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0493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0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docx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专项练习1答案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用自来水冲洗D.在沸水中煮2分钟

思路解析:

沸水温度、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均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会使体温计胀破、损坏;自来水起不到消毒的作用;而酒精棉球既不会损坏温度计又能起到消毒作用。

答案:

A

2.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

A.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

C.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

思路解析:

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小细管,作用是使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读数,与灵敏度无关。

选项A错误。

玻璃泡做小些,液体体积的变化量就变小了,液柱在玻璃管内变化的高度就变小了,灵敏度变小。

选项B错误。

玻璃管内径做得粗些,液柱在其中变化的高度就变小了,灵敏度变小。

选项C错误。

答案:

D

3.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是三角形,如图4-1-3所示,体温计制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图4-1-3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思路解析:

截面为三角形的体温计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液柱处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通过凸透镜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便于我们更清晰地读数。

答案:

D

4.(经典回放)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A.36.6℃B.39.6℃C.3℃D.76.2℃

思路解析:

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的小段细管的作用是:

泡中的液体变热膨胀,通过细管在玻璃管中上升,泡中的液体变冷收缩,管中的液体还未来得及退回泡内,就被细管挡在了泡之上,除非用力往下甩,否则管中的液体是不会自动回到泡内的,即液柱不会自动下降。

答案:

B

5.我国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建立了我国南极考察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到-88.3℃,所以在那里测气温应用()

A.酒精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家用寒暑表D.都可以

思路解析:

因为水银在-39℃时会变成固体,所以不用水银温度计。

家用寒暑表的测量范围是-20℃~50℃,不能测量低于-20℃的气温,所以不用寒暑表。

而酒精在-117℃时才会凝固,所以选用酒精温度计。

答案:

A

6.(经典回放)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很少,然后像图4-1-4所示的那样测量和读数。

小宇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是()

图4-1-4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来读数,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思路解析:

A、B、C均符合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的要求,唯独选项D有问题,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绝不允许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答案:

D

7.图4-1-5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对的在图旁打“√”号,错的在图旁打“×”。

图4-1-5

思路解析:

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应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2)一定要竖直放置;(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答案:

A×;B×;C×;D×;E中间的√,其他×

8.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思路解析:

由于温度计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插入热水中后,水银由于受热膨胀所增加的体积相等,由于两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比粗玻璃管要上升得高一些。

因为它们插入热水中前后的温度变化相同,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原则,可知虽然两温度计水银上升高度不同,但示数应相等。

只是它们每一等份的间隔不同。

答案:

C

9.100℃的水和100℃ 的水蒸气相比较()

A.100℃的水比100℃ 的水蒸气热B.100℃的水比100℃ 的水蒸气冷

C.100℃的水和100℃ 的水蒸气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它们的温度相同,故冷热程度相同。

答案:

C

10.图4-1-2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

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图

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4-1-2

思路解析:

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被液柱封闭在玻璃管内的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反之,则液面升高。

答案:

D

11.用t1表示太阳表面的温度,用t2表示点亮的白炽灯泡灯丝能达到的温度,用t3表示火柴火焰温度,(温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A.t1>t2>t3B.t2>t3>t1C.t1>t3>t2D.t3>t1>t2

思路解析:

太阳表面的温度约6000℃,白炽灯泡灯丝的温度为2500℃,火柴的火焰温度约800℃。

答案:

A

12.(2010湖南郴州模拟)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等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_________℃。

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_℃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

思路解析:

这是支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它的示数从4℃升高到96℃,实际测量温度升高了100℃,所以这支温度计的每1℃实际表示的温度是

℃=

℃,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示数比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升高了27℃-4℃=23℃,所以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23℃=25℃。

设此温度计的读数为t时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则

×(t-4)=t,解得t=50℃。

答案:

2550

13.某工厂拟生产三种温度计,厂内可以利用的液体有:

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

为了达到降低成本又切实可行,每种温度计应选用的液体是:

(1)能测出铅、锡熔点的温度计选_________;

(2)能测开水的温度计选___________;

(3)家庭寒暑表选___________。

几种液体的熔点(℃)几种固体的熔点(℃)

水银

357

甲苯

111

100

洒精

78.5

328

232

固态水银

-38.8

固态甲苯

-95

思路解析:

四种液体中只有水银的沸点高于铅、锡的熔点;虽然水银和甲苯的沸点都高于水的沸点,但由于水银较贵,所以选用甲苯;地球表面最高气温是63℃,最低气温是-88.3℃,但对于水银而言,低于-38.8℃时,水银已成固态,所以选酒精或甲苯。

答案:

(1)水银

(2)甲苯(3)酒精或甲苯

二、熔化和凝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热时,温度不一定降低B.所有的固体都能熔化,而且都有熔点

C.水的温度达到0℃就会结冰D.0℃的冰比0℃的水更凉

思路解析:

晶体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所有的固体都可以熔化,但只有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

水温达到0℃时,还须继续放热,水才会逐渐结冰,故C错误。

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即温度相同,故D错误。

答案:

A

2.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

A.一定比0℃低B.可能是0℃,也可能比0℃低

C.一定是0℃D.可能是0℃,也可能比0℃高

思路解析:

水结冰,一要温度达到0℃;二要继续放热。

只有夜里的气温比0℃低才满足这两个条件。

答案:

A

3.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A.炒菜时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B.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C.炒菜时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思路解析:

用焊锡补过的铁壶烧水,虽然焊锡的熔点小于火炉的温度,但当烧水时,沸水的温度只有100℃,而且沸腾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仍为100℃,低于焊锡的熔点,所以焊锡不会熔化。

但是炒菜锅内油的沸点为287℃,高于锡的熔点232℃,所以炒菜锅不能用焊锡补。

答案:

B

4.(2010四川达川模拟)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中的冰多些,乙盆中的冰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水的温度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思路解析:

只要两盆里的冰块未熔化完,那就是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所以选C。

答案:

C

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2-4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图4-2-4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思路解析:

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0℃;

(2)持续吸热。

本题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大部分已熔化,但熔化过程尚未结束,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故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

答案:

C

6.下雪天,路面上积有厚厚的一层白雪,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看到洒水车往路面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熔化

思路解析:

通过理解题意可知,“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可以理解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雪可以在低于0℃的时候熔化。

若选C或D,雪的熔点本来就是0℃,谈不上“很快”;若选B,使冰的熔点升高,而环境温度迟迟达不到熔点,雪不仅不能很快熔化,反而比正常情况熔化得慢了。

答案:

A

7.根据所列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固态氢-259℃固态酒精-117℃固态水银-39℃金1064℃钨3410℃钢1300℃

A.在-268℃时,氢是固态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思路解析:

当物质的温度高于它的熔点,说明它处于液态;当物质的温度低于它的熔点,说明它处于固态。

对于A:

-268℃<氢的熔点-259℃,故-268℃时氢为固态。

对于B:

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一般在2000℃~3000℃之间,小于钨的熔点3410℃,故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对于D:

-40℃<水银的熔点-39℃,故-40℃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

答案:

C

8.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

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

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

ABC

9.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A.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B.冰加热到0℃时才熔化

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律的几何形状

思路解析:

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

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

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

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

B

10.在寒冷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得非常艰苦,常从野外取雪化成水,再加热饮用。

如图4-2-1,其中能正确反映雪化成水这个过程的图象是()

图4-2-1

思路解析:

雪就是冰,冰是晶体,熔点是0℃,并且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有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

0℃的位置在原点上,故这段水平的线段与时间轴重合。

答案:

B

11.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观察时间的顺序(min)

0

2

4

6

温度计示数(℃)

0

0

0

9

现象

有较多的冰

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

较多的水

冰完全消失

只有水

全部是水

思路解析:

通过观察表格可以看出在前4min内都是冰水混合物,且冰在慢慢减少直至消失,是吸热温度不变的熔化过程。

答案:

冰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2.(2010广西柳州课改区模拟)图4-2-5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它的熔点是℃,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

图4-2-5

思路解析:

通过直接观察图象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8015吸

13.(2010江苏南京模拟)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2)图4-2-6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min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状态,图4-2-6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

图4-2-6

答案:

(1)B、D、A、C

(2)固液共存36

14.(2010广西南宁课改区模拟)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请回答:

(1)熄灭酒精灯时,有图4-2-7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2)请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画出实验记录表格。

(注:

不需填入数据)

(3)图4-2-8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下的点。

请在坐标纸上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象。

(4)根据熔化图象,可得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

图4-2-7图4-2-8

答案:

(1)B

(2)见下表

时间/min

温度/℃

(3)图象见下图

(4)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48

15.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者0℃的冰,哪种效果好?

为什么?

思路解析:

汽水要冷却,应向外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多,汽水温度降低得就快。

用0℃的水冷却汽水,0℃的水吸热水温慢慢升高;用0℃的冰冷却汽水时,由于冰是晶体,吸收了汽水放出的热量后先熔化为0℃的水,当全部的冰都熔化为0℃的水后,再吸热,0℃的水温度开始升高。

比较可知:

用质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汽水,0℃的冰比0℃的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故0℃的冰冷却效果好。

答案:

用0℃的冰效果好。

因为0℃的冰熔化为0℃的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0℃不变,当冰全部熔化后,再吸热,水才能升温;而0℃的水吸热后直接升温,故相同质量的0℃的冰冷却汽水时,比0℃的水冷却汽水时吸的热多,汽水的温度相应地降低得也多,故用0℃的冰效果好。

三、汽化和液化

1.在敞口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逐渐升高B.不变C.逐渐降低D.忽高忽低

思路解析:

水沸腾时,虽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案:

B

2.当某种液体的温度为它的沸点时,该液体()

A.一定在蒸发B.一定在沸腾

C.可能在沸腾D.可能蒸发和沸腾同时进行

思路解析:

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只不过蒸发比较轻缓,不易被察觉,故A正确。

液体要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达到沸点的液体若不能继续吸热,也无法沸腾,故B错误,C正确,D正确。

答案:

ACD

3.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

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思路解析:

降低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减慢蒸发。

用“保鲜膜包好”水果可以防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液体的温度。

答案:

B

4.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

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

关于出现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水的蒸发现象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思路解析:

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含有的大量水蒸气遇冷的缸壁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了缸壁上。

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潮湿,是下雨的前兆。

答案:

B

5.文文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调小,但仍保持锅内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两次比较,他发现()

A.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接近

思路解析:

水烧开时处于沸点,此时只要继续加热就能使其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沸腾的温度都保持在沸点不变。

在一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而鸡蛋也在100℃时开始煮熟,同样的鸡蛋在100℃的沸水中煮熟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但大火所需燃料多,小火所需燃料少。

故D正确。

答案:

D

6.(2010湖北襄樊模拟)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思路解析:

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其表面有部分酒精液体,酒精要发生蒸发现象,蒸发需要吸热使其温度降低,待酒精蒸发完后,由于外界气温高,温度计示数又会升高,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7.(2010广西贵港钦州来宾模拟)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思路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表面空气的流速,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可加快蒸发。

答案:

D

8.(2010山东济宁模拟)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90℃的水也可以沸腾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思路解析:

当人从室内到室外时,眼镜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因此室外水蒸气不可能液化形成小水珠,故选D。

答案:

D

9.(2010北京四中模拟模拟,29)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____现象。

思路解析:

冬天室外温度低,眼镜由室外到室内时,眼镜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答案:

液化

10.(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

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__________热。

思路解析:

弄清物质之间状态的变化,然后对照各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答案:

熔化蒸发吸

11.图4-3-2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表示的是物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4-3-2

思路解析:

从图象上分析,该物质都有吸热升温过程和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过程,综观我们已学过的物态变化,只有两个物态变化过程符合此图象,一是某晶体物质吸热升温并熔化过程,二是某液体吸热升温并沸腾过程。

答案:

可能是某晶体物质吸热升温并熔化过程或者是某液体吸热升温并沸腾过程

12.小明在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

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经过思考后,他猜想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

请你帮他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证明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思路解析:

在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实验三中不能用嘴吹。

答案:

实验一:

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实验方案:

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轻轻滴上一滴水,其中一块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也可以先往玻璃板上滴一滴酒精,再往手心上滴一滴酒精。

实验中应保证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一样。

比较两滴水(或酒精)在不同温度下蒸发的快慢。

实验二:

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案:

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各轻轻滴一滴水,用手指轻轻晃动一块玻璃板,使其液面扩大,实验中应保持液体的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一样,看谁蒸发得快。

实验三:

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实验方案:

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让两块玻璃板拉开一定距离,用练习本轻轻扇动其中一滴水,看谁蒸发得快。

实验中应保持液体的表面积和温度相同。

13.图4-3-3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一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3-3所示,则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前的情景,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5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min,数据如下表:

图4-3-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记录完后,该同学将盛有沸腾水的容器密封,用打气筒向密闭的容器内打入空气,他发现原本沸腾的水停止沸腾;停止加热后,他又用抽气筒从密闭的容器内抽出一部分空气,发现容器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2)分析以上现象和数据,你能帮助该同学得出什么结论?

(至少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