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065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1、圆柱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

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

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牙签盒、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

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只要能闭着眼摸出老师想要的物体,就算你过关。

谁愿意来?

其他同学作裁判。

请摸出一个长长的、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物体。

长方体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请再摸出一个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

它在数学上叫什么名字?

(圆柱)

师:

你可真聪明。

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

二、新课探究

(一)明确各部分名称

1.日常生活中的圆柱。

师:

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生:

茶叶筒是圆柱形的;水桶是圆柱形的;通风管是圆柱形的;木桩是圆柱形的;铅笔是圆柱形的……(边说边指自己手中的圆柱)

师:

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形的物品,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有的可能大家没怎么见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如果你认识它,就说出它的名字来。

(投影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物体上面都有哪一种几何图形的影子?

(圆柱)

师:

生活中的圆柱美不美?

生:

太美了。

师: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2.圆柱的底面。

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物品,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在小组内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可以结合研究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内观察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师: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

我们小组认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我们是通过测量两个圆的直径知道的。

生2:

我们小组也认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我们是通过测量两个圆的周长知道的。

……

师:

对,我们把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叫做圆柱的底面。

〔板书:

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投影演示圆柱底面的大小完全相等。

圆柱的底面(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的粗细)

师:

大家看这两个圆柱,它们的底面大小相等吗?

生:

不相等,一个大一个小。

师:

现在我两只手表现的是圆柱的底面大小,当圆柱的底面发现变化(手比划变粗变细),圆柱的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生:

圆柱的粗细发生了变化。

师:

所以说,圆柱底面的大小决定了圆柱的粗细。

3.圆柱的侧面。

师:

哪一组来汇报你们的第二条发现?

生:

我发现除了这两个底面之外,还有一个不是平的面,它是弯曲的。

圆柱可以沿着这个面滚动。

师:

你观察得很用心,这个弯曲的面是曲面(以手示意),我们把它叫做圆柱的侧面。

(板书:

侧面)

投影演示圆柱的侧面。

师:

哪一组来汇报你们的第三个发现?

生:

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板书)

4.圆柱的高。

师:

真不错,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知道了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下面再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两个圆柱,(出示两个圆柱)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

这两个圆柱一高一矮。

师: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什么有关系。

生:

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底面间的距离有关系。

另一学生再发表意见。

师:

我们把圆柱两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板书:

高)

投影演示圆柱的高。

其实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就是圆柱的高,高决定圆柱的高矮。

(出示一个装满牙签的牙签盒)

师:

这是什么?

生:

牙签盒。

师:

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

圆柱形的。

师:

由于它的底面很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取出一根牙签放在圆柱边缘)这根牙签可以看作什么?

生:

圆柱的高。

师:

这里面装了100根牙签,说明什么?

生:

说明这100根牙签都可以看作是这个圆柱的高,这个圆柱的高有100条。

师:

如果牙签变细为原来的一半,可以装多少根?

生:

200根,说明此时这200根牙签都可以看作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

如果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直到无穷细呢?

生:

可以装无数根牙签,说明这无数根牙签都可以看作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板书: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师: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怎么样?

生:

长度相等。

师:

关于圆柱的高,它还有许多别称,你们知道吗?

生1:

(出示圆柱形状的铅笔)指一指它的高,它的高我们通常称为“长”。

生2:

(出示硬币)指一指这枚硬币的高,我们一般叫做“厚”。

生3:

挖一口圆柱形的井,人们往往称它的高称为“深”。

生4:

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的,它的高叫做“宽”。

……

师: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辨认圆柱的高。

(二)圆柱侧面展开图

动手创造:

师:

你们真是太棒了,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是一种享受。

再给你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亲手制作一个圆柱,愿不愿意?

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请你们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圆柱。

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用投影出示)

(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圆柱的?

(2)通过制作的过程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和制作圆柱。

学生制作好了之后,指定一人代表小组介绍制作圆柱的过程。

(让学生边介绍边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制作圆柱的过程)

生1:

我们组从3个圆、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中选择了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把正方形卷成一个圆筒,粘贴成一个圆柱。

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生2:

我们组从3个圆、2个长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粘贴成一个圆柱。

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

为什么不用另一个长方形?

生1:

因为另一个长方形卷起来比这两个圆大。

生2:

我们组从3个圆、1个长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中选择1个平行四边形和2个完全相同的圆,把平行四边形卷成一个圆筒,粘贴成一个圆柱。

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斜着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

通过制作圆柱和这三个小组代表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就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斜着剪开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相当于圆柱的高。

(三)小结

师:

刚才大家通过观察研究手中的圆柱以及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动手制作等方法,认识了圆柱。

来结合板书说说,你知道了圆柱的哪些知识。

我猜同学们一定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会运用这些知识吧?

那我们现在做几道练习题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好吗?

三、课堂小结

师:

刚才大家通过观察研究手中的圆柱和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动手制作等方法,认识了圆柱。

来结合板书说说,你知道了圆柱的哪些知识?

学生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2个底面    1个侧面    无数条高

完全相同的圆  曲面    长度相等

圆柱侧面    底面圆的周长  高

长方形   长    

课堂作业

A类

1.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

哪些不是圆柱?

2.填空。

(1)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2)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

(3)右面这两个圆柱(  )粗一些,(  )细一些。

圆柱的粗细由(   )决定。

(    )高一些,(    )矮一些。

圆柱的高矮由圆柱的(   )决定。

(4)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3厘米,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圆柱的高是(   )厘米。

(6)日常生活中,(   )、(   )、(   )、(   )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

3.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考查知识点:

圆柱的认识;能力要求:

掌握圆柱的特征)

B类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考查知识点:

圆柱的认识;能力要求: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参考答案

A类

1.只有①和④是圆柱,其他都不是圆柱。

2.

(1)底面周长(或高) 高(或底面周长) 

(2)底面 圆 高

(3)② ① 底面直径 ① ② 高 (4)12.56 3 (5)18.84 (6)略 3.略

B类:

教材习题

第18页“做一做”

1.略

2.图

(1)是以长方形的宽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cm。

(2)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是1cm,高是2cm。

第19页“做一做”

1.略

2.长:

3.14×(5×2)=31.4(cm) 宽:

20cm

第20页“练习三”

1.是圆柱的为第1个,第3个和第5个。

2.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3.第1个 4.略 5.圆柱

教学反思:

 

2、圆柱的表面积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

教材第21~2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迁移,探索新知识。

3.通过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求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通过对圆柱的认识,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

以前学过了表面积,你觉得表面积是什么?

生1:

我知道了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相等的圆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生2:

我知道了沿着圆柱侧面上的高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生3: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生4:

我觉得表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之和。

……

师:

长方体、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它们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圆柱也是立体图形,圆柱的表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新课探究

1.教学例3。

师:

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生: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是这3个面的总面积,也就是说圆柱的表面积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面积之和。

师:

你会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吗?

生:

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等的圆,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只要知道底面半径就能算出圆柱的底面积。

师:

看来圆柱的底面积容易算出来,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可以跟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

由圆柱的展开图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其实就是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已知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2.教学例4。

师:

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就来尝试解决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

(课件出示:

教材第22页例4)

师:

解答这道题要注意什么?

生1:

这道题是要求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实际是求这个圆柱形帽子的表面积。

结合实际,我们计算的时候,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帽子的上顶)的面积之和。

生2:

还要注意实际,最后的结果保留整百数时要采用“进一法”,因为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师:

明确要注意的问题,请同学结合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尝试独立解答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订正:

帽子的侧面积:

3.14×20×30=1884(cm2)

帽顶的面积:

3.14×(20÷2)2=314(cm2)

需要用的面料:

1884+314=2198≈2200(cm2)

答:

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2200cm2的面料。

三、课堂小结

师: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板书小结

圆柱的表面积

表面积 

 

 

课堂作业

A类

李师傅用白铁皮制作直径是1分米、长是1米的烟囱。

制作25节,大约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

(考查知识点:

圆柱的表面积;能力要求: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一个圆柱沿着底面直径纵切成相等的两部分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考查知识点:

圆柱的表面积;能力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A类:

1分米=0.1米

3.14×0.1×1×25=7.85(平方米)

B类:

 3.14×4×(80÷2÷4)

=3.14×4×10

=125.6(平方厘米)

教材习题

第21页“做一做”

3.14×(5×2)×20=628(cm2)

第22页“做一做”

1.

(1)1.6×0.7=1.12(m2)

(2)3.14×(3.2×2)×5=100.48(dm2)

2.3.14×8×13+3.14×(8÷2)2=376.8(cm2)

第23页“练习四”

1.3.14×6×12+3.14×(6÷2)2×2=282.6(cm2)

3.14×40×3+3.14×(40÷2)2×2=2888.8(cm2)

3.14×18×15+3.14×(18÷2)2×2=1356.48(cm2)

2.3.14×1.2×2=7.536(m2)

3.3.14×1.5×2.5=11.775(m2)

4.3.14×3×2+3.14×(3÷2)2=25.905(m2)

5.长:

6×6=36(cm) 宽:

6×4=24(cm) 高:

12cm

6.10×10×2+15×10×4=800(cm2)

6×6×6=216(dm2)

3.14×(5×2)×12+3.14×52×2=533.8(cm2)

7.黑布:

3.14×20×10+3.14×(20÷2)2=942(cm2)

红布:

20+10+10=40(cm) 40÷2=20(cm) 3.14×202-3.14×(20÷2)2=942(cm2)

942=942 两种颜色的布用得同样多。

8.花布:

3.14×18×80=4521.6(cm2)

黄布:

3.14×(18÷2)2×2=508.68(cm2)

9.3.14×20×30+3.14×(20÷2)2×2-78.5×2=2355(cm2)

10.12×=9(dm) 3.14×9×12+3.14×(9÷2)2=402.705(dm2)≈403(dm2)

11.

(1)3.14×12×55+(12×16×2+12×12)×2-3.14×(12÷2)2=3015.36(cm2)=

0.301536(m2)

(2)0.301536×30×5≈45.23(元)

12.3.14×(2×2)=12.56(dm) 188.4÷12.56=15(dm)

13.3.14×0.32×6=1.6956(m2)

14*.1∶π

教学反思:

 

3、圆柱的体积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

教材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在公式推导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圆柱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教师: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来解决的,那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

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5。

讲授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演示动画“圆柱的体积”)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的形状,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A.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没变,但形状变了。

B.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的立体图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C.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高的长度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5)通过以上的观察,启发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①学生分组讨论:

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②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

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

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③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

(板书:

V=Sh)

2.教学例6。

出示教材第26页例6。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师:

要知道能否装下这袋奶,首先要计算出什么?

学生:

杯子的容积。

(3)指明要计算杯子的容积,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50.24(cm2)

杯子的容积:

50.24×10=502.4(mL)

答:

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3.教学例7。

师:

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

遇到了什么问题?

有什么办法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7页例7)

生1:

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生2:

我们可以先转化成圆柱,再计算瓶子的容积。

师:

怎样转化呢?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瓶子里的水的体积始终是不变的,即使瓶子倒置后,水的体积与原来还是一样的,这样就说明瓶子的容积其实就是水的体积加上18cm高的圆柱的体积。

•也就是把瓶子的容积转化成了两个圆柱的体积。

……

师:

尝试自己解答一下。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瓶子的容积=3.14×(8÷2)2×7+3.14×(8÷2)2×18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3.14×16×25

=1256(cm3)

=1256(mL)

答: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不强求算法一致。

三、课堂小结

师: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利用“转化”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利用了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来进行体积的计算。

•在五年级时,计算梨的体积也是用了转化的方法。

……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课堂作业

A类

1.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

高h(米)

圆柱的体积V(立方米)

15

3

6.4

4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半径是10米,深1.5米。

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考查知识点:

圆柱的体积;能力要求: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B类

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高为9分米,体积为162立方分米。

另一个圆柱的高为3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考查知识点:

圆柱的体积;能力要求:

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参考答案

A类:

1.45 25.6

2.314平方米 471立方米 

B类:

54立方分米

教材习题

第25页“做一做”

1.75×90=6750(cm3)

2.3.14×(1÷2)2×10=7.85(m3)

第26页“做一做”

1.3.14×(8÷2)2×15=753.6(cm3) 753.6cm3=0.7356L 0.7536<1 不够。

2.3.14×(0.4÷2)2×5÷0.02≈31(张)

第27页“做一做”

3.14×(6÷2)2×10=282.6(cm3) 282.6cm3=282.6mL

第28页“练习五”

1.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2.3.14×(60÷2)2×90=254340(cm3) 254340cm3=254340mL

3.3.14×(3÷2)2×0.5×2=7.065(m3)

4.80÷16=5(cm)

5.3.14×1.52×2×750=10597.5(千克) 10597.5千克=10.5975吨

6.表面积:

3.14×6×12+3.14×(6÷2)2×2=282.6(cm2)

体积:

3.14×(6÷2)2×12=339.12(cm3)

表面积:

(20×10+20×15+15×10)×2=1300(cm2) 体积:

20×10×15=3000(cm3)

表面积:

3.14×14×5+3.14×(14÷2)2×2=527.52(cm2)

体积:

3.14×(14÷2)2×5=769.3(cm3)

7.25cm=0.25m 35-3.14×(2÷2)2×0.25=34.215(立方米)

8.3.14×(6÷2)2×11×(2+1)=932.58(cm3) 932.58cm3=932.58mL

932.58>800不够

9.81÷4.5×3=54(dm3)

10.3.14×(10÷2)2×2=157(cm3)

11.3.14×(1.2÷2)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