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242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

《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章 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docx

第7章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

第7章

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

 

 

家庭收入来源于两个渠道:

向企业或事业部门提供劳动获得的报酬,把资金借给别人从中得到的报酬。

言外之意,我们都是从别人那里获得收入。

除了少数隐居者直接为自己生产而不使用货币以外,所有的人都从别人那里得到货币收入。

但是,现实社会中没有谁真正在分配收入,任何人得到的收入都是相互关联的决策的产物。

正如斯密所说“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换一个说法,我们所提供的是他人愿意付钱的,如同我们想要得到是他人愿意为此付钱的一样。

简言之,收入分配是供给和需求的结果。

工资和利息既是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又是家庭收入的来源和企业对生产中投入的支付。

 

§1劳动市场和工资

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显著不同。

电脑程序员的工资比加油站服务人员的工资高出很多,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工资也有很大差别。

为什么同样是每周工作40小时,而得到的工资差别很大?

如同物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一样,不同种类劳动的工资由该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如同产品价格一样地由市场决定。

当我们讲劳动的供给和需求的时候,不要理解为劳动者的需求和供给,因为劳动和劳动力的概念根本不同。

劳动可用一个人做某事的时间衡量,劳动者的数量以人的数量衡量。

虽然劳动依附于劳动者身上,也不可混淆。

1.1企业的劳动需求

刚刚进入大学或准备考大学的学生都关心这样一个问题:

学什么专业最好?

其实是说什么专业好找工作且工资收入高。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回答:

要看你毕业的时候哪个专业的学生需求多和供给少,因为任何职业的工资水平首先取决于市场对该职业人员的需求。

几年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些企业公开招收技术工人(车工、钳工之类),并承诺每月支付6000元的工资,这个工资在当时比大学生工作后得到工资高很多,甚至比大学教授的工资还高。

理由很简单,这样的工人需求很大,供给显著不足。

由于市场的变化,今天的高工资职业明天就可能变为低工资。

要记住,企业是赢利性组织,只有当一种劳动能为他带来更多利益时才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工资。

而劳动能否为企业带来利益又取决于该劳动生产的产品价格的高低。

任何时候,木工和瓦工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住宅市场状况而不是木工和瓦工的技术水平。

因此,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是为了向市场供给产品而派生出来的需求,并且,通常是企业做出产出供给决策之后才做出了劳动需求的决策。

由于对劳动的需求是派生需求,企业对于劳动报酬的意愿支付与该劳动生产的产品价格紧密联系着。

电脑程序员的高工资自然是因为他的产出卖出了好的价格,而加油站服务人员的工资较低是因为产出的价格低。

基于同样的道理,当剪纸画的价格因需求增加而提高之后,能够从事剪纸的艺人工资就会高一些。

由于会计核算都用上了电脑,那些只会使用算盘的会计师失业了。

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当然与工资的高低有关。

工资越高,企业的劳动需求越少,工资越低,企业的劳动需求才会越多。

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参见图7.1)。

为了说明劳动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倾斜,考虑摘苹果的例子。

这是一个在面积有限的苹果园内摘苹果的生产,劳动投入以人数计,产量以每天摘满的箱数计算,表中的第3列是边际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具有普遍性,无论生产什么都将会发生类似情形。

假如你是苹果园主人。

如果一箱苹果的价格是10元,雇佣一个人你最多愿意支付的日工资是100元,因为它的产出价值就是100元。

若雇佣2个人,你不会再给每个人100元的工资,因为他们产出的价值只有180元。

关键是第2个人,雇佣了他只使产出增加8箱,于是对他的工资支付最多只能是80元。

按照同样的逻辑,如果雇佣5个人,由于雇佣4个人的产出是28箱,第五个人仅仅使产出增加3箱,对他的工资支付不应该超过30元。

尤其是如果已雇佣7个人,第8个人即使不要工资也不该用他了,因为他对产量没有任何贡献。

通常,企业要不要增加劳动,并不是看劳动的平均产出是多少,而是看增加的劳动投入能增加多少产出。

也就是说,边际产量是企业决定劳动需求的核心依据。

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劳动投入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对劳动的需求也就自然随着劳动投入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产量的递减决定了对劳动需求随着工资的下降而增加,如果市场的均衡工资是每天80元,那么苹果园主人最多雇佣2人,市场工资是40元时,雇佣的人数无论如何不能超过4个人。

 

表8-1劳动的边际产量

劳动

(人数)

产量边际产量

(箱/天)

0

1

2

3

4

5

6

7

8

0

1010

188

246

284

313

332

341

340

 

失业现象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劳动是稀缺资源,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事情要人去做,怎么会没有工作可做呢?

根据上面的道理就会明白,那是很自然的事。

雇佣劳动不能免费,必须支付报酬,这就要求被雇佣的劳动必须能够带来足以支付给他报酬的收入才行。

在中国,做一天零工(譬如去饭店洗盘子)大约可得80元的报酬;而在美国,做一天零工可得到一百多美元的报酬,相当于800元人民币。

导致同样劳动在不同地方工资差异的根源不是别的,也是边际产量。

一个国家人口越多,劳动资源越富余,工资水平相对越低,否则,企业没有能力吸收那么多的劳动。

1.2劳动的供给

劳动带来收入,人们因此用他的一部分时间去劳动。

这可能导致一个推论:

单位劳动时间的工资越高,工作时间越长或劳动供给越多。

可是,这个推论经不起检验,出租车司机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他们的单位小时工资平均算来并不高,相反地,按小时计算的名医工资很高,而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较短,这正是劳动供给与一般产品供给的不同之处。

人们如何对待劳动,这是认识劳动供给的关键。

一位作家说过,劳动是酒徒们最讨厌的。

马克思说,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劳动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人们可以从任何的角度看待劳动,包括哲学的角度、社会学角度、健康的角度和道德伦理角度。

在经济学上,则把劳动同闲暇对应起来看,劳动获得工资收入,失去的是闲暇;闲暇给人以某种满足,但失去劳动报酬。

由此得到,劳动供给是个人权衡劳动报酬和闲暇的结果,工资越低,劳动的收益越少,闲暇的成本越低;反过来,工资越高,劳动收益越多,闲暇的成本越大。

从经济学来看。

对于个人来说的工资上升是对他供给劳动的激励,所以,较高的工资可引诱更多的劳动供给,但这有个限度,当工资水平达到足以使他的收入超过了满足“丰衣足食”要求之后,更高的工资反而使他选择减少劳动供给,更高的工资是个人的劳动供给越少也符合逻辑。

因此,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被认为是折弯的,如图7.2。

该图中的

代表了一个“临界的”工资水平,当工资低于这一水平时,工资越高劳动供给越多,当工资高于这一水平时,工资越高劳动供给反而越低。

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不是折弯的。

因为个人得到的工资有高有低,差别很大,即便存在他的工资已足以使他减少劳动时间的个人,这样的人总是极少数。

在通常情况下,工资水平的上升必然会激励更多的人供给劳动,以至于原本没有工作打算的人也进入劳动市场。

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如图7.3。

譬如摘苹果的劳动供给。

如果工资是每天100元,可能会有8个人愿意接受这个工作,而工资是每天20元,可能没有人越意接受。

当工资为30元至100元之间,自然是工资越高,愿意接受这个工作的人越多。

图7.3显示了劳动供给曲线的一般特征。

 

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增长,尤其是随着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城市劳动供给会逐渐增大。

这时,我们用劳动供给曲线的向右下移动表示这种变化。

显然,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可能不只有这个原因,还有别的原因。

比如,如果在业女性员工大都选择了不工作,劳动供给曲线会向左上移动。

1.3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工资

虽然政府对于劳动市场有所干预,比如最低工资要求,但企业的工资是由市场供求自由确定的。

所以,供求规律也适用于劳动市场,一种劳动的工资水

平应当自然满足供给与需求相等的要求。

如图7.4所示,在假设的摘苹果劳动市场上,工资水平应当是W,市场均衡数量是L。

也就是说,在W表示的工资水平上,愿意工作的都有了工作,没有工作的是觉得工资未达到他的要求而选择了不工作。

同时,在这个工资上企业的需求恰好得到了满足。

如同物品和劳务的均衡价格体现了供给和需求双方对其稀缺性的综合评价一样,均衡的工资是对某种劳动稀缺性的综合评价。

一方面,均衡的工资是对一种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度量,另一方面也度量了一种劳动在劳动者看来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并且能够接受。

如果一种劳动的工资很高,首先代表了能够提供该种劳动的人相对很少,然后才决定了该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很高。

像从事加油服务的劳动,一方面,几乎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从事该项劳动,其供给很多,增加一个人能够增加的产出价值较低。

相反地,能够从事电脑程序员的人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够从事的该项劳动,这在市场对电脑程序有大量需求的情况下,增加该种劳动能够带来的变价产出价值很高。

劳动者对一种劳动的厌恶程度对其供给的影响很大,某些非常危险的劳动只有更高的工资才可能激励劳动的供给。

由于劳动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一种劳动的工资水平最终是由人们对于该劳动生产产品的评价决定的。

由于人们对于音乐会、歌星演唱会的评价很高,音乐人和歌星的劳动就变很值钱。

当然,这也是因为能够唱出让所有人都喜欢的歌的人很少。

派生需求原理使我们明白,人们对于物品和劳务的评价在告诉人们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劳动技能。

在供求规律作用下,正是人们为了获得更高工资的努力,更多地满足了人们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

 

§2资本市场和利息

生产产品的劳动大多都是使用资本设备或工具进行的,并且劳动的产出率与使用资本设备或工具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一个人可使用一把铁锹把一辆卡车装满沙土,大致需要1至2个小时。

但若使用挖掘机,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

劳动工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工具的数量不同,劳动的边际产量也会有很大变化。

无论农业生产、工业制造都需要资本设备或工具,运输业也因道路和运输工具的不同,运量和速度显著不同。

当人们把一根木棍甩向高不可及树上的时候,学会了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资本因此成为生产要素。

资本市场是企业装备劳动工具的资本金来源市场,也是家庭把暂时闲置不用的收入借出去获得利息的市场。

因此,资本市场为企业装备资本和家庭储蓄获得利息提供了交易的便利。

企业是资本的借入者,家庭是资本的借出者,而利息是资本的借入与借出的价格。

在现实经济中的这个过程采取了很多种方式,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在承担着相关的中介服务。

然而,为了方便讨论,这里把它简单化地设想成家庭可以和企业直接进行这种交易。

2.1资本的需求

与对劳动的需求一样,企业对资本的需求也是派生需求。

强调这一点,主要是提醒我们记住,企业之所以对资本有需求,是因为要向市场供给产品获取利润。

为了理解为什么会需求资本以及为什么会给资本所有者支付利息,仍然考虑摘苹果的生产。

设想上一节中摘苹果的劳动是空手进行的,如果使用一个称为“机器手”的工具,不需要爬到树上也能摘下位于高处的苹果。

于是,使用了机器手之后的产量会显著提高。

表7-2列示了此时的产量和边际产量,与不使用机器手相比,产量是原来的1.5倍。

表7-2使用机器手摘苹果的产量

劳动

(人数)

产量边际产量

(箱/天)

0

1

2

3

4

5

6

7

8

0

1515

2712

369

426

464

493

512

510

 

如果苹果的价格仍然是每箱10元,而且仍然像不使用机器手一样地支付给工人工资,苹果园主人的利润比原来多了许多。

如果雇佣了1个人,利润增加了5元,如果9元的工资雇佣2个人,利润增加了9元,这多出来的利润来自于资本的使用。

假设机器手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他将愿意为获得一天的使用权而支付,借用一个最多愿意支付是5元,借用两个,最多愿意支付的9元。

机器手的所有者看到这个利益,就可能愿意把机器手借给苹果园主人,以获得报酬。

由此可见,为劳动装备了资本后,能够显著提高劳动的产量,从而企业愿意为装备的资本支付,这个支付可以理解为租用的费用,或者简单理解为利息。

在劳动的投入数量不变的前提下,资本的使用数量也面临边际产量递减。

例如,一位厨师使用两套厨具做菜要比使用一套厨具的产出多一些,但若使用三套厨具,增加的产出不会很多,使用四套也许仍然会比使用三套的产出多一些,但使用第四套厨具的边际产出将几乎是0。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使用多少资本,当然会比较资本的边际产出价值和作为资本使用价格的利息。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增加资本的使用有利可图,否则增加基本的使用将减少利润。

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需求将因为使用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只有当资本的使用价格降低时才会增加。

因此,资本的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参见图7.5)。

2.2资本的供给

资本的所有者是家庭,企业只是资本的使用者。

家庭为什么会借出资本?

原因之一是家庭的收入不会是即得即支,通常会留一部分用于未来支付;另一个原因是借出资本可以得到利息回报,这可以增加家庭的未来收入。

因此,利息越高,家庭就倾向于增加储蓄,也就是增加资本借出的数量。

所以,家庭借出资本的数量或储蓄数量会因为利息的提高而增加,因利息的降低而减少。

同产品的供给曲线类似,资本供给曲线也向右上倾斜(参见图7.5)。

2.3资本供求的均衡与利息

利息既是企业使用资本的成本支付,又是资本所有者把收入留给未来使用的回报。

如果利率较低,企业因使用资本的成本较低而多投入资本。

但是,较低的利率是资本所有者不愿意接受的,供给就会少。

反过来,较高的利率时,家庭更愿意把资本借给企业使用,但企业又会因为为此支付的成本高而借入较少。

因此,利率水平要使得资本的供给与需求达成一致才行,称此时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该利率度量了放弃当前消费能够获得的回报和增加资本存量的边际产品价值。

 

§3收入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的均等性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各个国家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都有显著的差异。

表7-3列举了来自联合国世界发展报告(1994)的统计。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两个现象,一是占人口总数20%的最高收入者享受着大部分收入,尤其在墨西哥和巴西,20%的高收入者的总收入远远超过其国家总收入的一半。

二是收入最低的20%人口和收入最高的20%人口相比较,在墨西哥,最高收入者的收入是最低收入者的13.6倍,在巴西的这个倍数是32.1,这个比值最低的日本是4.3。

从这个表中数据来看,日本的收入分配较为均等,巴西则最不均等。

表7-3国家收入分配的不均等表现

国别

最低的第二个中间的第四个最高的

五分之一五分之一五分之一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日本

韩国

中国

美国

英国

墨西哥

巴西

8.713.217.523.137.5

7.412.316.321.842.2

6.411.016.424.441.8

4.711.017.425.041.9

4.610.016.824.344.3

4.17.812.319.955.9

2.14.98.916.867.5

一个国家收入分配格局是由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取代决定的。

初次分配主要是工资差别,再分配通过税收调节实现,由税收政策决定。

因此,为了理解收入的差距,首先需要解释为什么为有工资差别。

3.1均衡工资的若干决定因素

工资是对劳动生产率的一种衡量,但是不要忘记它同时也是对劳动者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接受一种工作的衡量,把供求联系起来才可以提供解释。

谁都知道“造导弹”的人比“卖茶叶蛋”的人贡献大,可在中国的确出现过卖茶蛋比造导弹挣钱多的现象。

超级明星唱一首歌的贡献很难说有多大,但这一首歌的价钱有时是一个教授一两年的工资。

从供求两方面解读工资差别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因素是主要的。

稀缺性工资差别的一个原因是各种劳动的稀缺程度不同。

在几年前,企业招聘技术工人的工资承诺甚至超过了同期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需求来说的供给不是足够多。

相反地,一度非常稀缺的博士工资很高,但当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多起来后,以至于招工作都出现了困难。

补偿性个人在决定是否接受一份工作的时候,会在意这份工作的安全与危险性,枯燥与有趣,艰苦与轻松。

如果一份工作既枯燥又有危险,只能靠高工资激励人们从事这个工作的人,但若一份工作安全且有趣,工资低一些人们也会愿意接受。

煤矿工人的高工资是对其采煤作业中的枯燥和危险的补偿,以及健康的补偿。

而教授的工资不是很高,其原因也在于这份工作可以带来学术和社会认可等个人满足。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个人的知识或劳动技能的积累。

由于人的劳动不仅使用机器设备等劳动工具,也使用拥有的知识。

谁都会在教师的黑板上写字,但能够担当教师者主要是他拥有的知识。

相对来说,人力资本较多的工人收入相对高于人力资本较少者的收入,接受了职业教育培训和高等教育的人,要比不接受这种教育的人具有更多的人力资本,能够从事更复杂的劳动而生产率更高,收入自然应该高一些。

努力和机遇文艺和体育的超级明星的收入很高,很稀缺。

但能够成为歌星和体育明星者的天赋能力是重要的,后天的努力也同样重要。

机遇,说的是他的稀缺性供给是否恰好赶上当期社会需求。

一个人以其毕生的很大部分精力致力于研究计划经济体制下如何使国家富强之路,但是现实已改变为走向市场经济,他的研究的很大部分将不再被需求。

机遇和挑战,人们经常用来形容选择时所面临的境地。

面临挑战的努力特别重要,但是能够识别机遇和抓住机遇同样特别重要。

3.2收入的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是政府政策的一个部分。

面对初次分配客观上的不均等政府该做些什么?

这不仅是经济问题。

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等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以至于引起政治动乱。

但是,围绕收入分配不均等引发的对公平问题的讨论已超越经济学本身,这里只是概要地介绍政府的税收政策是如何调节收入差距的。

收入调节税个人收入调节税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按照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的原则向个人征收的税种。

中国自1987年起正式立法,2006年,对个人月收入的征税起点确定为1600元。

超出这个数额就需交纳个人所得税,超出额越多税率越高。

对于利息、股票收益等各类收入也都规定了税率。

从调节收入均等性来说,这项税收政策显然对于抑制高收入者收入比例更高起到了巨大作用,有利于避免贫富差距过大。

减少贫困的政策政府面对收入分配问题最重要的事情是减少贫困。

因为贫困家庭的人比一般家庭的人更可能发生健康问题、文盲、失业和犯罪,减少贫困是减少犯罪、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政府在减少贫困上的政策只要包括:

最低工资法,这是为了保证劳动者能够具有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确定的工资法。

虽然对此存在着批评,认为这样做伤害了想帮助的人,但这项政策确实对于找到工作的人摆脱困境起到了作用。

负所得税,对处于政府所规定的最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政府非但不征税反而给予收入补贴。

慈善机构也对贫困家庭给予救助,政府工作报告总是会告诉人们这些方面都做了些什么。

 

关键词

派生需求:

由产品的需求而派生出来的需求。

对劳动的需求和资本的需求都是派生的需求。

边际产量递减:

其他投入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增加的产量越来越小。

闲暇:

个人对自己时间的消费,每个人都需要闲暇,因为可从中得到某种满足。

这种满足有时候比获得收入还重要。

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随着工资的提高,劳动供给先递增而后递减,这样的曲线只适合于个人,不是对市场劳动供给的恰当表达。

均衡工资:

劳动需求等于劳动供给是的工资。

资本需求:

企业为了装备资本物而产生的借入资金的需求。

资本供给:

资金富余者为了得到某种补偿而愿意借出资金。

利息:

资本借入者给资本借出者超出本金的回报,是资本的使用价格。

均衡利息:

资本需求和资本公积相等时的利息。

收入分配:

要素所有者得到相应回报的方式,资本和劳动的价格本身体现了收入如何分配给要素所有者。

人力资本:

凝结在个人身上的知识和劳动技能。

收入再分配:

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促成的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的收入调节过程。

收入调节税:

也就是个人所得税。

可以解释成从高收入者那里无常征得收入补偿给低收入者。

减少贫困政策:

这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部分。

 

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同时解释这种情况的存在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

2.给出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些原因。

3.劳动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结论是,那些工作经验多的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那些获得正规教育相同但工作经验少的工人。

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

为什么工龄对工资有额外的正的影响,请解释。

4.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工资平均看来比未受过大学教育者的工资高些,然而也有些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较低。

你如何解释?

5.“当人们把一根木棍甩向高不可及树上的时候,发现了资本的起源”。

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