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194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

《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综合测评8.docx

新教材综合测评8

综合测评(八)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丰富词语积累(34分)

1.下列加点词中,用了比喻义的一项是(3分)(  )

A.青少年是民族的后代,祖国的未来。

B.我们智慧的祖先创造的“立志”这个词,是寓意颇深的。

C.我想也该叫万年青享受点大好春光了。

D.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不能留尾巴。

D 解析A、B、C三项用的都是本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状常物,即描写日常所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环境布置等等,________,形态各异,写起来自然别有乐趣。

②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急于表达,“语出惊人才能吸引眼球,回归常识却无人喝彩”的情形________,“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的表达态势越来越严重。

③什么叫作美?

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________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A.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B.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C.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D.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B 解析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触目皆是:

目光触及的都是这样,形容非常多。

俯拾即是: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第①句强调的是“日常所见”,即多而易见,应填“触目皆是”。

第②句强调该情形很常见,应填“比比皆是”。

第③句强调“美”要经过心灵的创造,不能轻易见到并获得,应填“俯拾即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人大概要到了30岁以后,才会渐渐地收敛起往日招摇过市的锋芒,在遇到不遂心之事的时候,做到安之若素吧!

②重温师恩,感受同学情,在毕业三十年的聚会上,同学们谈笑自若,互相交流着毕业以来的境况。

③季羡林先生风雨如磐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

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⑤因监察机制缺失,权力无限膨胀,一些官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讲排场,比阔气,一言九鼎,终因贪腐丢官。

⑥宇宙茫无涯际,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A.①③⑥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⑤⑥

B 解析①安之若素: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使用正确。

②谈笑自若:

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

不合语境。

③风雨如磐:

形容风雨极大,常用来比喻形势严峻、社会动荡。

用错对象。

④沸反盈天:

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使用正确。

⑤一言九鼎:

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不合语境。

⑥茫无涯际: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使用正确。

4.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成语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

从它的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人定胜天、脚踏实地)、并列关系(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动宾关系(平分秋色、大显身手)、偏正关系(世外桃源、一盘散沙)、补充关系(轻于鸿毛、遗臭万年)等。

按照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梳理下列成语。

(10分)

三顾茅庐  不耻下问  任重道远  春风得意

一帆风顺  纸上谈兵  朝三暮四  空中楼阁

集思广益  逃之夭夭  锦上添花  想入非非

中流砥柱  可歌可泣  天衣无缝  百感交集

痛改前非  战无不胜  孤芳自赏  居心叵测

循规蹈矩  恨铁不成钢 自欺欺人  语重心长

水深火热

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

主谓关系

并列关系

动宾关系

偏正关系

补充关系

答案

神话传说

天衣无缝

寓言故事

朝三暮四

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纸上谈兵,百感交集,居心叵测

文人作品

不耻下问,任重道远,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空中楼阁,集思广益,逃之夭夭,锦上添花,中流砥柱,可歌可泣,痛改前非,战无不胜,孤芳自赏,循规蹈矩,恨铁不成钢,自欺欺人,语重心长,水深火热

外来文化

想入非非

主谓关系

春风得意,一帆风顺,想入非非,天衣无缝,百感交集,孤芳自赏,居心叵测

并列关系

任重道远,朝三暮四,集思广益,可歌可泣,循规蹈矩,自欺欺人,语重心长,水深火热

动宾关系

三顾茅庐,痛改前非

偏正关系

不耻下问,纸上谈兵,空中楼阁,锦上添花,中流砥柱

补充关系

逃之夭夭,战无不胜,恨铁不成钢

5.成语与俗语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

写出与下面俗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

(8分)

示例:

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跟前卖“三字经”——班门弄斧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分道扬镳

(1)鸡蛋里挑骨头________________

(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________________

(3)打开窗户说亮话________________

(4)针尖儿对麦芒________________

(5)人心不足蛇吞象________________

(6)捡了芝麻,丢了西瓜________________

(7)拆东墙补西墙________________

(8)偷鸡不成蚀把米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吹毛求疵 

(2)一曝十寒 (3)开诚布公 (4)针锋相对 (5)贪得无厌 (6)舍本逐末 (7)捉襟见肘 (8)弄巧成拙

6.佛系,指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各个领域的“佛系+”相继出现。

请你依照示例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

(3分)

佛系买家:

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

佛系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根据题干中对“佛系”的定义,找到相应的主体,对主体的“佛系”表现进行准确解读即可。

注意句式与示例保持一致。

答案(示例1)(佛系)学生 不旷课,不抬杠,不质疑,考试分高拼人品,及格便是缘,挂科也认命。

(示例2)(佛系)父母 不比较,不强求,不矫情,子女优秀不炫耀,平庸不苦恼,垫底不沮丧。

7.在传统观念中,“狗”是卑劣下贱的代名词。

但是,网络上出现了一组格式为“××成狗”的新词语,如:

第一组:

①教室里暖气不热,我们冷成狗。

②我今天上课迟到了,被老班骂成狗。

③在那些忙成狗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慰藉就是每天能吃到母亲做的饭。

第二组:

①今天网速太慢了,视频卡成狗。

②相机像素太低,画质渣成狗。

③人浮于事,管理失序,整个单位烂成狗。

请根据以上两组例句,分别概括“××成狗”在实际应用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所表露的情绪。

(4分)

(1)用于自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于喻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组中,“冷成狗”是说自己饱受寒冷的侵袭,“骂成狗”是说自己受到严厉的责备,“忙成狗”是说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这三个词语都是在说自己不幸的遭遇,但这种遭遇又是不可避免的,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充满自嘲意味。

第二组中,“视频卡成狗”是对网速极慢表示的强烈不满,“画质渣成狗”是对相机像素太低的抱怨,“单位烂成狗”是对单位管理不当、人事安排不合理的控诉,这三个词语都是在表达对身边不和谐现象的不满,充满了抱怨和嫌弃。

答案

(1)多描述自己某种可怜、糟糕的经历,表达一种无奈之情,充满自嘲意味。

(2)多描述令人不满意的状态,充满了抱怨和嫌弃。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33分)

(一)请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出

【本义】长出。

【引申义】①出来。

②出去,外出。

③逃出。

④拿出,交纳。

⑤产生,发生。

⑥出现,显露。

⑦超出,超过。

⑧出任,出仕。

⑨出兵,出征。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从这产生的吧?

(2)脸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他。

9.辞

【本义】诉讼,打官司。

【引申义】①言辞,文辞。

②一种文学体裁。

③借口。

④推辞。

⑤告辞。

(1)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3)早上告别爹娘离开,晚上在黄河边露宿。

10.达

【本义】道路畅通。

【引申义】①到达。

②通晓,明白。

③传达。

④表达。

⑤显达。

⑥通达事理,见识高远。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3)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11.复

【本义】返回,回来。

【引申义】①回答。

②回报。

③恢复。

④还原。

⑤再。

⑥重复。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2)复兴汉室,迁还旧都。

(3)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二)词义演变。

一个词在古代基本的常用意义,被称为这个词的古义。

后来词义不断发展、变化,词语的新义就产生了,而成语中部分词语则保留了古义。

12.词义扩大。

体:

古义是身体的某一部分,今义指整个身体。

五体投地:

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形容敬佩到了极点。

请仿此形式,另举两例。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响:

古义是回声,今义泛指一切声响。

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地集中,像回声一样地反应,形容群起赞同。

(2)色:

古义指脸上表现的神情、气色,即脸色;今义泛指所有的颜色。

声色俱厉: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13.词义缩小。

(1)臭:

古义指气味,包括香气和难闻的气味;今义专指难闻的气味。

乳臭未干: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无声无臭: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

(2)宫:

古义是房屋的通称,现在一般专指帝王的宫殿。

清宫除道:

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请仿此形式,另举两例。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金:

古义泛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

固若金汤:

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金:

金属造的城。

汤:

灌满滚水的护城河)。

(2)丈夫:

古义泛指男子,今义专指女性的配偶。

巾帼丈夫:

有男子气概的女子。

14.词义转移。

(1)走:

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走马看花: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2)木:

古义指树,今义指木头。

缘木求鱼:

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请仿此形式,另举两例。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兵:

古义指兵器,今义指士兵。

短兵相接:

双方用刀剑等短兵器进行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汤:

古义指热水,今义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及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赴汤蹈火:

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15.感情色彩变化。

乖:

古义指乖张、不顺,今义主要指听话、顺从,贬义变褒义。

时乖命蹇:

时运不好,命运不佳。

请仿此形式,另举一例。

(1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危:

古义是端正,引申为正直,是褒义词;而今义是危险,是贬义词。

危言正色:

正直的言论和严厉的态度。

16.程度轻重变化。

诛:

古义是责备、谴责;今义词义加重,引申为惩罚,再引申为杀死,如诛杀。

口诛笔伐:

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请仿此形式,另举两例。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恨:

古义是遗憾,今义是仇恨。

古义轻,今义重。

抱恨黄泉:

心怀遗憾离开人间。

(2)怨:

古义是仇恨,今义是责怪。

古义重,今义轻。

以怨报德:

用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惠。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33分)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古人赏花,各有所好。

就花色而言,有人喜欢浓妆,要求色彩__①__;有人偏爱淡妆,要求色彩素淡。

就花质而言,有的喜欢牡丹的富贵、芍药的华丽,有的__②__菊花的优美、水仙的高雅。

__③__,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审美观点自然也不尽相同。

A.①热烈    ②尊崇

③是钟情于内在气质还是看重外在特色

B.①浓烈    ②推崇

③是看重外在特色还是钟情于内在气质

C.①热烈    ②推崇

③是钟情于内在气质还是看重外在特色

D.①浓烈    ②尊崇

③是看重外在特色还是钟情于内在气质

B 解析①热烈:

形容情绪高昂,兴奋激动。

浓烈:

浓重强烈。

这里用“浓烈”修饰“色彩”。

②尊崇:

尊敬推崇。

推崇:

十分推重。

这里用“推崇”表示非常看重花的品质。

③分析语境可知,应先说“外在特色”,后说“内在气质”,使前后照应。

1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去二三________,烟村四五______。

亭台六七______,八九十________花。

(2)分析数量词在该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里 家 座 枝

(2)本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图。

数词和量词的巧妙结合,使该诗形象丰满,朗朗上口。

19.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4分)

例:

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儿,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来表达,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儿,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如用四个字来表达,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甚至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局,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来表达,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败北(折戟) 饮恨赛场(铩羽而归) 冲击冠军的努力付诸东流

(2)握手言和 难分伯仲 难决雌雄(任选两个即可)

20.著名漫画家丁聪去世后,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

编者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

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样改的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应从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鲜明的角度分析,结合丁聪的形象揣摹编者的修改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刘梦溪的标题强调丁聪虽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值得悼念。

编者改后的标题既体现了老人童心未泯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这位漫画家的影响之大;既保留了怀念丁聪的想法,又巧妙利用其名字鲜明地点出其智慧。

21.苏轼《东栏梨花》一诗中说: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请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要求:

①理由充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明确自己对题干中的观点的态度,指出能不能改动。

其次阐明理由,指出这种改动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诗人创作意图的表达的影响。

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答案(示例)诗人惆怅是因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指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

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寄托了诗人的人生感悟。

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那么第二句的“花”就是指桃花。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画面,和“惆怅东栏一株雪”的伤感情绪不协调。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3分)(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观察,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D.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D 解析A项,“狡猾”是贬义褒用,在句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

B项,“标致”是褒义贬用,表达鲁迅先生对醉生梦死、贪于玩乐的清朝留学生的愤慨之情。

C项,“聪明”是褒义贬用,在句中是“愚蠢”的意思,包含着“我”深深的自责、自嘲。

23.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

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4分)

①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②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③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④赈灾活动,捐款累计⑤已逾100万元之巨。

⑥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物、物品折款)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

这些钱物⑦已经转送到了灾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广播稿这一文体的要求。

广播稿讲究一听就明白,忌产生歧义,要避免同音相混,③④必须改动;广播稿讲究通俗、口语化,忌文言词句、插入成分,⑤⑥必须改动。

答案③④⑤⑥

24.下面一则通知的片段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通 知

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

请广大师生于9月30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

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照顾到”“打算”“剩余的钱”“拿走”“抓紧时间”都是口语色彩较浓厚的词语,应改为相应的书面用语。

注意意思要保持不变。

答案①“照顾到”改为“满足”;②“打算”改为“计划”;③“剩余的钱”改为“余额”;④“拿走”改为“领取”;⑤“抓紧时间”改为“及时”。

四、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传统的命题作文。

材料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解释“韧性”的含义;第二句指出中华文明体现出“韧”的精神,即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精神;第三句指出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在什么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