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3723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教材

2018年秋最新编辑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6年秋改版最新审定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6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

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历史

教学

班级

七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每周

节数

总授课

节数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

节数

出入

原因

第一单元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原始农耕生活

3、远古的传说

2

2

2

2

第二单元

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5、青铜器与甲骨文

6、动荡的春秋时期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8、百家争鸣

2

2

2

2

2

第三单元

9、秦统一中国

10、秦末农民大起义

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3、东汉的兴亡

14、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

2

2

2

2

2

2

第四单元

16、三国鼎立

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1、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

2

2

2

2

2

2

2

2

2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重点:

北京人及其发现的重大意义

难点:

劳动创造人本身

资料:

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3枚人类牙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人”

设问:

北京人的牙齿化石和元谋人的牙齿化石相比有何特点,说明什么?

资料:

1929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伺候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再次震惊国内外。

记住一个人物:

斐文中区别裴文中

读资料并观察图片,牙齿上的区别,逐步认识北京人相比元谋人的变化。

(1)北京人的存活时间、脑容量特点。

(2)寻找丢失头盖骨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表格。

探究内容

探究结果

主要依据

结论

体貌特征

食物,如何食用

社会组织形式

使用工具

工具的制造方法

如何获取食物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比较

身体结构、工具、生活环境等等

探究内容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体貌特征

食物,如何食用

社会组织形式

使用工具

工具的制造方法

如何获取食物

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人类,当我们在思考自我,思考社会,世界与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的起源。

生物进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优胜劣汰”的法则,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而北京人则向我们还原了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在与自然界的不断斗争过程中,不断磨合,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向文明。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

《白虎通》原文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2)问:

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3)讨论并得出结论:

人类由采集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

1.半坡居民的生活

(1)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

磨光的石器、大量的粟粒、骨制的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纺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特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

半坡遗址,原始农耕出现文明曙光。

归纳总结: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农业生产等,会饲养家畜,狩猎,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补充食物。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为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讨论归纳总结:

河姆渡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打井,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等。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但是在房屋的样式和种植的农作物方面有差别,你能说出原因吗?

归纳: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

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品质学习2.鼓励学生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提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严于律己,奉献班级,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逐鹿之战、禅让制

教学难点: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区别;禅让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资料展示《黄帝陵》

教师介绍: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

.逐鹿之战

炎帝和黄帝先后通过阪泉和逐鹿两大战役结成联盟,并在此基础上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最终炎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阅读教材,熟悉内容,思考:

(1)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皇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华夏民族又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归纳:

炎帝、黄帝、蚩尤、少昊灯部落的斗争和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关于华夏族形成的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和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学生思考:

华夏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炎帝:

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通商交换

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鼓励人民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解除了黄河水患。

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和史实

历史的学习有着科学严谨的精神,现实中,人们往往容易把传说和史实混为一谈,学生更是无法区分,设置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注重证据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搜集证据,寻求证明的科学探索热情。

反思:

讲故事也有些不足的地方。

有部分学生仅仅听故事去了,没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还有的同学因为我讲故事时“绘声绘色、手舞足蹈”而显得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也有些散漫。

今后,需要在如何控制课堂局面上狠下功夫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掌握

1.知道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情况,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家天下”,

3.知道夏朝与商朝恩华的主要代表——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

4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末代君王的腐朽残暴统治,兴旺与统治者的关系。

5、从夏商西周王朝的“家天下”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明确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

重点:

归纳夏商西周三产更替的史实,简述分封制

难点:

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及夏朝的疆域

“禅让制”和“世袭制”

3.国之初——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的“材料研读”,思考以下内容:

(1)“天下”是什么,“天下为公”“天下为家”中“公”和“家”指什么?

(2)什么是“家天下”?

二、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商王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商朝为何又叫“殷商”?

(2)商朝是如何灭亡的?

【视频】:

牧野之战

2.夏朝的灭亡

三、武王伐纣

经历了牧野之战周军占领了商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那么建立了自己王朝的周武王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探究】西周的灭亡

朝代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建立时间

重大事件

西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目的:

司母戊鼎、甲骨文文明。

实习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了解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

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出示以下问题:

(1)什么是青铜器?

(2)青铜器的用途和特点有哪些?

(3)青铜艺术的高峰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1)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

(2)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方面,种类繁多,数量众多

(3)商周时期,代表作司母戊鼎。

学生阅读资料,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甲骨文是什么意思?

水、日、月、猪、山、刃

六书造字

甲骨文照亮了辉煌中华,如果说钻木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

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道1.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

2.分析春秋争霸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及历史影响。

3懂得春秋争霸实质上是政治、军事、经济等综合国力的较量,逐步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重点:

春秋争霸的原因。

管鲍之交,一鸣惊人,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典故

难点: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教学过程:

课程

展示图片:

春秋战车,越王勾践剑,甲胄等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器硬度更高,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铲土的铲,除草等使用的锄,平地用的耙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由镐京迁至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他的出现推动了进击的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而经济的发展又使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比如分封制,

思考:

分封制是怎么被破坏的,周王室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以下问题: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除了农业的进步,春秋时期的经济在哪些方面发展迅速?

二、王室式微

阅读材料: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求金”“求车”。

“公元前707年,周王率军讨伐郑国,王师惨败,周王被射中了肩膀,天子威信扫地,从此一蹶不振”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国家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三、诸侯争霸

1.阅读思考:

春秋时期的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先后有多位诸侯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在教材中找找看,春秋时期先后出现过哪几位“霸主”

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