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205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下册基础知识测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

2011年高三基础知识测试

历史试题

说明:

本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本卷共25小题。

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2.班固说:

“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

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

“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3.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

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

A.秦朝设立太尉B.隋唐设立三省

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

 

4.右图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图中情景所体现的精神是()

A.“仁政”B.“天人感应”

C.“忠孝节义”D.“致良知”

5.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

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

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

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

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

6.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里有“一盘烧鹅肉,一碟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儿”的记载。

第三十五回叙述西门庆翡翠轩宴客时,又有“两大盘玉米面鹅油蒸饼儿”。

材料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贵族们生活的奢华B.中国烹饪技艺高超

C.玉米刚刚传入中国D.西餐已经传入中国

7.著名的史学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风貌和风俗概况。

”这句话表明()

A.艺术家们都具有趋同性B.艺术家的作品都描写风俗习惯

C.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时空D.从一件艺术品能看到一个时代的风貌

8.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②二者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本国政府

③二者都改变了中国的政体④后者更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

被称为“南洋劝业会”。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B.发展民族工业

C.开阔人们眼界D.抵制西方侵略

10.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开展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文中的现象,主要的国内因素是()

A.巴黎和会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C.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D.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了中国的革命

11.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某次战役的示意图。

此次战役()

A.发生在南京大屠杀之后B.属于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

C.打乱了日军的战略计划D.体现了国共两党的精诚团结

12.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

13.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

“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

……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

”这表明色诺芬

()

A.否定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

14.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

“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

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经典力学理论B.相对论和量子论C.生物进化论D.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15.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材料中布拉德肖的思想更接近于()

A.三权分立的思想B.人民主权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思想D.社会契约的思想

16.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说:

“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中不可思议之政治也。

何也?

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

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

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

”梁启超这段话()

A.是为维新变法作舆论准备B.是在赞誉美国的政治制度

C.是在赞誉美国的独立战争D.认为美国的政体不可思议

17.法国史学家市罗代尔说:

“真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说发生在12世纪,当时风磨和水磨在整个欧洲得到了使用。

”他这样认识工业革命是()

A.强调生产过程中动力的变化B.强调工业革命具有历史渊源

C.否认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D.主张法国应该结束内乱走向世界

18.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

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美洲出现大量新兴城市B.欧洲文化已渗透到美洲

C.美洲传统文化发生改变D.商业资本在美洲的扩张

19.该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表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和情调。

”该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海顿B.莫扎特C.贝多芬D.德彪西

20.1861年年初的一天,美国北方绅士巴特勒在华盛顿和一位南方的领导人就战争的可能性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南方领导人傲慢地说:

‘‘北方不可能开战,在北方我们有很多盟友。

”巴特勒气愤地反驳道:

“是的,在北方你们有很多盟友.,如果你们只是在联邦的体制内争吵,他们会继续站在你们一边。

但是,当你们向联邦的旗帜开枪时,人民就会团结起来同你们作战。

而且,我向你保证:

如果战争发生,奴隶制就会终结。

”从这段材料看,双方的根本分歧是()

A.黑人奴隶制的存废B.权力的相互制约

C.分裂还是统一D.战争还是和平

21.“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

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

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材料说明()

A.赫鲁晓夫进行个人崇拜

B.赫鲁晓夫实行集权政治

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由衷地赞美

22.凤凰:

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

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23.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此漫画()

A.折射的是二战后德国一步步走向分裂的史实

B.可以反映德国人民对国家现状变化的情感变化

C.可能是一位德国漫画家创作于冷战时期

D.是反映德国历史变化最有价值的史料

24.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

“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

……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

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

”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25.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予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都、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作者获取史料的方式主要是()

A.考古发掘B.实地考查C.道听途说D.文献查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解答。

第30~3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

材料二: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摘自《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

……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

1946年才成立民主共和国。

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

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

——摘编自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

(1)概括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

(3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3分)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4分)

(4)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看法?

(5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

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泰勒·丹涅特:

《美国人在东亚》

材料二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1899年美国政府向欧洲、日本列强递交的一项照会

材料三: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

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四: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不断扩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苏边境,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同时,苏联在与美国对抗中显然占有上风,美国则由于在越南的战争无结果而无力与苏联抗衡。

……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决心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自我孤立,愿意获得外国的技术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此外,与美国关系改善了,不仅可以购买美国的先进设备,也便于从美国的西欧盟国和日本进口类似的技术。

此外,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与中国恢复经济与文化联系,能够获得市场。

——摘编自哈里·哈丁《脆弱的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美国外交政策出台的经济因素。

(2分)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侵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

(2分)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

(2分)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好转的原因。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轨迹。

从中国的角度看,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材料二:

毛泽东以实践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

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

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

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

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

——《商务周刊》,2008年4月17日,《改革开放30年:

得到的、失去的、梦想的》

材料三:

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过,“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3分)

(3)结合中国1978年以来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论证合理。

)(6分)

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

《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至儿女、弟弟:

郭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

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材料三:

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

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

“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

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

那么,作父母亲的就在想:

“我怎么还不死?

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

”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

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

……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社会可能必须要有“刚性”的家庭结构,要阉割个性,否则“家”之内的经济交易就很难有确定性,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

在近代西方社会的生产力上升、人们的收入超出温饱之后,“家”的经济功能逐渐由金融保险市场来胜任,这时的“家”文化没必要那么“刚性”,也不必约束个人的自由,因为感情的交融是逼不出的,只有基于个人权利、基于个人自由选择的“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交流才是自愿真诚的,才不是出于“义务”责任感而为的。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儿女都会照顾父母老人,只不过前者可能更多出于“义务”责任感,而后者是出自“爱”,差别即在此。

——材料二、三、四均摘编自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

(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传统中国家庭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家庭的不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6分)

请考生在第30、31、32题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30.(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

然而,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庚,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也有这样的故事:

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

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勺搅在木盆之中,口中呼:

“罗,罗,罗,拗相公来。

”二猪闻呼,就盆吃食。

婢又呼鸡:

“王安石来。

”群鸡俱至。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则说:

“呜呼,皋夔伊尹(均为古代贤相),遐哉邈乎(久远的意思),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指王安石)足以当之矣。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哪些社会现象?

变法有什么特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百姓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不同评价(或态度)的原因。

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11分)

31.(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著作家们一般称之为自然权利的,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

因此,这是自由地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适合的手段做任何事情的自由。

自由这一词语,按照其确切的意义来说,就是外界障碍不存在的状态。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

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霍布斯与孟德斯鸠讨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

他们各自是怎样认识的?

(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所讨论话题的出发点是什么?

试对他们的主张进行评价。

(9分)

32.(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联合国徽标

材料二:

冷战的结束给国际关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赖以运作的权力基础。

世界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不断呼吁着手进行联合国改革。

并为此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和设想。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安理会改组问题的讨论。

1990年第45届联大上,日本提出要求删除联合国宪章中将德意日列为敌国、允许行使武力的条款。

以保证日本等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行动。

日本的主要理由是其对联合国活动的扩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经济上给予联合国充分的支持与合作。

到1992年,日本分担的联合国经费已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则反对单方面依据经济实力扩大安理会。

主张按照地域平衡、人口比例、民族代表性等原则,增选新的常任理事国,即将新的理事国席位给予亚非拉国家。

(1)从联合国的徽标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联合国建立初期,联合国的理念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改革问题为什么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9分)

参考答案

1-25:

ADCCDCDDBCCDDADBADDCADBCB

变化,在侵华问题上,由基本追随欧洲列强到向其他列强提出自己的要求。

(2)特征,对抗战敌视。

(2分)

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

(任意两点4分)

30.(15分)

(1)现象:

社会矛盾尖锐,(1分)军队战斗力低下(1分)财政异常困乏

联合国建立初期被大国操纵,没有很好的维护其和平与平等的理念,如美国操纵安理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