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6038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要求,按照市政协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自2019年4月20日至5月11日,行程1800公里,通过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和现场视察等方式,对全市七县三区和市区内的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我市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总体情况有了基本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5所,其中高职4所、技师学院2所、职业高中(职教中心)20所、中专9所。

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1所,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9所、省部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

开设农林牧渔、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等十大类60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15个,市级重点专业24个;高职在校生18万人,中职在校生46万人。

讷河、富裕、龙江成功入围首批“全国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成为“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县”。

我市荣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年4月,我市顺利通过“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市”遴选,成为全省唯一地市入选,每年可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3千万元,创建期2年。

省教育厅明确表示,将重点扶持我市3—5年。

可以说,近年来我市的职业教育工作,为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每年有近2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各类职业培训达20万人次,为推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储备。

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统筹力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职业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全市农村四项重点改革,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事项,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进行强力推进,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市委书记韩冬炎同志早在三年前便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成立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专项领导组织,并亲自任职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亲自组织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工作。

市教育局还把职业教育改革作为2019年全市教育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2019年全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任务月分解表,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达到标准、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部门等。

实行季工作进展报告制度,局领导班子定期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坚持突出特色,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调整力度。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专业布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下发了《xx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xx市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全市撤并小、散专业22个,对接产业新增专业12个,新建了6个前景看好的专业,如将龙江、富裕2县职教中心的汽修专业转为汽车营销方向,其他县的汽修专业停止招生,逐步撤销。

各区属职业教育学校按“社区化、特色化、综合化”的发展定位,逐步向社区学院过渡。

此外,各县(市)区、各学校认真研究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当前实际和未来需求,突出办学特色,主打“农”字牌,规划设置专业,着力办好1—2个对接地方主导产业的专业群,初步形成了“一县一品、一校一特色”的错位发展的专业新格局。

市卫校积极发挥护理专业优势,顺应老龄化社会养老护理员需求大于供给的趋势,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广受欢迎。

龙江县职教中心学校与中粮集团、飞鹤乳业、汇源钢铁等7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训协议,开设了“中粮班”、“飞鹤班”。

甘南县职教中心与洽洽食品、鹤城酒业等大型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大力组织订单培训。

(三)坚持方式创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改革力度。

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上,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大了探索实践力度,按照准军事化手段、规范化方式、标准化模式的办学理念,进行学生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在实训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进行具体实践操作,达到了提升学生素质本位,培养职业化人才的目的。

在办学与管理模式上,甘南县了实行了委托式办学,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植入民办教育基因,突破人才瓶颈”,将县职教中心委托给xx工程学院管理,以政府购买优质公共服务的方式满足技术人才培养需求,使政府由职业教育的“提供者”转变为“采购者”,实现了管理体制机制、办学理念模式、人才培养方向的根本性转变,今年将完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培训3700人次。

讷河市探索形成了“设置积分卡、实行学分管理”的经验。

克山县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与浙大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院县合作办学”,与市职教中心开展“联合办班”,助推了该县“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

同时,各县(市)职教中心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办学,变灌输式培训为引导式培训,形成了校社一体、理论实践一体的产教融合模式,仅讷河职教中心上半年就培训合作社成员2019余人,举办科技服务20余场。

(四)坚持内涵发展,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力度。

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协作、院校配合”的原则,从“整合大资源、搭建大平台、建设大职教”入手,不断优化职教资源布局。

在中职招生上,我市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初中学生职业指导课,率先建立全市中职招生免费咨询平台,率先统筹区域招生,打破地域限制,实施跨区域招生。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按照人均1—3元标准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专项经费”,填补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无专项经费的空白。

在培训资源整合上,出台了全市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在现行政策、实施主体、资金渠道、培训要求“四不变”前提下,实现了经费管理使用、师资调度、培训任务分配等“六统一”。

如,各县(市)将人社、农委、扶贫等10多个部门的培训任务,100%交给县(市)职教中心承担,解决了培训资源分散、各自为战、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仅上半年就职业培训78万人次,同比增加了近万人。

我市还积极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开展深层次合作办学,由其为牵头单位,我市行业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涉农企业、研究院所、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64个单位为成员单位,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共同组建“政府统筹、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的具有大集团、大协作、大效益特点的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

年底前,我市将完成以省农垦职业学院为理事的xx市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工作。

尽管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地位、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仍把上高中、考大学看作正统教育,有的学生甚至中考只考200多分也高价去普高“博一下”。

另外,有些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政策不够明确,一些具体政策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些单位在用人上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和干部子女的就学意向,对社会偏见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使学生普遍不愿意将技术工人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读职业学校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不足之处,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时,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使社会上认为职业学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

特别是近年来高中、大学扩招,增加了普高的吸引力,学生、家长还误解为上职业学校低人一等,客观上造成了职业学校招生难、管理难、办学难的局面。

(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目前,职业教育学制仍显机械,主要以“2+1”(两年理论,一年实习)为主,管理体制基本按照普高管理模式,对学生自由择业,自主就学存在较多不便。

一些职业学校办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和管理方式陈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

个别学校质量意识不强,抓招生不遗余力,抓教学敷衍了事,短期行为严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再加上管理措施不够灵活,缺乏宣传力度,近年来,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虽取得了喜人成绩,也只能孤芳自赏,致使职业教育生源不旺,招生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

另外,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依然不畅,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后,很难继续升学读高职院校或高等院校。

按照有关规定,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只有5%,影响了家长送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很难再考到普通高校就读,影响了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三)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依然严重存在。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设备设施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消耗掉一些原材料,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远高于普通高中。

从调查来看,我市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公用经费与普通高中基本持平,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大投入、高消耗的特点,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比重不高。

多数县(市)区没有提取15%的政府统筹经费,城镇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教的规定也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如市职教中心仍然属于财政差额拨款二类事业单位,这种状况不仅给学校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而且也带来了极其不稳定因素。

市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受我市财力制约,只有中央财政定额补助945万元,按照全院8209名高职在校生计算,生均拨款只有1151元,与省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1,2019元生均公用经费政策相比相差悬殊,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学院现阶段竞争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此外,一些职业学校设备设施落后、老化且数量不足,无法跟上企业技术发展的步伐。

部分学校场地小、设备差,办学后劲不足。

在投入结构上,我市主要以政府财政性投入为主,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由行业协会或大企业投资创办职业教育的情况还十分罕见,不利于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解决。

职业教育呈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学校热,企业冷,校企合作比较困难。

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实训,大多也没有专门的实习实训场地和经费,不太愿意将先进的设施设备供学校培训之用。

由于企业缺乏积极性,学校的设备又不能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出现了职业学校毕业生“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的情况。

许多企业感到职业学校毕业生很难在企业的先进设备上直接上岗,对录用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我市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落实,执行和监管没有到位。

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为理由,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招工准入门槛降到最低,使得企业不愿和学校合作,吸引学生来本企业工作,劳动部门感到难以管理。

此外,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得不到工伤保险,也造成了学校、企业的忧虑和负担。

(五)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

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

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体制机制不顺,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受编制限制、进人渠道不畅等影响,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匮乏。

据统计,2019年全市中职学校缺专业教师140人,全市“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0%,有的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仅为25%,与国家“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是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事业编制身份的限制和教师必须持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

三是专业教师培训存在一定难度。

有些专业开设的学校不多,专业教师数量少,依靠一县一校之力很难开展培训。

有些技术发展速度快,本地区缺乏培训能力。

有些学校专业教师不足,一旦离岗培训就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培训。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担负着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尤其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深入调整的新形势下,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是要宣传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创业有成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对社会、家长和学校要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特别是每年中考、高考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全面介绍职业教育,使其升学选择更加准确务实。

二是大力宣传重视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操作型人才培养的典型,积极引导企业像对待技术改造一样重视企业的技术工人培养,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通力合作,通过人才创新,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最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由教育局与相关媒体合作,定期开办职业教育专栏,系统介绍职业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发布招生专业、培训时间等相关信息,追踪报道毕业生创业和就业的典型事例,推介企业中长期用工信息,让更多的人认可职业教育,增强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职业教育法》和《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完善和充实在初中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加大我市研发的、具有鹤城特色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地方教材的普及力度,由职业学校负责提供主讲教师,打通中高职教育衔接渠道,提升职教人才培养水平。

五是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要把贯彻实施《决定》的情况作为衡量领导重视程度的标准,明确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落实具体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对阻碍职业教育发展和相互抵触的政策进行一次清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要加强政府统筹,优化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资源。

一要统筹规划好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总体布局。

合理确立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数量和比例,使职教和普教均衡协调发展。

要打破部门界限、隶属关系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把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把布局调整工作落到实处。

要抢抓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机遇,立足实际,整合资源,争取政策,创造在全国叫得响的职业教育品牌,做大做强鹤城职业教育产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二要统筹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

针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雷同、办学缺少特色的现状,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学校布局调整与专业统筹结合起来,合理设置专业,使学校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三要统筹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充分挖掘统筹好现有的实习实训资源,避免新的浪费。

充分利用我市职业教育“试点市”的创建契机,统筹建好实训基地,全面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吸引力。

四要统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

要保证职业教育经费足额按时拨付,并适当予以倾斜。

要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确保职业教育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要合理分配和利用“省部共建试点市”省财政专项资金,并确保按照“试点市”项目匹配资金要求,不低于1:

1的比例落实地方匹配资金,努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要保证市和各县(市)区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实行专款专用。

职业教育学校的经费要全额用于学校,严禁挤占、挪用、沉淀、平调学校的合法收费收入,不能把职业学校当企业对待。

(三)要创新办学理念,规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

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议制定出台适应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从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架构、产业布局、发展布局、培养体系、保障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从制度层面对全市职业教育加以规范,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要借鉴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推广黑交院的军事化管理手段、规范化办学方式、标准化办学模式的办学理念,聘请退役军官担任军事教官,变集中军训为贯穿各学期的军事训练课,培养学生严谨、自律、协作的职业素养。

在内务整理、参加活动等方面按照军事化标准要求,将组织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行为习惯,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实现学生校园生活与今后企业生产现场的无缝对接,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市教育局要借鉴黑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探索创新出xx职业教育品牌,进一步把xx市职业教育办成一个产业。

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的教学培养模式,来提高学生实际技能,使学生入校即入厂、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要实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以名牌职业学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组建适合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学团,实行集团式教学、大规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城乡互动、共同发展。

要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沟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衔接,建立促进和保障教育协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体制和机制,解决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沟通衔接不畅、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衔接不畅的问题。

(四)要加速校企合作,建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制度。

一是建议出台《xx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暂行规定》,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功能定位,以及权利、义务和责任。

对企业承担社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用地给予划拨,专地专用,不得改变用途;对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建设经费和事业费给予减免,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

探索实行“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建在企业”、“前店后校”等校企合作模式,创设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是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或在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

市里应出台校企合作的奖励政策,企业接收教师、学生实习或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即应享受税收减免、政府补贴、授予荣誉等优惠政策。

三是要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就业资格准入制度。

加快实施国家规定的87个工种的就业准入制度。

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对已经实施20个工种的准入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逐年增加实施准入的工种数量。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取;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加强对持证上岗等就业准入政策的检查力度,用强制性的国家政策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同时加强对参加培训职工的政策激励,落实其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待遇,使“双证”的含金量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提高就业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五)加强队伍建设,拓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师资渠道。

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来抓,鼓励教师学习新技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一方面,全市应统筹考虑专业教师的培训、进修问题,通过委托外地高校企业培训、教师双向交流、到企业挂职以及组织全市同专业教师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出台政策,安排教师外出进修,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技能水平,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要赋予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根据编制按比例核定一部分“双师型”教师聘用岗位,对于一些急缺人才和短期需求,可以允许学校自主选聘专业教师,财政拨付工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双师型”教师匮乏的问题。

有关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到社会和高等院校招聘,加大“双师型”教师招聘、引进、转型、培育力度。

要建立特殊专业教师向社会招聘机制,力求年内“双师型”教师达到60%。

对此,人事、编制部门应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和专业发展趋势,给学校以政策支持,采取招考及外聘的方式,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补充力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发展潮流。

同时,要研究职业学校教师编制管理模式,参照高校教师的引进模式,积极引进紧缺专业、短期办学专业和空白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建议在固定编制之外按照办学规模给予职业学校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采取“定编不定人、按编拨款”的方式,鼓励学校以兼职方式引进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要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

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要建立专业教师进企业培训制度。

学校还要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奖惩机制,为专业教师提供培训环境,让教师有时间、有空间、有保障地进行自我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