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65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7年9月28日,中国贵州射电望远镜“天眼”接收到一个来自外太空4光年外的可疑信号。

据科学家推测,外太空的某颗恒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与该恒星相距约750万千米,该恒星比太阳暗900倍。

完成问题。

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距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宜居行星与该恒星相距约750万千米,比日地距离近很多,但该恒星比太阳暗900倍,判断该行星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该行星获得的可见光比地球暗很多。

【详解】材料中宜居行星与该恒星相距约750万千米,该恒星比太阳暗900倍。

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A对。

材料不能体现与地月系有一样的天体系统,B错。

距恒星的距离远小于日地距离,C错。

获得的可见光比地球暗很多,D错。

2016年2月6日早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当地多幢大楼倒塌。

据此完成下面下列问题。

2.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莫霍面B.下地幔C.岩石圈D.软流层

3.此次地震发生时,大楼里人们的感觉是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

4.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此次地震成因的是

A.

B.

C.

D.

【答案】2.C3.B4.D

【解析】

【2题详解】

高雄位于陆地上,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33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5千米,震源最可能位于岩石圈,C对。

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不是震源位置,A错。

岩石圈在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震源不可能在下地幔、软流层,B、D错。

【3题详解】

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此次地震发生时,大楼里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对。

A、C、D错。

【4题详解】

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是板块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大陆板块边缘被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图D符合,D对。

图A、图C是板块生长边界,A、C错。

图B是两个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B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

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

完成下面下列问题。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6.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A.2005~2006年B.2006~2007年C.2007~2008年D.2008~2009年

7.“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B.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C.国内有线电话通话中断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答案】5.B6.B7.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连续爆发两次“闪焰”指的是太阳耀斑活动,“闪焰”发生于色球层,A错。

CME是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B对。

CME发生于日冕层,C错。

CME发生地温度约200万℃,远高于“闪焰”发生地,D错。

【6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2006~2007年,B对。

A、C、D错。

【7题详解】

“闪焰”是太阳爆发的耀斑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使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对。

我国北方不在极圈范围内,没有极光现象,A错。

太阳活动不影响有线电话通话,C错。

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是黑子活动影响,D错。

【点睛】“闪焰”指的是太阳耀斑活动,“闪焰”发生于色球层。

CME是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耀斑活动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使许多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某课堂演示实验(见右图)如下:

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

完成下列问题。

8.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9.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河流出山口B.平原边缘处

C.狭长山谷底D.河流入海口

【答案】8.C9.A

【解析】

【8题详解】

该演示实验中,沙子沿书本中缝滑下,形成堆积体,模拟的外力作用是沉积作用,C对。

风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等地貌,A错。

水蚀作用形成沟谷地貌,B错。

风化作用使岩石崩碎,碎屑堆积物颗粒大,D错。

【9题详解】

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河流出山口,从山谷中流出,地形变的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A对。

平原边缘处、狭长山谷底没有冲积扇分布,B、C错。

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地貌,D错。

下图为全球海陆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0.图中①、②、③、④箭头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水汽输送、下渗、河川径流、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下渗、河川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河川径流、下渗、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河川径流

11.图中①、②、③、④箭头代表的环节,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相关性最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0.D11.B

【解析】

图中①是海洋蒸发后的水汽输送,②指不透水面径流、土壤水分储蓄形成的壤中流,汇入地表河流,是地表径流环节。

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相关性最强的是②,地表径流减弱、壤中径流减弱,直接侵蚀地表,造成水土流失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图中①是海洋蒸发后的水汽输送,②指不透水面径流、土壤水分储蓄形成的壤中流,汇入地表河流,是地表径流环节。

③是地下水储蓄,是下渗环节。

④是河川径流环节,汇入海洋。

D对,A、B、C错。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图中①、②、③、④箭头代表的环节,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相关性最强的是②,地表径流减弱、壤中径流减弱,直接侵蚀地表,造成水土流失,B对。

①是水汽输送,相关性弱,A错。

近年来,③下渗增强,④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小,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较弱,C、D错。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下图是石家庄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作物品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形因素

13.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昼夜温差小B.夜间多云C.强风D.大气逆辐射弱

14.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

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

A.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C.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不变

D.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滞后

【答案】12.C13.D14.B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区初霜开始晚,终霜结束早,C对。

作物品种、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不是图示初霜、终霜日期纬度差异大的原因,A、B、D错。

【13题详解】

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快,地面降温快,D对。

昼夜温差小,降温慢,不易发生霜冻,A错。

夜间多云,大气保温效应强,降温慢,B错。

强风,水汽不易凝结成霜,C错。

【14题详解】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

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减少,因为水在凝结时会释放出热量,缩小气温下降幅度,B对,A错。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主要是防御霜冻,与花期无关,C、D错。

15.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结合图中等压面形态,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④>③,A错。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甲地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B错。

同一水平面上,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温度高于乙地,C对。

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D错。

【点睛】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结合图中等压面形态,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④>③。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

同一水平面上,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温度高于乙地。

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1.5米高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

完成下列问题。

16.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大

B.半沙漠地区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

C.温度数据取自于当地的冬季

D.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致

17.①时段内,a处的风向主要为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答案】16.B17.C

【解析】

【16题详解】

绿洲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气温日较差小,A错。

与绿洲相比,半沙漠地区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B对。

新疆位于温带,图中气温最小值大于0℃,温度数据不可能是当地的冬季,C错。

太阳辐射最高值在正午12点,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不一致,D错。

故选B。

【17题详解】

读图,①时段内是白天,半沙漠区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

绿洲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

a处的风向由绿洲吹向半沙漠,北半球向右偏,结合指向标,主要为西南风,C对。

A、B、D错。

故选C。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19.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宁波地区夏季受甲风带的影响

B.丙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

C.7月,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

D.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答案】18.B19.D

【解析】

图中的“丙气压带”的风吹向两侧,是高气压带。

北侧是东南风,南侧是西北风,是指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丙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甲风带是东南信风带,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18题详解】

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图中的“丙气压带”的风吹向两侧,是高气压带,A、D错。

北侧是东南风,南侧是西北风,是指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对。

极地高气压带周围是东北风或东南风,C错。

【19题详解】

宁波地区夏季受丙气压带的影响,出现伏旱天气,A错。

丙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B错。

7月,北半球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南半球是冬季,大陆上是高压,C错。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D对。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大理石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当地物理风化作用强。

读“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