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0864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 567.docx

初二历史下册练真题素能提升567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练真题·素能提升

一、选择题

1.(2014·乐山中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其目的是(  )

A.组建导弹部队

B.进一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C.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D.完善和设立新兵种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2.(2014·河南学业考)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

A.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C.“两弹一星”成就展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三幅图都与国防建设有关。

3.(2014·东营学业考)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D.不结盟政策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4.(2014·泰安学业考)“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出席万隆会议时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

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2014·无锡中考)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

这是基于(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符合题意。

6.(2014·德州学业考)1969年尼克松访问法国时,戴高乐总统对他说:

“你现在承认中国要比你将来由于中国强大起来而被迫承认它更好一些。

”尼克松为此采取的重要举动是(  )

A.帮助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72年正式访问中国

C.1979年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在国际问题上与中国采取一致行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2014·福州中考)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外交成就B.国防建设

C.文化繁荣D.科教兴国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联合公报》的号外的公布,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符合题意。

8.(201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万隆会议

B.尼克松访华

C.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各选项中的事件分别发生在1955年、1972年、2001年和1971年,只有C发生在改革开放后。

9.(2014·丹东中考)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

是(  )

A.“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B.“东方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0.(2014·云南中考)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

“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  )

A.邓稼先B.王进喜C.袁隆平D.雷锋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C符合题意。

11.(2014·昆明中考)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995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  )

A.实施义务教育B.开展“希望工程”

C.恢复高考制度D.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题中“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可联想到,国家从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需要出发,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12.(2014·临沂学业考)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解放战争时期B.改革开放前

C.20世纪末D.21世纪初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13.(2014·邵阳学业考)报载,1978—2013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而同期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

我国这一时期GDP年平均增长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领土面积广大B.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世界和平稳定D.大量外资涌入我国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4.(2014·孝感中考)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③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④是就业制度的变化,不属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5.(2014·成都中考)某班同学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研究主题:

中美关系历史回眸。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则相关材料。

材料一 今天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美国。

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

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

(1)《解放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理论刊物,为什么会给予美国如此高的评价?

(2)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还有可能在报纸上这样评价美国吗?

为什么?

材料二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3)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

第二小组研究主题:

中美关系现实研究——“第一夫人外交”,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米歇尔·奥巴马2014年3月访问中国的资料。

材料三

作为主席夫人向他国元首夫人发出访华邀请,彭丽媛是中国第一人。

它不仅折射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更向世界传递强烈而清晰的自信!

作为第一夫人单独访华,米歇尔也是中美建交35年来的第一人,体现了奥巴马总统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米歇尔参观了第七中学并发表了演讲。

她表示,中美相隔遥远,难免会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通过这次对中国的访问,她惊讶地发现双方的共同之处如此之多。

她说:

“我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抱有前所未有的信心。

”(据新华网相关报道)

(4)结合材料三,同学们讨论了米歇尔·奥巴马访华的历史意义,从中你能归纳出哪些主要观点?

【解析】本题以中美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中国与美国等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美国大力援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据此分析回答第

(1)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在此基础上回答第

(2)题。

第(3)题分析材料二可知,美国的声明表明: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中美关系友好发展的积极作用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1)中美同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大力援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希望美国在战后为确保世界的和平与民主发挥重要作用。

(2)不可能。

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美关系紧张。

(3)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开创了中美之间“夫人外交”的新风尚;促进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备选真题】

一、选择题

1.(2013·重庆中考)毛泽东曾说: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北海舰队的建立B.东海舰队的建立

C.南海舰队的建立D.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拓展延伸】对我国国防力量发展的认识

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到了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认识到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也使我们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我们的国防观念,从而使我们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还要体会科技强军的巨大作用,培养我们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献身国防的意识。

2.(2013·襄阳学业考)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A.搁置争议B.求同存异

C.一国两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就西藏地区关系问题来进行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013·孝感中考)中国有句俗话:

“远亲不如近邻。

”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B.恢复联合国席位

C.参加日内瓦会议D.参加万隆会议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印度和缅甸属于“近邻”,B、D与非洲国家有关,属于“远亲”,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参加的国际会议。

故选A。

4.(2013·娄底学业考)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意义是(  )

A.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D.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这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2013·泰州中考)《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

右图为该周刊20世纪70年代某期的封面,主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访华意味着(  )

A.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A符合题意。

6.(2013·武汉学业考)中国外交的成长不断推动着中国与世界更加深入地相互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一重大成就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中日建交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C、D的时间依次是1953年、1979年、1972年。

7.(2013·日照学业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B.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解析】选D。

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选D。

8.(2013·扬州中考)张强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后制成如下图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适合的是(  )

★名称:

        

★内容: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民族工作成就显著B.外交工作不断突破

C.思想文化繁荣发展D.统一大业逐步推进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都属于外交领域的成就,故选B。

【知识拓展】关于新时期我国外交的认识

(1)我国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2)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与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9.(2013·河北中考)邓小平曾指出: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些东西”指(  )

A.大庆油田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D.“863”计划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我国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和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威慑。

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C符合题意。

10.(2013·江西中考)1973年,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

他是(  )

A.邓小平B.焦裕禄C.邓稼先D.袁隆平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可以确定是袁隆平。

11.(2013·贵阳中考)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刚刚在贵阳落幕。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

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

C.“希望工程”D.“863计划”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86年,中国为了发展高科技,制定并实施了“863计划”。

12.(2013·黄石学业考)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

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都加以控制,相继出现了各种票证。

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供应丰富,各种票证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13.(2013·大庆中考)下图是大庆某一中学历史教师在20世纪末的一张工资条,他发现那一时期的工资条与前几年相比有几项新增项目(如图所示),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反映出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A.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对外开放的深入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4.(2013·潍坊学业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这条“路”是指什么?

材料二 包字万岁!

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

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作出了什么贡献?

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解析】本题立足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结合三则材料和问题可知,第

(1)题考查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第

(2)题考查的是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3)题考查的是袁隆平及其成就。

链接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原因: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路”:

农业合作化。

(2)理解: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贡献:

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精神:

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

15.(2013·贵港中考)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我国某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后,中美关系也开始走向正常化。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国政府于1997年、1999年先后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某地区”指的是什么地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指什么会议?

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联合国大会”在哪年召开?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5)从材料三、材料四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为主线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结合四则材料和问题可知考查的知识点分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前四题比较容易,链接相关知识能轻松回答。

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从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的角度切入回答。

答案:

(1)西藏地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1971年。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4)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5)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