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3285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docx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

AdvancesinSocialSciences社会科学前沿,2015,4(4,218-224

PublishedOnlineDecember2015inHans.

文章引用:

申可,陈红.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J].社会科学前沿,2015,4(4:

218-224.

TheRelationshipbetweenSex-RoleandSocialAdaptionofCollegeStudentsKeShen,HongChen*

DepartmentofPsycholog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

Received:

Nov.1st,2015;accepted:

Nov.20th,2015;published:

Nov.23rd,2015

Copyright©2015byauthorsandHansPublishersInc.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

Abstract

Inwesternculture,threetheoriesregardingtheutilityofsex-roleshavebeenproposed:

thecon-gruencymodel,theandrogynymodel,andthemasculinitymodel.Thecongruencymodelpositsthatmasculinityfacilitatesmales’mentalhealthbutnotfemales’,whilefemininityfacilitatesfe-males’well-beingbutnotmales’.Androgynymodelstatesthatpeoplewithhighlevelsofbothmasculinityandfemininityenjoythehighestlevelofwell-beingindependentoftheirgender.Masculinitymodelholdsthatmasculinityisthedominantfactorthatpromotesones’psychologicalwell-being.ThisstudyusedStudents’SexRoleInventory(CSRI-50andCollegeStudentsAdapta-bilityScale(CSAItoinvestigate,randomsampleof188subjectsfromlocaluniversities,toexploretheapplicabilityofthreemodelsincollegestuden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masculinitymodelismostappropriateinexplainingtherelationofsex-roletosocialadaptationincollegestudents.Keywords

CollegeStudents,SexRole,SocialAdaption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

申可,陈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

2015年11月1日;录用日期:

2015年11月20日;发布日期:

2015年11月23日

*通讯作者。

申可,陈红

摘要

西方文化下,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

按照一致性模型,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是最为理想的;按照双性化模型,在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的个体社会适应性最强而且心理最健康;按照男性化模型,男性化特质才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决定因素。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从本地各所高校随机抽取188名被试,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进行调查,探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上述三个模型在性别角色类型和社会适应的关系上的适用性。

结果发现:

男性化模型得到支持,男性化特质是社会适应的主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性别角色,社会适应

1.前言

1.1.性别角色类型及相关研究

性别角色(sexrole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个体的性别角色能否被特定社会接纳和认可关系到个体对社会的适应性。

早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上,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被认为是对立的,并且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

然而,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1]。

1974年,Bern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rnSexRoleInventory,将性别角色划分为4种类型——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

还提出了两个假设:

①许多个体是双性化的,他们既具有男性化特质也具有女性化特质;②与其它类型的个体相比,双性化个体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1]。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和男性化模型。

一致性模型又称性别角色的传统模型,该模型认为,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是同一特质的两种极端表现,二者共同构成同一维度的两极,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理想的性别类型是和生理性别相一致的类型,也就是说,具有男性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特质的女性通常具有最好的适应性和心理健康;双性化模型认为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两极,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的维度,理想的性别角色是同时具有高的男性特质和高的女性特质,即具有双性化特征的人将具有最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男性化模型是在双性化模型基础上提出来的,按照该模型,双性化模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男性化特质,不管一个人的生理性别如何,男性化才是理想的性别角色,男性化特质才是决定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

大量的研究都支持双性化个体是最具有优势的。

Gilbert研究发现双性化个体是理想的、有吸引力的人格模式[3],Spenc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双性化个体具有更好的适应和可塑性,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要比性别典型化的个体高,更受欢迎[4]。

也有一些研究者在Bem的基础上进行了关于性别与社会适应的研究,发现在四种分类中,双性化的个体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少的心理疾病[5],也有研究者尝试探究性别角色与自尊水平、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6]。

申可,陈红

与支持双性化是最佳性别角色的观点不同,有一部分研究认为男性化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Whitly对100多项有关性别角色与自尊的研究进行元分析表明:

自尊与男性气质有稳定而密切的联系,与女性气质的联系则较少或没有[7]。

总之,在当代西方,传统的一致性模型几乎不受支持,双性化模型虽然最初是作为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提出来的,但是后来大量的实证研究却表明男性化模型才是最理想的模型。

那么,在西方文化下盛行的男性化模型是否也适合当下的中国呢?

是否可以解释中国文化下的性别角色和社会适应的关系呢?

1.2.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socialadjustment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顺应环境,调控和改变环境。

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8]。

作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社会适应一直是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领域,良好的社会适应有利于自身的健全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大学生走上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现代中国社会变化迅速,文化日益呈现多元化状态,“中性化”现象愈加普遍。

因此,研究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探讨中国文化环境下适宜的最佳性别角色模型的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人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品质也具有积极作用。

1.3.中国的性别角色研究

依照Bem的研究模式,国内学者陆续编制了一些用于大学生群体的性别角色量表,同时也接受了“双性化”的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较高的观念。

在Bem的基础上编制的中国大学生的性别角色量表,从正性与负性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支持对性别角色进行多维度的研究,而非传统理论所认为的男性化-女性化的性别角色两级模型。

并且发现在被试评定的社会赞同的特质词中描述男性的远多于女性,而社会不赞成的特质词中描述女性的则远多于男性的,表明了男性比女性更优秀的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9]。

在采用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检验中国人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时,比较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10],以及在采用性别角色量表进行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研究[11]中都发现女性化被试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高,其次是未分化和男性化,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低的是双性化的被试。

性别典型化的个体适应水平最高,而双性化个体适应水平最低,这与Bem的研究结果是截然相反的,虽然该研究中并未涉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指标,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由于文化与社会要求的不同造成的。

1.4.研究目的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传统的一致性模型基本上已被否定,但在双性化模型和男性化模型上还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结论。

国内关于性别角色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在方法上存在不足,对三种理论的检验并不完整,使得结论的可靠性降低。

本研究试图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回归的研究方法,了解其性别角色发展状况,探讨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检验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和男性化模型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

2.方法

2.1.量表

2.1.1.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

该量表由刘电芝等人编制[12],共有50个项目,分为男性化(16项、女性化(16项和中性化(18项

申可,陈红

三个分量表,其中男性化量表包括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四个方面,女性化量表包括同理心、女子气、勤俭心细三个方面。

采用7级评分,以被试在男性化和女性化量表上的得分为依据,用spencede的中位数分类法划分每个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

男性化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女性化量表为0.84,两个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0。

2.1.2.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

该量表由卢谢锋编制[13],共有66个项目,分为学习适应性(8项、人际适应性(11项、角色适应性(9项、职业选择适应性(9项、生活自理适应性(6项、环境的总体认同(7项、身心症状表现(10项七个维度,另有包含6个重复项目的“效度量表”。

选项采用5点评定,分为正向题和反向题,记分采用传统的等距记分法;通过转换将所有的题目都变成正向记分,得分愈高,表示适应性愈强。

该量表的a系数为0.898,分半信度为0.880。

2.2.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2.2.1.数据采集

在本地某大学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3份;为了扩大样本量,丰富取样来源,另外在一个专业数据收集网站上发放问卷,回收59份。

被试均为全日制本科生。

2.2.2.数据预处理

将男性化量表得分、女性化量表得分以及适应总分转换为标准分,剔除小于−3或大于3的数据,最终的样本量为188人。

其中男生82人,女生106人;大一51人,大二42人,大三46人,大四49人;理科生133人,文科生55人;城市户口65人,农村户口123人。

3.结果

3.1.初步分析

表1显示,男性、女性和总体被试中,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男性化或女性化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单性化已成为少数人群,表明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淡化,社会发展对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要求,导致双性化个体大大增加。

但是男性男性化比例高于女性男性化比例,女性女性化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化比例,仍然反映出传统性别期待的影响。

表2显示,在适应性量表总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男性化和女性化量表得分上,性别差异显著:

男生在男性化量表上的得分较高,女生在女性化量表上的得分较高。

这与表1中男女性别角色分布的情况相一致。

3.2.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以适应总分为因变量,年级、专业和生源地为控制变量,男性化量表、女性化量表以及性别为预测变量,进行分层的回归分析。

三个一阶的主效应先进入方程,再进入三个二阶的交互作用项,所有结果见表3。

如果一致性模型成立,则“性别x男性化量表”、“性别x女性化量表”这两个交互作用都应该显著;如果双性化模型成立,则“男性化量表”“女性化量表”这两个主效应都应该显著;如果男性化模型成立,则“男性化量表”主效应显著,而“女性化量表”主效应不显著。

从下表中可以清晰看出,除了常量,各种因素里只有男性化量表得分效果显著,对社会适应得分具有显著预测价值,支持了男性化模型。

申可,陈红

Table1.Thepercentagesoffoursex-roletypes

表1.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情况(%

总体男女

双性化66(35.124(29.342(39.6

男性化33(17.620(24.413(12.3

女性化33(17.610(12.223(21.7

未分化56(29.828(34.128(26.4

Table2.Theresultofthreescales

表2.三个量表得分的基本情况(M±s

男女t

男性化量表4.94±0.814.75±0.933.875*

女性化量表4.68±0.735.11±0.894.827*

适应总分3.71±0.463.67±0.450.049

*p<0.05。

Table3.Theresultofhierarchyregressionanalysis

表3.分层分析结果

回归系数(B标注误(SE标准回归系数(βt

常量3.6540.157

年级−0.0050.025−0.012−0.189

生源地0.0400.0590.0430.682

专业−0.0620.054−0.074−1.160

性别0.0720.0620.0791.172

男性化量表0.3370.0550.6926.14**

女性化量表−0.0630.061−0.128−1.030

性别x男性化量表−0.0530.068−0.086−0.784

性别x女性化量表0.0530.0720.0850.728

男性化量表x女性化量表−0.0130.031−0.027−0.438

**p<0.01。

改以性别角色特质为自变量,对适应总分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理性(β=0.36,p<0.01、大度(β=0.23,p<0.01、女子气(β=−0.24,p<0.01、同理心(β=0.20,p<0.01四个因素对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其中“理性”与“大度”这两个男性化特质对被试的社会适应具有显著预测力,这与分层分析结果相一致。

同时,“女子气”与“同理心”这两个女性化特质对被试的社会适应也存在显著预测能力,但是前者是负向的,后者是正向的,这也许就导致了女性化分量表的总体预测力大大降低。

4.讨论

和日常的理解不同,在性别角色研究中,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通常代表两类在不同情境中具有不同适应价值的特质。

前者多指传统上用来描述男性在能动性(agentic方面好的品质,比如独立、自信、有抱负等;后者多指传统上用来描述女性在集体性(communal方面好的品质,比如善解人意、热情、乐

申可,陈红于助人等。

男性化特质通常有利于个人成就的实现,具有工具性特征(instrumentality,而女性化特质通常有利于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表达性特征(expressiveness[14]。

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

总体上讲,西方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东方崇尚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个人主义的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能动性(agency和果断自信(assertiveness等这些基本都属于男性特质的特质范围之内,因此,个人主义的文化是一种鼓励和促进男性特质的文化具有男性特质通常是适应良好的标志。

与此相对在集体主义文化下,相依性(interdependence、集体性(communality、关系和谐通常得到特别的重视和强调,因此和女性特质相关的集体性特质通常得到社会推崇,对文化的良好适应通常意味着具有比较多的女性特质[14][15]。

可见,东西方社会不同的文化对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良好地适应不同的社会和文化需要有不同的特质。

就性别角色而言,男性特质更能促进对西方文化的适应女性特质更能促进对东方文化的适应。

目前,中国在文化上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情景。

首先,和个人主义文化盛行的西方相比,中国无疑仍属于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对和谐关系的强调、对集体的注重等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一切无疑都会促进个体女性化特质的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影响深远,强调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和服务地位。

按照这一传统,西方传统的关于性别角色的一致性模型无疑将是最适合中国人的理想模型,因为这一模型与男女有别的传统价值有着最好的对应。

还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强调男女平等,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这些文化元素无疑意味着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将为理想的类型。

最后,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下,个体对自我的关注、对个性的追求、对个人幸福的追求等观念不仅在当代青年中非常盛行,对整个社会的冲击也非常明显,尤其是80后的一代,个人主义倾向更是明显,这些西方文化元素的影响无疑将会增加男性化特质的作用。

本研究的结论支持男性化模型,也就是说男性化特质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上发挥关键作用。

这一现象似乎与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相悖,却也可以从文化角度得到解释。

虽然东西方本身的文化差异巨大,社会制度也不尽相同,但现代社会通信技术发达,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强大,再加上西方“好莱坞”之类文化产业成熟的价值输出模式影响越发强烈,西方文化正在成为全球的主流。

对于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正处于西方文化思想大举涌入中国社会这一特殊时期,社会全面西式化,个人主义倾向愈演愈烈,从而导致追求成功、独立自主的男性化特质备受推崇。

以往国内关于性别角色的研究大都支持理想的双性化模型,然而本研究通过分层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支持男性化模型。

除了文化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还可能有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研究工具不同:

以往研究大都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或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本研究采用刘电芝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该量表词汇变化较大,增删了一些项目,使得形容词汇更加符合时代,使用不同的量表难免会造成数据上的差异。

其二,调查样本不同:

本次调查集中在省内各所高校,被试群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而且样本容量也不充足,与一些大容量的全国性样本相比数据可靠性稍低。

其三,选用因变量不同:

本研究选用社会适应性作为因变量,若选取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其他指标,所适应的模型也可能不同,比如蔡华俭等人采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得出的结论支持双性化模型[2]。

另外,对各因子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除了“理性”、“大度”这两个男性化特质外,“同理心”这一女性化特质也对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能力,这一结果似乎又暗合了双性化模型。

而且赵田田等人运用相同的研究工具进行性别特质对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同理心这一女性特质都具有最高的预测能力[15]。

这些结果都说明,双性化模型并没有完全被否定,对于不同指标和样本群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3

申可,陈红参考文献(References[1][2][3][4][5][6][7][8][9]Bem,S.L.(1981GenderSchemaTheory:

ACognitiveAccountofSexTyping.PsychologicalReview,88,369-371.http:

//dx.doi.org/10.1037/0033-295X.88.4.369蔡华俭,黄玄凤,宋海荣.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

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J].心理学报,2008,40(4:

474-486.Gilbert,L.A.,Deutsch,C.J.andStrahan,R.F.(1978Feminine,MasculineDimensionsoftheTypical,Desirable,IdealWoman,Man.SexRoles,4,767-778.http:

//dx.doi.org/10.1007/BF00287337Spence,J.T.(1993Gender-RelatedTraits,GenderIdeology:

EvidenceforaMultifactorialTheory.Journalof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64,624.Bem,S.L.(1974TheMeasurementofPsychologicalAndrogyny.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42,155-162.http:

//dx.doi.org/10.1037/h0036215Lu,L.andWu,H.L.(1998Gender-RoleTraits,Depression:

Self-Esteem,ControlasMediators.CounsellingPsychologyQuarterly,11,95-107.http:

//dx.doi.org/10.1080/09515079808254046Whitley,B.E.(1983SexRoleOrientation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