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116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docx

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成果鉴定申请书

 

省级立项课题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成果鉴定申请书

 

声明

本鉴定申请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河北省电化教育馆总课题组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课题成果的权力。

特此声明。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邯郸市电化教育馆立项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

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

四、本《成果鉴定申请书》建议采用A4纸型打印,于左侧装订。

由总课题组进行结题鉴定的子课题学校和免于成果鉴定的子课题学校,“鉴定专家名单”不用填写。

五、邯郸市电化教育馆课题组通讯地址:

邯郸市电化教育馆研究科,邮政编码:

056000。

联系人:

***

电话:

6111707

 

一、基本情况

提交鉴定的

成果

成果主件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工作报告

成果附件

《课件集》

《教学反思集》

《教学设计集》

《论文集》

《阶段性研究计划、总结集》

《典型课例集》

申请鉴定方式

通讯

原计划成果形式

结题报告

原计划完成时间

2008年1月

通讯地址

魏县第一完小

邮编

056800

联系电话

3512783

电子信箱

ywxzl@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

单位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务

张瑞芹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高级

课题组长

刘俊芳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高级

主要实验员

蒿海霞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高级

主要实验员

郭爱捧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高级

主要实验员

江俊燕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高级

实验员

张爱月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高级

实验员

尹胜男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高级

实验员

王宇红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高级

实验员

耿连英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一级

实验员

王庆红

魏县第一完小

小学一级

实验员

二、工作报告(2000字以内)

内容提示: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以及研究变更情况等。

本课题自2006年3月被确定为市级电教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

两年多来,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收外界教科研的信息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朝着实验方案中制定的目标,扎实,勤恳地开展着研究工作,努力克服硬件、软件上的一些薄弱之处,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回顾历时两年多的研究,现对研究工作如下汇报:

一、准备阶段(2006.3—2006.7)

1、确定选题,制定方案。

2、“先吸收,再培养”组建队伍。

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先吸收,再培养”为宗旨,吸收了学校优秀的青年教师加入课题组。

“先吸收,再培养”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地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3、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4、组织培训,增强能力。

在课题研究前,积极组织实验教师了解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从而提高研究起点,少走弯路。

5、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了各类教科研制度,规范了管理内容,为教科研检查、评比、督促、奖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并逐步引导教师完成由消极到积极、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制度有《教育课题研究管理条例》《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考核细则》等。

二、实验阶段(2006.9—2007.7)

1、加快软硬件建设的步伐。

硬件建设:

学校在每个教学班已“三机一幕”进教室的基础上,装备了多功能教室,添置了实物投影仪,建立了校园电视台,建立了校园网。

为了让教师更好利用网络,学校筹建了电子备课室,并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宽带上网,购置了视频服务器,内在丰富的图书和音像资料,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

软件开发和管理:

学校十分注重软件的建设,购置了相当数量的电教软件,包括音像资料、投影片、光盘等。

同时,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开发、制作及收录了许多教学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并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专人的管理下,使学校教育资源很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做到资源不破坏、不散失、不浪费!

2、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教师先进的理念,厚实的理论素养,优秀的业务水平是课题研究的保证。

因此,学校十分注重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

(1)强化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外出学习近到邯郸、峰峰,以及兄弟学校,远到承德、秦皇岛等地。

为确保外出学习的质量,课题组成员每次学习回来后都要填写“课题组成员外出活动反馈表”。

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还请来了专家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进行培训、指导,使老师们迅速成长。

(3)坚持例会制。

坚持每两周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上断完善提高。

(4)把好实验关。

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实验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

备课: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讨论,结合各学科的特点,结合低、中、高不同的实验目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找准媒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作用点和作用时机,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上课:

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语文课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教学中媒体的优化组合,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吸引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评课:

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

(5)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2007年3月,成功地举办了县电教课题研讨活动。

两位实验老师所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语文实验课,合理恰当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开放的课堂、崭新的教学方法赢得了专家、领导的一致肯定!

本校扎实严谨的课题研究工作也给领导、专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7年4月,我校举办实验老师展示课,受到了全校老师的一致肯定,活动开展得十分成功。

三、总结阶段(2007.9—2008.1)

1、调查分析,反思得失。

我们继续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成绩、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当然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也没有为电教而电教,而且注意了媒体优化组合原则。

注意媒体使用的时效性问题,真正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整理材料,收集成果。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我们进入结题阶段。

课题组老师一方面继续按课题要求开展好常规研究活动,一方面积极开展总结活动,写好加入课题组以来整个研究过程的“微型研究报告”,汇总研究成果。

我们的整个研究过程呈螺旋上升的,这中间有提高也有前进,也有曲折有迂回。

课题组成员对所有材料整理归档,对研究过程、成果等进行总结、分析。

我们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研究报告(5000字——8000字,可另附页)

内容提示: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过于僵化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我们的小学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是对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突破,它在教学中实现了教育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基础很好,有比较丰富的教改实验经验。

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通应用非常重要。

基本于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并结合我校发展的实际情况,面对时代要求,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

1、理论依据——现代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

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容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2、课题界说

(1)、信息技术:

是指应用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呈现、传递、加工、处理的理论和实践。

它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2)、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新的见解。

它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建的思维。

所以,相对于基本逻辑思维而言,创新思维是人类的高级思维形式,它是一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源泉。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目前我们创新教育的核心。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提高教师素质,切实改进教学方式,进行教育设计创新,建立评价机制,使学生具有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

意义:

(1)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为终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通过实验,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胆尝试,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成为创新型教师。

(3)促使学校由经验型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体现科研特点、培养科研型教师、发展创新型教育的管理指导思想,形成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我们课题组搞这个研究旨在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的措施

(1)课题组织负责制课题,关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

(2)加强师资培训,对实验教师的培训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个人自学与集体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科研水平,做到培训有针

对性,内容有指导性,效果有显著性。

(3)加强对实验的全程管理,坚持课题组集体备课,研制教学软件,设计训练方案,负责检测人员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适时地、有计划地检测。

(4)加强对实验班的横向交流,通过互听互评等形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研究工作。

(5)每月一次专题实验研讨活动,谈经验、述体会,共同进步。

(6)课题组负责搜集实验课例、教案、随想、论文、个案分析和自制的软件等实验资料。

四、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探究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现行文本教材,知识呈现方式是静止的,信息是有限的,更有甚者有的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是抽象的、干巴巴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也难于理解。

而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就能克服上述的这些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率。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

在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探究;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能探究;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善于探究。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

所带来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

正是这种新颖性和感受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

(2)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

a、提供探究材料。

我们知道,学生的直觉、猜测、联想等都需要通过探究来验证,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持。

在教学中,我们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容量、超文本的优势,学生通过上网或者是查找资源库,寻找与此有关的丰富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

比如,语文第九册《可爱的草塘》在汇报展示这一环节接近尾声时,一个小组从资源网中查到的《北大荒的环保危机》一文得到启发,提出《开发北大荒是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兴趣高涨,议论纷纷,教师因势利导提出“能否用调查报告的方式来说明其观点”这一有创意的作业。

同学们再次上网查找依据,写出了一篇篇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各具特色、观点鲜明的调查报告。

以下是一篇《我心目中的北大荒》的结束语:

“北大荒四次大规模的垦荒,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吃饭问题,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度的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湿地面积缩小,自然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退耕还荒势在必行!

b、提供探究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的集成性可提供各种软件,帮助学生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可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人机互动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通过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通过多方互动在多方协助中成长。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这些优势,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使其掌握探究的方法,以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新旧重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过去的经验和新的经验、旧的概念和新的概念重新加以组织,转化为新的知识、经验和概念。

使得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能将所学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例如《田忌赛马》一篇课文,就具有发展学生发散与聚合思维能力的很大空间。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如何“转败为胜”的主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通过网络创设的动画情境,组织学生观察与协作讨论。

其中,除了田忌与齐威王第一轮赛马的过程是由教师演示动画来表达结果外,第二轮赛马就是在学生学习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协作学习方式,自己上网点击鼠标,按孙膑设计的赛马格局观赏动画演示赛马的结果,从而得出孙膑设计改变赛马的出场次序所以能取得胜利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进而理解田忌在第二场赛马中转败为胜的科学道理。

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假设、推断与发散、聚合思维能力,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去假设、推断还有没有其他搭配赛马出场次序的格局能使田忌再次取得胜利?

然后继续让学生上网,通过小组协作进行发散,假设赛马出场的搭配次序,再以动画显示比赛的结果。

各个协作小组又先后分别设计出了除第一、二个两种办法以外的另外4种赛马出场格局。

发散假设的结果,都是以田忌的赛马一胜二负而告终。

从而聚合得出只有孙膑设计的出场格局,才是使田忌赢得胜利的唯一方法。

通过这样的发散与聚合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并对孙膑的仔细观察与科学分析的聪明才智感到由衷的钦佩。

本课中,对学生的发散与聚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虽然最后获得的仍然是课文中的结论,但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与多途径地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又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

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从而在多种方式中找出最科学的结论,这正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4)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点,独具一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上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如教学《狼与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

“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

为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我一边用信息技术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一边有意提问:

“狼是不是就一定能把小羊吃掉?

”同学们听出我话中有话,本想说“一定能”的嘴忽又停住,重新思考。

一会儿,有位学生说:

“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

”我随机演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拍巴掌,创新思维一下子激活了。

有的说:

“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

”有的说:

“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打死了。

”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

“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已的聪明智慧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

”虽然这些并非什么发明创造,但体现了学生可贵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而这可贵的精神便是在教师富有创新课堂教学中获得的。

2、探究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地整合,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环境,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研究中,我们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模式的根本变革,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经课题组全体教师的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能充分体现多维互动思想的情境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交流验证→总结深化。

3、探究学生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学生发展性评价,主要是指评价的内容应具有全面性,即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依据课程标准,从“情感与态度”、“合作与交流”、“实践能力”、“创新与思维”、“学习方法”、“自我表现”等非学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即做到分项考核与综合考核评定相结合,考评与活动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期末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统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性,即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评价的主人;评价手段综合性,即采取“客观测验”、“问题情境测试”、“行为观察记录”、“进步档案袋评价”等多种手段评价学生,较好地克服了评价的单一性、片面性;评价结果等级式,即在评价手册中不在填写分数,而是依据考试分数,分A、B、C、D四个等级填入其中,其分数和等级均不得在班上公布,从而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五、研究的成效和成果

(一)学生素质显著提高

1、学习兴趣普遍增强,学习方式明显转变。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常常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主动参与,情感体验,思考活动,创新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课堂上的提问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情况,对问题的探究兴趣,与同学之间的协调程度等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兴趣高涨。

虽说他们在课堂上也常常出现一些假想,但他们能为自己的假想做进一步探索,这充分地说明,学生的创新思维践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丰富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分析、评价、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修养。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需要大量的各种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及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接触、感觉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实践的机会,通过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在网络上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使他们逐步掌握获取、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根据中国教育技术标准里的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进行了检测,下面是五年级500名同学检测结果统计:

检测内容

成绩统计(人)

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

482

10

8

运用计算机提高学习效率,收集学习资料

468

20

12

能在网上论坛上交流经验,与他人合作创作作品(如电子邮件)

419

31

50

能初步评价网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优缺点

452

28

20

从统计中,我们发现,80%以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计算机、网络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能运用网络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分辨出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与不足。

3、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坚持以普及为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在四、五年级开展“信息及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社会调查,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和创造的机会。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掌握和应用水平,并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百折不挠、通往直前等优秀品质,还使学生丰富了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现略举数例:

例1:

在2007年市举办的学生电脑作品大赛中,我校学生陈阳设计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尹少启设计的“我快乐的校园生活”荣获市三等奖,张晴的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荣获县三等奖;

例2:

在2007、2008年邯郸市演讲大赛中,我校五(6)班学生张晴两次获优秀奖;在2006年县春节联欢晚会上,我校精心编排的课本剧《小壁虎借尾巴》给魏县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5月,学校艺术团在县宣传部举办的“周末大舞台——梨乡风采”夏季公园晚会中,大型课本剧《赤壁之战》,赢得了与会领导及广大观众的阵阵掌声。

(二)教师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1、促进了教师素养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水平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利用业余时间对教师进行英特尔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使70%的教师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60%的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活动,40%的教师能够独自或合作开发教学软件,40%的教师达到了四会:

会使用和制作教学软件,会上网,会电子备课,会网上答疑。

同时,我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开放日制度,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开放日活动,供校内外教师交流学习,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学校,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教”,更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

3、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成果突出

我校教师从2006年以来,参加邯郸市各项讲课比赛中,先后有10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有10余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论文评选中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