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501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docx

吉林省事业单位省情讲义

1.

吉 林 省 省 情

2.

吉林省简称“吉”,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

面积19.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

人口2728多万人。

省会长春市。

3.

  巍巍长白山,滔滔松江水,莽莽黑土地,浓浓关东情。

美丽富饶的吉林大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勤劳勇敢的吉林各族人民,在这块黑土地上,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创造了丰硕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

  独特的地理地貌

4.

  地理位置吉林省位于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

南北宽约600公里,东西长约750公里。

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

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

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5.

  地形地貌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

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

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

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

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

6.

  宜人的季风气候

7.

  气候特征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全年平均气温为5~7℃,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

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

年降水量为749.3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

正常年份,光、热、水份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吉林省气候地域差异明显,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全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8.

  优越的生态环境

9.

  生态区域分布吉林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而且可恢复性和保护程度较好。

从生态区域分布看,由东向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生态区、中东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和西部草原湿地四个生态区。

10.

  东部长白山地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十分丰富,降水丰沛,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亚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

11.

  东中部低山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较高,是松花江的重要江段,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12.

  中部松辽平原一望无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防护林体系健全,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有着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优越条件,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称。

13.

  西部草原湿地是科尔沁草原的延伸带,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丰富,是生态系统从中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带,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区内地势低洼,光、热条件较好,是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

14.

  自然保护区从1960年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吉林省已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9个,面积195.1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0.8%。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个: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80年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位于镇赉县东南,以保护珍稀水禽为主。

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通榆县境内,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沙丘蒙古黄榆为主的保护区。

伊通火山群自然保护区,位于伊通县境内,主要保护地质遗迹。

天佛指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延边州龙井市境内,以保护松茸为主。

15.

  丰富的自然资源

16.

  土地资源吉林省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

土地肥沃,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2%-3%,高者达15%以上。

全省耕地面积398.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2%。

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望无垠的平川沃野,盛产玉米、水稻、大豆、油料、杂粮等优质农产品,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17.

  森林资源吉林省是中国的重要林业基地。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

“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18.

  矿产资源吉林省共发现矿产资源137种,探明96种。

其中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镍、钼以及矿泉水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东部的靖宇县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矿泉水资源。

2000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

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国内知名的专业生产饮用瓶装水企业已在这里落户建厂。

19.

  草地资源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

现有草地面积584.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1.2%。

全省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丘陵和西部草原。

东部草地零散、产草量高;西部草场辽阔,集中连片,草质好,尤以盛产羊草驰名中外,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20.

  水利资源吉林省是河源省份,位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

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

东部山区河网密度大、地表径流量大。

地下水则东部山区少,西部平原区丰富。

水能资源98%分布在东部山区,有白山、红石、云峰、丰满等较大的水电站。

全省共建成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85座、小型水库1300多座、塘坝5500多座,总库容298亿立方米。

21.

  野生动植物资源吉林省有发育良好多样的生物种群,已查明野生植物种类3890多种,野生动物436种。

吉林省是著名的“东北三宝”的主产地,是东北山珍的主产区。

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剌嫩芽、松茸、黑木耳、猴头以及山葡萄、山核桃等350多种。

著名的通化山葡萄酒就产在这里。

长白山地区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

全省有药用植物1452种,名贵药材有人参、细辛、天麻、“不老草”等。

吉林省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5种,珍稀野生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丹顶鹤、金雕、红水獭、乌苏里白鲑等。

1996年开始,吉林省立法实施全面禁猎,使一些濒临绝迹的野生动物得到保护。

野生梅花鹿、黑熊、野猪、猞猁等已现踪迹,连多年不见的东北虎也频频出现在蛟河、珲春。

22.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长白山人参,是珍贵的药材,由于其形状酷似人形,故而得名。

因其含人参皂Ⅰ-Ⅵ等有效成份,有大补元气、养血安神之功效,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药用历史。

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人参生产和出口基地。

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

由于野山参生境条件要求高,生长缓慢,十分稀少,非常珍贵。

1981年,抚松县北岗乡农民挖到一棵160年生、重287.5克、长79.5厘米的大山参,被誉为山参之王,作为国宝存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

鹿茸,是珍贵的药材,有生精补髓、滋血助阳、强筋健骨之功效。

吉林省也是梅花鹿之乡,所产的鹿茸酒、鹿尾巴精、鹿胎膏等鹿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貂皮,为紫貂的毛皮,棕褐色或灰褐色,间有白色针毛,皮质轻便坚韧,毛绒华美,细致丰厚,柔软轻暖,且具有光泽,堪称裘皮之冠。

23.

  生态省建设

24.

  建设生态省 199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重新审视省情,做出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

1999年11月,国务院授权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吉林省为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

2001年12月,《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经省人大第27次常委会议审议批准实施。

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根据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方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运作生态资本,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生态文明,逐步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符合吉林省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30年的努力奋斗,把吉林省建设成为经济比较发达、社会文明、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强省。

25.

  生态省建设规划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分为近期启动、中期发展、远期提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启动期2001-2005年,用5年时间做好生态省建设的启动和布局,初步建立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基本框架,确立吉林省绿色品牌大省形象。

第二阶段:

发展期2006-2015年,用10年时间,使吉林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形成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树立绿色产业大省形象。

第三阶段:

提高期2016-2030年,全面达到生态省建设的各项目标,展现吉林省绿色经济强省形象。

26.

  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指建立在吉林省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之上,三者之间能量合理转换、物质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有以下特点:

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而且要遵循自然规律,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共进;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依靠科技进步,实行资源的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实现良性循环;以绿色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7.

  在生态省建设中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就是要积极保护和建设优良环境,面向市场,科学运作生态资本,将吉林省生态环境蕴藏的巨大发展优势和增长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赋予全省经济以新的活力,全面提高吉林省经济实力,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

28.

  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生态省建设,吉林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包括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人们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在学校开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教育。

在全省广泛开展生态省建设的社会公众教育。

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省建设的科普知识,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批评揭露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宣传生态省建设的先进典型。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促进生态省建设。

29.

  源远流长的历史

30.

  历史沿革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青头山人”、“榆树人”、“安图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远在舜、禹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吉林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

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

明朝设立都司、卫所。

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吉林建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

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

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

清前期,吉林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

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日、俄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爱国斗争风潮。

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相继出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32.

  伪满洲国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2年3月,正式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

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

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33.

  光荣革命传统勇敢坚强的吉林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

面对俄、日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吉林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特别是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斗争中,吉林人民奋起抗日,英勇杀敌。

从沦陷初期的王德林、唐聚伍、王凤阁等抗日义勇军的崛起,到杨靖宇、魏拯民、王德泰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的浴血奋战,吉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篇章。

34.

  吉林解放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吉林大地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等战役,成为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

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东北人民解放军兵围长春,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国民党驻守长春部队向解放军投诚。

至此,吉林全境获得解放。

35.

  现行区划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

建国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1个专区、22个县和1个工业区。

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干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

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

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

全省现有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

2002年吉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表长春市市辖区朝阳区、宽城区、南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市榆树市、九台市、德惠市县农安县吉林市市辖区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丰满区市桦甸市、蛟河市、舒兰市、磐石市县永吉县四平市市辖区铁西区、铁东区市公主岭市、双辽市县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市辖区龙山区、西安区县东丰县、东辽县通化市市辖区东昌区、二道江区市梅河口市、集安市县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白山市市辖区八道江区市临江市县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江源县松原市市辖区宁江区县长岭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干安县、扶余县白城市市辖区洮北区市洮南市、大安市县镇赉县、通榆县延边朝鲜族

36.

  自治州市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县汪清县、安图县

37.

  团结和睦的多民族省份

38.

  吉林省历来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勤劳勇敢的吉林省各民族团结合作,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39.

  民族与分布吉林省共有49个民族。

除汉族外,48个少数民族人口为246.4万人(2000年),其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9%。

由于历史上的不断互相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的状况。

如朝、满、蒙、回、锡伯等少数民族,既聚居一地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全省各地。

40.

  民族区域自治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建立了1个自治州和3个自治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另有33个民族乡(镇)。

41.

  民族地区发展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2001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3.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58元。

财政收入20.4亿元,财政支出30.7亿元。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惟一连续两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称号。

42.

  民风民俗吉林省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不同民族的饮食、服饰、礼仪等各具特色。

43.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具有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光荣传统。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

朝鲜族爱穿素白服,注重礼仪,尊老爱幼,能歌善舞。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9月3日,素以“歌舞之乡”、“足球之乡”著称于世。

44.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已通用汉语文。

满族妇女喜爱穿着旗袍,样式美观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已成为中国传统女装,并深受青睐。

满族传统的礼俗、祭俗、婚俗、葬俗、居住习俗、育儿习俗等,现在还影响很多地区。

其绘画、剪纸、歌舞、曲艺、民间故事、民族体育传承久远,至今流行。

满族饮食独具特色,“满汉全席”名扬遐迩。

45.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服饰、饮食、住行、建筑、婚俗、丧葬、禁忌和礼节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每逢自治县、民族乡成立纪念日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都举办那达慕(娱乐)大会,开展赛马、叼羊、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

46.

  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已通用汉语文。

锡伯族人多喜欢饮白酒和浓茶。

敬重老人是锡伯人风俗中的重要道德规范。

其文化活动多已同当地蒙、汉族文化融合。

47.

  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48.

  乡土气息浓厚的关东文化

49.

  在吉林这块黑土地上,吉林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关东文化。

50.

  文学创作吉林文学散发着关东黑土地的气息。

早期的吉林文学包括渤海文学、辽代文学、金代文学和清代文学。

现存的渤海文学主要是诗歌与散文。

辽代文学主要表现了契丹族的生产生活情景。

金代文学主要表现了北方民族独特的游猎文化。

清代文学表现了乌拉地区满族人民的渔猎、田园生活。

著名的《松花江放船歌》就是玄烨(康熙)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582年)巡视吉林时所赋。

51.

  新中国成立后,吉林文学获得空前发展。

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等各类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理论批评等均硕果累累。

吉林民间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流传广泛,既有浓郁的关东风情,又蕴涵着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

特别是过去长白山区的挖参、放排、狩猎、淘金等活动演绎着层出不穷的民间故事。

吉林当代蒙古族文学、朝鲜族文学和满族文学创作均走在全国前列。

52.

  戏曲艺术吉林省现有艺术表演团体80多个,包括京剧、话剧、地方剧、曲艺、歌舞等。

地方剧种有“二人转”、吉剧、新城戏和黄龙戏。

“二人转”俗称“蹦蹦”或“棒子戏”,是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和莲花落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在吉林省有近200年的历史,深受群众喜爱。

在民间素有“千军万马、台上就俩”,“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

其主要形式有“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等。

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戏曲剧种表演形式,于1959年创建的新剧种,代表剧目有《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一夜皇妃》等。

扶余新城戏以满族八角鼓音乐为基调,农安黄龙戏以东北皮影为基调,流行于扶余、农安一带,为当地人民所熟悉。

黄龙戏《魂系黄龙府》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华新剧目奖,新城戏《铁血女真》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大奖。

53.

  吉林曲艺有汉族的东北大鼓,蒙古族的好来宝、乌力格尔和朝鲜族的盘索里、鼓打铃等。

吉林音乐具有地域性和多民族性的特点,包括传统汉族秧歌音乐、鼓吹乐及朝鲜族、蒙古族、满族音乐等。

吉林美术画种较齐全。

集安市的“好太王碑”为高句丽第19代王碑刻,除了具有重要的政治、历史价值外,也是书法碑刻艺术珍品。

吉林是个多民族省份,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均以能歌善舞著称,吉林又是东北大秧歌的故乡,吉林歌舞独具风格。

54.

  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集团)1945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接收日本“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建立东北电影公司,后改为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

先后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7年)、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1948年)、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年)、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1948年)、第一部长故事片《桥》(1949年)、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

到二十世纪末,长影共生产故事片700多部、科教片120多部、电视剧400多部,译制片近800部。

多年来,长影为全国电影厂和影视机构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业务骨干,拍摄出一部又一部的优秀经典影片,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著名电影艺术家。

主要影片有《白毛女》、《董存瑞》、《英雄儿女》、《上甘岭》、《党的女儿》、《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以及《人到中年》、《开国大典》等。

55.

  群众文化吉林省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从城市到农村,从初春到严冬,各类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田间庭院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涌现出一批特色文化基地、民间艺术家和艺术精品。

东丰县是闻名全国的农民画乡,基本农民绘画队伍有300多人。

东丰农民画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与丰富的生活内容博得国内外美术界的赞誉。

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石砚、民间剪纸画等也都令人叹为观止。

近些年举办的长春电影节、吉林雾淞冰雪节、延边朝鲜族民俗节、四平英雄城音乐会、辽源农民艺术节、白城市草原之夏音乐会等成为联结经济文化的纽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56.

  吉菜吉菜是植根于吉林这块黑土地而创立的一个新菜系,被誉为中国烹饪领域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吉菜以吉林特有的民族风俗、区域文化、特产的原料和特殊的工艺,兼收并蓄,发展创新,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特色。

吉菜主要有民族菜、民俗菜、宫廷菜、山珍菜四大系列,具有“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特点,同时又包含吉祥、吉庆、吉利等喜庆之意。

1999年吉林省省长洪虎提出并命名吉菜以来,吉菜已经形成了一批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和名厨、名店。

如今吉菜已经香飘四海,名扬八方。

在2001年第二届中国美食节上,吉菜以其鲜明的特色,被确定为中国“新八大菜系”之一。

57.

  快速发展的吉林经济

58.

  国民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经济走过了一条恢复、建设、发展的道路。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从温饱迈向小康。

2001年,全省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32.5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1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79.7亿元。

59.

  农业吉林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多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绿色、特色、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较高的声誉。

全省已有38个绿色食品基地县和50个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达155个。

吉林省也是新兴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人均肉、蛋占有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3□3%,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订单农业”形成规模,绿色食品迅速崛起,避寒增温暖棚农业呈规模化发展趋势,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发展已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业的增长方式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60.

  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