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2746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docx

集美大学616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1012

集美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微生物学科目代码:

616考试时间:

月日

(注: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

一• 名词解释

1、L型细菌2、菌落3、鉴别性培养基4、发酵

5、基因突变6、BOD5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繁殖是放线菌的主要繁殖方式。

3、分生孢子梗状如扫帚是__________的重要分类特征。

4、病毒粒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5、烟草花叶病毒是________________对称体制的典型代表。

6、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温和噬菌体的3种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游离态。

8、微生物的6大营养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

9、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照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作分类,培养基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1、筛选营养缺陷型的四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根据下图中五类对氧关系不同的微生物在半固体琼脂柱中的生长状态,依次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并改错(在括号内对的划“√”,错的划“×”)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  )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  )

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  )

四、选择题

1、属于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部分为(   )

A、细胞壁B、芽孢C、细胞膜D、原生质

2、下列微生物中能通过细菌滤器,并营专性寄生的是(   )

A、苏云金杆菌 B、蛭弧菌 C、衣原体D、立克次氏体

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

A、50%       B、75%       C、30%D、95%

4、G__细菌(如E.coli)的鞭毛基体包括4个环形结构:

()环与细胞壁外膜相连,()环与肽聚糖层连接,()环处于壁膜间隙,()环处于细胞质膜上。

()

A、L,P,S,M  B、L,M,P,S  C、L,S,P,M   D、L,P,M,S

5、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

A、肽聚糖和甘露聚糖B、葡聚糖和脂多糖

C、几丁质和纤维素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6、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

7、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细菌B、酵母菌C、霉菌D、病毒

8、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B、捕食关系

C、特异性拮抗关系D、非特异性拮抗关系

9、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A、细菌>放线菌>真菌B、细菌>真菌>放线菌

C、放线菌>细菌>真菌D、真菌>细菌>放线菌

10、地衣是微生物间的()

A、竞争关系B、共生关系C、互生关系D、寄生关系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质粒?

其特点是什么?

2、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有哪些?

3、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步骤。

六、问答题

1、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及机理。

2、比较四大类常见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菌体和菌落特征的异同点。

3、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

其中第二个时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L型细菌:

严格地说,专指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

壁缺损的菌株。

2、菌落:

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或内部,当它占有

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时,该细胞就迅速生长繁殖。

结果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并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

3、鉴别性培养基:

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

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4、发酵:

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5、基因突变:

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而导致的遗传变化称为基因突变,其发生变化的范围很小,所以又称点突变或狭义的突变。

6、BOD5:

即“生化需氧量”或“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

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有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的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

BOD的测定条件一般规定在20℃下5昼夜,故常用BOD5符号表示。

 

二、填空题

1、巴斯德

2、孢子

3、青霉属

4、核衣壳。

5、螺旋对称。

6、吸附、侵入与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7、整合态、营养态。

8、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主动运送和基团移位。

10、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11、诱变剂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12、(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耐氧菌、(专性)厌氧菌、微好氧菌。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划“√”,错的划“×”)

1、×

2、√

3、×

4、√

5、×

四、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6、A

7、B

8、C

9、A

10、B

五、简答题

1、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

其特点:

①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所构成,分子量较细菌染色体小。

②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③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其消除或抑制;没有质粒的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从具有质粒的细菌中获得,但不能自发产生。

④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

但是,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色素等的产生、以至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

⑤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携带的外源DNA片段共同复制增殖;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

质粒已成为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2、①控制菌种传代次数;②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③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移种传代;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⑤讲究菌种选育技术;⑥定期进行分离纯化。

3、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①目的明确;②营养协调;③理化适宜;④经济节约。

配制培养基的步骤:

原料称量、溶解(加琼脂)→(过滤)→定容→调pH→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

六、问答题

1、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红色染料复染4步;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差异主要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化学组分不同。

通过初染和媒染,在细菌细胞膜或原生质体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

G+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交联紧密,故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层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的G+细菌细胞壁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蓝紫色。

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层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将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

因此,通过乙醇脱色,细胞又呈现无色。

这时,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获得了新的颜色——红色,而G+细菌则仍呈蓝紫色(实为紫中带红)。

2、

微生物类别

菌落特征

单细胞微生物

菌丝状微生物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主要特征

细胞

形态特征

小而均匀、

个别有芽孢

大而分化

细而均匀

粗而分化

相互关系

单个分散或按一定方式排列

单个分散或

假丝状

丝状交织

丝状交织

菌落

含水情况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或较干燥

干燥

外观特征

小而突起

或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小而紧密

大而疏松

或大而致密

参考特征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的颜色

多样

单调

十分多样

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颜色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细胞生长速度

一般很快

较快

一般较快

气味

一般有臭味

多带酒香

常有泥腥味

霉味

 

3、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时期。

指数期的特点是:

①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代时(generationtime,G,又称世代时间或增代时间)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各部分的成分十分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指数期的微生物具有整个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细胞各成分平衡增长和生长速率恒定等优点,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

 

集美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微生物学科目代码:

616考试时间:

月日

(注: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

一、填空题

1、根据细菌形态不同,可将细菌分为三大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脂多糖是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其中__________是该类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3、细菌表面常有毛状附属物,其中用于运动的称为__________,帮助细菌附着于物质表面的称为__________,在不同菌株间传递遗传物质的称为__________。

4、微生物的生长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类。

5、营养物质进入细菌细胞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

6、酵母菌主要可以通过__________方式进行无性繁殖,通过__________进行有性繁殖。

7、目前,对细菌进行全面分类的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

8、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观察细菌大小、形态及染色反应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期,多数细菌在培养小时进入此期;收集细菌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在__________期。

9、霉菌的有性孢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有性繁殖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

10、病毒无__________结构,所以它对__________不敏感,而对__________敏感。

11、常用的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免疫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判断题:

(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1分/题,共10分)

1、细菌芽胞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繁殖体。

答:

()

2、只有营养物质的吸收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则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

答:

()

3、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一层,通常含有磷壁酸,G-细菌细胞壁结构有二层,不含磷壁酸。

答:

()

4、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是因为其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SOD等。

答:

()

5、抗体也可以是抗原物质。

答:

()

6、转化、转导、接合是三种诱变育种的方式。

答:

()

7、微生物可以说是无处不有,从空气、土壤到水域等都可发现微生物。

其中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

细菌>放线菌>真菌。

答:

()

8、当F-菌株和F+菌株发生接合时,会发生基因重组,并使F-菌株变化为F+菌株。

()

9、非己物质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但免疫应答的发生却并非总是对机体有利的。

答:

()

10、IgE参与Ⅱ型变态反应。

答:

()

三、选择题

1、下述除了哪种微生物以外,均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A、肺炎支原体B、噬菌体C、沙眼衣原体  D、钩端螺旋体E、肺炎衣原体

2、下列除了哪项以外,均是细菌细胞膜的功能:

()

A、呼吸作用B、物质交换作用C、合成和分泌作用D、维持细菌的外形E、物质转运

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

()

A、肽聚糖B、脂蛋白C、外膜D、磷壁酸E.、脂多糖

4、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

()

A、较疏松B、肽聚糖含量多C、无磷壁酸D、有脂多糖E、有脂蛋白

5、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 鞭毛B、.间体C、细胞膜D、核蛋白体E、核质体

6、细菌主要的繁殖的方式是:

()

A、有丝分裂B、二分裂C、孢子生殖D、复制E、以上都不是

7、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的的方法是:

()

A、 甲醛熏蒸B、紫外线照射C、喷石炭酸D、A、B并用E、以上都不是

8、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机制是错误的:

()

A、从宿主细胞获得能量B、只在易感活细胞内复制

C、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D、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制来合成E、始终保持传染性.

9、决定病毒传染性的主要在于:

()

A、衣壳B、核酸C、包膜D、神经氨酸酶E、蛋白

10、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含有核酸的病毒:

()

A、 真病毒B、类病毒C、拟病毒D、朊病毒E、微小病毒

11、下述除哪项外,均为噬菌体的应用范围:

()

A.细菌的鉴定B.细菌的分型C.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D.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E.测定细菌的相容性

12、衣原体的哪种形式具有传染性:

()

A.包涵体B.原体C.始体D.核糖体E.网状体

13、下列微生物中,哪种没有细胞壁结构:

()

A• 鼠疫杆菌B.炭疽杆菌C.肺炎支原体D沙眼衣原体E.黑曲酶

14、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

()

A• 病毒B、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氏体E、细菌

15、下述微生物对营养要求最低的是:

()

A、支原体B、立克次氏体.C、放线菌D、真菌E、细菌

16、消毒是指:

()

A、减少微生物数量B、杀灭病毒C、杀灭芽胞D、杀灭细菌E、杀灭致病的微生物

17、高压蒸气灭菌法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维持()

A.5分钟B.10分钟C.15-20分钟D.30分钟E.60分钟

18.人和动物血清应该如何灭菌:

()

A、滤过除菌B、γ射线照射C、紫外线照射D、间歇灭菌E、环氧乙烷灭菌

19、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原理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破坏细胞结构B.干扰细胞壁合成C.促进菌体蛋白合成D.阻碍细菌核酸的合成

E.提高细胞膜通透性

20、关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功能错误的是:

()

A. 吞噬并清除病原微生物

B.清除衰老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C.杀伤肿瘤细胞D.抗原递呈作用

E.参与I型超敏反应

21、T淋巴细胞的功能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免疫辅助功能B.免疫抑制功能C.细胞因子分泌功能D.免疫记忆功能E.吞噬功能

22、B淋巴细胞不具有的功能是:

()

A• 抗原递呈作用B.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D.免疫记忆功能

E.直接杀伤靶细胞

23、免疫应答过程包括:

()

A、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过程B、 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化过程

C、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过程D、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排异作用E、以上全对

24、体液免疫的效应包括:

()

A.中和作用B.调理作用C.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D.ADCC作用E.以上全都是

25、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

CTCATCAT。

()

A.  缺失  B.插入  C.颠换  D.转换  E.以上都不是

四、名词解释

1、菌落:

2、化能异养菌:

3、质粒:

4、溶原菌:

5、发酵:

6、水的自洁作用:

7、类毒素:

8、SPF动物:

9、免疫:

10、TD抗原:

 

五、问答题

1、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步骤、结果及意义?

2、简述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厌氧细菌常用的方法?

3、简述病毒增殖的一般过程。

4、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

基于这些原理菌种保藏可用些方法?

5、简述益生菌的概念、作用对及其机理?

答案

一、填空题

1、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3)非细胞型微生物

2、G-菌、脂多糖

3、鞭毛、性菌毛

4、水份、碳素营养、氮素营养、无机盐、生长因子和能量

5、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

6、芽殖、子囊孢子

7、《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8、对数生长期、18—24小时、稳定期

9、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

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10、抗生素、干扰素

11、鸡胚培养法、组织培养法和易感动物培养法

12、抵抗感染、保持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

二、判断题:

(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1、答:

(×)2、答:

(×)3、答:

(√)4、答:

(√)5、答:

(×)6、答:

(×)

7、答:

(√)8、答:

(√)9、答:

(√)10、答:

(×)

三、选择题

1、B2、D3、D4、B5、A6、B7、B8、C9、B10、D11、E12、B13、C

14、C15、D16、E17、C18、A19、C20、E21、E22、E23、E24、E25、A

四、名词解释

1• 菌落:

将单个的(或同种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迅速生长繁殖,由于细胞受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或深层的限制,繁殖的菌体常以母细胞为中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微生物群体,称为菌落。

2• 化能异养老菌:

凡是需要有机碳化物才能合成菌体内所需要的有机化合物并从化学物质氧化中获取能量的细菌,称为化能异养老菌。

3、质粒:

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大多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4、溶原菌:

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随宿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宿主细胞也不裂解,继续进行正常的分裂繁殖,人们把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所形成这种细菌,称为溶原菌。

5、发酵:

是厌氧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能量的一种主要方式。

有机物氧化放出的电子未经呼吸链传递直接交给基质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代谢产物,同时放出能量和产生各种不同的中间产物。

6、水的自洁作用:

被污染的水域,借天然的物理、化学因素及生物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达到逐步净化变清,这种作用被称为水的自净作用。

7、类毒素:

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毒性丧失,而保持其抗原性,这样的生物制剂,称为类毒素。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