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0066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

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情景默写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③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④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⑥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2)根据题目意思填写诗句

①《渡荆门送别》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影婆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性学习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日月飞逝,岁月翩xiān,不觉间,时光轻盈的脚步,已走进夏的城池,轻轻的风,掠过流年枝头,温柔地撩拨着夏的窗帘。

天很睛,心很静。

沏一杯柔风的香茗,依着夏日的门槛,以最惬意的资态,托腮,淡看云卷云舒。

开始渐渐懂得,生命,就是一支意味深长的歌谣,就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xiān(______)②香茗(_______)③惬意(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惬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开展“我们的网络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微”材料)下面是小张为校报拟写的一则新间,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一生致力于支持国家教育发展的田家柄博士于7月10日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田家柄一生爱国爱乡,视慈善工作为第二事业。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捐助教育事业以来,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田家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育是关系国家强弱、文化盛衰的百年树人大业,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产生效益远大于把财富留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交际)小欧在“微店”里买了本《月亮与六便土》,到货后发现卖家发了一本《小王子》,想要调换,请你帮她发个私信和店主小丽协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观点)小张在微信学群里发表了自己对“网上阅读”的一点看法。

请你帮他修改。

网上阅读利大于弊。

中学生网上阅读方便快捷,[甲]增加了阅读效率,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难以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满足对如识的不同需求。

因此,[乙]阅读方式就中学生而言,网上阅读是有利的。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成分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名著阅读

4.根据你课外阅读积累完成后面小题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_____”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_______做了客观的评价。

评卷人

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皱纹里绽出的花

宁新路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

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

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

②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

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出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

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

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③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

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

尤其是她嘴角那左右三道皱纹,稍远看,就像三根画上去的胡子,有点滑稽。

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

“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

”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

④其实母亲的脸在年轻时就皱纹纵横了。

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30岁时照的。

母亲不丑,而且30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

她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的。

⑤我们姐弟6人都赶上了那个饥荒和贫困的时代。

我刚出生时,家里已无粮下肚,只靠白菜根充饥度日。

本就极度瘦弱的母亲,生我后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没有奶水喂我,人还浮肿了起来。

为了不让我和哥哥姐姐饿死,她拖着病体从亲戚那儿弄来一点小米,藏在隐秘的地方,每餐撒调料似的捏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

⑥尽管米比珍珠还要贵重,但母亲总是单独给我煮一碗粥,以粥代奶。

这粥“奶”,她舍不得吃一口。

父亲说,那时候我人小胃口大,能吃,就属我身体好,小猪娃似的胖乎乎、圆润润;全家浮肿得最厉害的人就属母亲了。

3年自然灾害熬过去,母亲老了一大截,身体也更差了。

从她生我3年后的照片看,母亲比之前衰老了十多岁。

⑦孩子多,累的是父亲,更累的是母亲。

父母不认字,但他们深知养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家乡,这个愿望是非常高大上的。

⑧为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我们,让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上了学。

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我们兄妹5人都上了学,也读到了大学。

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

“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

⑨我们兄弟几个,渐渐有了“出息”,也让父母在家乡有了点荣耀。

但这“出息”,是父亲母亲以超常的辛劳给予我们的。

在那些贫困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常常哭泣,但她不愿让我们看到她哭泣。

在我们有些“出息”后,她也时常流泪,但她流的是欣慰与幸福的泪水。

⑩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也许是我对母亲的艰辛理解得太深,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

偶尔瞅那“沟壑”,我努力寻找答案:

这纵横交错的道道皱纹,哪一道是因为我而被“刻”上去的?

哪一道是因我吮吸她的乳汁而干枯的?

我这样联想母亲的皱纹,除了痛楚,便是愧疚。

⑪小时候我们是多么地不听话呀,调皮、贪玩,惹母亲生气……我后悔没有为母亲分担更多的苦累,后悔不该让她为我操太多心。

母亲是为我们儿女而老的,为儿女而衰弱的。

我长大,虽常给母亲送去营养品,期望用这些高能量的补品去滋养她,使母亲的皱纹不再这样多,不再这么深。

但这些营养品除了给她添点精神,并没有“填”平她的皱纹,她那布满脸部的深深皱纹依然那样清晰。

看来,母亲的皱纹已成为岁月的痕迹,再也抹不掉了。

⑫皱纹是生命燃烧后的残留,母亲脸上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残留”,难道在催灭她的生命之灯?

每当这样想,总让我揪心伤痛。

81岁的母亲重病后,蚯蚓般的皱纹由深变硬,看一眼就让人心如刀绞,我怕这无情的皱纹把母亲带走。

⑬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母亲是中国千千万万含辛茹苦、大爱无疆的母亲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本文第①中段有总领金文、奠定感情基调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C.本文第②段以物喻人,生动形象也写出了母亲甘愿牺牲自己,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的决心。

D.母亲脸上的皱纹是因苦难的生活和为抚养六个孩子的成长并成才而“刻”上去的。

6.“我”观赏令箭荷花时,令箭荷花带给“我”哪些美丽和哀伤?

由此“我”联想到了什么?

请简要概括。

7.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

(从描写角度方面进行赏析)

(2)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

8.全文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9.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李锐

①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

“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②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地笑笑:

“是哩。

③“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④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⑤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

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⑥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

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

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⑦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

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

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

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⑧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

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

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

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

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

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

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⑨()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

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

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⑩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

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

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10.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静静穆平静

B.平静静穆沉静

C.平静沉静静穆

D.静穆平静沉静

11.第6段写了百亩园的历史和现状,有什么作用?

12.“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表现了六安爷怎样的心理?

13.“锄”在文中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分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

②良多趣味(______)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

④至峡口百许里(______)

⑤绝壁或千许丈(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16.(甲)(乙)两文都写出了三峡山什么特点?

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甲)文结尾处引用渔歌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有什么作用?

评卷人

得分

六、命题作文

18.请以“就这样一路走来”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山山唯落晖芳草萋萋鹦鹉洲征蓬出汉塞绿杨阴里白沙堤将以遗所思行止依林阻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此题中需注意“晖”“萋”“鹦鹉洲”“白沙堤”的书写。

2.

(1)跹míngqiè

(2)资态 姿态(3)心里感到舒畅或畅快(4)生命,难道不就是一首意味深长的歌谣吗?

【解析】

试题分析:

(1)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茗”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2)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姿”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

不写繁体字。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当然也是在考查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

“惬意”的意思是心里感到舒畅或畅快。

(4)句式变换。

这个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

在否定词“不是”前面加上“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睛: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

(1)“百校之父”田家炳辞世(意思对即可)

(2)示例:

小丽,您好!

我在您店里买了一本《月亮与六便士》,收货后发现是《小王子》,我想要调换,您看可以吗?

(意思对即可)(3)①“增强”改为“提高”。

②中学生就阅读方式而言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给新闻拟写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

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即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就能很好答题。

本题根据导语句“一生致力于支持国家教育发展的田家柄博士于7月10日上午安详辞世”概括拟写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时,要注意具体语境,说话的对象,语言的得体婉转,表达的合理。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明确病句的原因有:

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①【甲】处画线句有成分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增强”改为“提高”。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语序不当,应改为:

中学生就阅读方式而言。

4.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2)红色中国中国革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识记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

本题涉及到名著《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2)《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5.B

6.美丽:

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哀伤:

令箭荷花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干瘪、丑陋。

由此,“我”联想到了母亲年轻时的美丽,联想到了被苦难生活以及为抚养6个孩子而“刻”下满脸皱纹的母亲。

7.

(1)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角、嘴部的褶皱深、粗、多且无序的特点,写出了母亲因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摧残而留下的印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2)“盛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爱是用她的生命换来的,母亲宁愿“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成长、成才和幸福,表达了“我”对母亲无限的感恩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8.全文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表达了“我”对母亲无限的感恩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9.“皱纹里绽出的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生动,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写出了母亲对我们无限的爱和无尽的牵挂,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无限的感激、无尽的思念之情。

【解析】

5.本考查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品析文本,可抓住文本的重要语段、具体内容、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来进行品析。

对照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来辨析、判断、选择即可。

B项理解不正确,应为:

本文第①段没有渲染气氛的作用。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结合第②段内容摘取:

美丽的是“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哀伤的是“令箭荷花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干瘪、丑陋”。

“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

”“我”联想到了母亲,“母亲不丑,而且30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

她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的。

”据此理解作答。

7.本题考查赏析能力。

(1)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

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是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因生活的艰辛而留下的印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一定要答出描写对表达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意义。

(2)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

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母亲宁愿“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成才,表达了“我”对母亲无限的感恩。

8.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能力。

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能明白文中体现出了作者(或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确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再答题即可。

阅读文本,结合末尾句“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分析,文章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感恩和思念。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

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再掌握标题的作用:

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主旨、点明线索、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设置悬念等;最后结合要求答题即可。

标题“皱纹里绽出的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生动,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写出了母亲对我们无限的爱和牵挂,最后结合母子情谊分析即可。

10.B

11.表明历史悠久,并和现状对比,是小说的背景;百亩园是西湾村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突出农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12.失去土地的无奈,将要失明的痛苦,对劳动的热爱。

13.锄作为一种农具,是六安爷人生和精神;锄作为一种农具,蕴含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锄,预示劳动者和土地的关系,暗含六安爷对土地的告别。

(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选词填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