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218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单元手《一双手》(2课时)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手》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

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

这些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第二处:

第17自然段: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感情,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

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

(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这三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

3.小结: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手的。

想了解这双手吗?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课文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记下来,提醒大家注意。

2.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对方生字词语读得是否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3.师范读,学生评议。

4.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5.书写指导:

把难写字写正确。

6.交流资料。

7.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画下了。

8.你画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

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巩固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介绍:

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事情。

1.练习生活,形象感知,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句子: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过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方法指导:

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做的手的模型,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句子。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肥圆。

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方法指导:

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小结:

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儿什么?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2)过渡:

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

静心下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3)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4)拓展丰情。

林业局负责人说:

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

什么是金库?

绿色的金库指什么?

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

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由张迎善的这双手。

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

有感情地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

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谁能让荒山成为绿塔;

谁能让浊水成为清溪?

他是一名普通的育林工人,

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山。

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苍山之上;

他像一棵小草,隐没在山林中。

一双手,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

一双手,忍受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

只凭这种敬业精神,

这年仅32岁的年轻育林功臣,

创建了一座绿色金库!

(2)联想升情。

作者说:

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看着这双手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结:

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双手

(粗糙、坚硬、与众不同、勤劳、造福人类)的手

作业设计

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练笔: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下来。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四单元手《手上的皮肤》(2课时)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等,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手的用途和特点,从而感受手的奇妙,珍爱我们的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文,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学生对手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

训练学生运用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入新课。

  1.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关于手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介绍给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观察结果,说说对手的了解。

  2.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大家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信息,看来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我们共同读一篇关于手的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做出评价。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

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读一读。

  4.小结:

我们可以通过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1.学习方法。

瞧,这一课的“金钥匙”又要教给我们学习的好方法,让我们共同听一听。

(教师出示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2.运用学法,默读批注。

  3.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1)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2)进行“你问我答”:

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4.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提出小组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补充解疑。

  

(2)全班交流: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手上的皮肤?

自由发言,指名板书。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引导思考以下问题:

  第四段中处理的问题:

相互比一比指纹是否相同。

  第二段中处理的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人双手的特点?

  第三段中处理的问题:

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

  5.借助板书,浏览课文,试将每段的大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名说一说。

  小结:

除了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通过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肤的知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双手?

板书设计

总述:

有趣的地方多

手掌

手上的皮肤分述手心

指纹

指甲

总述:

功能多、学问多

作业设计

1.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手指》。

  2.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内容。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四单元手语文天地(4时)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摘录笔记,积累带“手”的成语。

2.实践初显身手,阅读《手指》,体会手指的用途。

3.通过习作表达,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积累,了解更多关于手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积累,了解更多关于手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会审题、会分析作文题。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交流你这一单元的摘录笔记。

3.指导学生在笔记中加入适当的插图。

二、读读成语

1.观察一下成语的特点。

2.你理解他们中的那些词?

3.选你理解的词语造句。

4.你还知道哪些带“手”字的成语。

三、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1.出示书中例句。

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

我握的是手吗?

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2.提出问题:

这句话描写了“我”怎样的心情?

是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心情的?

你也试着用这种手法写一写自己的心情。

3.交流。

四、初显身手

1.分小组,选择一种有趣的游戏。

2.合作完成游戏,另选一个有条理地记录下游戏的过程。

3.组员共同思考,用简单的、准确的词语概括每一步。

第二课时

一、学习金钥匙的内容。

1.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记下不懂得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这些都是做批注笔记。

2.回忆这一单元此方法的运用过程。

二、用批注的方法学习“手指”

1.读文,用批注的方法自学。

2.交流学习体会。

3.朗读好词佳句。

4.这篇短文让你懂得了什么?

三、排演课本剧

要求:

以短文为依据,进行再创造,形式不限。

四、课堂小结

收集更多有关手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谈一谈

1.出示三双手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三双手的主人分别是谁?

(注意提示是一个家庭中)你是根据什么特点猜出来的?

是啊,爸爸的手粗大有力,妈妈的手温暖细腻,孩子的手稚嫩灵巧。

每一个人的手都不同,请大家填完整下面的题目,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题目。

———的手

二、审题

———的手

可以填上不同的修饰词语,如人物可以写爸爸、妈妈……职业可以写老师、医生……突出某一特点可以写温暖、严厉、友谊……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不同,文章的立意自然就不同。

行文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管如何立意,均要从“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手”的特征、功能作用的叙述、描写、抒情,来阐述中心。

三、习作训练

1.习作要求。

爸爸的手粗大有力,妈妈的手温暖细腻,孩子的手稚嫩灵巧……每一个人的手都不同,请大家填写完整下面的题目,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的手

2.习作指导

(1)你们都想写谁的手?

围绕你所选的这双手,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这么多的内容,我们该如何用它们体现我们的用意?

如果现在动笔就写,是不是有种不知该如何下笔的感觉?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一双手》的写作特点。

回忆课文围绕张迎善的手都写了哪些内容。

(手的样子——产生的原因——品质)

在写手的样子时,你认为哪些句子很形象?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将手的样子写得如此生动?

(比喻的手法、观察仔细、亲身感受、数字、颜色……)

通过手,我们从中了解到张迎善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手的样子告诉我们的吗?

(是具体事例)通过写手所做的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这正是我们这次作文所要注意的。

(3)可先拟提纲,再写作。

四、独立习作

第四课时

一、回顾习作要求。

1.“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

只要肯用心,一字值千金。

”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相信在大家的精心修改后,大家的习作会更加精彩。

2.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二、明确评议要求:

1.语句是否通顺。

2.选材是否合理,习作重点有没有得到体现。

3.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

4.有无错别字。

三、分组评议

1.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互相修改作文。

2.用相应修改符号做好批注。

3.教师巡视指导。

四、集体评议

1.选取优秀习作与问题习作各一篇。

2.学生集体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自主修改

根据同学提出的意见修改习作。

六、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的手

选定题目——描述手的特点——选择事例加以说明——总结手的特点

手的样子——产生的原因——品质

作业设计

完成并修改习作。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