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二)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
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
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
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
共4画,笔顺是:
区。
滚:
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
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
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
有名。
“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
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
清秀美丽。
神奇:
非常奇妙。
陡峭:
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
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
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
左高右低。
滚:
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
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
上横短,下横长。
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二)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
(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
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
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
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
(板书:
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
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
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
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
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
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
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
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
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
板书: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
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
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怪石巨石仙人仙桃
闻名著名名字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你喜欢哪段读哪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把你喜欢的选两段试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板书设计】(略)
故宫博物馆经典优秀语文教案
篇一: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5.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准备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词语解释
玲珑:
精巧细致。
湛蓝:
深蓝。
布局:
全面安排。
肃穆:
严肃而恭敬。
幽雅:
幽静而雅致。
悠扬: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
形容整齐的样子。
2.提问: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2)故宫的规模有多大?
(3)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
(4)皇帝的金殿在什么大殿中?
3.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
明确: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三、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
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
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
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提问:
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明确: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
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第六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
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
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
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
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用意是什么?
明确:
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明确:
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
为什么多次写龙?
明确:
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
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
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
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
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
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六、课堂小结
篇二: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
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学探究感知目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中轴线(zhïu)
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îu)
慈禧(xǐ)额枋(fāng)妃嫔(pín)翊坤宫(yì)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们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四、展示质疑理解目标
1.明确空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升华目标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六、快乐过关检测目标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小学语文桥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16课《桥》。
作者谈歌。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一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既表现出一个严肃的政治性主题,又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1、基本技能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语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2、教学难点: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的使用: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
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悟情的过程中。
五、学生学法指导:
向学生传授“学法”。
让学生会学是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六、教学程序如下:
(一)直观感知,孕伏情感
1、导入:
学生观看山洪暴发的课件。
完毕,可问学生,你见过类似可怕的场面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么一种灾难?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读了课文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紧急、害怕、感动……)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先观画,后读文,再说总体印象,由画面进入文本,以触目惊心的画面加上教师言语的煽情,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形成阅读期待。
之后,学生说出读文后的总体感受,整节课就围绕学生的初步感受——紧急、害怕、感动拉开了帷幕。
]
(二)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恐慌
1、自读文,想想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紧急、害怕……
2、交流文中使人害怕的语句。
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从哪儿读懂的?
(适时引导:
除了感受到了洪水凶猛,势不可挡,还暗含洪水来得快,水上涨迅速,暗含情况危急。
3、当时,被惊醒的人们有什么表现?
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从读书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的感受,体悟洪水到来时人们的害怕,形势的紧急,从而为下面老支书的出场做好铺垫。
]
(三)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人格魅力。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抓老汉的三次壮举,通过危险的进一步逼近与老汉言行举止的对比,反衬出老汉的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人格。
可叫学生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在书上作出批注。
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
感动之一:
(第一次喊话)
老支书的壮举:
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面!
”
思考:
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从这儿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
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
读句子: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感动之二:
(第二次喊话)
老汉的壮举: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一句的教学,可结合文中插图)
先让学生圈出老汉动作的词,说说你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汉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对照读句子: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就是这样一位老汉,在危险进一步逼近时,毫不犹豫地揪出自己的儿子,再一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村民们,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他的亲人。
感动之三:
(第三次喊话)
老汉的壮举: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当洪水齐胸膛时,老汉的哪些举动又让我们肃然起敬呢?
圈出动词吼、推,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当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
对比读句子: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木桥前,齐胸膛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
[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的设计,将环境描写(水势之大,情况危急)这一条线与老汉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结合起来学,避免了孤立地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因为脱离环境描写的烘托去纯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零碎而杂乱的,这样做,没有注意文字内容的完整性。
所以,围绕这一问题,以三个小板块的形式出现,命名为感动之一,感动之二,之三,实际上就是抓老汉的三次言行,并与当时水势的凶猛结合起来读,便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这也符合《课标》上说的:
不要孤立地做一些繁琐的分析,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
四、揭示课文结尾,探究老汉内心,铭记老汉精神。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但老汉早已被洪水吞没,想想看,在死亡逼近时老汉冲上前揪出的居然是自己的儿子。
是什么力量使老汉这样做?
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难道他就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你从文中哪儿看得出来?
出示句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猜猜看,老汉想喊点什么呢?
五、情感延伸,升华感受:
1、深化老汉精神。
英雄就这样远离了我们,作为他的亲人,作为曾经被他救起的村民,作为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你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点什么?
清明节快到了,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之心,一同来祭奠祭奠这位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可以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书的插图上写上你最想说的话。
或者你什么都不用说,再次端起书,认真地读读课文。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感动着!
老支书,你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高风亮节,你把生死置之度外。
你永远是全村,乃至全国、全世界人所拥戴的老汉,你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同学们,此时课题的“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2、感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
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
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看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3、课后收集更多类似的故事读一读,如:
《丰碑》、〈船长〉。
[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有时语言实践的活动。
带着感动,带着敬佩,带着深切的怀念,写几句为老支书祭奠的话,即深化了老汉的精神,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孩子们明白:
英雄就在身边,英雄具有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此外,〈课文课程标准〉上说: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所以,初步学习一些表达上的特点,是第三学段的孩子所必须具备的。
]
后来,经过自己对教材的再认识再展读,每读一次看一次都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于是修改……
朗读交流感悟升华
[小学语文桥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
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的威胁。
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
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
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
你知道她是谁吗?
对,她就是地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
(板书,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吧!
就让我们乘坐中国人自己研究的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吧。
(播放课件)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
请同学们睁开眼,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
地球美吗?
看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你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
(生说)
2.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指名读课文。
)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