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7285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docx

危险化学品及分类防护安全知识

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591号令),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确定原则:

危险化学品的品种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国家标准,从下列危险和危害特性类别中确定:

1.物理危险

爆炸物:

不稳定爆炸物、1.1、1.2、1.3、1.4。

易燃气体:

类别1、类别2、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A、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B。

气溶胶(又称气雾剂):

类别1。

氧化性气体:

类别1。

加压气体:

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溶解气体。

易燃液体:

类别1、类别2、类别3。

易燃固体:

类别1、类别2。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A型、B型、C型、D型、E型。

自燃液体:

类别1。

自燃固体:

类别1。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类别1、类别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液体:

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固体:

类别1、类别2、类别3。

有机过氧化物:

A型、B型、C型、D型、E型、F型。

金属腐蚀物:

类别1。

2.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

类别1、类别2、类别3。

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1A、类别1B、类别1C、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类别1、类别2A、类别2B。

呼吸道或皮肤致敏:

呼吸道致敏物1A、呼吸道致敏物1B、皮肤致敏物1A、皮肤致敏物1B。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类别1A、类别1B、类别2。

致癌性:

类别1A、类别1B、类别2。

生殖毒性:

类别1A、类别1B、类别2、附加类别。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1、类别2、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

类别1、类别2。

吸入危害:

类别1。

3.环境危害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

类别1、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

类别1、类别2、类别3。

危害臭氧层:

类别1。

什么是剧毒化学品

只有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并备注为“剧毒”的化学品才是剧毒化学品。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剧毒化学品是指具有剧烈急性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剧烈急性毒性判定界限:

急性毒性类别1,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大鼠实验,经口LD50≤5mg/kg,经皮LD50≤50mg/kg,吸入(4h)LC50≤100ml/m3(气体)或0.5mg/L(蒸气)或0.05mg/L(尘、雾)。

经皮LD50的实验数据,也可使用兔实验数据。

什么是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

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是指固有危险性高、发生事故的安全风险大、事故后果严重、流通量大,需要特别管控的危险化学品。

2020年5月30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颁布了《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一版)》(以下简称《目录》)。

将硝酸铵、硝化纤维素、氯酸钾、氯酸钠、氯、氨、异氰酸甲酯、硫酸二甲酯、氰化钠、氰化钾、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环氧乙烷、氯乙烯、二甲醚、汽油、1,2-环氧丙烷、二硫化碳、甲醇、乙醇共20种危险化学品列入《目录》,其中爆炸性化学品4种、有毒化学品6种、易燃气体5种、易燃液体5种。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怎么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0号)明确提出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要求,并规定了具体的分级方法。

根据其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二、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

吨);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

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三、校正系数β的取值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校正系数β取值表

危险化学品

类别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其他类

危险化学品

β见表221.51

注:

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2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毒性气体名称一氧

化碳二氧

化硫氨环氧

乙烷氯化氢溴甲烷氯

β2222334

毒性气体名称硫化氢氟化氢二氧

化氮氰化氢碳酰氯磷化氢异氰酸甲酯

β551010202020

注:

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四、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

表3校正系数α取值表

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α

100人以上2.0

50人~99人1.5

30人~49人1.2

1~29人1.0

0人0.5

五、分级标准

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表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表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R值

一级R≥100

二级100>R≥50

三级50>R≥10

四级R<10

危险化学品有哪些危险性类别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规定的危险化学品确定原则,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包括28大类81个类别:

1.物理危险

爆炸物:

不稳定爆炸物、1.1、1.2、1.3、1.4。

易燃气体:

类别1、类别2、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A、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B。

气溶胶(又称气雾剂):

类别1。

氧化性气体:

类别1。

加压气体:

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溶解气体。

易燃液体:

类别1、类别2、类别3。

易燃固体:

类别1、类别2。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A型、B型、C型、D型、E型。

自燃液体:

类别1。

自燃固体:

类别1。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类别1、类别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液体:

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固体:

类别1、类别2、类别3。

有机过氧化物:

A型、B型、C型、D型、E型、F型。

金属腐蚀物:

类别1。

2.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

类别1、类别2、类别3。

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1A、类别1B、类别1C、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类别1、类别2A、类别2B。

呼吸道或皮肤致敏:

呼吸道致敏物1A、呼吸道致敏物1B、皮肤致敏物1A、皮肤致敏物1B。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类别1A、类别1B、类别2。

致癌性:

类别1A、类别1B、类别2。

生殖毒性:

类别1A、类别1B、类别2、附加类别。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1、类别2、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

类别1、类别2。

吸入危害:

类别1。

3.环境危害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

类别1、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

类别1、类别2、类别3。

危害臭氧层:

类别1。

什么是“一书一签”

“一书一签”是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在一些国家又被称为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SDS提供了化学品在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推荐了防护措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是化学品供应商向下游用户传递化学品基本危害信息的重要载体。

国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16483)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17519)规定了SDS编写的内容和方法。

化学品安全标签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国际《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规定了安全标签编写、制作和使用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的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所载明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不得向未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不得经营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二氧化氮的危害和防护

应知应会

二氧化氮为黄褐色、刺激性气体。

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大量吸入经4~6小时或更长的潜伏期可出现肺水肿。

吸入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

防护需佩戴黄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

吸入经4~6小时或更长潜伏期后,可出现肺水肿,抢救不及时会引起死亡。

低浓度轻微刺激鼻、喉;较高浓度引起肺炎、支气管炎;重者咳嗽、窒息感、头痛等。

长期可引起失眠、食欲减退、肺气肿等。

一旦二氧化氮泄漏,要迅速组织工人撤向泄漏区的上风处。

每个人都要听从指挥,并注意防护,尽可能使用防护器具。

救护人员要切断气源,加强通风,妥善清除残余气体。

氨气的危害与防护

应知应会

氨为无色、臭味、刺激性有毒气体,其水溶液为氨水。

吸入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氨气可引起化学性肺炎,氨水可致灼伤。

吸入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灼伤可用0.2%硼酸溶液或清水冲洗。

防护需佩戴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穿相应的防护服、鞋,戴手套。

泄漏时非救援人员应迅速撤离至上风处。

吸入极高浓度的氨会导致迅速死亡。

此外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都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而导致死亡。

对眼睛、咽喉、肺部等均会有伤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咳嗽、胸闷或胸骨后疼痛,严重者出现喉头水肿、痉挛而窒息,吸入高浓度可引起肺水肿。

另外,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

眼睛、皮肤受污染后应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前往医院救治。

空气与氨的混合物遇明火会燃烧或爆炸,爆炸极限为15%~28%。

遇热放出氨和氮及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

发生火灾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

氨气泄漏时应组织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切断火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加强通风。

硫化氢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硫化氢的职业危害

硫化氢是无色、有特殊臭鸡蛋味的气体,它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硫化氢是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性毒物,进入人体后能造成细胞缺氧。

硫化氢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为:

1400mg/m3(1000ppm)。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的影响见下表: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的影响(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在空气中浓度mg/m3(ppm)

暴露时间

暴露于硫化氢人体反应

1400(1000)

立即

昏迷并呼吸麻痹而死亡

1000(700)

数分钟

很快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

开始呼吸加快,接着呼吸麻痹,如不及时救治死亡

700(500)

15min~60min

可能引起生命危险——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接触时间更长者,可引起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鼻咽喉发干及疼痛、咳嗽、排尿困难等,昏迷。

如不及时救治可出现死亡

300~450(200~300)

1h

可引起严重反应——眼和呼吸道黏膜强烈刺激症状,并引起神经系统抑制,6min~8min即出现急性眼刺激症状。

长期接触可引起肺水肿

70~150(50~100)

1h~2h

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吸入2mim~15min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

长期接触可引起亚急性或慢性结膜炎

30~40(20~30)

虽臭味强烈,仍能耐受。

这可能是引起局部刺激及全身性症状的阈浓度。

部分人出现眼部刺激症状,轻微的结膜炎

易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的作业活动

硫化氢中毒多由于含有硫化氢介质的设备损坏,输送含有硫化氢介质的管道和阀门泄漏,违反操作规程、生产故障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硫化氢大量生成或逸出,含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无适当个人防护情况下的密闭空间作业,硫化氢中毒事故时盲目施救等所致。

硫化氢防护措施

★对本单位工作场所硫化氢分布及可能泄漏或逸出情况进行充分辨识分析,确定本单位硫化氢重点防护区域及重点防护作业环节。

★对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其含硫化氢的酸性水、酸性气排放、含硫化氢酸性水切水设施等,应设计为密闭系统,酸性水、酸性气应有统一处理设施。

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或就地排放。

★在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或逸散的室内工作场所作业,应开启通风设施。

实验室内产生或释放硫化氢的实验分析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不能将头伸入通风橱中。

★可能接触硫化氢的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在产生硫化氢源的上风侧操作。

★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控制室,现场硫化氢检测探头的数量和位置按照有关规范布置。

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表低位报警点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50mg/m3。

上述场所操作岗位应配置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其低位报警点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30mg/m3。

个别单位低位报警点设置为10ppm,高位报警点设置为50ppm(30ppm),经换算为14mg/m3和70mg/m3(42mg/m3),均不符合规定,应该引起注意。

★进入含有硫化氢的设备、管线等密闭空间内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盲板操作按照HG23013《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要求执行;对氧含量、可燃气体含量及硫化氢浓度进行取样分析,方法依照GBZ/T222《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的要求执行。

经取样分析,氧含量在19.5%~23.5%、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10%、硫化氢浓度小于10mg/m3,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和现场警示标识,经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后方可进入作业。

如密闭空间工作场所硫化氢浓度不能控制在10mg/m3以下,或作业过程中局部可能产生高浓度硫化氢逸出情况,或现场硫化氢浓度未知的情况下,作业过程中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并在作业期间连续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可使用硫化氢捕消剂(粉/液)、硫化氢捕消器(拖车)、硫化氢捕消自动喷射系统等进行应急处置。

应急救援

★含有硫化氢介质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或逸散的临时性的工作场所,应配置空气呼吸器、逃生型呼吸防护器具、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设备、应急照明灯、安全带或安全绳等救援设施,设施宜置于作业人员易于获取的位置,并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

★可能发生硫化氢大量泄漏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在便于观察处设置醒目的风向标,风向标的设置宜采用高点和低点双点的设置方式,高点设置在场所最高处,低点设置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

★存在硫化氢危害的高风险行业的用人单位宜与附近有应急救援能力的医疗机构签订事故医疗救援协议,建立联系,保证发生事故时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参与医疗救援。

★严禁无防护救援,事故抢险救援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密闭空间尽可能施行非进入救援。

另外,过滤式硫化氢防毒面具只能用于开放式环境的逃生,不适用于密闭空间、地下环境逃生使用。

★出现中毒事故时迅速将现场中毒人员抬离危险区至上风向空气新鲜处,如皮肤或眼部被污染,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输氧,并保持中毒者的体温。

如果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和心跳,应立即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立即送往附近医疗机构救治。

 

★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识和警戒线,建议硫化氢浓度在10mg/m3以上的区域均设为限制进入区域,与抢险无关的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警戒区域;设置要求参照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执行。

★事故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硫化氢事故区域,迅速找出泄漏或逸散源,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切断泄漏源,修复泄漏点,清理泄漏物,救援过程禁止动火作业,控制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硫化氢浓度持续上升而无法控制时,应立即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疏散下风向的居民,立即与邻近医疗机构和医疗急救机构联系进行紧急医疗救助。

硫化氢接触作业注意事项举例

★采样作业。

检查采样器是否完好;佩戴适用的呼吸防护器,上风向作业,并有专人监护;采样过程中手阀应慢慢打开,勿用扳手敲打阀门。

★切水作业。

佩戴适用的呼吸防护器,有专人监护,上风向作业;脱水伐与脱水口应有一定距离;脱出的酸性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有隔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脱水过程中人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

★设备内检修作业。

制定施工方案;作业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佩戴适用的呼吸防护器,携带好安全带(绳);进设备容器作业前,应作好采样分析;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min;办理安全作业票;施工过程需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应有医务人员在场。

★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

严格控制带压作业,与其设备容器相通的阀门应关死,撤掉余压;佩戴适用的呼吸防护器,有专人监护;拆卸法兰螺丝时,在松动之前,不应把螺丝全部拆开,严防有毒气体大量冲出。

★生产装置巡检作业。

平稳操作,严防跑、冒、滴、漏;装置内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报警仪;加强机泵设备的维护管理,减少泄漏;有泄漏的地方加强通风;存有硫化氢物料的容器、管线、阀门等要定期检查更换;发现硫化氢浓度升高,要先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检查和处理。

★油罐检查作业。

严禁在进、出油及调合过程中进行人工检尺、测温及拆装安全附件等作业;必要的检查、检尺、脱水,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准备好适合的呼吸防护器,以便急用。

禁止用水灭火的化学危害物品

(1)遇水燃烧物品火灾,不能用水和含水的泡沫灭火,因为遇水燃烧物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置换水中的氢,产生可燃气体,同时释放热量。

如金属钾、金属钠遇水后,能置换水中的氢,产生的热量达到氢的燃点。

其它如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铝粉、镁粉等都有类似情况。

有的物品遇水后产生可燃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同时放出热量引起燃烧、爆炸。

如碳化钙遇水产生乙炔气,三丁基硼遇水产生丁醇。

上述物品发生火灾后,主要用干砂土扑救。

(2)氧化剂中的过氧化物与水反应,能放出氧加速燃烧,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钡等。

起火后不能用水扑救,要用干砂土、干粉扑救。

(3)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物品,遇加压密集水流,会立即沸腾起来,使酸液四处飞溅。

所以,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雾状水、干砂土、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4)有的化学危险物品遇水能产生有毒或腐蚀性的气体,如甲基二氯硅烷、三氧甲基硅烷、磷化锌、磷化铝、三氯化磷、氯化硫等遇水后,能和水中的氢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5)粉状物品如硫磺粉,有机颜料、粉剂农药等起火,不能用加压水冲击,以防粉末飞扬,扩大事故。

可用雾状水。

(6)比重小于1、且不溶水的易燃液体有机氧化剂发生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因水会沉在液体下面,可能形成喷溅、漂流而扩大火灾。

上述物品的火灾,宜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等扑救。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要点

(1)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场所,给予吸氧,脱除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能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并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入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

(2)保护呼吸道通畅,防止梗阻。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3)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

皮肤污染要给予充分的冲洗,经口中毒,毒物为非腐蚀性者,立即用催吐、洗胃、导泻的办法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4)尽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解除或对抗毒物毒性。

通过输液、利尿等加快代谢,排毒剂和解毒剂清除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

排毒剂主要指综合剂,解毒剂指能解除毒作用的特效药物。

(5)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

光气的危害和防护

●应知应会

①光气为无色、甘草味高毒气体。

②吸入可损害呼吸系统或导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③吸入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绝对卧床休息。

④防护需佩戴适当的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

●光气生产现场要加强通风,应设自动连续监测报警装置;车间应配备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应备有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皿。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伊普雷斯战场上,德国部队将光气作为化学武器,使英军大受其害。

●光气属高毒类,毒性比氯气大10倍。

吸入一定量的光气当时可出现轻度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经1~24小时症状缓解期,迅速出现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高浓度光气,即可在出现肺水肿前出现窒息症状,甚至猝死。

吸入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工业生产的“血液”——原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原油的国家之一。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原油储存。

原油也称石油,是多种烃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复杂混合物,并含有少量的硫、氧和氮的有机化合物。

不同地区所产原油的组成成分和外观可以有很大差别。

原油经直接蒸馏或二次加工过程,可制得汽油、煤油、柴油、润滑剂、石蜡和沥青等,并可利用石油产品制成溶剂、树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理化特性】

原油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可燃性黏稠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颜色为黄色、褐色乃至黑色,其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性质因产地而异,多数密度为0.8~1.0g/cm3,黏度范围很宽(有的50℃运动黏度为1.46mm2/s,有的却高达20000mm2/s),凝固点差别很大(-60~30℃),沸点从常温到500℃以上,闪点-20℃~100℃,爆炸极限1.1%~8.7%。

不溶于水,溶于苯、乙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燃爆危害】

易燃,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案例1:

一家专业清洗公司的两名工作人员进入油罐内进行人工清除残余淤渣作业。

作业中发现淤渣排放槽与料斗的连接位置不正确,站在料斗附近的一名工人想通过打磨排放槽来解决这个问题。

结果打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了排放槽中的可燃混合气引起回火,火焰烧进油罐车的顶部,当场将油罐内的两名工人烧死。

事故原因:

①在允许人员进入油罐之前,没有在油罐车内做气体检测以确定环境是否安全;②没有消除清淤作业点附近的火源(例如,打磨作业产生的火花);③在整个清淤作业期间没有提供合格的消防措施。

原油淤渣会散发出可燃气体!

案例2:

某公司402#原油储罐(直径46m,高19.3m,总容量为30000m3)于1995年投入使用,一直未检修。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中央雨排管破漏、蒸汽盘管泄漏,计划安排进行大修。

为准备大修,将罐内原油倒空停用。

由于多年使用,罐底残留水、泥、沙、油等沉淀物高0.4m左右。

罐底清理工作交由专业公司进行。

在作业过程中,该公司职工在防爆区域使用了不防爆的电气开关,在停泵时开关产生的火花遇油泥挥发出并积聚的轻组分,发生了爆燃,导致火灾发生。

在防爆区要使用防爆等级达到要求的器材!

【活性反应】

与硝酸、浓硫酸、高锰酸钾、重铬酸盐等强氧化剂接触会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原油蒸气浓度高时,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