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429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2 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docx

优化探究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专题2实验探究与设计随堂训练新人教版

实验专题2实验探究与设计

题组、实验设计类

1.(2014年高考四川卷)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解析:

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在生物学上常用作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与数目的染色剂,A项正确;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项错误;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绿叶中的色素,C项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项错误。

答案:

A

2.(2014年高考天津卷)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

死亡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解析: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第2组与第3组对比,由于存在青霉素浓度和蛋白质H两个实验变量,所以无法确定低浓度的青霉素是否可杀死MRSA菌,B错误;要想证明低浓度的青霉素对MRSA菌的影响,还需设计一组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C正确;由组1可知蛋白质H无杀菌作用,D错误。

答案:

C

3.(2013年高考福建卷)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解析:

在实验中统计次数越少误差就越大,故可以通过增加统计的次数和组数减少误差,A、D两项正确;探究最适浓度应提高各组间浓度梯度的精度,预实验的目的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和检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避免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B项错误;调查发病率时,应随机抽样调查,并调查足够大的群体,C项正确。

答案:

B

4.(2014年高考福建卷)氢是一种清洁能源。

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________。

(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

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

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实验结果:

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________作用。

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

解析:

(1)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所以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若缺硫培养液中产氢总量多于完全培养液中的产氢总量,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促进作用;要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应增设培养液为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的两组实验。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使有机物的生成量减少,进而生长不良。

(4)在自然条件下,氧气浓度比较高,产氢酶的活性降低,[H]不能转变为氢气。

答案:

(1)类囊体薄膜 

(2)促进 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被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否产生是无关变量

解析:

自变量为实验中唯一可变的变量,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为确保单一变量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有多种,空白对照只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的产生为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

答案:

C

2.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因此要检测饱足状态下兔子体内血糖的含量,而血糖含量升高并不一定是胰岛素不足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来确定胰岛B细胞有没有被破坏。

答案:

B

3.(2012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解析:

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相同的,与琼脂块的大小无关,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表示的是运输效率,而不是运输速率,B项错误;要准确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取样要取多次,以求平均值,C项错误;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几个小时至一天,观察生根情况来确定最适浓度,D项错误。

答案:

A

4.(2015年南通模拟)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培养瓶编号

1

2

3

4

5

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

10

50

100

300

900

变异细胞比例

0

1/106

1/106

2/106

8/106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该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解析:

表中信息可见,随苏丹红浓度的升高,变异细胞数目增多,即浓度越高对细胞的变异影响越大。

但表格信息没有表明温度对变异的影响。

答案:

C

5.下列对有关鉴定性实验、观察类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调查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实验时,可依次向待测样液中加入甲液和乙液

B.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不能辨别视野中哪条染色体携带突变基因

C.设计探究实验时,自变量的设置应考虑周全,而无关变量可忽略不计

D.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不影响调查结果

解析:

鉴定组织中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均匀混合使用,A错误;设计探究实验时,除考虑自变量的设置外,还需严格控制无关变量,C错误;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D错误。

答案:

B

6.某同学将十根大麦幼苗尖端等距离放置于一块8cm×8cm×2cm的琼脂块上半天,然后切取一小块,放在一株切去尖端的大麦苗切口中间,给予适宜的条件培养,几天后发现大麦苗直立生长,他认为这就证明了大麦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

老师认为该实验不科学,其原因与下面无关的是(  )

A.只用一株麦苗做实验偶然性太大

B.缺少空白对照组,不能排除琼脂块本身的作用

C.没有单侧光作用,不能出现弯曲生长

D.没有设置两大组,将处理过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切口左右两侧

解析:

为了避免偶然性,一般选择的实验材料不能太少;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不能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由于该大麦苗没有感受单侧光的尖端,有无单侧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该实验还应设置两大组不对称放置处理过的琼脂块的实验组,这样可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

C

7.将若干健壮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去除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简称胚芽鞘)随机均分成两组,在0时(横坐标中负值表示处理前)将两组胚芽鞘分别放入等量的10-5mol·L-1的IAA(生长素)溶液(甲组)和柠檬酸缓冲液(pH=3.0)(乙组)中进行短期培养。

测量两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同时测量甲组溶液中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组同时处理40min后,两组胚芽鞘的伸长速率基本相等

B.IAA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比柠檬酸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长

C.IAA处理胚芽鞘后,使溶液中的H+被运输到细胞内

D.由图1可推知,在酸性条件下,细胞壁的伸缩性变大

解析:

由图1可知,两组同时处理40min后,两组胚芽鞘的伸长速率(可用曲线的斜率表示)基本相等,A项正确;由图1可知,IAA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比柠檬酸所引起伸长的滞后期长,B项正确;由图2可知,经IAA处理后,溶液的pH下降,说明细胞中的H+被运输到细胞外,C项错误;在酸性条件下,胚芽鞘伸长,说明此时细胞生长,细胞壁的伸缩性变大,D项正确。

答案:

C

8.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

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

mmol/L)不同。

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

培养液编号

甲离子

20

30

50

30

40

乙离子

55

45

60

45

55

丙离子

10

15

20

25

25

A.①⑤B.②③

C.②④D.③⑤

解析:

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变量只能是丙离子的浓度,甲离子和乙离子的浓度不应发生变化,所以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②④。

答案:

C

9.某研究小组对“紫外线辐射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如下表:

培养皿编号

紫外线辐射剂量(J/m2)

实验后的酵母菌数量(个/mL)

1

0.2

27×106

2

0.8

26×106

3

X

14×106

4

2.0

10×106

5

2.6

6×106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表中X的值应为1.4,各实验组的紫外线辐射剂量应保持相同的剂量梯度

B.该实验中没有对照组,还需增设一个辐射剂量为0J/m2的培养皿

C.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紫外线辐射剂量、紫外线辐射时间等

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紫外线主要是通过诱发基因突变,导致酵母菌数量减少的

解析:

该实验通过相同剂量梯度的紫外线处理实现了相互对照,A项正确,B项错误;紫外线辐射剂量是自变量;本实验没有说明酵母菌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故通过本实验不能获得“紫外线是通过诱发基因突变,导致酵母菌数量减少的”这一结论。

答案:

A

10.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解析: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可调查其洄游的路线,故A项符合。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可调查其迁徙的路线,故B项符合。

岩礁上的贝类活动能力比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故C项符合。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生物。

物种越多,丰富度越大。

标志重捕法只能调查达乌尔黄鼠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不能调查丰富度,故D项不相符。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年温州十校联考)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

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材料用具:

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健康状况良好且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并分别测量初始体温。

③把甲鼠置于0℃环境中,把乙鼠置于25℃环境中作为对照,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h,每隔4h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

请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没有破坏甲鼠的下丘脑,将甲鼠置于0℃的环境中,则甲鼠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请写出导致战栗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冷环境下,小白鼠的耗氧量会________,导致这个变化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

(4)将乙鼠从25℃移入40℃的环境中,产生炎热感觉的结构是________。

解析:

一般情况下,用活体做实验时,为避免因个体死亡或个体差异等情况而导致实验不能正常进行,常选取多个相同状况的个体进行研究。

除对下丘脑的处理方式不同外,其他的无关变量均应该相同。

实验目的为“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而最后结论的表述并没有“扣题”,而是按验证性实验处理,这是明显的错误。

低温环境下,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减少、骨骼肌战栗产热等,同时低温刺激还可以引起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此,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

答案:

(1)①取材不当,应取若干只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同的成年小白鼠 ②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将两组小白鼠均置于0℃环境中 ③实验结果与结论描述有误,应按探究性实验书写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2)神经和激素调节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3)增加 甲状腺激素 (4)大脑皮层

12.(2013年高考重庆卷)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

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

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________特性;表中①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的种类,所以应用正常细胞与淋巴瘤细胞进行对照。

由题意可知,L天冬酰胺酶能分解培养基中的L天冬酰胺,由于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L天冬酰胺,所以在添加了L天冬酰胺酶的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而正常细胞自身能够合成L天冬酰胺,所以在添加了L天冬酰胺酶的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

(2)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酶在患者体内会被识别为抗原,多次注射后,患者体内相应的抗体产生的速度更快、数量更多,使该酶快速失去活性,故疗效降低。

由于酶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在消化道中会被消化分解,故口服无效。

(3)抗肿瘤药物应能杀死肿瘤细胞,但是不应杀死正常细胞,所以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对肿瘤细胞有专一的杀伤作用。

答案:

(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13.利用给出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请回答问题:

高温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那么高温能否使甲状腺激素失活呢?

(1)实验材料和用具:

发育状况相同的蝌蚪15只,饲料甲——普通饲料,饲料乙——含适量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料丙——含适量经100℃热水处理过的甲状腺激素的饲料,池塘水,大小和其他条件相同的玻璃缸三只。

(2)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原理:

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4)实验步骤:

①取三只玻璃缸,编号为1、2、3,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池塘水。

②将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1、2、3号玻璃缸中,把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目前不知高温对甲状腺激素有何影响,因此,实验目的就是要探究这一问题。

实验步骤中要注意控制变量,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答案:

(2)探究高温能否使甲状腺激素失活 (4)③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饲料甲、乙、丙 ④观察三只玻璃缸中蝌蚪的发育状况 (5)2号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1、3号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2号玻璃缸内蝌蚪发育快,3号与2号发育相同或慢于2号快于1号

14.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

组别

培养环境

肝脏小块(数目相同)

A组

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B组

含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C组

不含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1)表中,除A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__________组。

(2)如图中曲线________是C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中曲线乙是________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