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0905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1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

《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 观 经 济 学讲义.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经济学家们常常谈论“大炮和黄油的矛盾”。

这里指,任何一个社会都拥有一定量的资源,并用于生产各种物品。

“大炮和黄油的矛盾”根源于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是由这种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一)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稀缺性

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是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二)生产大炮还是黄油:

选择与资源配置

选择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大炮与黄油。

3、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阶级与各成员。

(三)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

资源利用

所谓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使之生产更多的物品。

资源利用包括这样三个问题: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就是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达到最大。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充分就业”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也就是说经济中为什么会有周期性波动;与此相关的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大炮和黄油,即实现经济增长。

这就是“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3、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大炮和黄油的矛盾”的解决必然涉及货币购买力变动的问题。

这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

因此,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分类

一、微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研究方法基本经济假设

二、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研究方法基本经济假设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实证分析的工具

第四节经济学产生发展

重商主义的这些观点,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他们的研究范围仅局限于流通领域,其內容也只是一些政策主张,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古典经济学出现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产生,17世纪下半叶开始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冲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反对干涉,强调从生产领域研究财富增长,主张自由放任。

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代表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其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来源的研究》(1776),《国富论》的发表称为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即对重商主义的古典革命。

这次革命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他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即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导致社会福利的不断增加。

其目的无非是用该原理来反对封建主义,论证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根据它来提出增加国家财富的方针政策。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在当时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随着资本主义弊病的日益暴露,这一原理同时也逐渐成为美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1848年,约翰·穆勒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它是第一本流行的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由于在穆勒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所以他在教科书中一方面尽量维护斯密的原理,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他宣称,资本主义使得整个社会的财富得到巨大的增长,但“真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劳动产品的分配几乎与劳动成反比——最大的份额分给那些从来不劳动的人,次一个最大份额分给那些几乎只在名义上劳动的人,这样递减下去,劳动愈繁重和愈不愉快的人所分到的报酬也就愈少,直到最后,哪些从事最使人感到疲劳和最消耗身体的人们,反而连他们能否得到生活必需品这件事也没有把握”。

因此,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换而言之,穆勒在基本上维护“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这种理论体系被马克思批评为“没有生气的混合主义”。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它是第二本流行的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

部分地出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动机,马歇尔把当时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等收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

供求决定价格,市场价格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自由放任、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而且这种政策普遍为西方所接受。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內容也无外乎论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存在。

然而事实上,奉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的世界性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几乎处于覆灭的危险之中。

因此,西方国家日益为甚地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的来干预经济生活,以便保证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显然,传统的经济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西方社会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主张用看得见的手来干预经济。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整个经济学的体系內部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调和之处。

有鉴于此,以萨缪尔逊为首的一些经济学者逐渐建立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作为这一体系的具体表现的是萨缪尔森所撰写的入门教科书《经济学》成为代替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第三本流行的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

该书把经过修改和补充的传统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凯恩斯主义理论作为考察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萨缪尔逊的《经济学》问世以后,即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被翻译成为数十个国家的文字,成为空前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

这种状况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通货膨胀的恶化而有所削弱。

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出现了滞胀,这给新古典综合派以十分沉重的打击。

理论的困难和政策的无能严重的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为解释和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经济学流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新制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等。

目前,以萨缪尔逊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已经放弃了“新古典综合”的字样,把自己称为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现代主流经济学在维持原来的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尽量吸收和容纳其他派别的学派的理论,特别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以这样的方式,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企图勉强维持它的统治地位。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时至今日,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看来已经过时。

在实质上,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在一个部分中,当经济社会的资源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时,宏观理论便能适用;在另一个部分,当经济社会的资源达到充分就业时,微观理论就发挥作用。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经济学者们已经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割提出了疑问。

整个经济学界已经相信:

宏观的变化必须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只有一套,而非两套。

斯蒂格利茨按这一观点写了一本新的《经济学》,这本《经济学》将可能成为代替萨缪尔逊《经济学》的第四本流行的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

另外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也可能是替代的教科书之一。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缺少这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算作需求,而只是潜在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国家的相关政策等。

它们各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

1、商品的自身价格(P)。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I)。

对于多数正常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Px,替代品价格Py)。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例如:

当照相机的价格不变而胶卷的价格上升时,胶卷的需求量会减少,照相机的需求量也会因此而减少。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例如:

当猪肉的价格不变而鸡蛋的价格上升时,鸡蛋的需求量会减少,鸡蛋的替代品如猪肉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4、消费者的偏好(F)。

由于广告宣传、新产品出现等原因,消费者的偏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品的需求量。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Pe)。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6、政府的相关政策(G)。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因素的函数。

即:

Qd=f(P、I、Px、Py、F、Pe、G……)

为简化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看成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数。

即:

Qd=f(P)其中,Qd表示商品的需求量。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例: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元/公斤)市场需求量(吨)P图一

1110D

290

377.5

467.5

562.5

660OQ

当价格为1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10吨;当价格为2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90吨;依次类推,当价格涨到6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降至60吨。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如图一所示,横轴OQ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D表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

当需求函数为一元一次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

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

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a、b为常数,且a、b>0)

Qd=a-bP

以需求函数为基础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由需求法则来加以说明。

需求法则即假定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的规律。

需求法则的例外情况包括:

第一,以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而得名的“吉芬商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反而增加。

第二,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如珠宝、文物、名画、名车等。

这类商品的价格已成为消费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当价格下跌,不能再显示拥有者的地位时,需求量反而下降。

第三,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需求量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需求量的不规则变化,如证券、黄金市场常有这种情况。

其需求曲线可能表现为其他不规则形状。

三、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如图二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b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到a点,又从a点运动到c点。

PP

b

a

c

DD1D0D2

OQOQ

图二图三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

如图三所示从D0移到D1,表示需求的减少;从D0移到D2表示需求的增加。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既有提供出售愿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有效供给。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算作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它们各自对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如下:

1、商品的自身价格(P)。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就越大。

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2、生产的成本(C)。

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增加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3、生产的技术水平(T)。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相反,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4、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Px,替代品价格Py)。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化。

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

例如:

当VCD机的价格不变而VCD碟的价格上升时,VCD机的供给量就会随VCD碟的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

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例如:

当玉米的价格不变而小麦的价格上升时,小麦的耕种面积就会增加,而玉米的耕种面积就会随之减少。

5、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经济前景的预期(Pe)。

当生产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增加对该商品的供给量。

当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减少对该商品的供给量。

6、政府的相关政策(G)。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即:

Qs=f(P、C、T、Px、Py、Pe、G……)

为简化分析,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仅看成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

即:

Qs=f(P)其中,Qs表示商品的供给量。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元/公斤)市场供给量(吨)PS

110

253

377.5

4100

5115

6122.5OQ

当价格为1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只有10吨;当价格为2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为53吨;依次类推,当价格涨到6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增加到122.5吨。

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如图四所示,横轴OQ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

如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

当供给函数为一元一次线性函数时,相应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

当供给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曲线。

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s=-c+dP(c、d为常数,且c、d>0)

建立在供给函数基础上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供给法则来加以说明。

供给法则即假定其他影响供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供给法则的例外情况有:

第一,劳动,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则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第二,某些特殊商品,如土地、文物等,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上升,其供给量也无法增加。

三、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是供给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如图五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b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到a点,又从a点运动到c点。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供给情况的变化。

如图六所示,从S0移到S1,表示供给的增加;从S0移到S2,表示供给的减少。

S1

PSPS0

bS2

a

c

OQOQ

图五图六

第三节市场均衡理论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是指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从几何上,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即均衡点)上。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即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图七所示,市场需求曲线D和市场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E点即均衡点。

在均衡点E,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PDS

P0

E

OQ0Q

除了几何图形外,均衡价格决定模型还可以被表示为三个联立的方程:

Qd=a+Bp

Qs=-c+Dp

Qd=Qs

例:

某商品均衡价格的决定

价格(元/公斤)市场需求量(吨)市场供给量(吨)

111010

29053

377.577.5

467.5100

562.5115

660122.5

可见,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3元/公斤,均衡数量为77.5吨。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

因而,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变动。

(一)需求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在供给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反之,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四、均衡价格的运用:

1、支持价格

Q0–Q1:

价高,少消费的部分

Q1–Q2:

价高,多生产的部分

Q0–Q2:

过剩

2、限制价格

Q1–Q2:

无生产积极性而导致的生产不足

Q2–Q3:

价格偏低而造成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Q1–Q3:

短缺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基本概念:

当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二、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为负值,为使需求弹性系数是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

需求弹性的公式一般为:

(二)弹性计算:

1、弧弹性计算

ed=

2、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

ed=

3、点弹性

ed=

=

(三)需求弹性的类型:

1.富有弹性:

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缺乏弹性:

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单一弹性:

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4.完全弹性:

Ed→∞,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

5.完全无弹性:

Ed=0,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

(四)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商品的种类。

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例如粮食;奢侈品富有弹性,例如装饰品。

二是商品的替代性。

易被其他商品所替代的商品富有弹性,例如某种点心;反之,不易被其他商品所替代的商品缺乏弹性,例如食盐。

三是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预算总支出的比重。

支出占消费者总支出的比重越大的商品,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例如火柴。

四是时间的长短。

时间越长,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

例如:

当汽油涨价时,汽油的需求量在短期内不会较大幅度地减少,而在长期内,可能出现替代品,则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地减少。

注意:

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全面分析。

(五)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与商品销售量的乘积。

假定商品销售量等于商品需求量,则R=PQ。

其中,R表示销售收入,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需求量。

分析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的影响,则有:

由此可得以下结论:

ed>1,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涨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向变动。

ed<1,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涨价会增加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向变动。

ed=1,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两种特殊情况:

ed=∞,由于在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厂商因而不会降价,涨价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为零。

ed=0,价格变动会使销售收入同比例同向变动。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

需求的收入弹性=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

需求的收入弹性分类。

四、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关系。

反之,可以根据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来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

替代品:

exy>0;互补品:

exy<0;独立品:

exy=0

五、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和供给预期价格弹性等。

供给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