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292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教学设计二八年级政治教案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教学设计

(二)_八年级政治教案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教学设计

(二)

甘洒中学黄莹清

教学目标

1、识记:

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

2、理解:

从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三个方面说明义务教育的特征;列举实例表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依法保证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3、运用:

结合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理解,联系自己受教育义务的具体内容,制订自己的学习小规划。

4、能力:

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初步的判断能力。

5、思想教育:

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

义务教育的特征、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教学难点

义务教育普及中各方面的职责。

教学方法

讲解法,答疑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请问: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在适龄儿童和少年中普及什么教育?

(学生回答后)请你们就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你对九年义务教育的理解?

(学生回答)

师: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只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九年义务教育。

教授新课

二、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板书)

1、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板书)

师:

请大家先阅读一下本框前面的楷体字,了解一下九年义务教育的原因和意义。

师:

既然我们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了,那现在就请问:

什么叫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板书)

生: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师:

正确,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行并应尽的义务,无论哪一方,都要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受到法律的处罚;教育是专指学校教育,要在学校内接受正规的教育。

问:

通常是几年?

哪两部分?

生:

九年,包括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共九年。

师:

对,所以又称九年义务教育。

我们现在正是接受这种教育履行这种义务。

师:

在我国,教育不但有义务教育,还有其他的教育,如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作为其中一种,它又有什么特征呢?

(2)义务教育的特征(板书)

生:

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等特征。

师:

强制性:

由于法律已规定义务教育,履行义务教育已成为一种义务,因此,具有强制性;普遍性:

无论是对人对地方还是对学校,都必须接受国家的管理和监督,它包括三方面;免费性:

问:

是不是免收一切费用?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入学还要交一定的钱?

(学生回答后)师:

不是免收一切费用,每学期还要交一定杂费,但必须按国家标准收取,不准乱收费。

2、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板书)

师:

阅读楷体字,了解一下我国现在义务教育状况,并回答:

面对这些状况的对策?

(1)义务教育法(板书)

师:

为了保障义务教育顺利实行,国家于1986年4月12日,由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确保了义务教育的顺利实行。

问:

这部法律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要求阅读书中楷体字,了解义务教育法。

师:

既然我们现在接受的是义务教育,那现在就请你们就你们的实际阅读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各项权利的规定。

学生阅读后,教师对每点作适当解释并举例。

投影:

社会热心助学资料。

指导学生看漫画“如此家长”。

巩固小结

点明所学重点。

复习讨论

如果家长让你辍学务工、务农,你该怎么办?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我国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法律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设置,课堂调查,课下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个人生活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及课下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勇于依法维权。

  教学重点:

1、我国法律保障消费者的六项权利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法律地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及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调查法,知识竞赛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歌曲导入《雾里看花》

  (师)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每年的3月15日是什么日子?

  学生回答:

  (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每个公民都是消费者,每天都要进行消费活动。

今天我们进行一次集体消费活动,大家愿意吗?

  (师)那就让我们去松山旅游区游玩,愿意去的同学举手。

  (师)我们这次消费活动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准备工作:

购买一些方便食品和一些基本用品。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自己需要买什么,我们各负其责,每人买一种,想好后向我汇报”。

对要买的东西心中有数后,请决定一下去哪儿买?

为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决定购物地点、购物内容及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师)如果一位同学却碰上了不满意的事,他在一家超市没有相中想要的东西,临走出门时,被老板叫住,诬蔑他偷了超市一罐健力宝。

面对这种情况,假如你是那位同学该怎么办?

  (小品表演:

如此商店)

  (师)大家以掌声向他们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购物的消费过程,共同寻找一些消费权利,请看屏幕(多媒体显示)

  (师生共同归纳)消费者购物前的思想准备---买东西时的挑来选去,目的是对商品心中有数。

可见,消费者对商品和某项服务有明白和知晓的权利,我们称其为知悉权(板书)在购物中决定去哪买,买哪种,买不买,体现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自主选择权(板书)那么这种对商品的知悉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什么权利呢?

  (生答)人身财产安全受保护的权利(板书)

  (师)购物时遇着价格合理,质量有保障,计量也正确,又不强制这说明经营者遵循了哪一项经济活动的原则呢?

  (生答)公平原则。

  (师)那也就说,消费者同样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板书)

  超市老板诬蔑消费者偷窃,侵犯的是消费者的人格尊严。

此外,各民族和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也理应受到法律保护,即消费者还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板书)。

那么,被诬蔑的消费者去状告超市以挽回所受的名誉损害,说明受不法侵害的消费者有什么权益呢?

  (生答)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板书)

  (师)我们通过第一步购物环节明白了我们消费者享有的几项消费权利。

下面进行我们的第二步计划,集体到长途汽车站乘车准备前往目的地,接受乘车这项服务也是一个消费过程。

在上车前我们请大家注意:

请说出在这一五一节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学生讨论、汇报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消费者的这些权利是由哪些法律规定的吗?

  (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板书)

  (师)这是一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

随着消费领域的扩大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消费权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对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和劣质服务的意识越来越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那么,同学们对这部法的了解有多少呢?

我们来作一个知识竞赛,全班分成6-8组,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

  1、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什么时间通过和什么时间施行的吗?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什么特点?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具有哪些特点?

  4、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哪些人和部门承担责任呢?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有几项权利,同时又规定了经营者几项义务?

  6、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如何对待不法者?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生进行归纳总结(多媒体显示)

  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认真学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了解了它的重要地位,深刻铭记它赋予我们的权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关系到我们公民的生存与发展。

当然我们现在是消费者却不能永远以“上帝”自居,以后我们可能成为厂长、工人以生产者出现,还有可能扮演生活中总经理、售货员,以销售者的身份存在,这又要求我们承担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来。

  最后,请大家记住“3.15”这个日子,他是我们消费者的节日,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创天天“3.15”,明明白白消费,平平安安生活。

我们的第三步消费是到目的地是松山,开始郊游,请别忘了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祝大家旅途愉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三框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识记: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的类别。

 

 

 刑法的含义。

 

 

 我国刑罚的种类。

 

 

理解:

 

 

 

 用法律保卫国家安全的实例,表明我国法律的性质。

 

 

 用法律打击抢劫、盗窃、赌博、贩毒等犯罪的实例,表明我国法律惩治犯罪的作用。

 

 

 以是否触犯刑律为根据,用事例说明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运用:

收集几个案例,表明违法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能力目标

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教学重点

 

1.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概念。

2.             犯罪的基本特征。

3.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及与其作斗争的重要意义。

4.             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教学难点

 

1.             犯罪的基本特征。

违法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请同学们粗读本课的课题、框题、目题,然后写出本课知识结构框架。

 

组织学生观看投影片。

(投影一)

初中学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投影二)

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钱!

”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

刘某对此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

“有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投影三)

苏某在工厂浴室洗完澡后,忘记把自己的进口名牌手表带走。

当他想起来再去找时,手表已经不见了。

经向当时一起洗澡的林某了解,证实手表被本厂朱某拾获。

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拾到的手表,朱某却说:

“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经本单位领导调解夫效,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经过调查,认为朱某拾获手表据为己有的情况属实,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提问:

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

朱某认为:

“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

(1)使学生在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中,引起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

(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因为他们的行为都未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其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朱某认为:

“拾到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靠诚实劳动获得的财产,才是合法财产。

朱某的行为不仅是要受到舆论谴责的道德问题,同时也是违法行为。

因为,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朱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不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原主,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朱某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导入新课

孙某、刘某、朱某的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什么不同?

这不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一、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板书)

什么是违法行为(板书)

违法行为:

是指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板书)(教师提示。

应该注意的是,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而不是思想,思想落后不是违法表现。

违法的要领应从广义上理解,即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板书)(教师提示。

应该注意的是,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而不是思想,思想落后不是违法表现。

违法的概念应从广义上理解,即凡是违反了宪法、刑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提问:

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都是违反同一类别法律的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的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所以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

刘某的行为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则的行为。

哪些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呢?

例如:

市声管理法规、森林法规、环保法规、交通管理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

朱某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板书)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也就是犯罪(板书)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板书)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

(板书)

 

提问:

投影一中的孙某的违法行为与投影二中的刘某和投影三中朱某的违法行为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抢劫伤人,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较大,已经触犯刑法,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我们把这种严重违法行为叫做犯罪。

投影二、三中的刘某和朱某,拨打110取乐、拾物不还、虽然也是违法行为,但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3。

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板书)

提问:

投影二、三中的刘某和朱某的行为没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为什么也要给予制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刘某和朱某的违法行为虽然不像孙某的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也干扰了公安机关正常执行公务,影响了苏某的正常生活,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财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

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给予处罚、惩戒、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犯罪。

提问;刘某、朱某由于违反的法律不同受到的处罚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朱某不返还苏某手表是他违反民法通则要承担的民事责任。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板书)

刘某打110取乐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是行政处罚。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

(板书)

(教师讲述)。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国家行玫机关,依据国家行政法规,对犯有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指的是工商管理部门、林管部门、环保机关、公安机关等。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可补充行玫处罚的种类,以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行政处罚有:

警告、没收、罚款、责令赔偿损失、行政拘留等。

提问:

中学生王某因与同学打架,被学校给予记大过处分,这是行政处罚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学校给予王某的记大过处分不是行政处罚,是行政处分。

因为学校不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不能行使行政处罚的权力。

小结;

今天学习了:

(1)违法行为的概念;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三类;(3)一般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4)明确了一个认识问题;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却一定是违法行为。

巩固新课

复习本框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类别

 定义

 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类别

 定义

 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课后练习

辨别改错题;

 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却不一事实上是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投影一)

某市出租汽车公司司机姚某因对车队领导不满,于某年1月10日上午11时许,驾驶华沙牌小轿车从天安门广场纪念碑西侧,向北高速冲过密集的人群,撞在金水桥上,致使无辜群众5人死亡、19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

金水桥汉白玉栏杆撞毁一段,轿车被撞毁。

姚某的上述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触犯了我国刑法第14条和第115条。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判处姚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提问:

 姚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初二政治1-6课复习提纲及练习

侍崇贵

主线:

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依法治国 含义、意义、主体、核心)

1. 公民的生活离不2. 开法律:

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第6课)

2.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A.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第2课)

                               B.促进经济建设(物质文明第3课)

                               C.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4课)

                               D.保护环境(第5课)

辅线:

道德: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促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在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等到方面,做出选择和判断.(以德治国)

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课:

前言是全书的总纲.第一课主要讲法律的含义,法律的基本特征,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本课共分两框,从道德是人们遵纪守法的基础,道德又要以法律的支持为保障的相互关系切入,引导大家在法律与道德的对比中,理解和把握法律的内涵.

重点为:

A.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第二课:

本课知识点零碎,以考查选择题为主,注意把握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区别;认识到三者是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关系到每位公民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稳定和国际形象,因此每位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必须从自已做起,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重点为:

A.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的原因?

B.某种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如私自架设电网,使用音响音量过大等)

第三课:

本课三个框题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一框是必须强记的知识点,第二框第三框讲到法律规范经济行为和打击经济犯罪,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规范经济行为有助于防止经济犯罪,打击经济犯罪有助于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建设.

第四课:

本课围绕法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法律规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二是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前一部分是将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上升到国家的意志,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将其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下来,才能用法律更好的保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重点为:

A.保障性和促进性措施的理解?

B.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迷信,赌博,吸毒,制黄,贩黄,非法出版等会结合一定的材料考查;书本第54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意义.)

第五课:

环保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强调是是注意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以小带大,将社会性的环境总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应具备的环境意识和行为联系起来,努力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特别是开放性的试题要能提出解决环境部题的具体方案,给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自己怎样为保护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本课的线索是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观点,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环境污染与破坏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加以消除,而且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必然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破坏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根据其情节,危害性不同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刑罚处罚;违犯环保法律法规要受到行政处罚或刑罚处罚

第六课:

本课要重点掌握未成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为什么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保护对象,基本原则以及四个保护方面的责任,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在考查本课时,往往以漫画或文字材料创设情境,让我们分析实例材料中成年人的行为是否履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法律义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自我保护的对策(即如何自我保护?

违法的未成年人也是>.原因是

(1).自然特点仍未发育成熟

(2)法律地位上,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仍然是未成年人,且未来的路还很长(3)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经过教育改造,绝大数能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人.所以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解题思路:

(一).继续夯实基础知识,做到书本的知识融汇贯通;

(二).选择题要细心,会的一定不要失分;

(三).主观题一定要”转化”,看看试题到底问什么?

转化为书本上的知识点,开放性试题要从多角度回答;

(四).辨析题.要先判断,然后带着为什么对?

为什么错?

为什么片面?

去回答.

          为什么正确要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强调实施的好处,反之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五).材料分析题.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材料(文字.漫画.比喻等),都要从中找出主要的信息点,根据信息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知识点,然后再组织回答.

试题精练:

(1) 疑难点:

1.人们日常看到的杂乱垃圾,闻到的河水变味,听到的汽车噪声,受到的有害辐射等,属于环境问题中的()

A.环境干扰B.环境改善C.环境污染D.环境破坏

2.以下事例哪个最能体现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征()

A、2003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提议

B、我国法律规定了适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C、陈某因为敲诈勒索,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

D、在我国即使是国家领导人,也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3.2003年12月12日,国家科技部公布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泉州市所辖晋江市、石狮市等8个县市同时上榜,泉州市于1997年、1999年、2002年3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这是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

A、指引性措施B、鼓励性措施C、表彰性措施D、表扬性措施

4.我国巳经形成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巳经建立在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