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3595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 人教部编版.docx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忆读书人教部编版

26忆读书

文本分析:

这篇文章是冰心老人八十九岁时写的,时值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

文章中,作者娓娓道来,就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同学们谈话,让人感受到老人近九十年的生命岁月中始终有缕缕书香滋养和丰富她的人生。

作者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

文章条理清晰,首先总说自己对读书的感受很多;接着叙述幼年和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生动地表现了读书的乐趣;然后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读书的经验——读好书;最后概括全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文章要点,有效而透彻地理解全文,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舅、斩、凯”等17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津、斩、限”等1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3.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4.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好的书籍的兴趣,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

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舅、斩、凯”等17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津、斩、限”等14个生字。

2.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感知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1.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2.读懂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读名言,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高尔基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英国]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国]歌德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德国]马克思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导语: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

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

让我们到《忆读书》一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

忆读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简介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后,她受到很大影响,以冰心为笔名写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受到文坛的瞩目。

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

◆了解背景: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

当时,作者已是近90岁的老人。

她在文中回忆了自己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传授多年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告诉人们识字读书有诸多好处,提醒人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津有味

力地

志万

如生

(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及笔顺。

◆书写指导:

[津]左右结构。

“氵”呈弧状分布,“聿”横画布局要匀称。

[斩]左右结构。

左部提画左伸右缩,右部竖画向下长伸。

[贾]上下对正。

“覀”宜扁,两竖内收;“贝”顿点有力。

[某]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下部“木”撇、捺要伸展有力。

(3)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消遣]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清闲解闷儿。

[烦琐]繁杂琐碎。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儿趣味。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无病呻吟]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却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实感,矫揉造作。

4.学生听音频朗读,边听边留心:

学习朗读的停顿和语气,体会语句中饱含的情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预设:

引导学生找出对应语句,再作答。

(1)默读课文,思考:

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

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明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重点回忆了冰心的读书经历。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

在第2~10自然段,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忆读书的?

请找出代表性的词语,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①是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②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多个,如四岁时、七岁时、此后、十二三岁时、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③这样写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合作与交流。

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的理由,归纳出每一层的大意。

预设:

抓住作者读书的经历以及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划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总说“我”对读书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以自己幼时和少年时代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

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概括全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同学们,著名作家冰心以她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那么她在文中具体是怎样描述的呢?

待下节课分解。

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记住了冰心老人的毕生箴言。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示例:

同学在课前给我们展示了有关读书的名言,说明预习充分,也有积累;同学用一词造了一个生动的句子,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词语;同学朗读课文流畅,也饱含深情;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准确、完整,看来是掌握了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这节课上表现特别突出的应是同学,他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分析课文层次快而准,概括层意也能紧扣文段的内容,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老师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像我刚才点名的同学一样,上课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大家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强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学生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拓展,作业设计

1.学生按时间顺序整理自己的课外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课外阅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老人的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上推荐的理由。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熟读课文,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

2.激发学生阅读好的书籍的兴趣,提高品德修养。

1.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学习文中的读书方法,并互相交流。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教科书津津有味豪杰无限一知半解气愤盛衰消遣堆砌

索然无味质朴浅显篇章刊物指导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作者回忆了自己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最近老师收到一些同学发的读书视频,(课件展示。

)有的同学能做到每日坚持阅读,真是好样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你一打开书本,就能从中获益。

著名作家冰心在《忆读书》这篇课文中也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今天我们来深入探究。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课文开头的特点。

明确:

文章的开头一段只有一句话,语言简洁,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就像一位老奶奶在和我们面对面谈心,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2.学习第2~8自然段,体会“读书好”“多读书”。

过渡:

作者是通过写“多读书”的往事来说明“读书好”的。

作者读了许多书,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用“——”标出书名,用“”画出描述读书感受的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1)学生按要求朗读第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小组汇报:

①《三国演义》——这是作者七岁时读的第一本书,所以记忆犹新,写得最详细。

②《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每个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③《红楼梦》——十二三岁时,厌烦;到中年,“才尝到……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年龄

书籍

感受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好听极了、含泪上床、为书中人物哭泣

《水浒传》

欣赏;人物性格极其生动

十二三岁

《红楼梦》

厌烦

中年

《红楼梦》

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过渡:

当我们很投入地去读书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我们的各种感情,你在读书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预设: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文中的语言文字,对读书可以使人感到快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几个难点。

①“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这句话中“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②作者在十二三岁时与中年以后,为什么会对《红楼梦》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明确:

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有差异。

同样,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也是不断变化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由童年时只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到中年以后对社会有了自己的认识。

所以,十二三岁看《红楼梦》时,“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中年以后再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4)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讨论解决问题。

①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的意思和作用。

明确:

是“总的说或总体而言”的意思,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②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为什么不只说一个?

明确:

这是特殊用法,起强调作用。

作者在前面说了那么多,归根结底就是这一自然段讲的读书体会。

③深入理解“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永远”“最大的快乐”深入体会冰心酷爱读书以及读书带给她的感受。

明确:

冰心正是因为读万卷书,才能成为一位优秀作家,所以我们也要向她学习,坚持“多读书”。

这个“多”不单指数量多,还要读多种类型的书,更关键的是要坚持读,花多一点儿时间读。

3.学习第9、10自然段,体会“读好书”。

(1)学生自由朗读第9、10自然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

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2)作者读了许多书后有什么读书心得?

又总结出什么方法?

明确:

①读书心得:

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②比较法。

如从脑中抹去(朦朦胧胧、堆砌华丽词句、无病而呻……);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带着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4.学习第11、12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冰心给儿童刊物写的指导读书的话是什么。

明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中,三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①“读书好”——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获益良多。

②“多读书”——读书的范围要广,数量要多。

③“读好书”——要对书的优劣比较选择,读好的、有用的书。

5.总结提升。

小结:

书籍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学生齐答:

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个人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所以,我们要——(学生齐答:

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感受到——(学生齐答:

读书好。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

一谈到读书,我们的话题就好像聊不完似的。

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甚至会在雨天到书店去“窃读”,下面是节选自她的《窃读记》的一个片段,我们来欣赏一下。

1.课件出示《窃读记》片段,教师朗读。

最令人开心的是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2.学生阅读与交流。

(1)这段话写了“我”的场面。

(雨天窃读。

(2)将“我”表面看似发愁和内心快乐进行对比,更加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渴望读书的心情。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

课文中写道“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你有过类似的读书经历吗?

回想一下,然后写一写。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方法。

小练笔:

学生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读书往事写下来。

提示:

写清读书的过程,真实地反映心理活动。

2.交流展示,集体评议。

示例:

我上学了,一下子认识了好多好多的字,读书没有了拦路虎,我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让妈妈带我去书店看书、买书,我开始读《西游记》《鼹鼠的月亮河》《吹小号的天鹅》《海底两万里》《窗边的小豆豆》。

这些好书让我发现,原来不是只有玩耍才会有喜悦、笑声,读书比玩耍获取的乐趣更大。

现在的我,已经十岁了,读起书来更加得心应手了,我的书架也更加丰富了,像杨红缨、沈石溪、秦文君、冰心等等,我都是他们的忠实粉丝。

我开始看一些字比较多的长篇小说,在看《鲁滨孙漂流记》时,我感受到了鲁滨孙的勇敢、坚强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在看《爱的教育》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书中人物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在看《上下五千年》时,我知道了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最令我痴迷的要数沈石溪写的《狼王梦》了,我常常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一连几天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几乎都在看它,几万字的小说被我在三天内看完了。

这些书让我如醉如痴,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学生之间交流一些读书的目录和读书方法。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学重点)

师:

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它可以指导我读书。

生: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师:

请同学们说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生:

我理解“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生:

我认为“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生:

我认为“读好书”就是我们读的书内容要好,比如读一些名著。

师:

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看看课本上的哪些内容说明了这些见解。

大家分小组讨论,在课本上勾画出内容要点。

(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

生:

作者认为“读书好”是因为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生:

能扩大知识面。

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事,这也是说“读书好”。

生:

“读书好”还表现在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作者说: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教师出示“读书好”的三个具体表现。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师:

“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同学们也确实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我们继续来探讨“多读书”和“读好书”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生:

文中说的“多读书”是指作者从七岁开始读,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涉及古今中外。

生:

“读好书”,作者是说她会挑选、会比较。

生:

第9自然段中从“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一直到段末都是说“读好书”。

……

师: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并且认识到这是作家冰心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能有所受益。

赏析:

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能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以此为突破口来梳理“读书好”“多读书”和“读好书”在文中的具体所指,引导学生了解了读书的好处、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

学生也能深入课本、积极讨论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上教师的总结归纳,使得学生对文章重点句(核心句)的理解透彻而深刻,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重点教学任务。

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既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对学生来说,接触这样的文章对于引导其养成学习和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学中,我先从冰心所读的名著入手,请学生圈画出来,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叹服冰心年少时就读了那么多、那么好的书。

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接触较少,了解的东西更少,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问题。

于是我就请学生回想自己阅读过的记忆深刻的书籍或文章,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学生通过梳理自己读书的好方法,再结合课文内容来思考,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中“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内涵了。

这样的环节安排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很受学生喜爱。

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读书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