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docx
《医药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健康.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药健康
医药健康
医药与健康1
药品的注册分类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
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1、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
优点
①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
②给药途径多,可以外用。
③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④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如调整液体制剂浓度而减少刺激性。
⑤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1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浓度准确;
2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3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4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宜发生霉变。
5包装容器应方便患者用药。
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
(一)增溶剂
(二)助溶剂
(三)潜溶剂
(四)防腐剂
(五)矫味剂
(六)着色剂
(七)其它
乳剂:
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液滴大小一般在0.1100m之间。
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乳剂的种类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乳剂的特点
1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很快,生物利用度高;
2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
3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
4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5静脉注射乳剂后可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6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1)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①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
②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可以口服,外用或注射给药;
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
④稳定性好。
混悬剂:
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m之间(小者也可为0.1m,大者也可达50m或者更大)。
混悬剂对药物的要求
制备混悬剂时选择药物的条件:
1将难溶性药物制成液体制剂时;
2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3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
4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等都可以考虑制成混悬剂。
注意:
毒剧药和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1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该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
2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3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黏度要求;
4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注射剂:
注射剂是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或无菌药物制剂,可分成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与无菌粉末等四种类型
注射剂的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
可分四类:
1、溶液型注射剂
2、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针,用时以适当的溶剂溶解或使混悬而成的制剂。
例如遇水不稳定的药物青霉素等。
3、混悬型注射剂
适用的药物:
水难溶性药物
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药物。
水或油;仅供肌内注射。
4、乳剂型注射剂
注射剂的特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3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4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5注射给药不方便且注射时疼痛。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皮内注射表皮和真皮之间,一次在0.2ml以下,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2、皮下注射真皮和肌内之间,药物吸收速度稍慢,通常为1~2ml,主要是水溶液。
3、肌内注射一次剂量一般在5ml以下
适用剂型:
水/油溶液、混悬液、乳剂。
4、静脉注射(多为水溶液)
静脉推注:
用量小,一般5~50ml;
静脉滴注:
用量大,多至数千ml。
适用剂型:
水溶液、乳剂、纳米级混悬液不适用剂型:
油溶液、一般混悬型注射液。
不适用药物:
凡能导致红血球溶解或使蛋白质沉淀的药物。
5、脊椎腔注射应严格控制质量,其渗透压应与脊椎液相等,体积在10ml以下。
6、动脉内注射
7、其他包括心内注射、关节注射、滑膜腔内注射、穴位注射以及鞘内注射。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无菌(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和芽孢。
)
2、无热原
3、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
)
4、安全性(不能引起组织刺激、特殊毒性反应。
)
5、渗透压
6、pH(血液pH7.4,注射剂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7、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
8、降压物质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搽剂涂膜剂洗剂滴鼻剂滴耳剂含漱剂滴牙剂灌肠剂合剂
片剂:
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其外观既有圆形的,也有异形的(如:
长胶囊形、三角形等)。
片剂的特点
优点:
1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
2化学稳定性较好,因为体积较小、致密,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必要时通过包衣加以保护;
3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
4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
5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以满足不同临床医疗的需要。
缺点:
1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2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
3如含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二)片剂的分类
l.口服用片剂
(1)普遍压制片(Compressedtablets)
普遍压制片是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未包衣的常释片剂。
(2)包衣片(coatedtablets)
包衣片指压制片(常称片心)外面包有衣膜的片剂。
按照包衣物料或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糖衣片(sugarcoatedtablets);
薄膜衣片(filmcoatedtablets);
肠溶衣片(entericcoatedtablets)等。
如牛黄解毒片、银黄片、盐酸黄连素片、呋喃妥因片等。
(3)泡腾片(Effervescenttablets)
a泡腾片是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
泡腾崩解剂是指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等有机酸成对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二者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片剂迅速崩解。
应用时将片剂放入水杯中迅速崩解后饮用。
b非常适用于儿童、老人及吞服药片有困难的病人。
(4)咀嚼片(Chewabletablets)
是在口中嚼碎后再咽下去的片剂。
常加入蔗糖、薄荷、食用香料等以调整口味,适用于小儿服用,对于崩解困难的药物制成咀嚼片可有利于吸收。
(5)分散片(dispersibletablets)
a系遇水可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21℃±1℃下水中3min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加水中分散后饮用,也可咀嚼或含服。
b如雷尼替丁分散片、阿司匹林分散片。
(6)缓释片(Sustainedreleasetablets)或控释片(Controlledreleasetablets)
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
具有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治疗作用时间长等优点。
(7)多层片(Multilayertablets)
是指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一般由两次或多次加压而制成,每层含有不同的药物或辅料,这样可以避免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或者达到缓释、控释的效果。
如胃仙-U片
2.口腔用片剂
(1)舌下片(Sublingualtablets)
1舌下片是指专用于舌下或颊腔的片剂,药物通过口腔粘膜的快速吸收而发挥速效作用。
2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作用。
3如硝酸甘油片
(2)口含片(toroches)
口含片是指含在口腔内缓缓溶解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片剂。
常用于口腔及咽喉疾病的治疗。
如复方草珊瑚含片
(3)颊额片(Buccaltablets)
贴在口腔粘膜,药物直接有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适用于肝脏首过作用较强的药物。
3.皮下给药片剂
(1)植入片(Implanttablets)
1将无菌药片植入到皮下后缓缓释药、维持疗效几周、几个月直至几年的片剂。
2适用于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3如避孕植入片
(2)皮下注射用片(Hypodermictablets)
经无菌操作制作的片剂。
用时溶解于灭菌注射用水中,供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无菌片剂,现已很少使用。
二、片剂的常用辅料
辅料(excipientsoradjuvants)系指片剂中除药物以外的所有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形剂。
作用:
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吸附作用崩解作用润滑作用
片剂辅料的质量要求
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对人体无毒、无害、无不良反应,不影响主药的疗效和含量测定。
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
方法:
1、制粒压片;2、直接压片
分类:
制粒压片:
(1)湿法制粒;
(2)干法制粒
直接压片:
(1)直接粉末(结晶)
(2)半干式颗粒(空白颗粒)
片剂制备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
良好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可压性
三大要素:
流动性、压缩成型性、润滑性
(一)湿法制粒压片
本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粉末流动性差、可压性差的问题。
工艺流程
主药
→混匀粉料→制软材(加粘合剂)
辅料
湿颗粒(过筛)→干颗粒→整粒,称重→颗粒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压片
制软材是关键。
1轻握成团,轻压即散
2粘合剂的用量多、湿混的强度大、时间长,将使制得的颗粒密度较大或硬度较大。
(2)干法制粒压片法
将药物粉末及必要的辅料混合均匀后,用适宜的设备将其压成固体(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然后再粉碎成适当大小的干颗粒,最后压成片剂。
“压大片法”。
滚压式
适合于:
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
方法简单、省工省时
注意:
晶型转变、活性丢失。
(3)直接粉末压片法
1避开制粒过程,将药物粉末直接压成片剂的方法。
2粉末直接压片的药用辅料,如:
微晶纤维素、喷雾干燥乳糖、磷酸氢钙二水合物、可压性淀粉、微粉硅胶。
3国外约有40%的片剂品种采用了这种新工艺。
(4)、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空白颗粒(辅料颗粒)+药物粉末
片剂的包衣
(1)包衣的目的
①避光、防潮,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②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③隔离配伍禁忌成分;④采用不同颜色包衣,增加药物的识别能力,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⑤包衣后表面光洁,提高流动性;⑥提高美观度;
⑦改变药物释放的位置及速度,如胃溶、肠溶、缓控释等
包衣的分类:
糖包衣、薄膜包衣和压制包衣等,其中薄膜衣又分为胃溶型和肠溶型两种。
散剂:
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散剂的特点
1散剂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挥发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3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4制备工艺简单,剂量容易控制,便于幼儿服用。
注意:
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散剂的制备过程
胶囊剂(Capsules)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胶囊剂的特点
1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2药物在体内的起效快;
3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颗粒剂的特点
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
2服用方便,根据需要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颗粒剂;
3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衣,根据包衣材料的性质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肠溶性等,但包衣时需注意颗粒大小的均匀性以及表面光洁度,以保证包衣的均匀性;
4注意多种成分颗粒的混合物,如各种颗粒的大小或粒密度差异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从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颗粒剂的制备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与片剂的制备工艺相似,但不需压成片子,而是将制得的颗粒直接装入袋中。
①制软材②制湿颗粒(流化制粒)③湿颗粒的干燥④整粒与分级
⑤质量检查与分剂量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①外观:
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②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取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5包或多剂量包装颗粒剂1包,称重,置药筛内轻轻筛动3分钟,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4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8%。
③干燥失重:
取供试品照药典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2.0%。
④溶化性:
取供试颗粒剂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性颗粒应全部溶化或可允许有轻微混浊,但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混悬型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泡腾性颗粒剂应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呈泡腾状。
⑤装量差异:
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其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⑥其他:
装量等。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滴丸剂的特点
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
②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③基质容纳液态药物的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形化;
④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⑤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剂型。
制备方法
1.工艺流程与设备滴制法是将药物均匀分散在熔融的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液里,冷凝收缩成丸的方法。
一般工艺流程:
常用的冷却液有:
液体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和水等。
软膏剂(Ointments)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含有的药物可以溶解、也可以分散于基质中。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①应均匀、细腻,涂在皮肤上无粗糙感。
②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粘膜等部位。
③性质稳定,无酸败、变质等现象。
④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它不良反应。
⑤用于创面的软膏剂还应无菌。
软膏剂的基质
理想软膏剂基质应该是:
①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②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③具有一定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④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药性能;
⑤易于清洗,不污染皮肤和衣物等。
软膏剂的质量评价及包装贮存
(一)质量检查项目和方法
1.粒度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
2.装量照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3.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4.无菌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用于大面积烧伤及严重损伤的皮肤时,照无菌检查法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5.主药含量
6.物理性质
1)熔点一般软膏以接近凡士林的熔点为宜。
2)粘度与稠度
3)酸碱度一般控制在pH4.4-8.3。
4)物理外观色泽均匀一致,质地细腻,无粗糙感,无污物。
7.刺激性考察软膏对皮肤、粘膜有无刺激性或致敏作用。
8.稳定性
乳膏剂应进行耐热、耐寒试验,将供试品分别置于55℃恒温6小时及-15℃放置24小时,应无油水分离。
一般W/O型乳剂基质耐热性差,油水易分层,O/W型乳剂基质耐寒性差,质地易变粗。
9.药物释放、穿透及吸收的测定方法
1)体外试验法有离体皮肤法、半透膜扩散法、凝胶扩散法和微生物扩散法等。
2)体内试验法将软膏涂于人体或动物的皮肤上,经一定时间后进行测定。
释放度的检查方法主要是表玻片法。
栓剂(suppository)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制剂。
栓剂的形状因使用腔道不同而异,也因使用腔道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栓、尿道栓、喉道栓、耳用栓和鼻用栓等。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气雾剂:
(Aerosol)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气雾剂的特点
优点:
1具有速效和定位的作用;
2药物密闭于容器内能保持药物清洁无菌,有于容器不透明,避光,不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分直接接触,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
3使用方便,药物可避免胃肠道的破坏和肝脏首过作用;
4可以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
缺点:
1因气雾剂需要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和特殊的生产设备,所以生产成本高。
2因抛射剂有高度挥发性,故其具有制冷效应,多次使用于手上皮肤上可引起不适与刺激。
3氟氯烷烃类抛射剂在动物或人体内达一定浓度都可致敏心脏,造成心律失常,故治疗用的4气雾剂对心脏病患者不适宜。
二、气雾剂的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分为:
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
按气雾剂组成分类(按容器中存在的相数)分为:
(1)两相气雾剂(气相和液相);
(2)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固相或液相)
第2节气雾剂的组成
气雾剂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
医药市场发展趋势
1用药结构渐趋合理2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医药企业数量将大幅度缩减,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4医药市场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5药品价格渐趋合理
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1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
“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
“三低”指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
2我国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不容乐观
世界十大类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心血管类药物抗感染类药物胃肠道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呼吸系统类药物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世界十大类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抗病毒药物免疫病和皮肤病治疗药物生殖和泌尿系统及激素类药物抗肿瘤类药物
医药与健康2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第1节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是由氨基酸为单位组成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1节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占人体干重45%,细胞70%
二、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生物催化剂enzyme2)代谢调节功能hormone
3)免疫保护功能
4)物质的转运和储存功能binding-component,如血红蛋白——氧,CO2
5)运动与支持如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等;胶原蛋白。
6)控制生长和分化作用如核蛋白、组蛋白、阻遏蛋白。
7)接受和传递信息如受体。
8)生物膜的功能
第2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主要元素:
碳(50%—55%)氢(6%—8%)氧(19%—24%)氮(13%—19%)
次要元素:
硫、磷、铁、锰、锌、碘。
氮元素在各种蛋白质中含量比较稳定,一般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即食物中每1g氮相当于含有6.25g蛋白质.故测得食物的氮含量便可换算成蛋白质的含量。
氮是蛋白质组成上的特征,因此任何营养素也不能代替蛋白质。
1、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aminoacid)。
如将天然的蛋白质完全水解,最后都可得到约20种不同的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非酸必需氨基酸——氨基酸
2、蛋白质的分类
在营养学上根据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的不同,把蛋白质分成以下三类:
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
3、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2.调节生理功能3.供给热能
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蛋白质是构成和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人体的神经、肌肉、皮肤,内脏、血液、骨骼、指甲和毛发等无一不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2.调节生理功能
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是通过许多生化反应来实现的,而这些反应都需要酶来催化,酶本身就是蛋白质,如果没有酶,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此外,蛋白质还起解毒作用。
高蛋白膳食可以保护肝脏,增强肝脏对有毒物质的抵抗力。
若体内蛋白质缺乏,则肝脏解毒能力就会因此而降低。
3.供给热能
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可产生约17KJ的热能,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热能有14%来自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将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定为:
成年男、女轻体力活动分别为75g/d和60g/d。
中体力活动分别为80g/d和70g/d。
重体力活动分别为90g/d和80g/d。
第2节脂类
脂类也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成年男子体内脂肪平均含量为13.2%,女子体内脂肪含量稍高于男子。
脂类——脂肪类脂
脂肪是由一分子的甘油与三个分子的脂肪酸组成,称为甘油三脂,也称中性脂肪。
日常食用的动植物油,其主要成分是脂肪。
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但脂肪所含碳、氢的比例比碳水化合物多,所以脂肪的发热量比碳水化合物要高。
类脂包括磷脂及固醇类化合物,其性质与脂肪类似,许多食物中往往同时存在这两种物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各种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类脂也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磷、氮、硫等元素。
在营养学上这类物质也是不可缺少的。
1、脂类的生理功能
1.贮存和供给热能
脂肪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经氧化产生热能,每克脂肪在人体内氧化可供给热量37.56kJ。
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40%是由脂肪提供的,一部分则贮存在体内,贮存的脂肪是贮备能量的一种方式。
2.构成身体组织
脂肪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神经髓鞘外膜和神经细胞的主要成分。
3.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脂肪导热性能差,不易传热,分布在皮下的脂肪具有减少体内热量的过度散失和防止外界辐射热的侵入,对维持人的体温起着重要作用。
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组织,起到使内脏免受机械撞击的作用和固定保护作用。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膳食中的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这些维生素随着脂肪的吸收而同时被吸收,当膳食中脂肪缺乏或发生吸收障碍时,体内脂溶性维生素就会因此而缺乏。
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1促进人体发育2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
3防止其脆性增加4对皮肤有保护作用
5能增加乳汁的分泌6减轻放射线所造成的皮肤损伤
7降低血胆固醇和减少血小板黏附性作用,有助于防止冠心病。
第3节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所组成,其中氢和氧的比例多为2:
1,与水相同,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供热的物质,约占人体每天所需总热量的60%-70%,有时超过80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根据其聚合度不同,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4大类。
1.单糖
单糖是分子结构最简单并且不能水解的最基本的糖分子,单糖为结晶物质,易溶于水,有甜昧,不经消化过程就可为人体吸收利用。
在营养上有重要作用的单糖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三种:
(1)葡萄糖
葡萄糖是单糖中最重要的一种,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也有。
葡萄糖对人体很重要,人体血糖主要就是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可释放热量。
(2)果糖
果糖是最甜的一种糖,其甜度为蔗糖的1.73倍,果糖存在于水果中,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