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807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土壤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和组成

(1)概念: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

疏松表层。

(2)组成:

矿物质、

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观察内容

1.判断正误。

(1)土壤颗粒由大到小依次是砂砾、石砾、黏粒和粉粒。

(×)

(2)能够生长植物的地表都有土壤。

(×)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不包括(  )

A.矿物质B.有机质

C.水分D.土层

答案 D

解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剖面构造是由土层构成的。

3.哪些地方易找到土壤剖面?

提示 土壤剖面通常由人工挖掘才能出现,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易使土壤剖面显露。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判断正误。

(1)土壤矿物养分主要来自于岩石。

(×)

(2)岩石风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气候。

(√)

2.下列地区中,土壤肥力最高的是(  )

A.湿热地区B.冷湿地区

C.干热地区D.干冷地区

答案 B

解析 冷湿地区有机质积累多。

3.我国东南丘陵土壤贫瘠,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快。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地位: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

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

关键环节。

2.作用

(1)为

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

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土壤具有重要的

蓄水、保水功能。

(3)种植农作物是以

土壤为物质基础。

3.土壤的养护

(1)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2)对土壤进行

改良或改造。

 

1.判断正误。

(1)种植农作物只能选择肥沃土壤。

(×)

(2)土壤是植物生存的营养来源。

(√)

2.农作物可以抵抗适度的旱情,得益于土壤(  )

A.提供营养物质B.蓄水、保水功能

C.改造地理环境D.使农作物扎根立足

答案 B

解析 土壤的蓄水、保水功能可使农作物抵抗适度的旱情。

3.我国江南红壤土壤贫瘠,土质黏重,酸性强,如何利用和改造?

提示 增施有机肥,掺入沙子,施用石灰,种植耐酸作物等。

任务探究

 观察土壤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右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含义。

(2)指出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

(3)观察土壤时,主要观察哪些要素?

(4)说明土壤剖面的组成。

[成果展示] 

(1)固相:

有机质,矿物质。

液相:

水分。

气相:

空气。

(2)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矿物质等。

(3)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等。

(4)自然土壤由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组成。

耕作土壤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组成。

1.判断土壤的依据:

具有

肥力,生长

植物,疏松表层。

2.土壤的物质组成

3.观察土壤

(1)土壤颜色

影响因素

对土壤颜色的影响

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颜色较深。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总体上呈黑色,腐殖质含量越高,对土壤颗粒的染色越重,如黑土颜色的形成与其有机质含量高有关

土壤矿物颜色

如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的红壤颜色的形成主要与土壤矿物颜色有关

土壤湿度

土壤干时颜色往往较浅,而湿润时往往颜色较深

土壤结构体状况

同一种土壤处在团聚状态和研碎成粉末状态时,其颜色是不同的

(2)土壤质地

(3)土壤剖面构造

①自然土壤

②耕作土壤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

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

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回答

(1)~(3)题。

土壤质地(%)

砂粒

40

45

78

14

粉粒

25

25

14

19

黏粒

35

30

8

67

水土流失量(g/m2)

47.3

201.2

15.7

76.9

(1)甲土壤属于(  )

A.砂土B.壤土

C.黏土D.粉土

(2)丁土壤属于(  )

A.砂土B.壤土

C.黏土D.粉土

(3)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科学思维

土壤特性的分析思路

(1)题,读表可知,甲土壤的三类粒径的百分比较为接近,为壤土。

(2)题,丁土壤中,黏粒比例最大,为黏土。

第(3)题,据题中“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和实验结果可知,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乙土壤没有覆盖草皮,即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有甲、丙、丁,其中丁地水土流失最严重,据表得出,其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答案] 

(1)B 

(2)C (3)D

                   

  提升运用能力

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岩土持水度是指岩土中经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读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关系图,回答1~3题。

1.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三者关系为(  )

A.前者大于后两者之和B.前者等于后两者之和

C.前者小于后两者之和D.三者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B

解析 岩土的空隙度指岩土的空隙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岩土空隙中的水体积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等于空隙体积,这些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流出一部分,但会在岩土中保留一部分,分别为土壤给水和土壤持水。

因此,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故B项正确。

2.从图中可以得出(  )

A.岩土颗粒越大,孔隙度越大

B.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大

C.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小

D.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岩土颗粒越小,孔隙度越大;岩土给水度随岩土颗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

3.降水量和强度以及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潜水最丰富的土壤类型是(  )

A.细砂质土壤B.中砂质土壤

C.粗砂质土壤D.细砾质土壤

答案 C

解析 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可以流动的水,给水度越大,潜水越丰富,在粗砂质土壤中,给水度最大,故潜水最丰富。

任务探究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材料一 土壤有机质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

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

下表为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壤有机碳(g/kg)

土层深度(cm)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成果展示] 

(1)分布特征:

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

原因:

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

(2)变化特点:

减少。

理由:

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低(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碳源,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

(3)与黑河中游湿地相比,洞庭湖湿地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纬度更低,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通过输入更多生物残体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更高,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度减慢,形成大量积累。

1.土壤的形成过程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续表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题。

(1)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B.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作用较快

C.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较慢

(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差

D.水分条件差

(3)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的地区

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地区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

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科学思维

影响土壤形成因素的分析方法

(1)题,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较慢,有机质含量较多;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都较快,有机质易分解。

(2)题,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易被侵蚀、搬运,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第(3)题,气候湿热淋溶作用强,有机质的分解较快,气候冷湿地区微生物分解缓慢,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草类茂盛且根系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有机质。

[答案] 

(1)B 

(2)A (3)C

                   

  提升运用能力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富铝土在我国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富铝土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B.气候

C.生物D.地形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富铝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中多数矿物易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故B项正确。

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B.砖红壤

C.红壤D.黄壤

答案 B

解析 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

读图可知,砖红壤所处气候条件最为湿热,故B项正确。

任务探究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2018年7月16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以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