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6990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35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精编复习资料人教版

☆☆☆▲◆2014.9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汉朝

周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北朝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南朝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东西方的造人传说

西方:

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东方:

女娲(wa)抟(tuan)土造人。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会不会制造工具。

2、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最早的人类

名称

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情况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社会组织

原始人群

北京人

时间

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外貌特征

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木棒

用火情况

会使用天然火及保存火种

生产活动

采集野果、偶尔猎获动物

社会组织

原始人群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早期代表)

时间

距今约三万年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外貌特征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用火情况

会人工取火

生产活动

采集、狩猎、捕鱼

观念

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

社会组织

氏族

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其他

其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远古人类表格:

名称

据今年代

发现地点

外貌

使用工具

用火水平

生活方式

说明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云南元谋县

——

石器

————

———

我国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

约70-20万年前

北京西南周口店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石器

天然火

 

群居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山顶洞人

约3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磨制石器(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氏族

 

——————

氏族:

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火的作用:

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P3:

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精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额。

☆☆☆▲◆P4:

大自然的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磨擦生火。

☆☆☆▲◆P6:

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

因些,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下图是《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仔细看一看,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有初步的审美意识,懂得爱美;生活的范围扩大。

☆☆☆▲◆思考: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思维冲浪(10分)

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材料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

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

较快,变得灵活轻巧。

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

慢。

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请回答:

(1)依据上页图片材料指出北京人的头部与现代人有何区别。

(2)概括材料指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3)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4分)

(2)北京人的头部保留着猿的一些特征,上下肢已经分化,上肢劳动,下肢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脑也缓慢地得到进化。

(4分)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分)

☆☆☆▲◆材料解析(7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

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课文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1)过群居生活。

(1分)

(2)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分)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2分)(3)开始人工取火。

(1分)山顶洞人时代开始。

(1分)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

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况

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

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

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类型

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头、渔叉、渔钩

居住情况

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生产活动

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

父系氏族公社中晚期的代表

大汶口原始居民

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

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使用工具

磨制石镰、石锄等,还出现铜器

生产活动

农业、手工业(制黑陶、白陶、玉器等)

生产关系

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8: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生活。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

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P10: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居民

据今年代

地点

使用工具

原始农耕

居住房

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的浙江

磨制石器

如耒耜(leisi)

水稻

家禽(qin)

干栏式

制作陶器

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如耒耜、石刀

家禽:

猪狗

半地穴式

制作彩陶

纺线、织布、制衣

大汶口原始居民

约四五千年

黄河流域的山东大汶口

磨制石器

石镰、石锄

————

————

制作白陶、黑陶

☆☆☆▲◆比较异同(12分)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原始居民有何异同?

(12分)二者的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饲养家禽、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生活。

不同:

河姆渡聚落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聚落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而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第3课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

华夏族的形成

时间

距今四五千年

活动范围

黄河流域

形成过程

黄河流域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外一个首领炎帝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以后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

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的禅让

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原始社会结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这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涿鹿之战:

据今四五千年,黄帝联合炎帝战败善于使用铜作武器的蚩尤。

2、汉族的由来:

炎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

3、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黄帝——建造宫室、制衣裳、挖井、分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编乐谱

☆☆☆▲◆P14:

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P15活动与探究1.远古传说: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

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分)

(1)黄帝  (2分) 

(2)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3分)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3分)

(3)对于这些贡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的色彩?

如何看待更科学?

(3)真实可信的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等(3分)发明指南车带有神话色彩。

(3分)通过科学证实,与考古发掘相符合的就是可信的,当然这些发明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这一时期的发明创造。

(3分)

☆☆☆▲◆个性空间(11分)

你认为有关炎、黄帝时期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

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11分)说炎帝时期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集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等,这是可信的。

(4分)但说这些是炎帝、黄帝、嫘祖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

(2分)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

(3分)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炎黄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但由于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们及其部属了。

(2分)

☆☆☆▲◆历史启示(6分)

“大禹治水”是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答:

(1)大禹采取了什么方法治理水患?

(2分)

(2)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4分)

(6分)

(1)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

(2分)

(2)启示:

①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灵活地变换思维角度,不能抱着老一套的做法死死不变。

②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平时学习要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

③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只要确定了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应一往无前。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④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

那么,作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应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4分)

(说出其中一种意思即可得满分,其它合理的、有意义的说法也可酌情给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P23:

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其次,商汤和周武王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

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的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1.夏、商的兴亡

国家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末代君主

重大事件

公元前

2070年

阳城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从启开始】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公元1600年

亳—殷

(1)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2.西周的兴亡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牧野之战灭商,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西周的衰落

国人暴动((周厉王)

西周的结束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被杀。

3.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暴政可以亡国,统治者应以人民为重,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P25活动与探究1.制表:

简单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项。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2.自上而下分别为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手工业

1、青铜制造业

(1)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

(2)种类增多:

夏朝

(3)灿烂时期:

商朝

(4)青铜器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现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最精巧)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最特别)

2、陶瓷业:

(1)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

(2)依据:

商朝早期的青瓷瓷窑

3、玉器:

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的兴盛,雕刻工艺水平高

二、农业

(1)夏、商、西周以农业为主

(2)商周时期“五谷”齐备

(3)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等技术

(4)西周有一定的青铜器农具

三、畜牧业

(1)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已有,建有牲畜圈栏

(2)商王室和贵族有专门的牧场

四、奴隶地位:

地位低下、命运悲惨,命运人身自由,被随意买卖、屠杀、殉葬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P28: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

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

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开始时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一、春秋争霸(特征: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齐桓公:

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成为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

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

(3)楚庄王: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4)吴王阖闾:

用孙武为将,称霸中原

(5)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卧薪尝胆)

二、战国七雄(特征:

兼并战争)

1、口诀:

东南西北上中下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齐魏之间: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秦赵之间: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3、合纵:

“合众势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张仪)。

连横:

“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苏秦)。

☆☆☆▲◆P31:

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

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

1、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三大霸主:

(1)(齐国)齐桓公——第一个霸主

措施: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2)(晋国)晋文公---------------------------------------------

奠定晋文公霸主地位的一场战役是:

城濮之战。

争夺中原霸主之位

(3)(楚国)楚庄王--------------------------------------------

3、战国七雄:

(1)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重要的战役:

①齐魏之间的: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②秦赵之间的:

长平之战。

一、春秋争霸

1、诸侯争霸的目的:

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①前提:

王室衰微

②实力:

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

③威望:

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3、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1、战争的目的:

兼并和统一

2、。

战国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古文今说(8分)

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1分)

(2)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

(3分)

 (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

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

(2分)

(4)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

(2分)

(1)春秋时期。

(1分)

(2)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分)(3)公元前770年洛阳(2分)(4)因为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西周灭亡。

(2分)

☆☆☆▲◆材料解析(9分)

阅读下列材料:

子(孔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分)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5分)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2分)

 

(1)春秋。

(1分)

(2)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以“尊王攘夷”口号,发展齐国势力。

(5分)(3)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首先称霸。

(2分)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意义:

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1、铁农具:

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推广

2、牛耕:

出现在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二、著名的都江堰

时间:

战国时期

人物:

秦国蜀首李冰修建

意义: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三、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人物:

商鞅诸侯国:

秦国支持的国君:

秦孝公

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

影响:

(1)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以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P40活动与探究2.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

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

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

意思是什么?

——商鞅;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不必效法古代。

[2]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

代表哪个阶级?

——法家、地主阶级。

[3]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

有何历史影响?

——秦国、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

——根据时代变化,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

                     

[5].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

包括哪些具体措施——进行了变法行动。

具体措施,废除原来土地的疆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6].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态度?

结果如何?

——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旧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决态度。

结果得到秦孝公的支持而进行了变法.

[7].谈谈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起了封建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部队战斗力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8]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秦孝公的信任、重用.

[9]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象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0]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