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6580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docx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一、什么是教育广义的教育:

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需要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

教育者施加身心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

活动。

3、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4、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他们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的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其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

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成书于战国末期,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另一本是第一个教育学理论家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教学

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相观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的解释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

18世纪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伦理学的基

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学习教育学

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1、教育学将使我们

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2、教育学将告诉

规律:

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内容的继承;

2、教育方式的继承;3、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各因素的作用1、遗传在人

的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活动4、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

的作用第三章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青少年的身

青少年身

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

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6、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

二、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

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政治性、阶级性、时代性、法令性、纲领性)三、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宏观结合微观结合四、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

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对所要造就的个体的总的设想与

规定。

狭义的教育目的:

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五、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讨论)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的人的总要求。

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

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

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

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普遍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为了确保教育目的得到正确的贯彻和落实,就须要根据各级

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化。

即要制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

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

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

同。

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要求:

培养目标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

学的基本依据。

2、教育目的功能导向功能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方

向标调控功能教育活动过程的调控器评价功能教育结果的

评价指标体系3、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个对立的派别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从爱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他们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评价教育价值也看它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要依据社会需要确定,个人只是加工的原料,他的

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在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价值也只能以它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教与职教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重视。

5、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德国)杜威学生中

心论(美国)6、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学制。

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使得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

7、案例: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

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

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

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

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

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

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

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

成。

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8、

案例:

从2019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问题:

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案例分析:

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

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9、[讨论思考]人们常说:

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

教师的作用到底在哪儿?

教师究竟是什么?

其实,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的人。

□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

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

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

向崇咼。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

与成功。

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

他完全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光彩照人!

10、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11、教师的能力结构。

(1)了解学生及与学生交往的能力。

(2)教育传导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手段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机智)(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6)创新的能力。

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思想感情和独立个性的人。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社会成员。

(因材施教)、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教

学相长12、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1、教师与学生在角色上是相互依存的。

2、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表现为一种平等互尊的关系。

4、教师与学生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民主合作关系。

5、教师与学生在心理情感关系上表现为互容互信的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3、(讨论:

你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有哪些特征?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14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方法:

1、理解学生,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

2、建立教师威信。

3、转变角色,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15、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相互关系:

渗透性:

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17、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强调为受教育者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础

2、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打下做人的基础,使学生成才之前先

成人。

3、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继续发展、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抓住一个关键转变教育观念18、素质教育与应试教

育。

素质教育对象

项目

应试

少数尖子生

全体学生教育内容

掌握知

五育教育方式

被动接受

主动、活泼

机械训练

生动地发展教育目的

提高升学率

素质

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

教师为了考试而教,

学生为了考试而学,

以提高

分数为目的的教育。

19、课程的结构

三个基本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

基础性一个中心问题:

开设哪些科目20、

案例: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

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

的探究,难度很大。

最新资料推荐

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

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

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例分析:

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

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

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1、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教学教学与智育:

教学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所进行的工作途径,主要完成智育

的任务,但除了完成智育任务外,还要完成其他方面的任务。

教学与上课:

不能以上课代替教学的全部。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它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

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

23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

一的原则2、启发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22、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三备:

(1)钻研教材懂透化

(2)了解学生个体集体(3)设计教法

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中,人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

改革中,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

A、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B、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C、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24、三写;

(1)学年教学进度

计划

(2)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即教案)内容结构:

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的结构:

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检查复习组织教学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

最新资料推荐

材布置课外作业25、一堂好课的标准:

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

法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流畅整洁的板书师生互动强、

气氛热烈教态自然处理得当的教学组织以口头语言为主的

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

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模式。

1、涵义: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

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

国内外流行的主要教学模式。

(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2)奥苏伯尔的讲解教学模式。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4)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

(5)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模式。

(6)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

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

体力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

德的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1)政治教育:

统帅----政治方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思想教

育:

灵魂----树立正确的观点,提高认识(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这是德育区别于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标志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

瑞士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

格。

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论(与认知发展联系紧

密):

科尔伯格:

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

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在活动、交往中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复杂的、逐步提

高的过程

最新资料推荐

二、德育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

相结合原则

(二)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六)知行

统一的原则(七)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班集体形成的标

志:

(1)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

(2)有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

(3)有积极健康的班集体规范。

(4)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和价值标准。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立班级正常秩序。

(3)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

(4)建立班级领导核心。

(5)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

(6)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一)了解研究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四)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五)帮助学生搞好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

(六)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

(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

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三)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

阔视野。

(四)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五)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