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1014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赵州桥教学设计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赵州桥教学设计

(一)

  一、赏图导入,初识赵州桥。

(幻灯放图片)

  1、师:

前面的那些桥与赵州桥设计不同,同学们都发现了,真是独具慧眼啊。

一眼就看出来了,真了不起。

课文中的作者啊,就说它是“世界闻名“的桥。

那么,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这座桥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赵州桥》,看看这座作为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又一个象征的古代大桥,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桥。

(板书课题)

  3、资料补充。

  二、自读课文,把握字词。

  1.学生按要求读课。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新词,画出不认识或者比较难理解的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可查字典),并做好笔记。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全班读,指生读(去掉拼音)

  (3)给生字扩词(课件出示)

  (4)教学多音字“爪”。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

赵州桥在什么地方?

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又是谁设计的?

  2、学生交流反馈。

  3、课件出示第一段,通过重点词语来理解。

  4、指导朗读第一段。

  5、这座古老的石拱桥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用“----”画出介绍赵州桥特点的中心句。

  6、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中心句,相机板书。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四、课堂小结。

  赵州桥这座作为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象征的古代大桥,它历史悠久,它非常雄伟,不仅坚固,而且美观。

经历一千四百多年,却依然能完整地存留下来。

难怪它会举世闻名。

让我们下节课再更深入地走进它,去感受它的魅力。

  五、作业安排

  1、生字书写

  2、下节课预习内容:

  

(1)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雄伟?

 

(2)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坚固?

 (3)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美观?

  赵州桥教学设计

(二)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

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

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

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

(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

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

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

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

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

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

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理解生字。

  赵县:

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

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

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

冲破。

  3.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指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

(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

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

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

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

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

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

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

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读⑤⑥两句话。

(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

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

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

字典中的解释:

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

(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

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

(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

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

(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

  总结:

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赵州桥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这座不同寻常的桥,感受他的奇特与魅力。

  2、听配乐朗读,边听边想,看看赵州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它是一座怎样的桥?

  3、小黑板出示:

赵州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的桥。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4、生说,师板书重点词语:

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你从哪一段读出,它是一座***的桥?

  5、同学们千言万语,都想说出自己对赵州桥的印象。

我们现在来看一幅图片。

同学们都认出这个匾牌上的文字了吗?

是呀,神桥,神奇的桥。

  二、学习第一段

  1、为什么一座石拱桥会被称为神桥,我们就来从课文中细细地探究。

首先来学习第一自然,看看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你感觉到赵州桥的神奇之处,请把它划出来并认真思考?

  2、生汇报:

世界闻名。

世界闻名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三幅图片:

国务院、江泽民)国务把它确定为重点保护文物,国家主席为它题字,你觉得它的名气大不大?

但这只能算是全国闻名,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

你看到这是谁授给的匾牌了吗?

(美国)现在可以说它真的是世界闻名的桥了。

  3、一千四百年?

(从这个数字,你感觉到赵州桥的历史怎么样?

)经历了七八个朝代;历史悠久。

  4、面对着这样一座闻名世界的石桥,你想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自豪、敬佩)

  抽生读;齐读。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赵州桥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它哪一方面的特点上?

(看板书的几个词语)生答:

雄伟、坚固。

  2、自由读这一段,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

把最能表现它雄伟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并仔细体会。

  3、你从哪些字词特别能感受到它的雄伟?

  小黑板:

桥长五十多米……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重点抓住:

五十多米;九米;全部、没有、只有、横跨)横跨,你觉得赵州桥横跨在河面上,就像什么一样?

(巨人,彩虹)投影图片1。

  A、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8~9米),赵州桥至少有几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

(5~6个教室长;宽度大致相当于我们教室的长了)

  B、在今天,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有推土机,起重机,搅拌机,我们有钢筋水泥,有混凝土,然而赵州桥呢?

它当时又是怎样建成的呢?

  有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身背肩扛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建成了这50多米长,9米多宽的大桥。

  3、此时此刻,假如我们站在桥前,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4、一齐读出赵州桥的雄伟气势,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吧。

  5、这一段,刚才有同学说还读出了赵州桥的坚固,也能感觉到他的神奇?

从哪些句子感觉到它的坚固?

  6、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

  生汇报: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7、看来,赵州桥的神奇之处还体现在它独特的设计上。

我们来找位同学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8、这种设计可了不得呀,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来高度称赞它,哪一个词语?

创举,谁说说“创举”是什么意思?

  (就是从未有过的举动或事业,就是第一次出现的。

就是在欧洲,也是一千年后才出现这种设计的)

  9、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一种创举呢?

(生读“既……又……”句)

  10、这种设计真是一举两得,作者用了一对什么样的关联词把这两方面的作用连接起来了?

(既……又……)

  11、这四个小桥洞有这么奇妙,它使这座桥不但雄伟,而且怎么样?

(板书:

坚固)

  12、据资料记载,赵州桥从建成到现在,共经历了10次大的洪水,8次战争和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其中,1966年河北刑台发生的7.6级大地震,离桥只有40千米,它都安然无恙。

  13、齐读,把它的坚固奇妙读出来。

  14、我们来看看,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

(第一句)

  15、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还会遇到。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讲赵州桥的神奇主要体现在它的哪方面?

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

(板书:

美观)

  2、哪句话提到赵州桥的美观?

出示: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这一自然段开头用这句话,好在哪儿呢?

  (这句话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引出了下面的内容。

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过渡句;承上启下)

  4、桥面栏板上都有哪些精美的图案?

谁来读读。

  (投影龙图案;说说这龙在做什么)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句式,把这三种形态各异的龙给联系在了一起?

  6、听了他的朗读,你不仅感觉这些龙雕刻得很精美,还觉得怎么样?

  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

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像活了?

(缠绕、抵、望、戏)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8、齐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课题是赵州桥,课文一至三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四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

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怎样理解的?

(是呀,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我们中国人聪明才干的见证,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世代瞻仰和纪念。

  3、朗读,读出自豪赞美之情。

  六、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还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还学习到了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七、拓展,作业:

  我们家乡枣阳也有许多古建筑,像白水寺,唐梓山的寺庙,它们也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让我们利用假日去参观,用自己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好吗?

《孙中山破陋习》说课稿

(第二课时)

仪征市实验小学 丁雪飞 

一、说教材

《孙中山破陋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缠足所遭受的痛苦,因而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是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要求,能“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我确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同目标2。

教学难点:

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

三、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程序,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运用。

本课时教学分为4个板块:

板块一,复习导入,明确课时目标;板块二,前后对比,了解缠足陋习;板块三,角色体验,领悟抗争精神;板块四,回环整合,升华情感;板块五,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板块一:

复习导入,明确课时目标

题为文之眼。

复习导入,深入理解题意,抠出一个“陋”字,突显一个“破”字,围绕三个问题(此3个问题为第一课时教学生成)揭示课时目标(这节课我们将围绕2、3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把文路、学路、教路有机统一起来。

出示:

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

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

孙中山是怎么破陋习的?

板块二:

前后对比,了解缠足陋习。

(分3个环节达成目标)

环节1:

出示第2问:

孙中山为什么破缠足陋习?

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划出相关的句子;然后交流,出示相关重点句。

出示: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他首先废除的就是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

”这是学生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抓住这一问题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给学生时空,让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

环节2:

紧扣重点句,感受缠足之残害。

1.出示: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他首先废除的就是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⑴讨论:

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⑵扣住“残害”“上千年”,把学生引进文本,从具体的语言中感知“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其害之“残”、之“深”,务必破之。

2.出示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要求学生读这两段话,说说从中读出了什么?

(姐姐很痛苦,缠足真是陋习,孙中山很心疼姐姐。

3.回读第1自然段:

缠足前姐姐怎么样?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

出示:

孙中山小时侯很喜欢自己的姐姐。

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

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

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通过交流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勤劳能干、活泼快乐。

4.对比朗读,“缠足前”和“缠足时”的重点句。

[此环节,我主要抓住姐姐“缠足前”和“缠足时”的重点句,层层深入地读,感受缠足的痛苦之极,从对比中体悟人物内心,内化语言,在练读中表达情感体验。

]

环节3:

引用资料,进一步感受缠足之残害。

⑴引导质疑:

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缠足到底是怎么回事?

[给学生质疑是教学生成的需要。

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进一步了解“缠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情感的发展有助于认知的深化。

]

⑵缠足到底是怎么回事?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⑶由于缠足陋习已远离现代生活,因此要想学生仅凭课文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伤害是严重的,对孙中山首先破除缠足陋习的意义,是很难引发发自内心的认同的,所以我接下来补充了两段资料:

资料1:

文字资料、配乐(《二泉映月》)播放:

最残忍的“刑罚”

缠足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最多的“刑罚”。

女子缠足从小时候开始。

缠足时,先用白矾洒在脚缝,五个脚指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白绫缠裹。

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

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

随后日子还要他人搀扶走动,以活络筋骨。

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纠缠,并用药水薰洗,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指腐烂,鲜血淋漓。

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流尽后只剩几根枯骨……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真切地反映了女子缠足被摧残的痛苦。

学生自由阅读,老师配乐范读。

讨论交流:

读了这样一段文字,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这里补充阅读《最残酷的“刑罚”》,顺应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是对教材空间的创造性运用,既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又扩大阅读量。

]

资料2:

小脚图片。

描述:

这就是一只被缠后的小脚。

你们看,脚趾已被弯曲踩在了脚底,已失去了作用。

被缠足的人只能用脚后跟踩着地,一颠一颠地慢慢朝前走。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说:

观看一个小脚女人走路,就像在看一个走钢丝绳的演员,使你每时每刻都在被他揪着心。

⑷通过阅读资料、通过图片直观,再读描写姐姐缠足前以及被缠足时的语句,再次体会姐姐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巨大伤害。

注意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

出示:

孙中山小时侯很喜欢自己的姐姐。

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

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

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小脚图片”是最残酷的“刑罚”的见证。

这样的图片直观,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很有必要。

这两段资料的补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此时,孩子情感波涛涌起,我又因势利导,让学生回到文中去,体悟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引发情感共振。

]

板块三:

角色体验,领悟抗争精神

1.年幼的孙中山是怎么破陋习的呢?

出示第3问:

孙中山是怎么破陋习的?

出示:

“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

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

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

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

2.要求同学们自由练读第3-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体会孙中山和妈妈说话时的心情、语气和神态,看看从他们的争论中你能读懂什么?

3.引导学生一边读好对话,一边交流。

除了不能干活,缠足后还会带来哪些不方便?

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

你怎么知道的呢?

读出妈妈的心疼及无可奈何。

4.出示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

妈妈会对姐姐说些什么?

姐姐是什么痛苦的样子?

孙中山在想些什么?

5.师生分角色读孙中山同妈妈的争论。

[发掘语言因素,体悟人物情感。

从“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痛”的话语到妈妈对“祖宗传下来”的无奈述说,直至”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抓住重点句和关键词练读,适时讲解、点拨引导,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

从省略号的运用,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进一步体悟陋习的毒害之深和孙中山的不懈抗争。

]

5.出示: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比较体会“深深地”、“幼小的”这两个词说明孙中山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

此时再回读前文,体会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创伤。

 [比较句子,回读前文。

这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运用,揣摩语言的表达。

]

板块四:

回环整合,升华情感

完整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年幼的孙中山是怎样与封建陋习抗争的。

板块五:

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1.出示孙中山的雕塑像、配乐。

同学们看,孙中山先生正屹立在苍松翠柏之中,他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位伟人。

出示“天下为公”条幅。

这是他留给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

课文只是介绍了孙中山破除缠足这一陋习的故事,课后大家可以去阅读孙中山先生的故事,把你感兴趣的内容记下来,大家互相交流。

出示作业题1:

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2.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找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出示作业题2:

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问问周围的老人或查阅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出示孙中山雕塑像,顺应情感发展,从课内引向课外,拓展延伸,了解社会,扩大阅读量丰富语文实践。

]

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缠足

为啥要受罪

不该做

首先废除               

   

总结:

这节阅读课的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次成功的对话活动。

我从整体精心构思,引导得法。

引不离学情,导不离文本;学生积极主动,读中生疑,读中求解;我做到了胸中有文,目中有人,捕捉“三问”,展开对话过程;学生自主合作,在互动中走进文本,读中悟情,读中悟道,读中获取知识,读中提高读的能力。

“读书内化”应该说是这节课的亮点。

我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关注个体心理体验,从文本的具体语言入手,读书内化,让语言材料“复活”起来,让学生、教师、文本的情感“融合”起来,立体多元积淀语感经验,自主建构,整合升华。

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关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军民一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妇、稍、滑、艰、嫂、顺、颊、帽、捞、似、含、辈、嘛、何”共1  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艰难”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雷锋冒雨送大嫂回家的事,感受他的祟高和伟大,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  情,懂得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是幸福的、充实的,也是祟高的。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艰难”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嫂”的字形

 教具准备:

录音机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军民一家》(出示课题),谁愿意来读读课题?

     2、对于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导入: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