防设备扑救火灾。

  3.2利用建筑灭火设施进行室内灭火

  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自动灭火系统,是扑灭火灾的重要力量和基础设施。

自动灭火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

其他建筑灭火设施包括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等。

  

(1)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消防人员进入着火的建筑内部以后,应迅速利用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出水枪灭火,当水压不足时应击碎室内消火栓手动报警按钮,远程启动消防泵向火场供水。

  

(2)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

在大型会场等大空间建筑物中,可利用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控制火灾。

单只喷头的最大洒水强度一般为20L/(min·m2),消防炮单位面积喷水强度可达到133L/(min·m2),是喷头的6.7倍。

  (3)气体灭火系统。

《气规》要求,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当火场出现异常,危及到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时,如果气体灭火系统未能自动启动,则需要消防队员手动控制、机械应急操作装置操作灭火。

  (4)泡沫灭火系统。

GB50196-93《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7](2002版)(以下简称《泡规》)要求,自动控制的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应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

手动控制的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应设有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两种控制方式。

其手动控制是指人为远距离操作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泡沫混合液供应装置、控制阀等组件的控制方式。

应急操作是指人为现场操作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泡沫混合液供应装置、控制阀等组件的控制方式。

由于高倍数泡沫冷态发泡或灭火后在保护对象上面的泡沫覆盖层经一段时间后逐步消泡变成水溶液,因此消防队员在利用泡沫灭火系统灭火时,须在扑灭火灾后的一段时间,连续或间断地向防护区域手动或自动地喷放高倍数泡沫,以保持封闭状态。

  (5)充分利用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内能够反映消火栓给水灭火系统中消防水泵的启、停;显示启动按钮的工作状态;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这些信号有助于火场指挥部了解灭火工作的具体情况。

消防控制室内能够控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启、停;显示报警阀、闸阀及水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这些功能能够帮助火场指挥部远程控制灭火进程。

消防控制室内能够控制管网气体灭火系统的紧急启动与切断装置;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在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延时阶段,能自动关闭防火门,停止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能关闭防火卷帘,这些功能能够帮助火场指挥部了解火灾蔓延的新动向,及时启动有关部件协助前线消防人员灭火。

  3.3利用防排烟设施做好排烟

  在排烟前,先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在烟雾流经的部位和出口依靠可靠的水枪阵地,做好射水准备;对密闭的房间进行排烟时,应逐渐开启排烟口,并用喷雾或开花水枪掩护,以防止爆燃。

地下建筑采用防排烟设施仍不能满足排烟需要时,可强行凿洞排烟。

  3.4在选择内攻路线时应首选消防电梯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若靠攀登楼梯进入高层部分扑救,一是体力消耗大,队员会因体力不及而造成运送器材和抢救伤员的困难,影响战斗力。

二是耗费时间长,影响火灾的早期扑救。

  《建规》要求,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在首层的消防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消防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高规》则规定,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可见,选择消防电梯应成为内攻路线的首选。

此外,当利用消防电梯有困难时,消防人员还可以选择从室外楼梯进入建筑物到达起火层扑救火灾。

  四、利用建筑消防设施展开救援行动

  试验和火灾实例证明,一般用途的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应在10min以内疏散完毕,否则,将会因火灾和烟气的蔓延、高温烟气以及火灾的有毒热分解物而增加人员窒息死亡的可能性。

  4.1充分利用火灾应急广播疏散受困人员

  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以下简称《警规》)要求,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集中报警系统宜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

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

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W。

  火场指挥部在消防控制室内通知起火楼层的受困人员时,应注意通知的先后秩序,避免恐慌。

  4.2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或室外楼梯

  《建规》和《高规》第6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对建筑物如何设置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防烟楼梯间比封闭楼梯间更好的防烟、防火功能,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仅起到防烟作用,而且作为人群进入楼梯间的缓冲地带。

所以,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选择好疏散出口,做好人员分流。

在使用防烟楼梯时,要注意关闭防火门、启动正压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没有安装正压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的建筑物,消防队员可以通过打开建筑物的窗户实现自然排烟,使防烟楼梯内没有烟气聚集和存留,保证疏散安全。

室外楼梯也可供辅助人员应急疏散。

  4.3利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疏散

  疏散指示标志的合理设置,对人员安全疏散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实际应用表明,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或靠近地面的墙上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对安全疏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在浓烟弥漫的情况下,及时识别疏散位置和方向,迅速沿发光疏散指示标志顺利疏散,避免造成伤亡事故。

  4.4利用建筑物内配备的逃生器具

  有些建筑物内配备了辅助疏散设施。

如《建规》、《高规》要求建筑物内与走道相连的外墙上设的阳台、凹廊应设置辅助疏散的设施。

包括逃生袋、救生绳、滑梯、折叠式人孔梯箱、缓降器等,有些建筑物内还配有防烟面具,这些设施、设备都对火场逃生具有辅助作用。

  4.5利用好消防控制室

  火场指挥部在消防控制室内可以操作实现:

停止有关部位的通风机,关闭防火阀,并接收反馈信号;启动有关部位防火阀、排烟风机和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接收其反馈信号;发出控制信号,强制电梯停在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接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切断有关部位的非应急电源等,火场指挥员及时操作、控制,会为灭火救援的成功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3]GB50098-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S].

  [4]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5]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S]

  [6]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7]GB50196-93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2年版)

  [8]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CreativeDesignCo.,Lt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