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646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docx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

复习题

1、名词解释

动物检疫:

对调入、调出的动物进行疫病检查,即一方面不允许国外动物疫病传入,另一方面也不允许把国内动物疫病传到国外;依靠法律保障实施。

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传染病: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疫源地:

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

疫点:

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范围较小。

疫区:

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涉及到的地区。

病原微生物:

自然界中极少数微生物对动植物有害,可引起疾病,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细菌:

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的微小生物。

病毒:

目前所知道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的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却具有一般的生物学活性,不能单独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专营寄生生活。

寄生虫:

暂时或永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传染源:

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分健康携带者和患病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传播给其他动物的途径称传播途径。

分垂直传播(胎盘、卵和产道传播)和水平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中介动物或人类传播)。

动物易感性:

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

易感性和个体、环境以及获得的免疫力有关。

•传染病发展阶段:

潜伏期:

又称隐蔽期,指病因作用与机体开始,只最早出现一般临床症状为止的时间。

前驱期:

又称先兆期或发病期,从出现一般症状到出现主要症状为止的时期。

一般几小时或1-2天。

明显期:

又称临床经过期,特征症状充分暴露出来的时期。

转归期:

终结期,使疾病的结束阶段(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

凝集和沉淀反应:

某些病毒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在电解质中能发生凝集或沉淀现象,出现可见的“絮状反应”。

凝集反应:

是指病毒颗粒被抗体覆盖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被电解质所凝集,适当浓度的电解质在内聚力和表面电荷方面为抗原-抗体复合体之间的凝集创造了条件。

包括第一阶段的特异性反应和第二阶段的非特异性盐析作用。

采用固定抗原稀释血清。

沉淀反应:

是指某些病毒中的蛋白质或多糖成分具有可溶性抗原性质,在电解质环境中与特异性抗体相遇将出现絮状沉淀或于抗原-抗体交界面上呈现白色环状沉淀。

其与凝集作用的原理类似,但采用固定血清稀释抗原的方法,。

琼脂扩散反应:

又称免疫扩散,其原理实际上是抗原-抗体在琼脂中的沉淀反应。

包括单相和双相两种。

操作过程。

•І:

双向:

琼脂+蒸馏水→1~1.5%悬液+1%氯化钠+0.25%石炭酸→→制琼脂板

•注意:

在2-3d前制好,若刚制好或2-3周,则不行

•①    抗原、抗体浓度、分子量相近.则中间平直

•②    分子量小a,分子量大b.则靠进b,且弯

 

•Ⅱ:

单向:

•3%琼脂+等量抗血清→1.5%琼脂(琼脂板厚3.5mm)打孔→琼脂补底+抗原→→孔周围有乳白色沉淀环为阳性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两个系统、五种成分)

•┍---阳性反应---┑(指示)

┍-特异性结合-┑┍-不溶血-┑

•抗原+抗体+补体+溶血素+红血球(绵羊)

•┕非特异┙(抗体)(抗原)

•不结合┕----溶血----┙

•┕---阴性反应----┙(指示)

动物传染病一般在临床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例。

•炭疽传染病在血清学诊断上所设对照及其结果分析分析:

•①标准炭疽沉淀原+炭疽沉淀素血清:

+

•②标准炭疽沉淀原+健康血清:

-

•③生理盐水+炭疽沉淀素血清:

-

口蹄疫主要感染哺乳动物的偶蹄目;全世界有O、A、C、亚洲I型。

狂犬病又名疯狗病、恐水病.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即脑神经细胞出现特异的内基氏小体(包涵体)。

家禽痘病临床上分皮肤型、白喉型、混合型.其临床表现:

•皮肤型:

鸡冠、眼皮等处灰白色小结节→增大变黄色→形成痘块,粗糙→突出于皮肤表面,剥去痘块,呈出血凹陷.无明显全身症状,严重时食欲消失,无精神,体垂减.

•白喉型:

咽喉部粘膜发生黄白色小节→融合成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膜内出血性的溃疡面→假膜扩大、增厚、影响吞咽、呼吸。

•混合型:

同时发生,死亡率50%,单纯皮肤型一般不死。

焦虫病病原发育要两宿主:

哺乳动物(无性繁殖)、蜱(有性繁殖).

•蜱在家畜身上吸血把焦虫接种于家畜体内;

•都由蜱传染,当代传播,经卵传递。

定义

禽流感病毒:

H5N1

H和N都是指病毒的糖蛋白(蛋白质),一种糖蛋白叫血凝素(HA),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NA),这两种糖蛋白易发生变异,HA分为H1—H15十五个不同的型别,NA分为N1—N9九个不同的型别。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人畜传染

二、问答题

1、国际动植物检疫的5种基本类型及其代表国?

环境优越型:

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发达国家大陆型:

美国、加拿大;经济共同体型:

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中国家大陆型:

中国、印度、智利、南非;工商业城市型:

新加坡、香港。

2、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及常用诊断方法?

症状:

感染后12-24h出现症状。

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

发热,体温达41.5℃,卧倒不食,高度渴感,耳后皮肤发红,数小时死亡;急性:

咽喉部迅速肿胀,并至胸部;停食,呼吸困难,犬坐,粘膜青紫色;慢性:

由急性转化而来。

间咳、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腹泻,3-6周死亡。

常用诊断方法:

细菌学诊断,采样:

病变组织周围淋巴结中有大量病原菌存在。

一般取淋巴结、肺、肝脏、咽部等;镜检:

作涂片标本→甲醇固定→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

动物试验:

病料加生理盐水1:

10制成乳剂,用小白鼠试验,死亡小白鼠呼吸道及消化道有出血小点;肝脏涂片→大量两极浓染病原细菌。

3、动物疫病一般检查方法有哪些?

流行病学诊断法。

动物来源、品种,及产地疫病发生情况;经过何种检疫或预防接种,在采购、转运过程中有无发病死亡;从产地运出的时间、运输方法、管理情况、沿途有无疫情等。

临床诊断法。

对群体,观察其静止表现、动态和食欲情况,将疑似病畜挑出,进行个体系统检查。

临床症状较典型的疫病,作出疹断;有些发病初期不典型,或有类似症状,则进一步采取其它方法。

病理学诊断法。

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对死因不明动物尸体或临床难以诊断病畜;尸体剖检,应严密消毒、隔离、以防疫病流行。

对病变组织器官仔细观察、记录;病理组织学检查,采取病料,作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其组织学病理变化。

病原学诊断法。

利用微生物学的方法,查出疫病的病原体,尤其对细菌性疫病,炭疽,巴氏实验动物接种,鸡胚接种。

常用显微镜检查,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等。

免疫学诊断法。

常用的重要方法。

尤其对动物病毒、对隐性感染的疫病。

采用血清学诊断:

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应、琼脂扩散反应、补体结合反应、中和反应,其中以沉淀反应、琼脂扩散反应最为常用。

4、炭疽病急性、亚急性临床症状及常用诊断方法?

症状:

高温、肿、血尿、便中带血等症状,另外呈现天然孔流血,血液呈黑红色,凝固不全,脾脏高度肿大。

常用诊断方法:

细菌学诊断,炭疽杆菌:

长而直的大杆菌,长3-8um,宽1-1.5um,在培养基中形成长链;在动物体内形成荚膜;和空气接触能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血清学诊断:

采用沉淀反应来进行。

重叠法:

吸炭疽沉淀素血清加入管内,→用另一毛细血管吸沉淀原沿管壁加等量于血清上,→15min内判定;逆叠法:

先加入沉淀原→用另一支吸管吸炭疽沉淀素血清→插入管底→因血清比重大,故沉淀原浮起→3min内判定。

5、动物病原菌的采集及分离培养方法?

病原菌采集:

了解病原菌的分布(患畜体内、分泌物、排泄物)→准确采集含菌最多的病料;采集部位:

病组织、血液、脓汁、分泌物、粪尿;显微检查和进一步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a.病变组织:

无菌条件操作,病料涂抹在固体培养基平皿上。

若菌落形态一致,则任挑几个移植于琼脂斜面上作检定;若菌落形态不一致,则每种菌落中任意选1-2个,移植于琼脂斜面上分别检定。

b.痰、分泌物、粪:

因杂菌多,先将杂菌杀死,再培养。

如:

痰中分离结核菌,用3%NaOH或4-6%H2SO4处理,杂菌被杀死,而结核菌不死。

粪便中分离沙门氏杆菌,培养基中加亚硒酸钠。

6、临床检疫

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

(一)群体检疫

•群体:

来自同一地区或同一批动物

•1.休息状态的检查:

观察其姿态、精神、被毛、

•呼吸和呻吟、咳嗽、流涎孤立等反常现象。

•2.动态检查:

静态观察后,将动物哄起,观察其

•运动姿势,有无行走困难、踉跄、屈背弯腰、

•掉队离队情况、运动后的呼吸状态。

•3.饮食时检查观察采食和饮水状态,有无停

•食、不饮、少食等情况。

(二)个体检疫

•经检查启运地国家兽医检疫机关签发的运输检疫证书与运输的动物相符。

群检又未发现病或死亡动物,不作个体检查,对正常抽10%发现有病,则分开。

•1.体温检查

•和健康动物体温、呼吸和脉搏比较。

•2.粘膜检查

•① 眼结膜是否苍白、黄染、分泌物、发冷等。

•② 鼻粘膜是否苍白、溃疡。

•③ 口腔粘膜色泽、流涎等。

•3.排泄器官及排泄物检查

•排便、排泄有无困难,大小便颜色等。

•4.被毛、皮肤检查

•① 被毛光泽、长度、有无脱毛、完整性等。

•② 皮肤有无肿胀、斑疹、溃疡、脓包等。

•5.主要体表淋巴结检查

•检查大小、硬度、敏感性及活动性。

•6.呼吸状态检查:

安静状态看呼吸节律,有无困

•难。

•7. 必要时听诊和叩诊。

7、被感染狂犬病毒的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咬伤部位:

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

②咬伤的严重性:

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

③局部处理情况:

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

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

⑤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

⑥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8、狂犬病感染人群临床表现

9、狂犬病感染犬临床表现

10、巴氏杆菌病临床表现、病理学诊断

11、禽流感临床症状及病理学诊断

高致病力: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鸡冠发紫、出血甚至坏死;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急性数小时死亡,死亡率达100%。

低致病力:

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产蛋下降,死亡率高底不等

病理学诊断表现为器官的严重出血和坏死。

胸、腹部脂肪有出血斑;心包积水,心外膜有点状或条纹状坏死;消化道出血状等;

12、野生动物检疫基本内容

13、传染性水疱病流行病学特点

1).无明显季节性。

2).流行地点:

猪较集中、调运频繁的地区、单位。

3).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

接触性传染(被病毒污染的场地、饲料);病毒通过受伤蹄、皮肤、消化道粘膜等途径进入体内。

4).管理条件:

栏圈干燥、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不易发生。

 

动植物检疫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任选20空,1空1分,共20分)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5种基本类型。

2、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检疫除害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等。

3、请例出4种检疫性杂草:

(菟丝子)、(毒麦)、(假高粱)、(列当)。

4、动植物检疫具有的4个突出的基本属性为(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和综合性)。

5、国际上常用的熏蒸剂有10余种,请例出3种:

(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等。

6、隔离检疫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或栽培合格的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和(出证放行)5个步骤。

7、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其主要方式包括(退加处理)、(销毁处理)和(除害处理)。

8、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和(检疫性杂草)。

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可划分为(检疫性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类群。

10、植物检疫三要件包括(植物检疫机构和人才)、(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出发点和归宿为(“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主要对象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以(法规)为依据;执法是专门机构;是由一系列措施所构成的“综合管理体系”。

11、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

(预防性);(法制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国际性);(管理的综合性)。

12、调运检疫程序:

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

13、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离方法包括:

直接解剖法、简易贝尔曼漏斗法、Fenwick漂浮器分离法、浅盘法、卡勃(Cobb)过筛分离法

14、昆虫采集网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四类:

捕网、扫网、水网、刮网

15、诱虫灯常见的种类有箱式诱虫灯,悬挂式诱虫灯以及幕账流动式诱虫灯。

16、陆生昆虫的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法、网捕法、搜索法、击落法、诱集法

17、根据杂草生活周期和习性分类包括:

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杂草、寄生植物、肉质植物。

二、名词解释(任选15题,1题1分,共15分)

1、动植物检疫:

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并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

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3、产地检疫:

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间或省内进行调动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4、隔离检疫:

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5、外来物种入侵:

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植物。

6、动植物检疫法规:

是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或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7、植物有害生物:

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8、SPS协定:

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定,是WTO针对动植物安全与检疫问题而专门制订和实施的一个国际准则。

9、检疫监管:

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过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以及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疫性实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检疫措施。

10、杂草:

危害农作物及其它栽培植物,而且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的一类野生草本植物。

11、检疫申报:

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12、预检:

是动植物及其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13、口岸检疫:

在边境、口岸、港口和国境线上,设卡从事的“外检”工作。

14、检疫许可:

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15、植物病害症状:

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是植物与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表现型,它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主要依据。

16、植物病害内部症状:

是指病植物在植物体内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

如病毒病的内含体(inclusion),萎蔫病组织中的侵填体(tylose)和胼胝质(callose)等。

17、植物病害外部症状:

是指在病植物外表所显示的种种病变,肉眼即可识别。

18、植物检疫:

为了防止人为地传播植物危害性有害生物,保护本国、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安全,服务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流通,由法定的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规,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在国内和国际间流通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品,在流通前、流通中和流通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预防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和定殖的措施所构成的包括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综合管理体系。

19、危险性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pest):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20、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pest):

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国或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21、外检:

对外控植物检疫性病、虫、杂草的传播的工作。

22、内检:

对内防治检疫对象的工作。

23、口岸检疫:

在边境、口岸、港口和国境线上,设卡从事的“外检”工作。

24、疫区:

指局部发生有检疫对象的地区,以政府法令形式确定,并公开限定的区域。

25、保护区:

指从未发生过,而在其他地区已经普遍存在的检疫对象,为了防止被污染或人为传入的区域,确定为无该病、虫、杂草的“保护区”。

26、转主寄生(heteroecism):

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无性阶段在一种植物上寄生,有性阶段在另一种植物上,叫转主寄生。

经济价值较大的植物叫寄主,另一寄主植物叫转主寄主或中间寄主。

如梨锈病菌冬孢子和担孢子产生于桧柏上,性孢子和锈孢子则产生于梨树上,转主寄主为桧柏。

27、全寄生:

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

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

28、半寄生:

檞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台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

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

29、根寄生:

有些寄生植物叶片退化成为鳞片状,虽含右少量的叶绿素,但不能自给自足,仍需寄主的养料补充。

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30、茎寄生:

无根藤、菟丝子、檞寄生等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上,这类寄生称茎寄生。

31、外来种:

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作用被带到了其自然演化区域以外的物种。

32、转基因生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生物。

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33、转基因植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植物,是转基因生物的一类。

34、速冻处理:

指在-170C和以下的温度对商品急速冷冻处理一定时间,然后在不低于-60C的温度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

可有效地杀死各种害虫,适合于水果和蔬菜的害虫。

35、冷藏处理:

指在接近00C左右的温度进行除害处理,常用的处理设施为冷藏室或冷藏库。

适用于保鲜水果和蔬菜。

36、过境植物检疫:

指对由境外启运,通过我国境内继续运往境外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以下称“检疫物”)及其包装容器、包装物和运输工具实施检疫检验和必要的检疫处理。

过境植物检疫是动植物检疫执法行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体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三、选择题(1题1分,共10分)

1、农业部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属于(A)。

A、法规 B、法律 C、规章 D、公约

2、对可能被植物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C )、场地、仓库等,也应实施检疫。

A、人员 B、衣物 C、运载工具 D、动物

3、植物检疫证书一式四份,正本一份,副本三份,正本交(B)随货运寄。

A、农业局长 B、货主 C、警察 D、检疫人员

4、检疫许可可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殊许可中规定的禁止进境物的类别是(D)。

A、动植物病原体、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 B、动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及其产品 C、土壤 D、植物腊叶标本

5、种苗繁育单位或个人新建原种场苗圃时,为确保繁育种苗不带检疫对象,应征求(D )的意见。

A、果树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土地管理局 D、植物检疫机构

6、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的疫情是由(A)发布。

A、农业部 B、公安机关 C、科研机关 D、情报部门

7、《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英文缩写是(C)。

A、RPPC B、NPPC C、IPPCD、FAO

8、从国外引进,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必需(C)。

A、销毁 B、分散种植 C、隔离种植 D、存放数年

9、以下杂草,(B)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

A、蒲公英 B、毒麦 C、狗尾草 D、野燕麦

10、转基因植物在遗传转化中表达载体的构建一般包括3个要素,下例不属于其3要素之一的是(B)。

A、启动子B、内含子 C、目的基因 D、终止子

四、问答题(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动植物检疫的工作程序?

答案及评分标准:

工作程序包括检疫许可(1分);检疫申报(1分);现场检验与实验室检测(2分);检疫处理(1分);出证放行(1分)。

2、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区别?

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场检验:

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2分)。

实验室检测:

是借助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检疫物样品进行动物疫情和植物有害生物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2分)。

区别点包括实施顺序不同、实施场所不同、任务不同、方法不同、设备要求不同和人员业务能力不同(2分)。

3、试举例说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基本类别(每一类型2-3种)

检疫性植物病原物,如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烟草环斑病毒(2分);检疫性害虫,如美国白蛾、葡萄根瘤蚜、检疫性实蝇(2分);检疫性杂草,如菟丝子、毒麦和假高粱等(2分)。

4、动植物检疫的实施范围?

答案及评分标准:

(1)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2分);

(2)装载容器、包装物及铺垫材料(2分);(3)运输工具(1分);(4)其他检疫物(1分)。

5、简述隔离检疫的必要性和作用?

答案及评分标准:

必要性:

(1)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短时间内可能不发病或无症状;

(2)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3)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3分)。

作用:

(1)有助于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

(2)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3)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4)有助于更为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3分)。

6、生态入侵防治对策?

答案及评分标准:

加强检疫,截获有害外来物种;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及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2分);建立和加强对外来物种引种的风险性评估制度;开展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研究(2分);积极开展对有害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研究(1分);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新的生物防卫道德规范(1分)。

7、植物病原真菌检疫检验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答案及评分标准:

直接检验;过筛检验;比重检验法;染色检验法;洗涤检验法;保温萌芽检验;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