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8748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 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docx

课题结题报告《活动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

《“活动﹒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前言

课改至今,我市使用高中化学新教材(鲁科版)已有好几个年头了。

在山东科技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各种功能性栏目的出现是一大亮点。

本版教材在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编写过程中,通过“活动·探究”栏目,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获取知识,并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题于2019年12月立项为教师小课题,于2020年3月26日正式开题,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已具体实施了近一年了,一年来《“活动﹒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小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有效地做好了预期工作,课题研究进展顺利。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下面就这一课题的探究过程作如下小结。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历来是化学同仁们信奉的经典;“理论为本,实践为源”,这同样是没有争议的治学之道。

本版教材在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编写过程中,通过“活动·探究”栏目,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获取知识,并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教科书对实验没有详细的说明,这使得一线老师尤其是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就教科书的教学影响下,对简化的实验有诸多误解:

多数教师认为这些教科书实验可以选择,可做可不做,将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改成用多媒体播放等;另外还有受“高考指挥棒”的决定作用,各模块中“活动·探究”栏目的探究时间根本得不到保证,有的甚至改“做实验”为“讲实验”,这些现象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突出。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若能充分实施教材中的“活动·探究”,使其功能在潜移默化中转移给学生,把知识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呈现给学生,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辩析,自我历练,自我提升,变“学会”为“会学”、“乐学”;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通过度化学课堂教学和活动过程的改进,更好的促进化学教学的发展,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因此我们提出了以《“活动﹒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将“活动·探究”该模块在课堂中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

并通过实际课堂教学,继续深化,细化其作用,不断的完善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中心是以必修课本为基本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科学探究活动来揭示化学科学的奥秘,将必修课本中的“活动·探究”模块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刺激作用总结下来,并通过再次教学细化和完善之。

“活动﹒探究”强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的构建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将本着课改的理念,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更好的把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上。

本课题是化学新教材中的诸多栏目中的一个,主要研究其在化学课堂中如何应用。

1、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多加揣摩,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才能起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活动﹒探究”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以期获取最大的教学收益。

2、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探究”。

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成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如果能在课前布置下去,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如:

做豆腐、仙草蜜、制作水果电池等,如果将它们改为课前实验,在学生不知到其原理的情况下去讨论、探究,不仅让学生觉得化学如此的贴近生活,生活中无处没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学习能力。

3、建立师生感情

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到他(她)对这个老师所任教的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喜欢老师的上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建立师生感情。

4,学生执教活动探究课,力求新颖多样。

偶尔让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做一下老师,既可锻炼该生的能力,又可给其他学生以新鲜感,比如,在陈元东老师指导下,高二(5)班肖正水同学上了一段《海水提镁》这一课时的金属镁性质,用学生的语言,从金属的通性出发,提出假设,镁条的燃烧,与酸的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实验验证,由于课堂气氛接地气,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当然此种做法,教师并不清闲,须与执教的学生共同备课,帮助其确立重点、突破难点,包括教科书中提到的可供选择的试剂、仪器以及方法导引等。

三、研究阶段和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活动分4阶段:

准备阶段、开题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具体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20年1月——2020年3月):

在这段学习整理理论的时间里,我们挤出时间大量阅读,我们重点阅读了如下著作:

杨九俊:

《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吴星:

《走进高中新课改——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在互联网上查阅了诸多关于活动·探究栏目的文章,阅读分析了《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建议(上)》、《浅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栏目设置的魅力——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等文章。

这一阶段重在树立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有关教学理论,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筛选信息,深入体会,借鉴吸收,并书写了读书笔记。

2、开题阶段(2020.3):

2020年3月26号,我校在小学报告厅召开2020年度小课题开题报告会”,会中,副校长对小课题研究进行了专业解读,指出了老师们在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我们在研究之初的困惑得以开解,畏难之心得以消除,亦增强了行动的信心,明晰了研究的方向。

会后,我们认真研究思考,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切合实际的较为规范可行的开题报告。

3、教学实施阶段(2020.3至今):

首先,为了了解我校化学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以此发现问题,我们在四月份面向我校全体高中学生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

调查问卷共设12道选择题,1道开放题,问题涉及以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学习方法、学习现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对今后化学课的要求及希望等内容。

等等。

之后,对回收的180份问卷进行全部的统计,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地分析。

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上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接下来做以下工作:

第一,分析鲁科版必修教材中“活动·探究”栏目的设置特点,并对其统计分析。

该教材在栏目的呈现和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单向传送知识的倾向,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

其中教材中设置的栏目为18个。

各栏目的名称和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统计见表1所示。

表1鲁科版教材中的栏目名称及在教材中出现的频次统计

山东科技版[4]

栏目

化学1

化学2

总频次

交流·研讨

23

12

35

资料在线

18

10

28

联想·质疑

10

15

25

概括·整合

12

10

22

练习

12

10

22

观察·思考

10

10

20

活动·探究

9

11

20

迁移·应用

9

11

20

工具栏

5

11

16

知识支持

9

5

14

方法导引

10

4

14

知识点击

6

7

13

身边的化学

5

7

12

化学与技术

6

3

9

本章自我评价

4

3

7

历史回眸

0

6

6

化学前沿

3

2

5

追根寻源

2

1

3

合计

291

从表1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教材中实验性栏目所占的比重较大。

教材中的“活动·探究”和“观察·思考”两栏目出现的频次合为40次,比重约占13.7%,加大了实验栏目的比重,注重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数量较多,呈现方式灵活,并且这些实验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探究性,部分实验还是让学生自行设计。

在每个实验后面都有一些思考题、讨论题或者归纳与整理的问题,让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总结所学到的知识,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例如教材《化学1》第62页“活动·探究”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首先简单介绍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最后归纳整理二者的化学性质的异同。

第二,激发兴趣。

兴趣和热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动·探究”栏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当他们的疑问被自己亲自动手实验而得到解决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有了成就感,对化学课的兴趣就大大增加了。

第三,以所带班级为依托,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活动·探究”的课堂应用。

每周用1课时来开展实验探究观摩与研讨。

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比如:

张少燕老师在上到必修2第二章《原电池》一课时,先是做一个水果电池,同学们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即产生了电流,因而感到好奇,从而激起了同学们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亲手实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带着高涨的热情,学生进行了分组探究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实验完毕后,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

这样的上课形式,不仅是学生度知识点印象深刻,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等。

同时也注重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在这堂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再加以研讨,力求再之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学生执教活动探究课,力求新颖多样。

偶尔让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做一下老师,既可锻炼该生的能力,又可给其他学生以新鲜感,比如,在陈老师指导下,高二(5)班肖同学上了一段《海水提镁》这一课时的金属镁性质,用学生的语言,从金属的通性出发,提出假设,镁条的燃烧,与酸的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等方面进行实验验证,由于课堂气氛接地气,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当然此种做法,教师并不清闲,须与执教的学生共同备课,帮助其确立重点、突破难点,包括教科书中提到的可供选择的试剂、仪器以及方法导引等。

4、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做好实践研究总结,写出结题报告,撰写教学论文,整理材料,迎接结题验收。

 

(二)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

认真搜集、整理有关课改的理论,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的成功做法,并通过有关理念,形成对新教材下课改的科学认识。

(2)、行动研究法:

将纯粹的课改理论和具体的课堂实践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以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托,总结“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使用效果,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研究法:

采用典型的“活动·探究”课,不断尝试新的应用方法,积累总结经验,不断检验,探索其在课堂中应用的新方法。

四、研究成果

鲁科版教材中设置的“活动·探究”栏目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以下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的应用“活动·探究”这一栏目。

第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

学习情景是与学习相关的背景或环境,实质上就是一种优化的、特定的学习环境。

利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是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学习情景的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

认真分析教材可以发现,教材通过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四个方面中的一个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

这些情景可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起到定向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寓于具体情景中。

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或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

这类学习情景与探究活动融合在一起,情景的创设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贯穿活动始末的大背景,对探究活动的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训练科学方法,学会探究

科学方法是指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使用的手段,科学方法是活动探究的核心,它为学生进行活动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平台。

“活动·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在新教材中体现为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体现“活动·探究”的基本过程。

1、选取合适的素材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课堂上要注重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展现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材通过设置一些很好地体现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如教材中关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探究实验,该实验包含“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不仅为学生展示化学学习中的活动探究的基本过程,并且结合探究的不同阶段,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提出阶段,主要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假设阶段,渗透推理、形成假说的方法;在检验阶段,渗透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归纳、演绎和数据资料等整理的方法;而在结论阶段,主要渗透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表达与交流的方法等。

3、结合实验等活动训练科学方法。

安排“活动·探究”栏目,可以通过设置演示实验、实验探究、调查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为训练学生科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在实验中,很好地训练学生观察的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等;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资料处理的方法等;而“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栏目,很好地从多角度、多侧面训练学生科学方法。

第三、优化教材结构

设置活动探究的课堂内容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内容呈现科学探究的线索。

“活动·探究”栏目根据一定的线索进行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动手实验、思考与交流、整理与归纳、开展实践活动等,把知识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呈现给学生,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从中理解和领悟探究学习。

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活动·探究”内容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规划与指导,并将这一规划与指导贯穿在课前、课堂和课后各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四、强调实践活动,落实探究

科学探究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为此,通过设置活动性栏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受i、阅读、讨论、实验等活动,突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

主要通过实验研究、交流讨论和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来落实研究。

1、以实验研究为手段开展探究活动。

首先要设置许多个活动探究实验,这些实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体验并掌握科学探究;其次,设置大量的实验活动,不给出明确的现象、解释与结论,而是设计一些以问题或学案形式来体现,要求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去填空、交流、作答,并得到结论,突出强调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将实验观察和理性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

2、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

讨论型探究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探讨,公开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见解的活动。

这种探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正确表达个人观点,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改进、完善自己的观点,获得超过个人思考所能得到的新认识。

3、以调查访问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

调查型探究强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取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借助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各种资源,整理、分析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归纳总结调查结果,使学生既能发现问题,又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互联网查询等途径来收集信息,用实验报告、论文、方案设计等形式呈现过程和结果,并公开与他人交流。

以上所谈到的“活动·探究”在课堂中的应用适用于教师掌握和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可灵活应用。

第五、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如下

1、促进了教师成长

通过丰富多彩,形势多样的课堂教学,运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转变了教学观念。

在研究活动过程中教师树立了新型教学观,教学中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新型课堂结构,增强了教学教研能力。

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实验、交流、提升,帮助教师掌握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学科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得到一定提升。

同时课题研究也让教师学会了课题研究方法,增强了创新意识,形成了研究——实验——反思——提升的研究习惯,教研能力得以提升。

2、促进了学生进步

学习观念转变。

实验中学生体验到新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快乐,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学习观念发生转变,逐渐增强了在合作、交流中主动探究的欲望。

其中在本学年度学生参加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三明市初赛时,张孝震、肖正水两位同学获得了市三等奖。

这也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的提升,说明这种探究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化学能力,也证明了我们课题研究是真实有效的。

3、迎来了师生的收获

.教学论文:

.指导学生获奖:

C.多个典型教学案例和优秀的教学设计。

五、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1、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

新教材中“活动探究”栏目的应用也会收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和限制。

比如我校这一届学生化学基础整体偏差,有些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的操作都不够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将教学任务的目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等因素充分考虑,加重了备课任务;有时原本一节的探究课可能实际上要用一节半的时间,也导致影响了教学进程。

2、缺少课题指导教师及相关材料。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专家的引领,课题组老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原有程度上,最多只是给予了更高程度的关注,并未在具体的解决策略上有一定的突破。

虽然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大家都能发表自己看法,但往往各有各的看法,观点不一,而且限于教师本身认知程度,很难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供大家使用。

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学科专家的指导、引领,那么,教师在对问题的认知及解决策略方面会有一个提升,在提高教师教学基本素养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参考文献

〔1〕吴春峰,高晓莹,新课程背景下“活动与探究”栏目的使用现状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2(08).

〔3〕程红彦,化学新课标中“活动.探究”栏目使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6)

〔2〕刘勋,化学新教材中“活动·探究”栏目的使用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Z1).

〔4〕许俊杰,浅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栏目设置的魅力——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J],理论研究,201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