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96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

《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法.docx

对外汉语教学法

填空20’

单选:

15’

判断并改错15’

简答30’一讲一个简答题

教案:

20’

第一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总论

教学要素课堂要素包括哪些环节?

课堂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对象怎样对教学对象分类?

从多角度划分:

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有无汉字背景。

怎样处理不配套的教材《口语、听力、综合》?

怎样确定课文的重点难点?

四、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语言课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控制的语言信息传输和反馈系统。

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1、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系统构成的第一要素。

一般来说,学习者应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准备:

(1)学好目的语的要求和愿望;

(2)语言学习的禀赋和潜能;

(3)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4)较好的文化素质,语言学习的经验。

2、教师

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1)思想、品德、情操方面的修养;

(2)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

领会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者意图的能力,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案的能力,组织教学和控制课堂的能力,主导讲练的能力,组织语言实践能力,形成某种教学风格的能力等。

3、教材

教材是联系总体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纽带,是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和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与学的效果。

(1)教材的难易梯度要适度合理,易学易教。

(2)练习的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避免盲目、低效。

(3)教材要生动有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愿望。

4、教学环境

优化的课堂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表演和大有作为的舞台。

(1)没有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学就失去了依托;

(2)教师和学生应共同营造紧张而轻松的课堂环境。

(二)课堂教学的过程

1、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

教学阶段、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

5个基本的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布置课外作业。

2、课堂教学的过程:

(1)备课

分析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方法

(2)课堂组织与管理

导入课堂,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3)课堂教学的评估

测量和评估教学效果-----采取补救措施,完善教学

(三)课堂教学的内容

1、教材的选择

(1)学生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1)汉字背景

无汉字背景--《实用汉语课本》刘珣–用汉语拼音注音、有英语注释、汉字教学进程较慢

有汉字背景--《标准汉语教程》王国安—生词量大、阅读篇幅较长、课文容量较大

混班无法编班--《基础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学院–综合性强,阶梯明显

2)有无学习外语的经验

没有经验--《实用汉语课本》《基础汉语课本》《汉语会话301句》—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方法,针对零基础外语学习者。

3)有无接触过汉语

没接触过—从拼音开始按部就班

有接触过—陈绥宁《基础汉语25课》—拼音部分比较浓缩,语法点跨度较大

4)长期/短期

长期:

系统性,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短期:

就一个方面进行强化,有时还会偏重某个专业或考试辅导

5)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以分班测试题为基准:

测试客观,教师阅卷、分级工作量太大,较难实施

以教材为基准:

读过哪些教材+口试,省事省力。

以学生学过多少课时为基准:

客观条件的判定,忽略了主观因素,只能作为参考

(2)课型与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课型是指按教学和训练学习者的基本技能而划分的课的类型。

一般包括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

比较可取的方法是综合课进行两三个月,有一定基础之后分课教学

初级阶段如何平衡综合课和听说课的关系?

1)听力课和口语课的语言材料跟综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2)综合课的语言点在听力课和口语课上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充分的训练

3)听力课和口语课允许有限度地超出综合课教学内容范围,但这些超出部分最好作为综合课后续课文内容的铺垫和前导,为接受综合课的教学内容打基础

如何处理不配套的教材?

1)给准备选用的不同课型的教材进行梳理生词、语法点、词语例释、文化注释和练习形式等

2)给所选的不同课型的教材初步磨合

听说读写几门课程的重要语法点,比较推敲,或补充或简化或调整顺序。

3)加强教师之间备课和合作

教学内容明确主次和分工,多交流

(3)选择适合班级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

现有教材:

A系列性:

从零起点一直到中高级,有《新实用汉语课本》《标准汉语教程》《基础汉语》等。

B阶段性,初级教材有《汉语初步》《初级口语》《实用汉语会话》等;中级教材有《中级汉语教程》《中级汉语听和说》、《桥梁》、《中级汉语会话》等;高级教材有《高级汉语教程》、《高级汉语口语》、《新闻报刊》等

选阶段性教材时要考虑:

1)生词量的起点是否合适

2)汉字出现的速度和数量是否适合

3)语法点跟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否衔接其数量和速度学生能否承受

4)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2、教材的一般处理

(1)翻阅和了解教材全貌

1)教材指导思想和体系:

熟悉国外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特点和原则揣摩和归纳包含在编写原则之中的指导思想和教材体系(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等等)

2)教材内容:

课的组成(课文、生词、语法、注释、练习)课文内容、生词量、语言点、注释(文化背景知识)、词语例解、练习

(2)调整和增减教材内容

1)调整教材内容:

各课程同步的需要

急用先学的需要(语言实践活动、组织参观等)

2)增减教学内容:

词语增减、语言点增减课文增减、练习增减

(四)课堂教学对象

1、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

1)国别:

有无汉字背景、上课的习性、自主能力

2)年龄:

年轻人头脑灵活,记忆力强,接受新的语言信息更容易,年纪大一些则反之

3)身份:

公司职员、家庭妇女、在校学生、政府人员等,了解学习目的和动机

4)文化程度:

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

2、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心理机制

1)认知风格的差异

①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②沉思型和冲动型③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2)情感因素差异动机、态度等

3)性格

①独立型和顺从型,②外倾型和内倾型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习主体的关系

1)提问法:

冲动型,2)对话法:

冲动型,3)讲练法:

场依存性,

4)练讲法:

场独立性,5)归纳法:

场独立性,6)演绎法:

场依存性

7)交际法:

有容忍倾向,8)对比法:

有排他倾向

五、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课堂教学的准备

1、对学习者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的了解

1)一般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常识

2)目的语语言基础知识

3)目的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掌握程度

2、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1)学习者的概括能力,2)学习者的推理能力,3)学习者同化新知的能力

3、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1)后续知识的基础,2)培养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3)交际会话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4)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

5)与其它课的材料是并列的知识内容或并列的功能意念

4、对学习材料的分解

(1)学习材料的结构

1)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情况和复现率哪个义项、何种词性

2)语言点在课文中的体现和落实情况展示的是否充分

3)注释部分的内容——文化的、习俗的、句型的、科技的、经济的等等

4)词语例释所作的词语辨析情况(同义、反义,本课还是扩展)

5)练习落实课文、生词、语言点、功能点的情况(形式、复现率、题量)

(2)学习材料的重点

1)课文所安排的语言点+学生没接触过的新内容

2)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

3)学生不易辨别而又常用的同义词或有一个词素相同的词语

4)某种表达功能所常用的句式或句子

5)课文所表达的有关中国文化习俗或价值观念的内容

(3)学习材料的难点(难点不一定是重点)

1)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文化知识

2)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疑难句子

3)语言点中极易受母语干扰的部分

4)学生说话和写作中经常性出错或者故意回避的部分(主要是词语和句式)

5)汉语所特有的、又很难转化为技能的部分(如“把”字句等)

难点不宜太多,每节课一两个即可。

5、提高教材可懂度

1)分段和归纳,2)难词难句的解释,3)语法规则的举例(多补充一些例句)

4)问题设计(引导性问题,思考性问题,系列性问题等等)

5)练习的设计和补充,6)情景的设计和营造

(二)教案的撰写

教案的构成要素

1、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

2、课时分配及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本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如归纳、演绎、串讲、讲---练、练---讲、听说、问答、对话、复习、做练习等)

5、复习旧课(提问、检查等)

6、导入新课(以旧联新、文化背景介绍等)

7、讲解新课(词语解释、难句解释、提问和回答、语法点的讲授、操练和小结、解释有关的文化内容等)

8、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复述或小结)9、布置作业10、教学后记

(三)组织教学

1、开课

常见的开课方式有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新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旧的教学内容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先复习旧课,以旧带新,就会自然过渡并导入新课。

(2)情景导入。

使学习内容情景化、感性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门见山,解释题目。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式的开讲方式,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4)利用实物,形象直接。

利用图片、音乐、实物等教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布设疑阵,制造悬念。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去思考和解疑。

(6)联系实际,由近及远。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经历和身边事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2、结课

常用的结课方式有:

(1)总结归纳,强调重点。

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脉络,强调重点和难点。

(2)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把新学的内容跟以往的旧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明确异同,从而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埋下伏笔,制造悬念。

结合下一课的内容,有意识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提出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后面的课做好铺垫。

(4)指导练习,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在课后如何练习,如何复习,把本课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后,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关于提问

(1)提问的内容

教师已知,学生已学。

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教师已知,学生未知。

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教师未知,学生已知。

利用信息差,创设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2)提问的方法

①教师问学生答

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掌握好提问的时机

不断变换方式

②学生问学生答

进行语言操练时、大量的活动是学生问学生答。

③学生问教师答

讲解时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要耐心、热情地解答

④“五步提问法”

是非性问题、选择性问题、引用性问题、归纳性问题、评论性问题。

4、关于纠错

(1)教师对学生出错的态度应该是

一容忍,二防范,三纠正。

容忍:

在初级阶段,应鼓励学生多说、多写,不能过分“斤斤计较”学生的错误,以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愉悦,少体会失败的焦虑。

防范:

在具体的教学上,要重视学生的错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学生出错。

纠正: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纠错。

(2)纠错的原则

1、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