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8686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docx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冷战”的含义;“冷战”政策表现:

“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及其性质。

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2.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

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4.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难点:

互有攻守的美苏争霸。

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

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难点:

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不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三、板书提纲:

原因:

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强大的苏联。

冷战政策含义: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

政治: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表现经济:

马歇尔计划

军事:

北约组织

原因:

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五六十年代,美占据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争霸表现70年代,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

80年代,争霸态势缓和(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结束:

1991年苏联的解体

影响:

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2、读图法3、联系法4、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图片,如: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合影;1945年4月美苏双方在易北河会师图等。

思考:

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怎样?

(他们联合打击轴心国法西斯集团,是并肩作战的盟友。

展示《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为什么同盟关系会破裂呢?

(讲授新课)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板书)

一、冷战政策(板书)

1、原因:

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强大的苏联。

(板书)

多媒体展示①图表: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②材料:

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人员总数为33.5万人,国防预算仅为10多亿美元。

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总人数达到1200多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

美国陆军规模小于苏联,但其海、空军力量天下第一。

1946年,美国军队驻扎在56个国家,遍布各大洲。

到1947年,美国在海外已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还垄断着原子弹。

③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有关美国称霸的一段话: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思考:

图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明美国大发战争财,在经济上、军事上实力大增已成为世界霸主,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美国企图把资本主义推广到世界各地,以维护其经济大国地位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

而苏联成为其主要障碍。

④材料:

战后初期,苏联拥有一支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

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雄踞欧亚大陆。

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含义及本质:

(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

什么是“冷战”政策?

“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思考:

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

美苏在二次大战后初期展开“冷战”而非直接型军事冲突,是由于当时的形势造成的:

美苏双方都不想,也没有条件在大战之后再使自己卷进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虽然很强,但战后按传统很快复员了大部分军队,可供动员的力量已十分有限;西欧各国经济残破,社会动荡,情况更糟。

苏联在大战中大大发展了军事实力,其影响越出国界,扩及东欧大部,到达中欧;在亚洲也有很大影响。

但它在战争中人力、物力损失最为沉重,因而特别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重建。

而且,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思考:

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

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所以,“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多媒体演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

思考: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表现:

(1)政治:

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板书)

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批准向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思考:

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件展示:

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

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1947年4月5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自由国家”指倾向于资本主义的政权。

“共产主义”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二次大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

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有些国家发生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希腊);有些国家的共产党力量发展很快(意大利、法国等)。

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它的特点是:

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干涉世界任何地方的共产主义和任何别国内部发生的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

由此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

(马歇尔计划。

(2)经济:

马歇尔计划——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盟形成,美国控制了西欧(板书)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欧洲复兴计划”。

我们先来看看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状况。

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

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多幅图片。

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之中,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

你知道美国为何担心吗?

(美国担心整个欧洲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崩溃,会给各国共产党造成在经济动乱中夺取政权的机会。

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刚从欧洲访问归来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要求他的政策规划委员会立即制订出一个向全欧洲提供广泛的经济援助的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

阅读史料: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

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引导学生思考:

“美国是慈善家吗?

美国实行此计划想达到什么目的?

”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西欧各国政局稳定下来,强大的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的影响也相对减弱,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但美国感到这样的西欧还不足以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上强大的西欧。

(3)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板书)

1949年5月,美、加、英、法、比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军事上实现了战略同盟。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

请看公约第5条规定: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北约组织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而材料正说明了这一点。

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美国对苏联的冷战分成哪几个重要环节?

多媒体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地图为背景,依次出现丘吉尔、杜鲁门、马歇尔的画像提示学生。

(丘吉尔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

多媒体演示:

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

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949年1月,苏联与5个东欧国家在莫斯科建立了“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加强了与东欧各国的经济合作。

1955年5月,苏联同东欧各国在华沙召开会议,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同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从此,苏联东欧各国形成了正式的军事集团。

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二、美苏争霸(板书)

1、原因:

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板书)

媒体展示材料: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赫鲁晓夫的战略意图是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50年代,作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推行霸权政策,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

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通过“四五”计划,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实力得到迅猛发展。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

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

2、表现(板书)

教师向学生出示美苏关系的发展表,要求小组共同完成。

了解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和典型事例,以及美苏双方对外战略调整的原因。

阶段

时间

美苏

主要领导人

典型事件

争霸态势

变化原因

第一阶段

五六十年代

肯尼迪

vs

赫鲁晓夫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

苏: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要求与美国平起平坐

第二阶段

70年代

尼克松

vs

勃列日涅夫

越南战争;1979苏联出兵阿富汗;中美关系正常化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

美:

经济增长趋缓,陷入越战泥潭;

苏:

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第三阶段

80年代

里根

vs

戈尔巴乔夫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美苏双方战略缓和

苏:

经济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激化。

美:

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①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的一面。

在缓和方面,突出的事件有:

签订对奥地利和约,结束四大国(苏、美、英、法)对奥地利的占领;苏联与联邦德国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了戴维营会谈,美国承认美苏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紧张方面,突出的事实有:

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解决,是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后才逐渐平息的,说明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处于上风。

同时也表明,苏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争霸。

这一事件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了两国新的激烈争夺。

理解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漫画中的人物指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他们正在起劲地扳手腕,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

他们的另一手则分别按向控制对方的导弹按钮。

这反映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已经一触即发。

另外通过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可以反映出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强于苏联,美国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占有很大优势。

②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了高潮。

随着两国实力的变化,双方进行了战略的调整。

这一阶段,美国经济地位严重下降,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

侵越战争使美国耗费上千亿美元,美国国内的政局动荡不安,美国陷入了侵越战争的泥潭。

1969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为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兵;70年代,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此时,苏联的实力得到迅猛的发展,虽然就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苏联与美国相差较大,但是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能够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军事工业。

例如,1978年,苏联的军费开支达1250亿美元,比美国高20%,居世界之首。

苏联不仅建成一支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拥有数量多于美国的洲际导弹。

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苏联在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12月出兵对阿富汗的占领,标志苏联的霸权政策发展到顶点。

③80年代时,苏联由于长期与美国争霸,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从70年代中期起,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剧。

到80年代,苏联丧失对外扩张的猛烈势头。

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

苏联主动裁军,并同美国签署了消除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弹道导弹条约。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实行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态度。

鉴于70年代苏联已经在核武器的数量上赶上了美国,里根实行了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用来拖垮力量相对较弱的苏联。

1983年,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由于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同时它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因此,美国也同意有限的缓和。

小结: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

美苏争霸攻守转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两国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走向)

3、结束:

1991年苏联的解体(板书)

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影响:

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板书)

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

如苏联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美苏争霸也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利影响,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小结:

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而美苏争霸的形成,则主要是因为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所以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各国应该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遏制霸权主义的最强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巩固新课)

1、本课中,有一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你能叙述一二吗?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

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中国大力援助越南人民战胜了美国。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以下两位同学中,谁说得对?

A、女: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B、男: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女同学说得不对,男同学说对了。

因为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美苏才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双方进入“冷战”状态,“冷战”才含有“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而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所以,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讨论:

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

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

1.危害: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如:

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

2.表现:

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例如,美国多次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对我国进行诬蔑。

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

最为典型的事件是“9•11事件”。

六、中考命题分析

本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中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冷战对峙局面形成(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和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命题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七、中考试题分析

1.二战后,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签订D.《友好互助条约签订》

2.(2007年徐州市)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C)

A.一战B.二战C.“冷战”D.科索沃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

1945年5月8日,这个时间是二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时间,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开始进行冷战。

答案:

C

3.(2007年自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将“冷战”推向了高潮的重要事件是(D)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美国推出“杜鲁门主义”

C.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在冷战政策的推动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相继成立,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呈现两极化格局,冷战政策达到了高潮。

答案:

D

4.(2007年南京市)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

“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

”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B)

A.英国和德国B.美国和苏联C.德国和日本D.英国和法国

解析: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争霸战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答案:

B

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

“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B)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D.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在华约和苏联解体前,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对峙,世界呈现两极化格局。

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两极化格局终结了,北约失去了与之抗衡的集团,因此普京说“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答案:

B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学案

董浜中学吴育昆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冷战”政策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冷战”政策表现:

“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

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

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三、板书提纲

原因:

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