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3112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docx

什么是纵向间职责职能

题型:

一、名词解释(5×4’)

二、简答(5×6’)

三、论述(2×15’)

四、案例分析(20’,3小问,4’6’10’分布)

一、关键术语

1.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2.行政体地方政府

行政体地方政府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制下的传统国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在国家部分地域实施治理的、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高度统一的地方国家机关。

3.政府职能

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

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4.地方政府职能

地方政府职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对社会发展和公民需求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5.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容、职能关系、方式等进行的调整与转移。

6.政府间关系

府际关系,也就是政府间关系,顾名思义,指的是各个政府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府际关系指国内各个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还要涉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国家政府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等。

7.职责同构

职责同构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

8.机关事务管理

机关事务指地方政府自身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具体的、一般性的综合事务。

9.地方政府绩效管理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其辖域内公民的

需要,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综合采取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对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过程进行监督、反馈、控制和改进,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管理方式。

10.治理

治理主张权威的运用,服务的理念,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强调社会网络组织的自治作用,以协调、合作的方式管理。

11.地方治理

地方治理是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其目的在于建设以公民为中心的、面向公民需要的、积极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促进地方富有发展活力的新型社会与公共管理体系

12.善治

善治是对治理理论的完善,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追求的是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创建一种新颖的合作关系,要求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

13.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行政执法是与行政立法、行政司法相对的概念,指的是行政机关对法律的执行和实施,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合同、行政给付、行政强制、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检查等具体行政执法行为。

14.转移支付

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就是上下级或同级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转移。

实质是指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15.行政文化

(1)从文化与行政的关系角度:

行政文化是由国家行政组织及人员共同具有的思想、价值观念,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所整合的文化模式,它是文化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模式,是行政物质文化、行政规范文化和行政意识文化有机结合的整体。

(2)从行政主体的角度:

从行政主体的角度看,行政文化是政府官吏和公务人员所应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

(3)从广义和狭义的不同角度:

就广义而言,行政文化是指行政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制度和组织机构;行政文化即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

(4)从公共行政的角度:

行政文化就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民众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的普遍性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是公共行政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稳定反映与沉淀。

16.多中心治理

17.合作型治理

合作型治理表现在组织网络体系中,要求地方政府摆脱传统的单一强势主体的姿态,吸收社会中的多元治理主体,与其合作、给予授权;其他各种社会治理主体要从被动参与、依赖转向主动治理、自治。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组织网络主体间的交往、合作,制定规范化的合作机制,实现和谐的地方治理。

18.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19.透明型政府

首先,透明政府的主体在于政府。

透明政府强化了政府的义务,同时扩大了公民的权利。

其次,透明政府是相对于封闭政府而言的,它强调了一种政府与公民的新型的互动关系。

最后,透明政府中存在例外原则。

二、重点问题

1.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与角色定位

(一)基本特征:

(1)地域特定性:

地方政府只能在辖区内进行管理和服务。

(2)地位双重性:

即扮演执行者角色,又扮演领导者角色。

(3)权力的有限性:

权力的非主权性,职权的局部性。

(4)职能的社会性:

相对中央政府,较多承担社会管理职能。

(5)结构的差异性:

外部结构差异,内部结构差异。

(二)角色定位:

(1)地方政府是国家和地方实施有效治理的管理者。

(2)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3)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政府主体双重利益的代表者。

(4)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的建设者。

2.谈谈你对地方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的认识

(1)地方政府是国家和地方实施有效治理的管理者。

(2)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3)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政府主体双重利益的代表者。

(4)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的建设者。

3.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利弊

(一)主要优点:

(1)统一的行政制度,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完整统一;

(2)全国一盘棋,不至于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发展较为均衡;

(3)政令统一,行政效率得以发挥;

(4)有利于克服狭隘的地方偏见和地方保护主义。

(二)主要弊病:

(1)由于不存在代表民意的机构,民众无法参与管理,也无权监督政府,与民主原则背道而驰;

(2)由于政令划一,不能因地制宜,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3)由于高度集权,地方官吏容易恣意妄为,滋生腐败;

(4)由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不对称,地方可能欺上瞒下,中央可能武断决策,容易引起人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4.地方政府的权限和特点

(一)权限:

地方政府的权限是指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范围、限度和边界。

一般来说,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授权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职权交给地方政府承担,比如外交权、军事权与司法审判权等,而且每个国家依据不同的原则,划分的地方政府权限也不一样。

(二)特点:

(1)必须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划定;

(2)必须在法定的地域范围内行使;

(3)必须在法定的事务范围内行使。

5.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

(1)制度供给和创新职能;

(2)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3)提供公共产品;

(4)提供公共服务。

6.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和方式

(1)职能重心的转变

地方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就是指地方政府把哪项职能作为工作的重点,哪些方面需要政府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地方政府职能重心改变的依据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所决定的。

在不同的时期,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随着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地方政府职能会发生重心的转变,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社会。

(2)职能范围的转变

地方政府职能范围的转变,主要是指重新划分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责范围,政府把握好该管、有能力管好的领域,退出不能管、管不好的地方,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

范围转变的实质就是建立有限政府,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在国外地方政府职能内容转变的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出售政府资产,让权给公民、团体等方式实现政府从市场和社会某些领域的退出。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仍然存在着“错位”、“缺位”、“越位”等各种现象,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可适用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努力让地方政府“归位”和“到位”。

(3)职能方式的转变

①实现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

②实现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

③由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

④由传统政府向电子政府的转变。

(4)职能关系的转变

职能关系的转变是指政府系统内部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之间的职能重新划分和配置。

从纵向方面来看,主要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划分和配置,应按照必要的集中和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

从横向方面来看,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和配置,应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划分和配置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形成协调配合、完整统一的部门职能体系。

另外,地方政府要协调好和私人企业、利益集团、政党、非营利组织、媒体、公民等之间的关系。

7.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

(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范围的转变

(3)职能方式的转变

(4)职能关系的转变

8.简述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一)内涵:

地方政府间关系指围绕地方政府展开的公共组织间的各种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跨区域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等等。

从内容上看,地方政府间关系指的是建立在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各类政府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

从形式上看,地方政府间关系包括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二)表现形式:

(1)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关系:

地方政府纵向关系是依托国家结构形式和政府管理层次,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为核心的纵向上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国家结构形式的角度看,指的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其次,从政府管理的层次看,纵向关系指的是包括财政援助、技术援助、审查调查、报告要求等在内的决策网络,这其中是以资金和指令作为其中往来的核心,并认为这种纵向体系类似于一种服从的等级体系。

最后,纵向关系中最核心的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2)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

狭义的理解:

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同级地方政府间关系,如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市与市之间的关系,这种横向关系“可以被看作是由地位对等的地方当局形成的分散体系”。

此处所说的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是在广义范畴上的:

不仅包括同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不同级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9.机关事务管理的内容

(1)文档管理。

包括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两方面内容。

(2)资产管理。

包括对办公楼、办公设施、办公车辆等政府资产的管理。

(3)会议管理。

对与会议召开有关的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会前筹备工作、会间会务工作、会议善后工作等内容。

(4)后勤管理。

对所有政府工作提供后方供应和服务的工作,包括办公用品与设备的供应与管理、生活后勤管理、班车车次管理、办公环境管理和其他服务工作。

(5)财务管理。

对本机关内部的行政经费运作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包括预算、决算管理、收支管理和审计。

10.试举例说明你对地方公共安全管理的认识

公共安全管理可以概括为国家安全管理组织或部门在有关法规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和设施的安全管理活动,公共安全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涵盖了对篇二:

行政组织学复习资料

行政组织学复习资料

1、行政组织的概念

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2、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区别

①管理对象不同。

行政组织以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企业、事业、群团组织以本组织或本群团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为管理对象。

②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行政组织为社会提供各种行为规范、社会各项事业的规范及达到规范的措施;企业、事业、群团组织则提供具体的产品、服务和局部的行为规范。

③活动的依据不同。

行政组织以国家权力运行规律为活动依据;企业、事业、群团组织则以本领域内的发展规律、规章为活动依据。

④活动的目的不同。

行政组织的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秩序和整个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企业、事业、群团组织以追求一定范围内的物质、精神利益为目的。

1、管理行政的概念

管理行政是指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前提下,把行政过程从政治领域剥离出来,对行政管理进行独立的、纯粹的探讨的行政管理模式。

在管理行政下,社会治理方式以管理为轴心,政府及行政人员面目出现参与对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

2、韦伯的官僚制行政组织理论

三种权威:

个人魅力型权威:

对统治者个人魅力的崇拜和迷信

传统型权威:

对传统和惯例的认同

法理型权威:

对内部组织规则的尊重

三种组织:

(1)神秘化组织:

在这种组织里,权威是建立在某个具有非凡气质的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之上。

(2)传统组织:

行政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

(3)合法化——合理化组织:

这种组织的统治是建立在对于正式制定的规则与法令的正当行为的要求之上。

3、官僚制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韦伯)

官僚制:

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

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优点:

(1)、高效率性

官僚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使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其他组织形式要优越,它能够正式地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中。

(2)、合理性

出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

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只有可操作性。

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3)、稳定性

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普适性

官僚制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甚至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

缺点:

(1)、组织僵化、臃肿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2)、理性主义的极端化和对人的损害,导致人的异化

(3)、知识和专业技术的精英统治在民主政治中的危机

(4)、目的和手段的倒置使形式合理性误入误区

4、寡头统治铁律(名词)

德裔意大利籍著名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提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

5、泰罗情境理论

情境规律:

正真的权力是共同行动的权力,它内在于情境,是情境的要求,与工作职能相联系,而非源于等级,身份或个人意志。

情境控制:

控制应根据每一种情境的事实来确定,而非上级控制下级,所有要素间的统一与合作是有效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情境领导:

领导的任务在于使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结合。

领导的有效方式是协调界定目标以及预见。

6、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

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

组织成员愿意并且确实能够进行正式协作,即参加和不愿意离开组织,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

要使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要使组织成员获得一种贡献与满足的平衡。

组织平衡,实质上就是贡献与诱因的平衡,它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平衡过程中,组织可以动用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他将诱因主要分为经济诱因和非经济诱因两个方面。

组织平衡的不稳定性分析及其克服

组织的平衡从来都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

在他看来,打破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外部环境恶化造成诱因来源不足,组织不能提供必要的诱因,平衡就破坏了;二是由于组织成员的需求标准总是在缓慢地提高,由此破坏了原有的平衡。

需要通过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来增加组织所掌握的诱团。

7、巴纳德权威接受理论

权威是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命令)的一种性质,通过它的被接受,组织的贡献者或?

成员?

支配自己所贡献的行为,即支配或决定什么是要对组织做的事,什么是不对组织做的事。

”权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主体方面或个人方面,把命令作为有权威的来接受;二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性质。

四个条件

(1)使级能够而且的确理解了命令

(2)使级认为这个命令同组织目的是一致的

(3)使下级认为这个命令,同他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4)下级在精神和肉体上能够执行这个命令

7、帕金森第一定律内容及两条法则

帕金森第一定律——冗员增加定律。

人员数量的增加与工作量的增加并无关系

一、每个人都希望增加自己的下属而不是对手;

二、员工及部门彼此之间为对方制造工作。

8、彼得原理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1969年出版《彼得原理》提出彼得原理: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9、新公共行政学主要内容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与批判;

(2)、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

(3)、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的突破

(4)、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

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

主张建构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寻求以顾客导向、应变灵活和回应性强的组织形态。

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研究

主张民主行政。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

10、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

掌舵而不是划桨;

(2)、社区拥有的政府:

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型政府:

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4)、任务导向的政府:

改革按章办事的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

按产出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顾客导向的政府:

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的需要;

(7)、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

收益而不是浪费;

(8)、有预见性的政府:

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

从层级制到参与和团队协作;

(10)、以市场导向的政府:

通过市场杠杆进行改革。

1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

(1)、公共管理者是否是企业家

对企业家精神的质疑,企业家以利益为基础而行动,这否定了公众在资金开支的确定以及公共方案设计上的作用,公众才是公用资金的所有者。

企业家精神习惯于冒险,不愿意受到约束,甚至对员工横行霸道。

企业家精神追求效益和效率,很难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

(2)、民主与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

公共管理核心价值的优化。

(3)、是公民还是公民,对公民身份的忽视。

公民不仅是政府的顾客,还是委托人和所有者,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是最终对每个分散的个体的短期自我利益作出回应,政府的存在仅仅是一个能使自己的

利益得到体现的地方。

(4)、追求个人利益还是公共利益,对竞争机制的怀疑。

1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容

(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

(2)、追求公共利益

(3)、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

(4)、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

(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

(6)、服务,而不是掌舵

(7)、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效率

13、治理的概念

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三、

国务院会议制度

常务会议(政策执行):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参与

一周一次

(1)、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重要事项

(2)、讨论法律草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

(3)、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全体会议(政策制定):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央行行长、审计长。

参与

一般半年召开一次

(1)、讨论国务院工作中重大事项

(2)、部署国务院重要工作

四、

1、行政组织结构含义、功能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

(1)整合功能

(2)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

2、直线—职能式结构的含义、特点、优缺点

含义:

在上级组织领导下,按专业分工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各部门对上级直接负责,并在业务范围内对下级有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的权力。

特点:

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

优点:

(1)、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作用

(2)、职能高度集中,职责清楚,秩序井然

(3)、工作效力和整个组织稳定性较高

缺点:

(1)属于典型的“集权式”结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2)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和矛盾;

(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在高度的“职权分裂”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间如果目标不统一,则容易产生矛盾。

特别是对于需要多部门合作的事

项,往往难以确定责任的归属;

(4)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难以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

3、条块管理中的垂直管理含义、利弊

含义:

利:

有效避免地方政府干扰,保证政令畅通。

有利资源配置、人员调动、资金配置,设施的增加都可以大范围统筹安排。

弊:

监督部门减少,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架空地方管理,弱化地方政府职能。

收入差距大,易形成不公平效应。

1、分管型副职模式

副职作为领导层的一部分,在决策和决策执行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其一,副职具有决策建议权,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

其二,在决策执行方面,副职一般都担负着某一方面的直接指挥和协调任务,决策能否落到实处,往往取决于副职的工作。

副职承担的基本功能

第一,分管功能。

第二,制约功能。

第三,荣誉和平衡功能。

分管型副职模式的优势和弊端

优势:

管理线路清晰

制约正职权力

协调分管部门。

弊端:

第一,分担压力与制造麻烦并存。

第二,增加了管理层次,影响工作效率。

第三,降低了上下级之间的“势能”。

第四,权力配置不规范,人格化倾向严重。

2、副职模式改革

由分管型副职模式向辅佐型副职模式转变篇三:

地方政府学考试资料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有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地域的特定性,政府只能在辖区范围内进行管理和服务;

地位的双重性,既扮演这执行者的角色又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权力的有限性,职权的局部性和权力的非主权性;

职能的社会性,地方政府由于直接面向辖区内的广大公民,直接向民众提供公共

产品,其职能的社会性色彩更强;

结构的差异性,外部结构的差异和内部结构的差异。

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地方政府是国家和地方实施有效治理的管理者;

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政府主体双重利益的代表者;

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的建设者。

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工具:

政治系统分析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当代治理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地方政府研究的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

按地方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