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908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docx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

2019年国家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变乱的原因,主要有(  )

①领导者进取心逐渐减退②腐朽思想、宗派主义思想日益增长

③列强和清政府的破坏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天京变乱的原因主要应该从太平天国内部去找。

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由来已久,定都天京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领导者很快封建化,享乐思想、宗派主义等思想日益滋长,内部矛盾更加尖锐,结果酿成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走向衰亡。

天京变乱和清政府没有太大关系;西方列强这时基本采取的是观望政策,企图从这场战争中捞取更多好处。

2.唐朝以后50年里,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顺序是( )

A、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

C、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后汉

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3.下表是我国甲、乙两地某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判断甲地的方位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是自转导致的地方时差异以及自转、公转对昼长时间的影响。

解题时可先依据两地日出时间的差异判断出,较早日出的甲地位置应当比乙地偏东,故可先排除B、D两项。

而后再分别计算两地的昼长时间,可知甲昼长13小时32分钟,乙地昼长13小时4分钟;既然两地均昼长夜短,此时当属夏半年,纬度越高则白昼越长,因此可判断出甲地比乙地纬度偏高。

最后因题目限定两地点均在我国境内,故甲地应当比乙地偏北,答案选择A项。

4.南宋的首都是(  )

A、洛阳

B、开封

C、临安

D、建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1127年,北宋皇帝被金军俘获,北宋灭亡。

宋康王赵构先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旋即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开封为北宋首都,建康为南朝首都,洛阳与首都无涉,三者皆非正确选项。

5.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大部分国家现存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对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马歇尔计划本质特征的认识。

从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上可以清楚,它的确有帮助战后凋敝的欧洲复兴经济和对日益对立的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渗透的意图;但这些还都是该计划要达到的一般目的,其更深一层目的是要通过经济援助,稳定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现存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

在美国看来,这一制度现在已经受到战争重创、经济破坏和苏联势力“扩张”的多重威胁。

而这一制度的稳定则直接关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关系到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命运。

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正确项是A;C、D两项也是马歇尔计划考虑的内容但不是“根本目的”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

新中国成立后,反对霸权主义一直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点。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具体外交事务中的运用。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7.下列关于《天演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天演论》的翻译者是严复

B、《天演论》运用“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观点,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理论

C、在《天演论》中,严复呼吁“救亡图存”、“自强保种”,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

D、《天演论》宣传了社会主义思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天演论》一书的掌握情况。

《天演论》的翻译者、内容、作用均为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D选项与《天演论》风马牛不相及,应该不会产生干扰作用。

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

8.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城市热岛效应

D、高低纬度之间的气压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该题考查季风的成因。

季风的成因有两个:

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主要是由于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以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故A为正确答案。

9.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发生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中法战争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0.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B、"宁汉合流"

C、蒋桂战争结束

D、"东北易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1.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A、1945年8月14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3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2.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长期对峙,对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局势影响巨大。

关于这一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压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避免了欧洲大战的发生

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D、制约了美苏两国的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冷战中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历史作用的理解与认识。

在一般的认识中,对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长期对峙大多注意其负面影响,比如,加剧冷战,展开军备竞赛,使欧洲处于战争尤其是核战争阴影之下,等等。

但毋庸置疑,两大军事集团的存在和对峙,客观上也使双方都不敢在欧洲轻举妄动,实际上减少了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B项是正确的。

正是由于有美苏两大集团的对峙,才促使不结盟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这与A项说的压制正好相反。

两大军事集团存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区域化发展在于自身的

13.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被推翻的国王是(  )

A、查理一世

B、路易十四

C、路易十六

D、路易十八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这四位君主,在讲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史时都曾涉及。

判断正确选项的关键在于:

查理一世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君主,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推翻;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八虽然都是法国波旁王朝君主;但前者在1715年去世,后者在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才上台。

14.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确立于(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道知识记忆题。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力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毛泽东在率领秋收起义军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

相关的知识、概念要清楚。

15.图6-4中四个城市正确排序是(  )

A、包头、重庆、武汉、太原

B、包头、武汉、太原、重庆

C、重庆、武汉、包头、太原

D、武汉、包头、重庆、太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根据河湖和铁路线分布对我国部分城市名称作出判断的能力。

根据图中洞庭湖和长江与汉江交汇可确定①为武汉;根据黄河河套确定②为包头;根据嘉陵江确定③为重庆;根据汾河和铁路分布确定④为太原。

故D选项城市名称与图序相符为正确答案。

16.维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论战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一次正面斗争

B、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同封建势力的斗争

C、中国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的一次正面交锋

D、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7.图8-3是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影响示意图,其主导因素(图中较大圆)正确的是(  )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解题指要】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影响工业布局经济诸因素知识的全面认识,以及阅读试题附图的能力。

试题所列四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为甜菜制糖——原料,家具制造——市场,选纸厂——原料,化学工业——能源。

由于制糖厂的原料容易变质和减少出糖率的原因,不便远距离运输,适宜建在原料产地。

故A选项正确。

18.在某次地震发生时,甲地为震中区,乙地为地震波及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是(  )

A、两地的震级和烈度相同

B、甲地的震级和烈度比乙地大

C、两地烈度相同,甲地震级比乙地大

D、两地震级相同,甲地烈度比乙地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查有关地震的知识,震级表示的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多少,烈度表示的是地震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包括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质量等多种因素,据题意可判断D为正确选项。

19.图4-3是四个国家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示意图,正确叙述的是(  )

A、图中①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明显

B、图中②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C、图中③国家劳动力资源深感不足

D、图中④国家人口增长给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压力最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阅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图的能力,以及进行思考分析和作出判断的能力。

附图中的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差即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不同,带来的人地关系后果不尽相同。

自然增长率过快和过慢,均会产生人口问题,影响资源的开发、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且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所以该国老龄化明显;②国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增长;③国出生率远高于死亡率,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呈现高增长态势,劳动力资源充足;④国人口增长呈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低增长状况,对环境

20.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措施是(  )

A、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

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环境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D、多建宽敞的道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解决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使城市各功能区间的联系便捷。

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绿化都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措施,建宽敞的道路不是解决拥挤的根本措施。

故答案选C。

21.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分别建起法西斯统治,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B、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空前激化

C、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

D、摆脱经济危机的愿望的驱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解题指要】本题考查对德国、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法西斯统治原因的理解。

把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并列一起设问,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之后,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根本原因”。

作为共同的根本原因,应该到两国内部去找,这样B项可以排除了;A项也不是根本原因,是C项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由C项引出的;D项也不是根本原因,摆脱经济危机只是两国统治阶级面临的一个问题,可以包含在C项的“社会危机”中。

因此C项是正确的。

这两个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都非常尖锐,面对此种状况,两国统治阶级急需建立“铁腕”的法西斯集权

2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讨论人民民主和统一战线问题

C、选举国家领导人

D、确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23.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社会生活方式基本不变

C、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各界代表人士可以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解题指要】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一国两制”政策的掌握程度。

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19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年,“一国两制”的构想写进了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地运用。

根据这一构想,祖国统一后,台湾享有更大的自治权,也就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4.“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大力修建风力发电厂

B、普遍使用沼气

C、广泛使用制冷设备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以及大量砍伐森林和垦荒活动,使得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从而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引起“全球变暖”,因此D选项正确。

25.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兴起于(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26.形成海洋表层洋流的动力主要来自(  )

A、海底地形的起伏

B、海水密度差异

C、地转偏向力

D、大气环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洋流的知识,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地球表面的各个风带)是海洋水体作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动力。

27.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相互平行

B、纬线长度相等

C、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D、本初子午线划分东西半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知识,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相交于两极;纬线是与赤道相平行的圆,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划分南北两半球。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以20°W、160°E划分。

20°W以东至160°E为东半球,反之为西半球。

28.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9.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的耕地面积居亚洲各国第一位

B、印度的茶叶产区主要分布于恒河三角洲

C、印度的棉花产区主要分布于半岛东北部

D、印度主要黄麻产区位于降水较少的西北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解题指要】该题主要考查印度农业生产条件及主要作物的空间分布等基础知识。

印度地势起伏小,垦殖率占国土面积50%以上,耕地面积居亚洲各国之首;茶叶分布于东北部的丘陵地区;棉花分布于印度降水较少的西部;黄麻分布于地势低平且多雨的恒河三角洲地区。

故A选项正确。

30.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神宗

D、宋高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神宗年问,只有皇帝支持,变法才能推行,支持王安石变法的自然是宋神宗。

正确选项是C项。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宋太宗在教材中没有出现,宋高宗是南宋的建立者,三者都不是本题选择的对象。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效果应当作为问答题准备。

31.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这是因为"两税法"()

A、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B、改变了以土地多少为主的征税标准

C、改变了按土地和财产多少的征税标准

D、改变了一年分几次收税的情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2.日本和英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B、矿产资源贫乏,森林资源丰富

C、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岛国,海岸曲折,港湾众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对日本、英国两个岛国有关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

英、日两国是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岛国,海岸线十分曲折,有许多优良的港湾。

但东西岸大气环流形式不同,气候类型也不相同,英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日本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33.其诗有“诗史”之称的唐诗作者是()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有关唐诗的知识要点除了本题的选择是杜甫之外,还经常问“诗仙”是谁?

或者让考生选择留存到今天的唐诗共约有多少首等。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说的是他的很多诗都反映了历史的背景与史实,这说明杜甫的诗具有关注当时社会的特点,与李白飘逸若仙的诗风完全不同。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的繁荣时代,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盛唐诗人,后人称他为“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等;杜甫,字子美,他的诗被人称之为“诗史”,后人称他为“诗圣”,代表诗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4.图2-1中,甲地位于乙地的(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利用经纬网对两点之间的方位关系作出判断的地理能力。

解题时,要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经纬网中的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然后对两点的经纬度位置作出判断,图中甲在45°W、赤道;乙在135°W、30°N。

确定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

3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C、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功绩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历史功绩正如A、B、C三个选项所述。

关于D选项,只要准确地把握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也就很容易看出其错误所在。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发生改变。

如果考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就能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36.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重点是在()A.亚洲B.非洲C.欧洲D.拉丁美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7.某地位于37°N,118°E,其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经纬网定位的能力,以及我国陆地自然带的空间分布这一知识点。

考生应熟记北京的经纬度位置为(40°N,116°E),由此可知题目中的地点位于北京东南方向不远处,仍属于华北地区的范畴,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38.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光复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9.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代表大会是( )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七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40.中共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内容包括(  )

①打倒军阀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③实现共产主义④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共二大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奋斗目标是: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党的最低纲领,也就是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审题,读懂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