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0296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ocx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杨贤江的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

杨贤江主张青年代写论文应当树立“发达生长”的、现实的和进步的人生观,确立改造社会的人生目的;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途径是“到民间去”。

杨贤江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对于开展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构建动态发展的人生观教育观念和内容,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人生目的,增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

杨贤江;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启示

  一、杨贤江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

  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

他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深刻、渊博、切实、全面。

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华所在。

杨贤江认为,人生观乃是“对人生的一种见解,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看法”[1]。

青年人“对于人生问题,总该有个确定的观念。

因为人的生活要有意义、有价值,必得定个人生观,不然,一天天地过活,还不知道忙个什么,岂不可笑”[2]。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对青年人生观问题深入地进行了研究。

  

(一)主张建立“发达生长”的、现实的人生观

  杨贤江认为,青年的人生观应是“发达生长”的、现实的、进步的。

他说:

“照人生二字的意义来讲,已很可以明白:

一、人是一种动物,就是人是应该活动的,不动便是泥菩萨;二、人是一种生物,有求生的欲望,向生的一条路上走,去想生的方法;三、人是进步的,这是人的重要条件,如单是活动一生,不知求进步,那与一般动物无别了,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就全在能求进步这一点。

不但进步,还须革新。

这样论来,人是活动的、求生的、进步的;青年的人生观就该依据这一条件去努力——发达生长,永远保持着这种青年的精神。

”[3]从这一表述中,可见他所谓的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一种见解,是对“人类”的把握。

“人是进步的”道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

这还不是人生观,而是确立人生观的依据。

要想确立正确的、现实的人生观,青年还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有充分的了解,并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人生观。

杨贤江具体指出,确立人生观必须“从青年的需要、现代的趋势和中国的现状这三方面来研究考虑”[1]。

人类总是不断地推陈出新,勇于进步。

作为人类一分子的青年,自然和全体人类一样要进步、要发展,但青年自有青年的特殊性,他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所以他们在树立人生观过程中更需要面对现实。

  

(二)确立改造社会的人生目的

  杨贤江认为,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和革命的人生观,是青年一代的头等大事。

他明确指出,青年的“人生目的,在于对全体人类有贡献,来促进人生的幸福”[2]。

“为社会谋福利——从事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革命事业,定为今日中国青年该定的大志”[4]。

在这里,杨贤江把青年人生观中的核心——人生目的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

为什么以此做为人生目的呢?

这是由人生价值观决定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个体能够对于你生活的世界做点什么,留点什么,而这“做一点”、“留一点”对个体来说就要贡献。

这样,就从总的目标上廓清了青年的人生目的——对人类有所贡献。

但这毕竟是一个非常大而空泛的自标,它虽正确,却不着边际,难以实行。

要具体实行,切入点就是“改造社会”,也就是说,要大处着眼——“对于全体人类有贡献”,小处着手——“从事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革命事业”。

杨贤江不仅把“改造社会”看做是一个具体的行动方略,而且看做是人生的目的。

  (三)指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途径和方法

  1.学习和研究“新兴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

“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件大事。

杨贤江在他所编的《学生杂志》上发表大量的论述革命人生观与社会改造的论文、短评,指导学生阅读《马克思学说概要》、《资本论入门》等社会科学着作,号召青年走马克思、列宁所指引的路。

他指出:

“新兴社会科学是革命理论上的武器,是社会改造的意识上的准备。

”[5]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正是指导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完成“改造社会”的人生目的的锐利武器。

  2.投身于社会实践。

杨贤江认为,要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必须教育青年投身于社会实践。

他总结了“五四”学生救国运动的经验后指出,“救国的事业决不是我们学生所能独干的,乃必须使全国被压迫的民众,都联合起来才行,所以我们又须向民众中间去活动”[6]。

到民间去,就是到实践中去,这是每个具有正确的人生目的的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途径,也是对青年的人生目的、人生品质的一种认可和检验。

  二、杨贤江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的启示

  

(一)从实际出发,构建动态发展的人生观教育的观念和内容

  杨贤江提出的确立“发达生长”的、观实的、进步的人生观,就是把青年人生观的形成看做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所以,探讨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这一问题,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出发去分析影响大学生人生观的主客观因素,从而构建动态的人生观教育内容。

  1.社会的发展,要求青年人生观教育的观念和内容也要随之发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也就是说,人是社会的人,大到人生观,小到行为习惯,都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我国现阶段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外来文化带来的各种价值观念,高等教育实行的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管理制度,构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成为大学生人生观的价值坐标和奋斗取向。

与此相适应,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教育者不应再是高高在上,不再是“我挥手,你前进”,而应是变导师为助手,变指引为帮助。

光有观念上的改变还不够,人生观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改变,不仅要有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需要等基本内容,还要追随时代,贴近实际,把荣辱观、就业观、恋爱观、网络观、社会发展观等纳入人生观教育的范畴。

这样的人生观才是“发达生长”的、观实的和进步的;这样的人生观教育的观念和内容,才是与时俱进的。

  2.价值观念的转变,要求青年人生观教育的观念和内容也要随之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社会转型期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在人生观这一问题上,既视野开阔,又注重现实。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关注学历学位、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谈恋爱、打工赚钱等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说他们的人生观很实用、只关心眼前问题。

关心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教育者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价值观念的转变,调整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的内容和终极指向。

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人生观教育时,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人生价值,又要考虑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引导他们在发展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二)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人生目的

  杨贤江人生观教育体系中的人生目的是“改造社会”,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呢?

  1.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只有在为社会的服务中才能实现

  杨贤江认为,青年的人生目的在于“改造社会”。

青年只有融入社会,服务人群,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这是在五四时期就已解决的问题。

但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年的期待不一样,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不一样。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当代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在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才是实现自己人生目的的必由之路。

任何美妙的人生设计,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最后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承担任何责任,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也就没有了价值,人生的目的也无法达成。

2.社会要为大学生人生目的的实现提供平台和空间

  当代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受的是素质教育,鼓励他们张扬个性,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权利和选择的原则。

这样的教育基础和社会环境,必然会在他们人生目的的选择上有所折射和体现。

有人认为,当代某些大学生的人生观出现了理想主义淡化、功利主义趋浓的倾向,特别是个别学生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对国家缺少责任感、对集体缺少热情。

究其根源是由于过去我们的人生观教育把人生目的设计得过于高远和虚空,所以某些“淡化”和“趋浓”,是对过去教育偏颇的一种矫正,是回归现实的一种表现。

宽容、多元的社会如果只有一元的标准,那是不应该的,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目的营造更加宽容的气氛和更广阔的空间。

  青年人生观教育的方法应贴近现实

  杨贤江为当时的青年开出的确立正确人生观的方法——到民间去,今天看来似乎很简单。

但须知,那是在五四以后,到民间去正是传播新文化、实现青年人生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光靠传授人生观知识的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有适当的实践活动。

人生观是人生实践的反应,大学课堂传授的人生观知识,是人类积累下来的理论形态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内容要继承,有些要扬弃。

即使这些关于人生观的知识是新鲜而切合实际的,人生观也不是光靠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完整过程,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必须突出校内外的学习、调查、服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统一起来。

学生只有在研究、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生观才能形成和巩固。

这既包括认识现实和探求新的思想的方法,又包括使这些认识和思想得到运用和验证的途径[7]。

长期以来,我们的人生观教育内容比较空,人生榜样的宣传模式化,“高、大、全”的极端拔高倾向十分明显,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所以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在更新知识的同时,要投身实践,让学生感觉到人生观教育不是空对空,而是自己成长、成熟道路上的助手和朋友,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杨贤江.我对人生观的见解[J].学生杂志,1924:

13(3).

  [2]杨贤江.论个人改造[J].学生杂志,1920:

7(5).

  [3]杨贤江教育文集:

青年问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4]杨贤江教育文集:

中国青年之敌[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5]杨贤江.新教育大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49.

  [6]杨贤江.青年学生救国的途径[J].学生杂志,1924:

11(5).

  [7]宋雪霞.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