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7679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docx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及其结构阐释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推进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模式转变,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合作教育的新型师生观。

本文分析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提出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结构内容。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而不断丰富,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会随着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产生出许多新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多少年来,无论是行为主义教学论思想、认知学派教学论思想还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都对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的兴起,引发了教学理论的深刻变革。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学习者利用所掌握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知识不是被动吸收而是认知主体主动构成的,学习的过程是把信息建构成知识再把知识转换为能力的过程。

后现代主义则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传统的教学思想强调知识的传承,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探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

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以传承知识为主,是“灌输式”教;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是“接受式”学。

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以后许多大学积极响应,也提出了类似的办学思路。

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卡斯佩指出:

“在大学和工业界有很多有关大学技术转移的议论。

然而,知识转移的最成功的方法是培养能够探究知识然后能在工业、商业、政府和大学自身中起领导作用的一流学生。

  因此,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是加快推进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体系。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1、研究、教学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含义

  知识产生于生产劳动经验的积累,研究产生于对知识的专门认识,研究的产生使人类更深刻专门地去认识与改造世界。

一般地,研究具有探索性、主动性、深刻性等特点,专家学者的研究带有原创性,学生的研究带有类创造性。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当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新的教学方法,包含新颖的教学内容,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当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把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把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研究,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体现始于问题、基于发现、具有创造性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2、研究型教学的价值取向

  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因此它的价值取向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多元化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价值取向。

  三类价值取向中最重要的是多元化价值取向。

多元化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发展,交际与表达能力,科研程序与科研方法,个性与心理健康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3、研究型教学的主客体关系

  研究型教学的主客体关系应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处理好主客体关系的关键是精练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活化课外自学(自主研学)。

  

  4、研究型教学的原则和特点

  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并在柏林大学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该原则就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科研活动教学化。

研究型教学原则除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外,还有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原则。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型教学“教”的特点是: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开放指导、过程教学和合作参与;“学”的特点是:

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可选性和复合性。

  

  三、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结构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包括三个领域:

(1)认知领域:

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

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价值个性化等;(3)动作技能领域:

根据这样的目标,基于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他们正处于接受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

笔者认为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互动、教学策略、考试与评价6个方面。

  

  1、高校研究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这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基础,它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的来龙去脉。

高校研究型教学理念主要是: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自主研学,自我负责。

教师的职责就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

其理论来源主要是人本主义教学论思想和合作教育的新型师生观。

  

(1)人本主义教学论思想

  人本主义教学论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不同的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思想的特征。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杰,他把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结合起来,认为:

学生只有在个人经验中通过自己的发现而化为已有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教学价值不是单纯学习知识,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能适应世界变化;学习者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2)合作教育中的新型师生观

  传统教学把知识传授奉为至尊,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不能适应社会;课堂教学只重视认知的培养;忽视情感交流,导致知情分离,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师生关系是主从关系,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创造性。

  根据凯洛夫《教育学》中的基本观点,师生应当采取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方式,强调师生人格平等。

合作教育观要求教师开展创造性活动,突出对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强调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性,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人本主义教学论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为研究型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目标是: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

  

  3、操作程序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课堂教学不能光靠知识传授,而应更多地加以引导和启发。

高校研究型教学的操作程序有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以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Teaching)为例,它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为宗旨,其主要操作程序(或称范式)为:

(1)提出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引导大学生思考;(4)评价,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师生互动

  《学记》中有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曰:

教学相长也。

”这就启示我们,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相互启发的过程。

教师应当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等方面转变观念。

  教师用启发形式诱导学生探索问题,学生把自己的态度和方法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教师合作交流,这就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原理。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共同寻找、发现、解决问题,互相启发,有引导也有反思,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合作教育的新型师生观。

  

  5、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措施的总和。

高校研究型教学应大力倡导并采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策略,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职能,反映教学过程独立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探究教育代替结论教育。

重视教学过程教育,引导学生质疑书本中的结论,而非盲目接受。

  创造环境让学生参与科研。

把教师的科研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如让学生了解科研进展,吸引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承担科研子项目等。

  与学生共享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三大功能之一,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孵化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答辩,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研成果,引发创新思维,把课堂教学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

  

  6、考试与考核

  高校研究型教学必须对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评价内容要体现研究型,可采用撰写论文、课题报告、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以考察;鼓励采用平时作业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多次考核与多种考核相结合,减少闭卷考试课程门数,增加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提高综合考试要求,鼓励创新回答,重视创新能力考察,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

  考试方案应提前通报学生,必要时可让学生参与考试方案的制定,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在研究型学习中取得的成绩。

同时,应鼓励学生在考试考核中超常发挥,强调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论文成绩不封顶。

  

  【参考文献】

  [1]龙跃君《高校研究型教学的价值反思与内涵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2]孙莱祥《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6-88

  [3]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78-180

  [4]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111-113

  [5]杨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