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485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

孙春平作品精选精练

至亲

孙春平

入冬后,邢老汉又开始关注起北京的天气预报。

他对老伴说,北京又有霾了,别说吸,听一听都觉憋得慌。

老伴回道,那你就跟闺女说。

老邢说,你说吧。

老伴说,你说嘛。

当晚,老邢给女儿打去电话,说你那儿又有霾了,还是让晶晶来大连住一阵吧。

孩子还小,可不能让她招惹上什么病。

女儿说,我和晶晶爸也是这么商量的,可这一阵他总出差,我也正赶上有几节公开课要准备,时间真是挤不开。

等过一阵,就把晶晶送回去。

晶晶也整天喊想姥姥姥爷呢。

老邢说,看你这孩子,我老头就那么度物,连几步道都走不动了?

做好准备吧,也就这几天,我去接晶晶。

老邢是第二天入夜时分去的北京。

这个时节,车票好买,高铁的票充裕,K打头的卧铺也不需找人求人,但老邢都不要,他只买硬座。

不就是坐一宿车吗,比高铁多坐七八个钟头,省200多元钱呢,那些外出打工的,干啥活计一天能挣这么多?

过日子呀,不能不算计,老两口一月的退休金加一起也不过5000多元,想想当年厕所里咱都挤过,这就可比天上啦!

老邢到了女儿家,已是近晌。

好在腰间挂着女儿家的钥匙,进了门就可松松腿脚了。

现在的年轻人呀,也不知咋想的,念完大学非留在北京,虽说挣得不少,听那数字都惊人,可那开销也吓人,光租这几十平方米的房子,就得先把一个人的工资交出去。

老邢用手机给女儿发去短信:

“我已到家。

你晚上下班不用急,我去幼儿园接晶晶。

”女儿在中学当老师,不知是不是正上课,发短信牢靠,省得打扰。

女儿是中午打回的电话,说老爸,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老邢说,商量妥的事,说来就来嘛。

你晌午要是有工夫,就抓紧给我订张回去的票,最好是明天的,别到时抓瞎。

女儿晚上带回了羊肉卷,还有火锅调料和各式蔬菜,这是父亲的最爱,又快捷方便。

三口人团团围坐,老邢问,车票订好了吧?

女儿说,非得明天吗?

你在家好好休息两天,周末晶晶爸也出差回来了。

老邢说,看天气预报,这两天的空气也好不到哪儿去,我还是带晶晶快回去吧。

再说,我也惦着你妈,年年一到这时候,她上下楼就费劲。

女儿说,那我就给您和晶晶订两张票吧,一人一个座,不然,你总抱着她,您累,她也累。

老邢听此言,有些急,嗓门也高了,说晶晶才四岁,哪用得着买票?

居家过日子,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再说,我估摸着,你肯定要给我买高铁票,这我不跟你犟,不过四五个钟头的事,说说话就到家了。

女儿给老邢夹涮好的肉,笑说,爸,您怎么就这么犟呢?

老邢说铁水入了砂模,定了型。

我就这性子,你妈都将就我。

第二天,女儿串了两节课,一直将一老一少送上车。

安顿好行囊,她四处撒目,见前排还有一个靠窗的位置空着,便问相邻的先生,大哥,这座有人吗?

先生摇头,不知是否定,还是表示不知。

女儿将晶晶抱过来,送到空位上,说那你就先在这儿坐,不能总让姥爷抱,也不能到处跑,知道吗?

那天的旅程,真的很舒适,也很轻松。

难得的是,晶晶坐的那个空位一直没人来。

快到大连时,女儿的电话打过来,正缠在姥爷怀里吸酸扔的晶晶听了声音便抢去手机,说妈妈,我今天没让姥爷抱,我还睡了一大觉呢。

到家里,晶晶又将这话很夸耀地说给了姥姥。

老伴问老邢,给孩子也买票了?

老邢长叹了一口气,说反正我让只买一张票,可我估摸着,八成还是花了那份钱了,不然,世上哪有那么碰巧的事?

晶晶跑乏了,一入夜,便早早蜷在姥爷姥姥中间睡着了。

老伴见老邢瞪着两眼望天棚,说你也不用心疼那几个钱儿。

女儿是怕委屈了孩子,谁身上掉下的肉谁心疼,晶晶在幼儿园天天中午要睡一觉,还能总趴在你怀里呀?

老邢腾地一下坐起身,低着嗓子吼,咱闺女自打八岁跟你到了这个家,是啥样还用你告诉我!

她怕老爸累,又怕老爸心疼钱,才琢磨出这么个小招子。

我老头子还不至于那么不识好歹吧,我这是心里热乎啊。

亏了你是亲妈,咋就歪出这样的话来?

窗帘的缝隙中,泄进水一般的月光。

老伴的手伸过来,抓住老邢的手掌,说,不心疼就好。

早点睡吧,折腾了两三天,也得好好歇歇了。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从"北京又有霾了"写起,意在表现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揭示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B.小说写老邢在去北京时只买硬座,买回程票时又坚决不同意给晶晶买票,这些细节都显示出老邢节俭的性格特征。

C.小说中写"难得的是,晶晶坐的那个空位一直没人来",为下文老邢估摸"八成还是花了那份钱了"做了铺垫。

D.小说首尾描写夫妻间的对话既表现出老邢直爽的性格也反映出这对半路夫妻相互理解、感情融洽。

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小说以“至亲”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究。

答案:

1.A;2.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月光之美;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一家人之间温暖和谐的关系;借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人性之美。

3.①深化小说主题:

“至亲”表现了小说中组合家庭的家人之间不是骨肉至亲胜似至亲的深情,表现了人性之美。

(小说中的父女虽然不是亲生的,但老邢对女儿视如己出,处处为女儿着想,女儿对老邢也体贴入微,不是至亲胜似至亲。

②概括小说情节:

全文紧紧围绕“至亲”之间的爱来展开内容和推动情节。

③塑造人物形象:

围绕“至亲”塑造了老邢一家相互体谅、相互关怀的人物形象,突出了对这种人间至爱亲情的歌颂。

解析:

此项无中生有,过于拔高文章立意,文章本意并非如此。

妻子的生日

孙春平

妻子的生日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

那天,我下班回家,阻止她下厨房,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

妻子问,琳琳来电话了吗?

我摇摇头,知道她关心的是女儿的祝福。

妻子又问,也没发信息?

我说等晚上吧,她白天有课。

妻子在工厂里当质量检验员,车间里对打电话接手机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连手机都不配,生活得倒也清静自如。

那顿生日宴有些沉闷,妻子不止一次看表,又不止一次问我,你没把手机关上吧?

我便干脆把手机放到她面前,以保证她能得到女儿第一时间的祝福。

后来她又让服务员将饭菜打包,说回家去,担心琳琳将电话打进家去没人接。

我说,不是有手机嘛,何必?

妻子说嫌这儿乱,提起食品盒就走。

那是我们家里格外沉寂也有些郁闷的一个夜晚。

妻子坐在电视机前,抓着遥控器不停地调换频道,只是不说话,我有意找些有趣的话题,她也很少搭话。

我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她坚决地制止,说:

“你贱啊?

”夜深,睡下。

我将手机一直开着放在枕边,但那一夜,一切都沉闷着,电话没响,手机也没响,我只听妻子不停地翻身,还有她压抑地叹息,直至我沉入梦乡。

清晨,妻子起来准备早点,脸色不好眼圈黑着。

我知道她有心事,便不再提昨日的话题。

我们只有这一个女儿,以前在家时,琳琳每临自己的生日前三五天,就开始大张旗鼓地作舆论准备。

离家去读大学,到了她生日那天,妻子则从早到晚不知要打去几次电话。

怎么到了妈妈生日这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呢?

我心里也在抱怨,但我不能再火上浇油。

我在公共汽车上给琳琳发短信:

“你妈妈一夜未睡好。

”哼,但凡还有一点孝心,你自己想想吧!

整整一天,我的短信并没有换回任何反馈。

傍晚回家,妻子望我,我把目光避开,她的眼圈就红了。

她说从今天起,你和我谁也不要再给她打电话。

这一夜,妻子睡得很早,连电视也没看。

夜深的时候,我听门锁有哗哗的响动,惊得急起身披衣,刚刚按亮电灯,身上一直带着家门钥匙的琳琳已经站在我们床前。

女儿一手抱着蛋糕,一手提着装在塑料袋里的烤鸭,肩头披着薄薄的雪花,眼里噙着泪水说,妈,爸,我错了,我祝妈妈生日快乐……

那一刻,妻子已醒来。

她揉着眼睛,似乎怀疑这是不是在梦中。

旋即她跳下床,一个劲地拍拂着女儿肩上的雪花,嘴里也是一个劲地埋怨:

你这个傻丫头,大老远你跑回来干什么?

你不会打电话呀?

你不知道天冷呀?

你明天不上课啦?

……

琳琳只在家侍了两个多小时,后半夜就坐车返回学校去了,她不想耽误第二天的功课。

我送琳琳去车站回来时,妻子又开始埋怨我,说:

“就你手贱,发那个短信干吗?

孩子来来回回吃苦受累的,还得白搭多少钱呀?

”这哪里是钱的事,你心里热乎去吧。

这件事我以为做得挺成功——关乎对子女的教育嘛。

因此便说给了许多人。

那天,我给远在家乡的老父亲打电话,也说了这件事。

没想,父亲沉默了好久,才说,“我和你妈的生日你们忘了多少次,我和你妈埋怨过你们吗?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独具慧眼,善于从凡人琐事中透视社会现象,在小说中围绕生日祝福电话问题呈现了几个生活场景,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B.小说写到了妻子因工作原因而没有配手机,这个交代是必要的,为文中妻子几次询问丈夫是否接到女儿电话做了伏笔。

C.小说在人物精神世界的探索上有自己的特色,文中妻子的心理由焦急盼望到烦躁失望,到伤心,再到惊喜,情感描写细腻多变。

D.小说两次写到妻子说丈夫“贱”,这样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不满,对女儿关心的渴望更甚于对丈夫关心的需求。

5.小说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小说采用了陡转式结尾,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

【答案】4.D5.①体贴妻子的丈夫。

妻子过生日,他“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把手机放到妻子面前,“以保证她能得到女儿第一时间的祝福”;找有趣的话题逗妻子开心。

②懂得教育孩子的父亲。

给女儿发短信,委婉批评女儿不关心妈妈。

③忽略父母情感需求的儿子。

自以为做得挺成功,却多次忘记父母生日。

6.①情节结构上,由妻子过生日这条主要情节线,陡然转向父母过生日,结尾出乎意料的转折,把小说推向高潮。

②人物塑造上,由“自以为做得很成功”的“我”突然转向,原来自己做得并不好,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③主题上,结尾内容反映了普遍的社会问题——子女教育应从自身做起,引发了读者的反思,深化了主题。

(意思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D项,“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不满”错。

从文中来看,第一次说丈夫“贱”在第二段,这一次是因为妻子过生日,而女儿没有给妈妈来信息,“我”看到妻子的烦躁,“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但妻子是“坚决地制止”,这一处骂丈夫的“贱”写出了妻子作为母亲的自尊;第二次说丈夫“贱”在第七段,女儿连夜回家给妈妈过生日,妻子又高兴又心疼,“开始埋怨我,说:

‘就你手贱,发那个短信干吗……”,这一处骂丈夫“贱”体现出作为妻子的娇嗔。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小说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我”既是一个丈夫,又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儿子;然后找出“我”作为丈夫、父亲以及儿子的表现,最后根据这些表现进行概括。

如作为丈夫的表现如下:

“妻子的生日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

那天,我下班回家,阻止她下厨房,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我便干脆把手机放到她面前,以保证她能得到女儿第一时间的祝福”“我有意找些有趣的话题”“我忍不住,抓起电话就要给女儿打过去”,表现出对妻子的体贴。

作为父亲的表现,“我在公共汽车上给琳琳发短信:

‘你妈妈一夜未睡好。

’哼,但凡还有一点孝心,你自己想想吧”“这件事我以为做得挺成功——关乎对子女的教育嘛”,这是一个懂得教育孩子的父亲。

作为儿子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最后老父亲的话中,如“我和你妈的生日你们忘了多少次,我和你妈埋怨过你们吗”,这是一位忽略父母情感需求的儿子。

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

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我”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

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小说采用了陡转式结尾,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

考生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以及结尾的特色上分析。

首先明确结尾的形式,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暗示——“陡转式”,这就要求考生明确上文写了什么,结尾又写了什么,是从什么转向什么。

从文中来看,上文主要讲述给妻子过生日这件事,而结尾老父亲“我和你妈的生日你们忘了多少次,我和你妈埋怨过你们吗”这句话把情节转向了父母过生日,出人意料,把情节推向高潮。

然后分析在这情节的陡转中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从上文“我”对于妻子过生日以及对女儿的教育的表现来看,这是一个体贴的丈夫,是一个懂得教育孩子的父亲,而且“我”自认为“做得挺成功”,结果老父亲的一番话让“我”知道,原来自己做得并不好,让人物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

从主旨上来看,结尾反映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

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

你认为怎样更好?

为什么?

本题就属于第三种,考生应先回答“删除”还是“保留”,明确观点之后,再抓住自己选择的结尾内容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

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

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手法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

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

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

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

④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

例如本题就要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探究。

派克钢笔

孙春平

①我家附近有片小花园,傍晚时常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佝偻着瘦弱的腰身,绕着甬道一圈又一圈地蹒跚。

有一天,我看老伯嘟嘟哝哝地又在绕圈子,便想凑上去陪他说说话,他女儿林慧从亭子里闪出来,对我悄声说,别打扰他,老爷子说散步时脑子好,他正构思写东西呢。

我问,是不是写回忆录?

林慧摇头说,好像是写诗歌。

管他写什么呢,只要他高兴。

②林慧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毕业后我下乡,她去了工厂。

记得她说过,林老伯跨过江扛过枪,还参加过抗美援朝。

以前只知他离休前在工厂当领导,没想到了暮年,又想搞创作,这种生命的激情,着实让人钦敬啊!

③万没料到,有一天,林老伯会让女儿陪着,找到我家来。

林慧说,我爸听说我的老同学是作家,非要拜访你。

林老伯立刻从怀里拿出一沓文稿,嚷着说,我写了点东西,作家帮我看看,行吧?

林慧忙指耳朵示意,老人耳聋,以为别人也听不见。

④二人离去,我打开稿子,总题叫“新少年三字经”,子题目也有二十多个,仿着古时《三字经》的写法,爱国旗,爱劳动,爱父母,爱粮食,每章二三十句。

平心而论,立意虽都不错,但质量平平,遣词用字也不甚准确,有些地方还没押上韵脚。

但这出自八旬老人之笔呀,共和国功臣对祖国花朵的殷切希望,岂能用庸常的文学水准去衡量?

老人写出这些,还不是想在这喧嚣的世界里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

⑤六一后的傍晚,我拿着报纸和稿酬等在花园里。

其实,此前林慧已将报纸带回家,但见了那二百元钱,林老伯仍是很激动,颤巍巍地接钱在手,还大声说,我接着写,写一百首。

我小声逗林慧,叫老爷子请客。

林慧抿嘴一笑,说一分钱也别想。

⑥年底的时候,林老伯由保姆扶着,再次踏雪来到我家。

老伯又展开了他的文稿,是更厚的一沓,说请作家帮我改改,再写篇序,行吧?

我吃了一惊,问,要出书呀?

那可得由出版社审定。

老伯摆手说,不用出版社,我有个战友的儿子,在印刷厂当厂长,他说你给写篇序,他免费给我印,不多印,就五千本。

⑦林慧不肯出面,表明了一个态度。

但老同学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拂老人的面子。

那本薄薄的小书我见到了,是春节前林慧特意送来的。

我问,听说离休干部的退休金一月好几千,医疗国家全保,你们几兄妹是不是还要啃点老呀?

林慧笑说,每月工资一到,老爷子只取两千,一千付保姆工钱,另一千是他和保姆一月的伙食费,剩下的都送银行,谁也动不得。

要不是我每月另偷偷塞给保姆几百元,人家早辞了。

后来学校送到家里的书款,都是我拿钱请人送去的。

不管老爷子怎么喜欢钱,咱也不能违背有关法规不是。

要不是书里有你写的序,也不会想起送你。

林慧还说,我老爸还在家写呢,这回说要写千字文,也写一百篇,再出书就能厚一点了。

⑧没想,我再没见到林老伯。

老伯仙逝,终年八十六岁。

安放骨灰那天,墓地上突然出现了三个人,一位律师,两位公证员。

律师当众宣读老伯的遗嘱,说去世后捐出一百万元,在山村建一座养老院,但不可用他或子女的名字命名。

若积蓄不足,就变卖房产,再加丧葬费,结余部分统由二子一女再加保姆平均分配。

遗嘱中还特别强调,他留有一支派克钢笔,是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赠与林慧的作家同学,以表感谢,也是希望。

⑨我心中震撼,手握派克钢笔,眼望高天流云,久久说不出话来。

老人家的希望是什么,苍天大地都知道,还需我赘言吗?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年选》,略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林老伯的外貌描写,是为了突出林老伯老当益壮,为下面退休仍不忘发挥余热做铺垫。

B.老人写《新少年三字经》,并且要出书,是因为自己一生戎马生涯,在日暮之年,为了在这喧嚣的世界里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C.林老伯很重视200元的稿费,并且只给保姆1000元工资,生活也很节俭,连女儿也说“老爷子非常喜欢钱”,这都充分说明了老爷子的吝啬。

D.小说着力表现了林老伯作为一名抗美援朝过的老干部,晚年仍然心系民众,他既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也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8.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有什么好处?

9.小说主要表现的是林老伯,却以“派克钢笔”为标题,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7.D

8.①“我”贯穿全文情节,起到线索作用。

②使小说更具亲切感和真实性。

③有利于议论和抒情④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

9.①从人物塑造上:

派克钢笔是林老伯一生奉献精神的象征,他年轻时征战沙场,这是他的战利品;晚年仍用它从事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文学创作。

②从内容上:

作者在结尾处写到老人赠我的“派克钢笔”,代表着老人对我的期望,承即担起一个作家的责任,多写关注民生的作品。

③从情节上: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④从主题上:

文章结尾以派克钢笔突出老人的高洁情操,赋予派克钢笔深刻的寓意,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

【解析】

7.试题分析:

A项,“外貌描写”体现了年事已高,身体羸弱。

B项,林老伯写书是为了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并不是为了求名。

C项,林老伯并不是吝啬,他存钱是为了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临终捐款一百万充分说明了他的慷慨。

8.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第一人称“我”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要知道“我”的一般作用,同时结合文意分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此题“我”是叙事的主体,贯穿全文,借“我”表达观点,塑造形象,表现主题,同时便于抒发情感。

点睛:

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

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

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

9.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注意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得体是一一的对应,结合文意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