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930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docx

第十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

第十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第一节资产管理的范围与目的

  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

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资产管理是企业一系列强化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风险管理的活动。

  ——即不仅限于实物资产

  ——货币性资产管理纳入资金活动等指引去规范,不作为本指引的重点

目的:

  促进企业在合理管控资产管理流程风险、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

  

第二节企业至少应关注和控制的资产风险

  一是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三是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节存货各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与管控

(一)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

  ——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

  存货的业务流程包括:

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

  存货业务管控各环节共同的手段:

信息系统的运用。

(一)取得存货

主要风险:

  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控制措施:

  与“第7号---采购业务”和“第15号---全面预算”应用指引的控制措施相衔接。

第四节存货各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与管控

(二)

(二)验收入库

主要风险:

  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控制措施: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

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4、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

  5、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及时,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

第五节存货各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与管控(三)

(三)仓储保管

主要风险:

  存货仓储存在安全隐患、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毁损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控制措施:

  1.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鼠、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

  2.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

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按程序办理出入库手续。

  3.生产现场的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建立责任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4.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5.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6.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

  7.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XX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第六节存货各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与管控(四)

(四)领用发出

主要风险:

  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控制措施:

  1、仓储部门应核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签字齐全;

  2、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

  3、对于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五)盘点清查

主要风险:

  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控制措施:

  1、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2、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

  3、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

  4、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

  5、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

  6、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六)存货处置

主要风险:

  存货报废、报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控制措施:

  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七节固定资产各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及管控

(一)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

(一)固定资产取得

主要风险:

  新增固定资产在时间上和技术上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与生产经营之需、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影响资产运行效果。

控制措施:

  1、按第7号应用指引—采购业务努力使新增固定资产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与生产经营之需;

  2、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

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二)资产登记造册

主要风险:

  1、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2、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控制措施:

  1、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

  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有利于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

  2、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

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3、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

  企业应确定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投保范围和政策。

  规范投保行为(投保金额与投保项目确定适当;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及时办理投保手续;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

第八节固定资产各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及管控

(二)

(三)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主要风险:

  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

控制措施:

  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维修施工单位资质和资信,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理项目应分类,明确需要招投标项目。

修理完成,由维修施工单位出具交工报告,需经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验收。

重大项目应专项审计。

  4.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四)固定资产升级改造

主要风险: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控制措施:

  1.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评估。

资产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技改方案,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

  2.管理部门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进行审核批准。

  3.相关部门加强更新改造工程的验收。

  4.管理部门需对技改方案实施过程适时监控、加强管理,有条件企业建立技改专项资金并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五)资产清查

主要风险:

  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控制措施:

  1.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需定期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卡、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

  2.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3.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备案。

(六)抵押质押

主要风险:

  固定资产抵(质)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控制措施:

  1.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

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

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2.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现场勘验抵押品,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

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

(七)固定资产处置

主要风险:

  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控制措施:

  1.对正常或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再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2.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交换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再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

  企业应特别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相关授权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企业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