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75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1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docx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二OO八年四月

 

江苏伟丰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无锡市宜兴技术质量监督局与江苏伟丰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所签定的施工合同文本。

2、江苏省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文件。

3、我国现行的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及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

4、我国现行的有关机具设备和材料的施工要求和标准。

(二)、采用国家及地方规范有关资料

1、《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房屋建筑)2002版

2、《工程测量规范》(GBJ)

3、《土方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8、《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9、《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规范》(GB)

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J16-87)

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

1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19、《建筑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2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2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22、《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

2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24、《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

2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外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27、《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28、《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03)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国家线缆检测中心工程位于宜兴市环科园104国道西侧,工程总建筑面积11004m2,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全框架结构。

建设单位:

无锡市宜兴质量技术监督局

设计单位:

江苏省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无锡建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江苏恒鸿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江苏伟丰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建筑特点

填充墙体为蒸压轻质加气砼砌块;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墙,内墙为页岩模数实心砖墙。

楼地面:

地下一层车库,地下水泵房、配电间为水泥地楼面;楼梯间、开水间、卫生间贴防滑地砖;门厅地面为光面花岗岩地面;一楼南北门廊及平台踏步为毛面花岗岩地面;办公室为自流平PVC塑胶地板;汽车坡道为不发火水泥地面;宿舍、客房、招待室为复合木地板楼面。

屋面:

屋面为保温防水屋面,保温层采用40厚聚苯乙烯保温板。

墙面:

内墙采用白色乳胶漆;卫生间、开水间为瓷砖墙面;地下一层车库为混合砂浆墙面。

外墙采用ZL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再涂以聚氨酯外墙涂料。

(二)结构特点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为预应力管桩,围护墙体为蒸压轻质加气砼砌块,楼板为现浇混凝土楼板。

二、施工部署

(一)施工准备工作

1、现场准备

1.1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多,范围广,因此在进场前应周密考虑,使施工准备工作既能为工程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和物资保证,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停工。

1.2进场后将场地合理规划,硬化处理后用于安置设备、堆放材料、运输。

1.3按建设单位要求修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

2、技术准备

2.1及时组织项目部人员审查施工图纸,及时参加图纸会审,解决设计中存在问题。

2.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完整施工图纸及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用以指导施工操作。

2.3编制施工图预算,提出工料分析并进行成本核算,以便有计划地组织材料、人员及时进场,减少材料浪费和人员误工。

2.4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正负零点相应标高及总平面图进行工程定位放线。

2.5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做好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

3、材料、设备及劳动力准备(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计划见附表)

3.1工程主要材料投入及进场计划:

大型设备、机具、材料等应提前组织进场,以免延误工期。

同时为避免现场材料集中,造成施工现场管理困难的局面,施工时,现场主要物资根据施工进度情况组织进场。

具体投入情况及进场计划见附表。

3.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进出场计划: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本公司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并保证其运转能力及使用率。

机械设备投入情况如下:

3.2.1土方施工阶段:

土方施工时,现场配备大型挖掘机1台,运输车量可根据现场土方量及存放量确定。

3.2.2基础施工阶段:

塔吊QTZ40一台,350搅拌机1台,钢筋加工机械切断机、弯曲机、调直机各1台;其他机械随施工需要,按进度进场、安装。

3.2.3主体施工阶段:

塔吊QTZ40一台,350搅拌机1台,钢筋加工机械切断机、弯曲机、调直机各1台;其他机械随施工需要,按进度进场、安装。

3.2.4装饰施工阶段:

塔吊QTZ40一台,井字架2套,350搅拌机1台。

具体机械设备配备情况见附表。

3.3劳动力安排计划:

结合工程结构形式与工期特点,本工程基础与主体施工时,采用混合队伍,即钢筋队、木工队、瓦工队等各工种按一定比例配备人员,以利于各工种之间相互搭配,均衡施工,保证施工进度。

施工过程中,合理组织劳动力进场,控制好各阶段的工期和质量。

装修施工阶段,采用各专业班组单独施工,即内外装修和设备安装工程同时分段、分层、分专业立体交叉施工。

4、施工管理与专业技术配备

施工过程中采用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由项目经理全面组织施工,确保高速、优质、安全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项目经理部由技术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管理人员组成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设备、财务劳资、防火保卫、生活福利、总包协调等组织齐全的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以一流的管理与施工水平创造出精品的工程。

项目部人员配备情况详见:

现场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及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表(见下表)。

项目经理:

王雅斌(负责监督、协调现场的施工、材料供应、财务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负责与周围其它单位和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的关系。

施工员:

潘岳平(负责施工管理和生产调度等工作。

负责搞好现场文明施工、过程检验和试验以及现场计量管理工作。

技术员:

王炜(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交底,实现过程监测,技术资料填写、收集、整理)

质检员:

邵剑英(负责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验收、评定,做好质量记录,并对预防和纠正措施进行验证,严格把好质量关。

材料员:

万应义(负责物资采购、运输等工作,参与对物资分供方进行评审,在授权范围内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按计划采购合格物资,并对进货进行验证,并收集有关资料。

安全员:

庄国强(负责施工安全控制工作及对机械管理全面负责。

预算员:

史珊(负责工程预算、决算及材料汇总表,配合材料部门编制本项目物资采购计划,配合施工部门搞好定额分析。

保管员:

黄盘福(负责物资贮存和保管等工作,严格按规定对物资进行验收、贮存标识、发放,做好各项记录。

项目部人员一览表

序号

职务

姓名

相关证号

1

项目经理

王雅斌

2

施工员

潘岳平

957215

4

技术员

王炜

037

5

质检员

邵剑英

B10587

6

安全员

庄国强

苏建安C(2007)

7

材料员

万应义

973424

8

预算员

史珊

973435

9

保管员

黄盘福

(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推广建设部推广的新技术及企业多年施工总结并得到专家认可的新工艺。

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达到在不提高工程成本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加速施工进度,降低劳动消耗,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并改善施工环境。

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为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混凝土工程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2、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本工程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采用电渣压力焊接技术连接竖向钢筋。

3、混凝土“二次振捣、多次抹压”技术应用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采用“二次振捣、多次抹压”施工工艺。

即混凝土随浇筑随振捣并进行粗平;待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二次振捣后进行表面平整、抹压,达到精平;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最后一次表面抹压。

4.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1)新型模板应用:

本工程模板采用十一夹板胶合板模板,钢木组合支撑体系。

(2)钢管脚手架应用

本工程外围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双排脚手架,结构上安全可靠,强化了使用功能;外观上整洁美观,美化了施工环境。

5.新型建筑保温技术

本工程采用ZL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

6.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本工程利用PKPM软件编制施工图预算;利用计算机绘图、网络软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排控制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工程技术、质量资料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用计算机进行计划统计、劳动力管理,使项目决策者可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情况,正确协调各方的关系,及时统筹调配劳动力,使施工管理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主要施工目标

1、工期目标

预计开工日期:

2008年5月1日预计竣工日期:

2008年11月30日

2、质量目标

无锡市优质结构工程,争创无锡市优“太湖杯”

3、安全管理目标

3.1杜绝重大安全事故;

3.2轻伤事故控制在用工人数的1‰以内;

3.3不发生重大机械、火灾等安全事故

3.4“三宝”正确使用率100%

4、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争创无锡市文明工地。

5环境目标:

5.1 废弃物达标排放

5.2施工场地噪声达标、不影响学校日常教学

5.3杜绝因环境因素影响周围社区正常生活投诉事件的发生

6机械设备:

完好率95%,利用率85%

三、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一)布置说明

施工通道:

按规划道路位置硬铺作为临时施工道路,其标高低于规划道路标高,竣工后可作为规划道路的基础。

现场围护:

进场后修建封闭围墙,出入口设安全门,门侧为门卫室,设专人值班。

给排水设施:

施工现场沿道路四周环通布置上水管线,埋入地下500mm,上部回填砂。

管线转角消防栓处设阀门。

建筑物四周及道路两侧设300×300mm排水沟(i=3%),排水沟上设盖板,场地积水及时排往市政管线。

通讯设施配备:

工人组长和机械指挥人员均配对讲机一部,可随时沟通解决问题。

机械及加工车间:

大型搅拌机械、加工机械下卧设置,并使用钢管及板材搭设防护棚,夜间尽量避免大型机械运转。

材料、器材与机具管理:

按平面图布置位置修建材料器材库与机修间,各种材料器具统一入库管理,室外材料堆场采用混凝土硬铺。

办公区、生活区:

办公及工人生活区布置在合理位置。

卫生设施:

办公区和生活区均设一处30m2水冲式卫生间,并附化粪池一座,改变厕所脏乱局面。

垃圾管理:

现场设一处垃圾站分类堆放垃圾,生活垃圾袋装,保证垃圾及时清运。

(二)施工用水、用电量计算

1.施工用水量计算:

施工现场用水包括工程用水、施工现场生活用水、生活区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四项,计算如下:

施工用水量q1:

以日用水量最大时(混凝土浇筑量最大时)为日施工用水量。

q1=K1ΣQ1N1K2(8×3600)

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取1.10。

K2—用水不平衡系数,取1.5。

Q1—以每日生产现浇砼100m3或每班取最大值100m3。

N1—混凝土用水量2000Lm3。

则q1=(1.1×100×2000×1.5)(8×3600)=11.46LS

工地生活用水量:

q3=P1N3K4t(8×3600)

K4—施工工地用水不平衡系数,取1.4。

P1—施工工地高峰昼夜人数,取150人。

N3—施工工地生活用水定额。

取40L人。

则q3=40×150×1.41×(8×3600)=0.29LS

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q4=P2N4K5(24×3600)

K5—生活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取2.25。

P2—生活区居住人数,取200人。

N4—生活区昼夜全部生活用水定额。

100L人。

则:

q4=100×200×2.25(24×3600)=0.52LS

施工消防用水:

取q5=10LS。

q1+q3+q4=11.46+0.29+0.52=12.27LS>10LS

根据规定取工地总用水量Q为12.27LS。

供水管径计算:

d=(4Qπv1000)12

d—供水管径。

v—管网中水流速度。

选用1.2LS

则d=(4Qπv1000)12=(4×12.27π×1.2×1000)12=0.111M

因此,可采用直径125mm对缝焊接钢管作为供水管。

2.施工用电负荷计算

2.1主要机具设备计划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塔吊

45kw

1

2

电锯

2kw

1

3

电焊机

11kw

1

4

弯曲机

1.5kw

1

5

调直机

1.5kw

1

6

切断机

3.0kw

1

7

搅拌机

4Kw

1

8

振捣电机

1.5kw

2

9

对焊机

5.0kw

1

11

现场照明

50Kw

设备总容量

124.5kw

2.2施工用电负荷计算(单台)

名目

设备

容量

(kw)

需用

系数

功率

因数

计算

容量

(kw)

计算

电流

(A)

导线规格

塔吊

45.0

0.3

0.65

12.0

26.0

VV-4*25+1*16

电锯

2Kw

0.7

0.75

1.4

3.0

BVV-4*2.5

电焊机

11kw

0.45

0.45

6.6

22.0

BVV-4*10

弯曲机

1.5kw

0.7

0.75

1.1

2.3

BVV-4*2.5

调直机

1.5kw

0.7

0.75

1.1

2.3

BVV-4*2.5

切断机

3.0kw

0.7

0.75

2.1

4.4

BVV-4*2.5

搅拌机

4Kw

0.7

0.68

3.0

7.0

BVV-4*2.5

振捣电机

1.5kw

0.7

0.75

1.1

2.3

BVV-4*2.5

对焊机

5.0kw

0.45

0.45

3.0

10.0

BVV-4*4

现场照明

50Kw

1.0

(0.55)

43.0

86.0

VV-4*25+1*16

合计

系数取0.9

112

66.96

148.77

现场提供总电源线满足本工程总容量

2.2.1根据建筑工程的工作量与施工进度,依技术人员提供的用电设备和现场勘测的具体情况,确定设备位置。

2.2.2根据各类施工机械的运行、工作特点,有许多设备不能同时运行,如卷扬机、电焊机等;有的设备不可能同时满载运行,故本设计采用需用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

2.2.3线路的末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容许值为5%;本工程的用电设备距总配电箱不超过50米,故线径以计算电流换算。

2.2.4按照敷设方法、环境温度及使用条件确定导线的截面,其额定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参照负荷计算表;

2.3负荷计算公式

Pjs=Kx.Ps(KW)

Qjs=Pjs.tgψ(Kvar)

Sjs=√P2js+Q2js

Ijs=

Pjs

√3Ue.cosψ

Pjs-----有功计算负荷

Ps-----设备总负荷

Qjs-----无功计算负荷

Sjs-----视在计算负荷

Ijs-----计算电流

Kx-----需用系数

cosψ---功率因数

Ue-----三相用电负荷电压

tgψ----功率因数对应的正切值

3确定电源进线、配电室、总(分)配电箱的设置及线路走向

3.1配电室的位置及布置

3.1.1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避免配电线路的不均衡和减小导线截面,从而提高配电质量。

同时还能使配电线路走向清晰便于检查、维护,节约投资;

3.1.2进出线方便,且便于电气设备的搬运;

3.1.3避开多尘、震动、高温、潮湿等不良环境;

3.1.4配电室要做重复接地以实现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为大地等电位的等位体;

3.2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设置

3.2.1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处;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点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距离不得超30米

3.2.2设置原则为分级设置,在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下就是用电设备,即三级负荷;

3.2.3配电箱、开关箱应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尽量防雨、防尘。

3.3线路走向

3.3.1配电室到分配电箱为架空配线,分配电箱到开关箱为穿管配线;

3.3.2照明与动力配电分开,自成独立配电系统。

4导线截面和电器类型

4.1线路的末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容许值为5%;

4.2按照敷设方法、环境温度及使用条件确定导线的截面,其额定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参照负荷计算表;

4.3本设计导线采用防水线(BVV);

4.4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之间实行“一机一闸”制;

4.5用于接通和切断长期工作设备的电源或不经常启动、容量小于5.5kw的电机的开关选择刀闸开关;

4.6自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交流接触器的选择。

(三)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

(四)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根据合同要求及我公司施工能力并针对本工程特点,工程开工日期定为2008年5月1日,竣工日期为2008年11月30日。

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见附表。

四、总体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流程及施工段划分

1.施工总体流程

施工总体流程是指导整个施工的关键线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与此有关的包含所有施工段的划分、施工进度计划等关键因素。

本工程本着先主体结构后围护填充,最后进行装饰工程施工的原则,水、电、消防等各专业管线埋设与设备安装穿插土建施工过程中。

施工总体流程图如下:

屋面工程竣工验收

               ↑↑

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围护结构→装饰工程→调试

↓↓↓↓

电器接地专业管线埋件设置箱盒安装管道设备穿线,控制仪表安装

2施工段划分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平流水、立体交叉作业,装修阶段施工内装修与外装修同时交叉作业,整体工程密切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布署,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调配,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根据工程特点,按照伸缩缝将本工程分为二个施工段,采用水平流水施工。

(二)垂直、水平运输

施工时,场内运输采用塔吊、手推车,混凝土输送采用塔吊及混凝土输送泵。

(三)装修工程

装修阶段采取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组织施工。

装饰工程按照“样板法”组织施工,“样板房”经公司有关部门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验收达到优良后,以“样板房”质量为标准,大面积展开装饰工程施工。

室内装修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外墙装饰由上至下施工完成。

五、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一)测量与沉降观测工程

1建立健全测量放线组织机构:

为满足施工测量放线要求,保证施工精度,项目部配备专业技术精干、富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测量人员,并建立由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共同组成的确保工程质量的测量放线组织机构。

组长:

邵剑英

副组长:

潘岳平

组员:

王炜

2测量准备:

2.1项目部进场后,技术负责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规划单位联系,办理建筑红线、绝对高程的交接手续,依据建筑总平面图实地勘察现场。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测量放线及技术、质检人员熟悉图纸,校核施工图纸细部尺寸,根据建筑总平面进行测量定位放线。

2.2测量器具准备:

名称

数量

产地

用途

J2型光学经纬仪

1台

南京

角度测量

DS3级水准仪

1台

北京

水准测量

50m钢尺

2把

国产

垂直、水平测量

线锤

2个

国产

垂直度测量

5m卷尺

10把

国产

检测抽查测量

塔尺

1把

国产

标高测量

3定位方法:

3.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确定横纵坐标,并一次性测定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

角度测量采用经纬仪,水平测量采用水准仪。

3.2采用直角坐标法测出轴线控制网,进行测量定位。

定位经宜兴市规划局、建设单位、监理部门、项目部共同进行定位验线后,再进行分区段细部轴线测量放线,标高、轴线必须一次性测设完成,设定各区控制点,控制点相互闭合后方可使用。

3.3工程定位以后,将各角的控制点引测并锁定在稳定的位置,在一层楼板完成后将轴线引测到一层地面,留设六个控制点作为轴线测量的依据。

3.4轴线测量采用钢尺与经纬仪闭合调整。

3.5所用仪器须经年检、校正。

4标高控制措施:

4.1首先根据海拔高程确定本工程±0.000点(相对绝对高程7.2米),并在建筑物角部设置永久性水准点。

并将水准点做好防护(如图示)。

4.2以永久性水准点为基准点,首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将基准点引入首层结构墙、柱上并用墨线弹好,每层楼板以基准点为准排尺,抄测控制标高即总高程及层间标高。

4.3施工楼层抄测定位:

①轴线测控:

采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引测到作业层,并排尺测定其它轴线。

②标高测控:

在每层的柱上或混凝土墙上设置临时水准点,通过预留洞将下层的水准点标高抄测到该层,以控制施工水平标高。

4.4楼体垂直度控制:

①各层控制轴线抄测完毕后,反复与下一层的控制轴线进行复核。

②定期在轴线控制点位置使用经纬仪检查已施工完楼层的垂直度。

③定期采用经纬仪远距离对楼体进行垂直度监控。

4.5外装饰抄测:

①依据楼体内水平、垂直控制线向外排尺,在窗口处弹出水平及垂直通线。

②在窗口两侧窗膀上弹出竖向垂直线,以此定位外墙装饰面的成活距离,达到有效控制外饰面的竖向垂直度。

5保证测量质量技术措施

5.1测量使用的仪器要按时进行校核。

5.2定位完成后要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及勘察单位复测验收。

5.3项目部放线员放线完毕,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员,质检员进行复验,以排除人为误差。

5.4定期检测测量仪器,器具每次使用完毕后要专人妥善保管仪器,排除仪器误差。

5.5每次抄测完毕后及时填写记录并报监理审核。

6沉降观测措施

6.1沉降观测水准点可利用测量放线永久性水准点。

6.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在建筑物角点,间距10m-15m左右设一观测点,变形缝处两侧必须设置观测点。

6.3沉降观测点设置在边柱外侧+0.500标高处,锚固预制不锈钢观测套管,依据套管钢珠立尺进行观测。

同时将观测点加以编号,便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