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890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段学科:

语文

单元内容

第七单元

集备时间

2016、11、23

主备教师

谢必亮

集备教师

林小英薛碧峰刘梅林祥金冯招敬林娟玲谢必亮宋艳平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一、单元教材分析分析:

单元导读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经的无比仇恨;《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本组教材将“勿忘国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二是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四是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认33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领悟文章表达的持点,提高表达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想象,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受到教育。

四、单元教学建议: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2、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3、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1.圆明园的毁灭2

22.狼牙山五壮士2

23.难忘的一课1

24.最后一分钟1

口语交际·习作七3

回顾·拓展七2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段学科:

语文

课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2、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圆明园图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2、初步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

出示: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圆之圆”。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园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它是怎样毁灭的?

是谁?

为什么要毁灭它?

我们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一起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

2、指名认读生字词,分析易错字的字形。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

4、同学们,大家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再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想想文中主要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5、学生讨论后得出: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第五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残遭毁灭的经过。

三、学习课文,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理解“不可估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师: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它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这就是圆明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

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

(齐读课题)

二、感受辉煌,铺垫情感。

师:

作者曾在文中写到: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生接),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生接),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感受它的辉煌。

1.细读2、3自然段

轻轻读读2、3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圆明园建筑的宏伟、美丽?

划下来,做上批注。

2、交流反馈:

理解“众星拱月”(看课件欣赏这种布局)

引读:

圆明园也叫——;是由——;一些小园怎么分布的——。

3、感受园内建筑风格

第一次引读:

师:

那么多的建筑各不相同,有殿堂,也有——;有“买卖街”,也有——;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也有——;有民族建筑,也有——。

这么的建筑,作者用一个字“有”,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次引读:

师:

园内建筑还各有各的特点,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

解释“买卖街”、“山乡村野”。

教师补充: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计其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

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

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置起来:

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读着这些句子,你发现了这些句子是怎样排列的?

此刻,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说有如——(课件欣赏)

朗读指导。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

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

⑴、读第4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边读边划。

⑵、反馈交流:

a.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

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b.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

先秦——清有2000多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

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师:

再换个成语。

应有——师:

再换个成语(琳琅满目)师:

可以,再换个成语(美不胜收);如果按年代的顺序将这些文物摆放在一起,那它们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史,它同样象征着祖国灿烂的文化。

从收藏文物看:

有2000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

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c.看课件或图片:

同学们,这么多的奇珍异宝我们要是用眼睛看,就像你们说的:

什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

(出示课件)

三、升华总结,激发情感。

师: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样的圆明园却被毁灭了;那是因为,读——接读第五自然段;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大火连烧三天,——。

1、引读第五自然段。

师:

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

2、揭露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

a.理解统统拿走

师:

我听刚才同学们说,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

师:

统统拿走那是怎样拿走?

你能举个例子或打比方?

(抢走;一点也不留下;全部夺走;片甲不留)

师:

你真会用词。

“夺”“抢”“掠”,所有说的这些就叫做“统统”

b.理解任意破坏:

师:

你们刚才还说,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

师:

注意,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任意破坏毁掉,你能举个例子,用事实,打比方都可以。

师:

同学们,我这有两份真实的资料,记录了当时他们是怎么样像你们形容的,说明的“统统拿走”“任意破坏”毁掉的叙述这是当年曾经参与抢劫的一位记者写的一段回忆录里的,我把它摘录给大家,谁来读读这段话,他们是怎么抢的,怎么拿的、掠的,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介绍,来,你读给大家听。

(出示这段话)

3、课外知识链接: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副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棉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4、朗读指导:

师:

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没有感受,有吗?

不用说,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谁来读?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

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

此刻,你就站在这片废墟之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1)学生动笔写句。

(2)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

近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

(出示句子)因此,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拓展练习,内化语言。

课外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辩论赛:

圆明园该不该修复?

五、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21课

板书

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规模:

非常大   掠夺    化为灰烬

举世闻名 景观:

千姿百态  毁灭  

         收藏:

珍贵文物  焚烧     损失不可估量

教学

反思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段学科:

语文

课题

22狼牙山五壮士

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3、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3、质疑释疑。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

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

(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

问:

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

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

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

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

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

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填空:

课文第三自然段。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

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

”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

”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

”。

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

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

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

”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

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

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

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八、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22

板书

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教学

反思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段学科:

语文

课题

23*难忘的一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1、从课题看,重点是什么?

2、师:

一次遭遇的惊险,一次游历的新奇,一次病危复生的庆幸;老友的重逢,殊荣的获得,大祸的降临,都可以说是个人难忘的。

但是课文中“我”难忘的并非个人的事,而是一种崇高的回归,神圣的呼唤,伟大的使命,事情不过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

“我”先是随意而看,看了就被深深吸引,最后是热泪盈眶。

我为什么如此激动,这一堂课为什么如此难忘?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3、审题:

难忘的一课。

设问:

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

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

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

“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

“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

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汇报交流,说体会。

七、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3、总结: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八、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23

板书

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眼睛湿润)

 

教学

反思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段学科:

语文

课题

24*、最后一分钟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

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

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

《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

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动无比的。

)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

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

(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

“第一朵紫荆”是什么?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

(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拓展延伸: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七、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24

板书

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等待——急切、乞盼

升旗——激动、自豪屈辱的结束

联想——痛苦、欢乐崭新的开始

庆祝——骄傲、憧憬

教学

反思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段学科:

语文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

课时

4课时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