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471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docx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

地理ⅰ苏版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提能演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预测题)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据此回答1、2题。

1、假设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以下四幅图中,箭头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度假村选址建在水库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其主要的气候原因是()

A.库区阴雨天少B.库区昼夜风小

C.库区温差较大D.库区湿度较大,空气清新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3~5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4.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

5.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2017·全国文综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6、7题。

6.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7.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2018·揭阳模拟)图甲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8~10题。

8、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9、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10、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结果

(2018·福州模拟)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区域高空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形势图,图中等值线表示海拔。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主要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12.图中A处的风向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7·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6分)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14.(探究题)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7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

℃)实况图,回答以下问题。

(20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效应,并指出该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3)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

为什么?

(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15.(易错题)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6分)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

A.55hPaB.50hPa

C.45hPaD.40hPa

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此日,P和Q两地日温差较大的是哪地?

请说明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B,2选D。

第1题,根据温压定律来判断,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

白天水库温度低,夜间水库温度高,由此判断③、④正确。

第2题,水库附近受水库这一水体的影响,温差较小,湿度较大,形成局部热力环流,其阴雨状况、风力大小还要取决于大范围的天气状况。

3~5.【解析】3选B,4选B,5选B。

第3题,根据图中内容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此可判断出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为B。

第4题,地面辐射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因而随距地面距离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第5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气温低。

【知识拓展】大气的削弱作用

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明显减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得较为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1)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够到达地面。

(2)反射作用:

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会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中去,这种反射无选择性。

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就是这个原因。

(3)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尘把太阳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从而削弱了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时天空仍是明亮的,这些都是大气散射的结果。

6、7.【解析】6选D,7选B。

第6题,比较三地的上下温差分布,可知丙地上下温差最小,大气最稳定。

甲地上下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

第7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那么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运动;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上升,产生强对流天气。

此时三地的大气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

【误区警示】(1)对流运动的强弱主要与温差有关。

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

(2)湖泊与其周围地区存在热力环流现象。

8~10、【解析】8选C,9选C,10选A。

第8题,由图甲和图乙可知曲线a昼夜变化小,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昼夜变化大,表示昼晴夜晴,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③(大气逆辐射强)的影响;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也是受到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③(大气逆辐射弱)的影响。

第9题,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气逆辐射变弱,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第10题,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B项很有迷惑性。

实际上,地面辐射的75%~95%被贴近地面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而不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

11.12.【解析】11选C,12选D。

第11题,高空空气稀薄,空气的摩擦力很小,因而高空风向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第12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高空500百帕等压面图转化为A点所在的5200米高空的等压线图;A点东北方500百帕所在的高度为5100米,其在5200米的气压一定低于A点的500百帕;同理可判断出A点的西南方5200米高度的气压高于A点的500百帕;由此可知在5200米的高空,等压线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结合等压线的分布和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出风向为西北风。

13.【解析】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两点:

(1)能从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两方面来描述大气的温室效应;

(2)熟悉大棚利用的是温室效应原理,但也要注意其与温室效应的区别。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误区警示】“温室大棚的作用”不同于“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指大气的保温作用,而“温室大棚”除了具有保温作用外,还具有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水分的作用。

14.【解析】第

(1)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具有的热岛效应。

(2)题,近地面,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相反。

高空,城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

第(3)题,主要考虑当地盛行风向及城郊热力环流。

第(4)题,环境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

答案:

(1)热岛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导致气温变高。

(2)略

(3)不能。

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

(4)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15.【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压高值区(1040百帕~1045百帕)位于50°N、110°E附近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气压低值区(990百帕~995百帕)位于55°N、160°E附近的北太平洋地区,利用计算差值的公式可算出两气压中心的气压差。

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应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

(2)题,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有关,可通过等压线疏密和地表差异来分析。

第(3)题,从天气状况和海陆热力状况两方面作答。

答案:

(1)B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

(3)Q地。

P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