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分析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7944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分析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分析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分析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企业分析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企业分析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分析三篇.docx

《企业分析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分析三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分析三篇.docx

企业分析三篇

企业分析三篇

篇一:

XX企业分析大纲

一、总结

一、企业介绍

XX是一个日本杂货品牌,在日文中意为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

产品类别以日常用品为主。

产品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

产品类别从铅笔、笔记本、食品到厨房的基本用具都有。

最近也开始进入房屋建筑、花店、咖啡店等产业类别。

1.发展历程

“XX(XX)”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

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XX”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1980年,世界经济增长陷入低迷,日本也经历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当时的消费者不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质,也希望价格从优。

在这种情况下,“无品牌”概念在日本诞生了。

当年,木内正夫创办了“XX”公司,向市场推出了第一批无品牌产品。

这些产品包装简洁,降低了成本,所使用的口号是“物有所值”。

1983年,XX在东京青山开设了第一家旗舰店。

由于大受消费者的肯定,几年内在日本就有了上百家专卖店。

1991年,XX在伦敦开设了它的第一家海外专卖店,此后陆续进入法国、瑞典、意大利、挪威、爱尔兰等国家。

20XX年7月,其上海专卖店正式开业。

2.发展理念及特色

理念:

“无品牌”概念

XX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极简。

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

除了店面招牌和纸袋上的标识之外,在所有XX商品上,顾客很难找到其品牌标记。

在XX专卖店里,除了红色的“XX”方框,顾客几乎看不到任何鲜艳的颜色,大多数产品的主色调都是白色、米色、蓝色或黑色。

3.企业现状及未来远景

XX向来倾听顾客的声音,站在使用者的观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来开发商品。

并且重视材质与製造过程的环保,希望对地球表逹共存的善意。

例如最受欢迎的文具系列也推出植木林系列,强调所採用纸浆来自於计划性经营管理的植林地,在砍树的同时也进行植树,为环境创造良性循环。

与其说XX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它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实的价格将还原了商品价值的真实意义,并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中,将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

如今,XX的产品种类已达到6000种左右,国际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也曾经将它评为全球最佳中型企业。

XX在全国范围有门店28家、日本百余家。

二、外界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

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表示民众可用于消费之额度提高,整体消费市场有扩大之机会。

XX所销售之商品包括食品、服装、生活杂货等消费项目民众对此三项消费有着增加趋势。

2.企业文化分析

木内正夫创办了“XX”公司,向市场推出了第一批无品牌品。

这些产品包装简洁,降低了成本,所使用的口号是“物有所值”提供消费者简约、自然、品质优良且价格合理的商品,并注重商品环保问题且不浪费资源及制作材料,以持续不断提供消费者具有生活质感的商品为目标。

三、品牌战略构架

1.swot分析

优势

XX(XX)挥洒着返璞归真的简约之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与其说XX是一个品牌,还不如说她代表一种生活和人生它倡导简单的生活理念,产品设计返璞归真,甚至连品牌、LOGO都省略极富内涵,是因为它蕴含着“禅”的简约之美,品牌价值甚至高于乔治·阿玛尼、圣罗兰、纪梵希、Lee等世界知名品牌。

劣势

XX倡导的合理设计恐怕会遭遇到具备高消费人士的质疑,其洗练的形态表征又有可能受到普通民众的误读。

XX的普遍性不高,只能适合消费能力高的国家或城市.另一方面以家居用品会例子,我们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的宜家,它的价格是要比XX要低,而且服务也周到,因此价格比相同类型产品要高也是XX一个无法普遍的因由。

XX的商品价值在于设计,如果用百分之一百比作XX的产品,那么百分之十是商品成品,而百分之九十是设计成本.然而消费者审美观因人而异,有人会欣赏而有的人会觉得没有必要,就造成了消费群体不普遍的问题。

机遇

据统计.澳大利亚家庭一半的钱花在商品。

服务,住房,食品和运输。

而且,澳大利亚人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高质量和高加值的产品,针对这一趋势,以素而有意趣,驾驭设计至上的无设计之设计,具有环保理念质量也上乘的XX,正是一个进入市场的好机会.

XX的产品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提醒人们去欣赏原始素材和质料的美感,还物品以本来的面目,将使用者从束缚中解放出来,正达到澳洲人一种更接近于内心自我、更接近自然状态的要求。

威胁

XX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较对手优衣库相去甚远。

一些人将认可度的缺失归咎于无印产品的价格太高,已经偏离了其“有理由的平价”初衷。

“首先是战略错误,扩张过于迅猛,其次是品牌的虚弱化”,有理由的便宜“理念逐渐淡漠。

在急速扩张企业做大,管理者失去危机感”。

外因上,竞争者的崛起,也让XX的市场地位受到极大挑战。

2.价格及消费者分析

对于消费者分析,主要在观察XX的消费族群体购买或喜欢XX之理由,以及对XX之购买意愿。

日本的日经流通新闻曾针对29岁至32岁的消费群体进行品牌好感度调查,结果显示,XX给予可提供消费者购物的安心感、商品的流行感等特性,成为该品牌好感度第一名。

另外,无印面临一个实质的问题。

虽然许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但由于又从日本进口转了一个大圈,致使本来在日本走低价优质路线的无印,在中国的价格有些比日本要高出10%-25%。

即便是其铁杆粉丝,也常常为单价达30-50元的一双直角袜兴叹。

3.竞争对手分析

优衣库

UNIQLO(日文假名发音:

ユニクロ),日本服装品牌,由日本迅销公司建立于1963年,当年是一家销售西服的小服装店,现已成为国际知名服装品牌。

优衣库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柳井正在日本首次引进了大卖场式的服装销售方式,通过独特的商品策划、开发和销售体系来实现店铺运作的低成本化,由此引发了优衣库的热卖潮。

优衣库的内在涵义是指通过摒弃了不必要装潢装饰的仓库型店铺,采用超市型的自助购物方式,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顾客希望的商品。

价廉物美的休闲装“UNIQLO”是Unique(独一无二)和Clothing(服装)这两个词的缩写,以为消费者提供“低价良品、品质保证”的经营理念,在日本经济低迷时期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四、XX识别系统

1.包装

“简化”与“克制”的设计理念。

XX已有超过七千种产品,但是,从产品设计到海报宣传,都没有太多的语言。

其设计师原研哉赋予XX的设计理念是“空”(“EMPTINESS”)。

XX会使用元素进行制作,不会加入特殊染料或印刷,并采用最少的包装,透过材料的筛选和简化制造过程和简化包装来凸显其“良品”的特质。

2.服务

强调“看不见的设计”,只有通过实际使用的XX的愿望,你会发现它容易使用和价值。

所以,让工作人员解释设计理念和使用,通过走秀和活动,为客户提供更熟悉的商品。

顾客进店XX,不仅手感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一个更贴心的服务和购物体验的追求。

五、传播及推广

海报标志

我们都知道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而构成一个产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标志是其一。

XX的标志简单又好记,

色彩又鲜明,可以牢牢印在初次见到的人的脑海中。

另一个巧妙的地方在于,这个品牌的名称和我们的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是相背的,我们都认为好的产品,他的产品必然要印上公司的标志,以宣扬公司的文化。

而XX这四个字就是最好的一个商标。

XX的海报宣传和他的产品风格一致。

原研哉所设计。

利用地平线的透视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加上“XX”文字LOGO,再没有其他多余的元素。

选用的都是自然风景的图片,但是很好的传达了XX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那就是自然、简约、质朴。

因为,大自然是无需修改的设计。

XX的设计,是师法自然,水到渠成的。

加强网络营销活动

1.范围内的网络征文活动。

活动主题为“我爱XX”,参与者通过自己对XX了解和认知,以网络征文的形式展开比赛,获奖作品将展示在企业网站上,将XX的的理念更加广阔的散发出去。

2.举办创意设计大赛。

鼓励参与者以日常生活发中的启迪来设计产品,给与优秀者以奖励,动广大的“无印迷”参与到活动中来,加大消费者专属成本。

不仅降低了部分设计成本,也恰到好处的XX的“无品牌”理念散发了出去。

六、总结

品牌要成为消费者的避风港,消费者的闺蜜。

当一个品牌与消费者的生活紧密的捆绑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品牌就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篇二:

企业分析模板

一、公司的行业地位分析

也就是了解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如果一个行业里连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也很差,更何况行业中的其他二流企业,这样的行业基本不值得投资。

如果是行业中的新兴企业,则需要有独有的竞争优势。

一般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年报、半年报、行业资讯、券商深度研报,这些资料里面基本介绍了行业的发展情况,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竞争状况。

了解公司的行业地位,就是了解公司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市场占有率、未来发展趋势和行业增速等内容,就是对公司所属行业的竞争情况、市场情况、发展前景的了解。

二、公司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这项内容公司一般在招股书、年报等里面有介绍,但这里面也有许多虚的内容,我们需要通过后续的跟踪验证。

这里面有许多公司提供的竞争优势其实不是优势,而是虚的东西,我们需要通过其产品、盈利能力分析等进行证伪。

至于劣势,公司往往提的较少,我们只有深入分析行业,进行同行业对比,才能得到公司的差距在哪里。

单看一家公司,往往很难看的明白。

三、募投项目研究

每个公司上市,其实都是为了融资,那么融资要投向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有何影响,都需要我们进行评估。

募投项目研究不仅包括首发IPO融资研究,也包括公司历次实施的公开、非公开、定增等融资项目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分析公司融资多少、项目投向、预计对未来的影响、何时建成、建设进度跟踪等等。

对持有的公司,你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最起码应该知道,我买的这个公司还有几个在建的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大致前景如何,一旦建成,对业绩预计贡献几何。

四、公司主业分析

这里面包括公司主营业务的构成,占比分析;主营业务核心产品的营收增幅和毛利率分析;

即:

公司主营业务有哪些项目和产品构成,各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如何;这些产品上市以来的营收增长情况如何,毛利率情况如何。

通过分析这些主营产品的结构比例、增长情况、毛利率变化,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在增强还是在减弱。

五、公司的成长性分析

成长性分析的重点就是营收和净利的增长分析,我们要求营收和净利增长最好越高越好。

同时二者增长尽量协调一致,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其次是营收增长较慢,但利润增长较快;最差的是营收、净利不增长或负增长。

营收增长较慢,但净利增长较快的情况,这个重点说一下。

这里面有几种情况:

1、行业可能本身增长有限,但行业存在一定的门槛,少数企业在行业门槛的保护下,虽然营收增长有限,但竞争相对缓和,因而毛利率能不断提高,利润增长超越营收增长;2、公司本身增速一般,但企业管理能力突出,费用控制能力较强,造成净利增速远超营收增速,但长远看这是不可持续的,费用的压缩有一定的限度。

当然,长期来看,只有营收增长前提下的净利增长,才是高质量的增长。

因为无论是通过压缩成本费用带来的利润增长还是靠提价、提升毛利率带来的净利成长,长期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只有营收增长才是唯一的高质量增长的途径!

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报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通过这项分析,我们基本能够确定公司有没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在增强还是在减弱;公司的运营模式大致是什么样的;公司的运营效率和负债水平如何。

企业能力分析分析的核心指标是分析:

公司自上市以来毛利率、净利率、ROE、ROA、ROIC的变化趋势;同时要对ROE进行拆解分析(即进行杜邦分析),从而识别企业ROE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究竟是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还是负债杠杆的作用,同时可以大致识别企业的运营模式究竟是高利润模式、高周转模式还是高杠杆模式。

七、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其核心就是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运营效率,识别管理层的管理营运水平。

重点是对上市以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其变化趋势,大致分析企业的营运水平的变化。

八、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其实就是对企业家底的分析和摸底。

这个分析的核心是把握住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概貌,是资产比较优良、负债较低;还是资产一般,负债很高。

分析要点:

1、看公司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数字情况,有个整体印象;

2、看资产中的大项: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占比情况,从而识别企业是轻资产企业还是重资产企业,是现金结算模式还是赊销模式;是高存货企业还是低存货企业;

3、看负债中的大项:

有无短期大额借款、有无大额预收款。

其中大额预收款往往体现了企业超强的竞争优势,可以占用上下游的货款来发展自己。

九、企业现金流分析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失去现金流的企业很快会供血不足导致破产,因此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在对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时候,我们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析。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经营性现金流入-经营性现金流出,净额为正,说明与经营有关的收入大于与经营有关的支出,没有产生入不敷出的情况,总体有现金流入,这是企业现金流供血正常的第一个表现。

2、自由现金流分析。

自由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资本性支出,这个其实就是在经营现金流的基础上考虑了公司必须花费在维持或扩张业务上的资金。

自由现金流为正的企业,可以给公司的融资带来很大的弹性,它可以不依赖资本市场的融资来进行扩张,因为自己的现金非常充足;而自由现金流为负的企业,往往需要举债或其他手段来维持扩张或保持地位,这给企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3、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

这个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利润,如果长期大于1,说明企业的利润实实在在收到了现金,是企业强势和现金充足的表现。

4、销售收入的现金含量指标。

该指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如果持续大于1,说明企业的营收是实实在在的现款现货交易,而不是赊销产生的;如果持续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销售有可能是放宽了信用政策,进行了大量赊销,企业只能通过赊销占领市场,是企业产品弱势的表现。

十、企业亮点(与热点的结合程度)

其核心是挖掘企业最新的看点,这些看点可以是企业的新产品、新模式、新布局、新需求、新技术,总之是和市场当时的热门题材结合十分紧密或资本市场特别关注的政策相关的一些因素。

有了这样的因素,企业就等于埋了炸药,随时都可能引爆。

十一、企业估值分析

估值分析的核心是找到企业价值的洼地,也就是寻找企业低估的理由。

常用的估值方法有:

历史估值法、市值估值法、PB法。

历史估值法多用于上市有一段时间的企业,容易找到估值中枢作为参考,不适合新股和次新股;

市值估值法,多用于新股和次新股,这一估值方法的原理从企业的业务布局和行业前景预判企业未来市值的提升空间,多用于发展初期的小企业。

此外,PB估值法也是我经常参考的估值方法,相对于PE,更愿意参考PB,因为PB的B是净资产,相对稳定,而PE的E是利润,很容易受人为因素调节,参考意义不大。

篇三:

企业分析的几个方面

一.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毛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也叫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在一般股票软件里都有提供,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不用我们自己计算。

净资产收益率是我们快速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指示剂,因为资本的趋利性,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在不使用太多财务杠杆的前提下长期保持15%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那往往表明这家企业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一般情况下我们也会看一看总资产收益率,我们希望总资产收益率能在7.5%以上(相当于在2倍财务杠杆也就是资产负债率为50%的情况下取得15%的净资产收益率)。

其实相对于净资产收益率,一个更好的指标是投入资本收益率(因需要自己计算,所以使用不是很广),投入资本收益率的公式是:

税后净营业利润(为方便计算,我一般直接用净利润替代)/投资资本,其中投资资本=总资产-无息负债(一般是占用上下游的预收款和应付款)-超额现金(日常经营不需要的现金)。

它度量了企业全部投资资本的收益率,是衡量一家企业真实经营业绩最好的度量指标。

举两个例子:

一是贵州茅台,它20XX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7.45%,虽然也很不错,但摆在白酒行业,也不过普普通通,似乎跟白酒龙头的地位不符,其实只要计算一下它的投入资本收益率,你就会发现它达到了变态的72.58%,这才是茅台的真实经营情况,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它账上有接近130亿的现金(超过了它总资产的一半)。

二是格力电器,它20XX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2.14%,非常好,但是它的总资产收益率只有可怜的6.52%,似乎它超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是来源于它使用了超长的财务杠杆(4.93倍),这一般表示负债很高,经营风险很大。

且慢,计算它的投入资本收益率,发现也达到了惊人的25.78%,究其原因则是格力的负债中绝大部分都是占用上下游资金的无息负债,达到了350亿(超过总资产的一半),所以格力的高杠杆高负债不仅没有承受高风险,反而是强大竞争力,强大市场地位的体现。

毛利率:

一般30%以上为高毛利率,20%以下为低毛利率。

高毛利率往往表明产品拥有某种竞争力(商超连锁等以低价为竞争策略的零售企业除外)。

二.现金流

现金流是企业价值的真正试金石。

试想现在有两家企业,它们有相同的净利润,一家不需要任何的资本投入,它的净利润可以随意取出,而不影响它的日常经营;而另一家则不仅净利润要全部投入厂房设备的升级改造,还需要额外投入资金进去,才能维持竞争地位。

这两家企业的价值如何?

一目了然。

现金流一般因行业而异,有些行业现金流充沛,资本支出很少,如食品医疗,以及软件等轻资产行业;而有些行业则资本支出巨大,不仅不能产生自由现金流,还需要年复一年不断融资才能维持市场地位,如LCD,LED,太阳能以及钢铁,水泥,航运等重资产行业。

轻资产行业能维持稳定的盈利能力,一般是因为它们拥有一定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来源于它们的无形资产,如食品:

品牌信任度,医疗:

专利权,软件:

网络效应和用户黏性,这些竞争力不是简单地砸钱(有形资产)就能实现的。

而重资产行业的竞争力(如果有的话)主要来自于它们的资产(产能),结果往往会造成一窝蜂地互相砸钱投资,最终产能过剩,形成恶性竞争,比如现在的太阳能,风力发电设备以及钢铁行业。

简单地说,轻资产行业赚取的是现金,是真金白银;而重资产行业赚取的是一大堆设备或存货,如果重资产企业想要大获丰收,只有两种形式:

一是它把别的玩家都熬死,一家独大(这种例子很少,PC时代的Intel也许算一个例子),二是行业的资产存货不断升值,比如过去十年的房地产行业,不断融资(现金流贫乏)买地,结果幸运的是地价房价快速上涨,双重效应下我们看到房地产的业绩增速远快于食品医疗这些行业。

但是这种增长是高风险的,一旦房价下跌,就会对盈利造成致命打击,以万科为例,20XX年的存货达到了1333亿,而利润不过73亿,也就是存货下跌10%,它两年的利润就没了。

相应的,最差的行业则莫过于那些固定投资巨大(退出成本高,大家都死撑着)而技术进步又极快(资产,存货均快速贬值)的行业,如LCD,LED以及太阳能。

三.周期性

根据经济周期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可以把行业分为稳定性行业和周期性行业。

稳定性行业需求弹性小,基本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主要包括快速消费品,医疗保健以及商业零售行业,如食品饮料,日用品,医药,医疗设备以及连锁超市,餐饮等。

周期性行业需求弹性大,受经济周期影响大,主要包括耐用消费品,工业原材料行业以及证券行业,如汽车,房地产,有色金属,钢铁,水泥以及化工等。

稳定性行业一般也是现金流充沛的行业,它们的产品主要面对个人消费者,在品牌或专利保护下,利润丰厚。

而周期性行业则一般现金流状况不佳(软件行业,外贸类平台电商除外),产品同质化严重,以价格竞争为主。

稳定性行业的股票一般稳步增长,波动较小,而周期性行业的股票则往往因投资者的短视和炒作而暴涨暴跌。

所以稳定性行业宜长期投资,而周期性行业则适合看准时机,阶段性持有。

四.企业盈利增速(增长逻辑&持续性)

通过查看企业的年报,我们就能知道企业过去的业绩情况。

一般我们会看企业过去5~10年的财务报表,计算增长速度。

但是这些都只是过去,而投资是投资未来的,所以更重要的是去分析企业过去增长的逻辑是什么,增长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未来是否还存在,以此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增长情况。

比如企业营收的增长可能是因为销量的增加,也可能是因为单价的提高,再进一步分析,如果是销量增加,那是因为整体市场的增长,还是企业占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如果是单价提高,那是因为企业拥有定价权,还是整个行业的产品价格都在上涨?

……而利润的增长,除了营收增长,还可能是因为成本的下降……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厘清增长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这种因素在未来的趋势会是怎样的?

比如煤炭行业,从20XX年到20XX年,七年间煤价上涨了5倍,煤炭企业的业绩自然也水涨船高,但是煤炭作为大宗商品显然不可能永远这么涨下去,果然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煤价结束此前的连年上涨行情,煤炭企业的高增长也就此终结。

再比如三一重工,在全国大投资(市场整体增长)以及国产工程机械替代进口工程机械(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实现了9年(20XX至20XX)增长40倍,年均增长率超50%的奇迹,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整体市场不再快速增长)以及三一龙头产品混凝土机械市场占有率达到54%(市场份额提升空间有限),指望三一未来再像之前那样快速增长,显然是不现实的。

五.行业情况(行业发展阶段&行业特性&发展空间)

行业情况主要包括行业的发展阶段:

是快速成长行业,成熟行业还是衰退行业?

行业的特性:

是趋向于集中还是分散?

发展空间:

主要是指我们关注的企业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成长的天花板在哪里?

以及行业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等等。

主要研究方法是参考发达国家对应行业的发展轨迹及相关数据,思考其内在逻辑,并结合国内的情况,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合理的推导。

举个发展空间的例子:

福耀玻璃,细分属汽车零配件行业,大行业则属汽车制造业。

中国的汽车业目前属于哪个阶段?

先来看看发达国家——美国的汽车行业情况:

目前美国汽车年销量平均约为1500万辆,汽车保有量为2.4亿辆(汽车平均使用寿命约为:

2.4亿/1500万=16年),美国总人口为3.1亿,相当于每千人保有量在800辆左右。

我们再来推导中国汽车行业可能的发展方向,我们采用倒推法,先来看中国的汽车市场达到成熟稳定阶段时可能的情况:

考虑到人口密度以及集中性,合理的预测是到成熟阶段,中国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能达到美国的一半,也就是每千人400辆,按15亿人口计算,总保有量将达到6亿辆(对应数据:

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约为10亿辆),那么成熟阶段中国的汽车平均年销量约为:

6亿/16年=3750万辆,这是换车市场的需求,也是均衡阶段的需求,但中国还有新增需求,目前中国的汽车总保有量约为1亿辆,要达到均衡阶段的6亿辆,还需增加5亿辆。

如果按25年后达到成熟阶段计算,相当于每年新增需求为2500万辆,那么我们可以估计出中国未来的汽车年销量大概在4000万至6000万辆之间(不够精确,但大体正确,相对应:

美国汽车年销量在1000万至1700万之间)。

而20XX年我国的汽车销量为1800万辆,也就是还有大约两倍的空间。

还是按25年计算的话,年均增长率只有4.5%,当然汽车市场不会按部就班地每年增长4.5%,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需求波动本来就是很大的,也许有时会增长较快,达到两位数的增长率,而有时则增长较慢,甚至负增长。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汽车业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