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7141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

《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巧做智慧型家长.docx

巧做智慧型家长

巧做智慧型家长,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马艳芳潘聪

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有幸今天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面对面坐下来进行交流,我代表三年级全体教师和同学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活动。

今天把我对为人父母、家庭教育的理解和与大家交流,衷心希望通过今天的家校联盟会,家长有改变,孩子有进步。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巧做智慧型家长,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如果此刻,我们问所有的母亲这样一个问题: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

我想,无一例外的,所有母亲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幸福、富有、快乐、有知识、有修养、事业有成……"甚至有些母亲会说得更具体:

"我想让孩子成为明星"、"我想让孩子从政"、"我想让孩子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可为了将这些美好的心愿变为现实,作为母亲,我们究竟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直有这样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启发着我:

一天,在美国某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

开始大家并没有感到奇怪,因为人人都有权利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

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

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

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头的汗。

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年轻人们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

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某位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

"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

大家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人们常说"见其母,知其子",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国外某教育机构,通过研究也表明:

母亲的素养如何、教育方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

 4.给孩子做好一餐早饭。

 据了解一部分学生早上不在家吃早饭,而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一点零食吃。

而路边的小摊很不卫生,一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二这一点小吃一会就消化,到中午吃饭学生早就饿坏了,影响上课。

问他们怎么不在家吃好了上学?

学生的回答是:

“妈妈没时间做早餐?

”因此,阳春三月,正是孩子们长个子的好时候,希望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为我们的的孩子做好早餐。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在学校教师能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这些名言中蕴涵的道理,我们理解起来都不难,有时候我们也想努力地按照这些话中的道理去做,但是说着容易做着难。

说到这里,我们的家长可能会说,不是我们不去做,而是孩子们对我们的话都听不进去,我一说,他就烦,有时候还和我顶嘴,有时候你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专跟你对着干,到最后,都憋了一肚子的气,见面就瞪眼,不像妈妈和孩子,不像父亲和儿子,更像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个人的关系闹得更僵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为什么本来应该是和和睦睦,血肉至亲的关系怎么闹成这个样子了呢?

在我们抱怨孩子们不听话,不好管教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他们,是否认真倾听过孩子们的心里话?

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威严无比,还是像朋友一样平易近人?

其实我们的孩子,对家长也充满了抱怨,他们也是一肚子的委屈。

下面听一听一个孩子的心里话:

爱唠叨的老妈

一放学,妈妈第一句话就是问我:

“孩子,今天老师布置什么作业?

在学校打架了没有?

老师批评了没有?

”唉,妈妈总是问我在学校受批评了没有?

怎么不问我受表扬了没有呀?

......

妈妈啊妈妈,你真是太唠叨,就连吃饭的时间也问我洗手了没有,说我的小手总是很脏。

本来我不喜欢吃青菜,还非要让我吃。

最讨厌的是妈妈不让我玩电脑,还把电脑放起来,骗我说电脑丢了。

我真希望妈妈每天都去单位值班,这样我就可以放松了。

小朋友们,你们说,我的妈妈是不是唠叨的妈妈?

不知道你们的妈妈像不像我的妈妈那样爱唠叨呢?

这篇文章流露出了孩子的心声,但可怕的是孩子竟然不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希望妈妈每天都去单位值班。

有句俗语说得好:

妈妈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妈妈是一个多么温馨温暖的词呀!

可是孩子们已经体会不到妈妈的爱了,是不是妈妈真的不爱自己的孩子了,是不是我们的家长都对于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

答案是否定的!

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百分之百的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我们会义无反顾地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

因为孩子是妈妈身上的肉,是所有父母的期望。

可以说我们都一心一意是为了孩子们而活着的!

可是我们既然这样爱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孩子却一点儿也体会不到,还充满了抱怨呢?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那是因为我们虽然爱孩子,我们虽然付出了我们全部的爱,但是由于我们的方法不恰当,由于我们缺乏和孩子们沟通的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让我们的爱变成了孩子们的负担,成了孩子们的烦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爱孩子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话;我们怎么听孩子们说,他们才肯为我们敞开心扉”。

教育孩子“爱”是基础,尊重是前提。

高尔期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对于爱,我们做家长的都有,这为我们教育好孩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如果没有了尊重,我们对孩子的爱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正如侯忆晨妈妈所说,我们居高临下的爱会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成为他们的负担,甚至让他们走向逆反。

其实要想做到尊重孩子,很简单,我们只要学会以下几个技巧,就行了:

1、全神贯注地倾听。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他们。

先来说一说“全神贯注”地倾听!

注意,这里用到了一个词,“全神贯注”。

当孩子们想向你表达自己的委屈,烦恼,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时,你一定要停下来“全神贯注”地倾听。

这时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也能完全准确地判断出来,你是不是在听他们说。

因为,你的态度对他们很重要,他们非常在乎这时你的种种表现。

下面咱们一起看一个例子:

小明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气愤地对爸爸说:

“爸爸,张强今天打我了!

”爸爸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头也不抬,看也不看小明一眼。

“爸爸,你在听我说吗?

”小明追问道。

“我听着呢,你接着说。

”爸爸还是一直盯着电视。

小明上前一步,晃了晃爸爸,接着说:

“所以我也打了他,他又打我。

爸爸,你在听吗?

”小明明显看出来,爸爸的注意力不在他这里。

“我在听你说的每一个字。

”爸爸还是一动也不动。

“你没有,你根本没有在听。

”小明生气了。

“我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

继续!

如果是这样,孩子有多少心里话了也不会对你说了。

因为在他看来,你根本不关心他。

电视比他还重要。

如果我们是这样的家长,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疏远我们的孩子,我们和孩子们的距离,和孩子们的隔阂也就越来越远越来越大。

我们就会完全丧失和孩子们沟通的机会,当我们有一天认识到这一点儿的时候,当我们想给孩子们沟通的时候,孩子们也会无动于衷,他们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对不起,我不感兴趣!

会和孩子们交流的家长,是这个样子的:

小明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气愤地对爸爸说:

“爸爸,张强今天打我了!

”正在看电视的爸爸立刻起身把电视关掉,转过身来,关心地问:

“怎么回事?

“小明看到爸爸转过身来,会滔滔不绝地说出事情的经过:

”所以我也打了他,他又打我,而且还使劲打,他真讨厌。

“爸爸这时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认真地听小明一口气把这件愤愤不平的事情讲完。

小明讲完之后,他立刻就会有自己解决的办法:

“你猜怎么着,我从现在起要和洋洋玩了,他从来不打人。

事情到些此也就结束了,孩子发泄了自己的怨气,又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爸爸只是坐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就是了。

但是,爸爸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至少在孩子看来,爸爸听认真听自己讲,爸爸是一个可以诉说自己烦恼的人,爸爸很关心我。

如果孩子以后遇到什么烦恼,他一定还会找你诉说,这样的父子关系能不融洽吗?

而且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的是,有时候,在孩子给你倾诉的时候,你静静地听着,要比指手画脚地乱提建议要好!

还是这一件事,我们不防来一个假设,如果爸爸不是静静地听,而是遇到了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爸爸,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小明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气愤地对爸爸说:

“爸爸,张强今天打我了!

”正在看电视的爸爸立刻起身把电视关掉,转过身来,关心地问:

“怎么回事?

“小明看到爸爸转过身来,会滔滔不绝地说出事情的经过:

”所以我也打了他,他又打我,而且还使劲打,他真讨厌。

“这时爸爸开口了:

“他为什么打你呀?

”“因为我不小心碰到他了。

”“为什么不小心碰到他了?

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课,是不是下课又疯着跑了?

”“……”“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上课要认真听,下课不要乱跑,……”如果家长这样不停地盘问,那孩子的注意力就由发泄自己的不满,倾诉自己烦恼的心情上,转移到怎么应对爸爸的盘问上,他的思维就会开始混乱,他心中的不满,自己的糟糕情绪不但没有被宣泄,还又被爸爸无端地平添了不少压力。

这时他多数时间会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好。

而如果爸爸到些为止还好,如果遇到一个絮哆的爸爸,事情会进一步僵硬化。

爸爸看到儿子回答不上来,自以为说中了儿子的弱点,会更来劲:

“看看,我说对了吧,说你多少次你都不听,不亏你。

“儿子见自已的委屈没地方倾诉,会更加伤心,可能会爆发:

”你就不知道,你不懂,只会埋怨我。

“气愤地走了。

爸爸也没办法,事情也只能到这里,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

是的,孩子有时候只是为了向我们倾诉,我们只要认真听一听,让他把自己内心的不好情绪发泄出来就好了,他在倾诉的时候,能够更清楚地理出事情的原由,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让他们去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当孩子被提问、责怪、被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也不是说,当孩子在向我们倾诉衷肠的时候,我们就默不作声,一言不发。

我们可以说,但是这时的说话,一定要讲究技巧,不能多说,也不能乱说。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下面我们还是通过几则小例子,看看我们该怎么听,怎么说吧!

女儿回到家里告诉妈妈:

“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

“妈妈:

”哦“女儿:

”我去厕所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

“妈妈:

”噢“女儿:

”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

“妈妈:

”嗯。

“女儿:

”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妈妈:

”是这样啊!

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

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的小金鱼今天早上死了“女儿很伤心地对爸爸说。

”哦,是吗?

真没想到。

“”我还教它玩游戏。

“”你们在一起挺开心。

“”它是我的好朋友。

“”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

“”我还每天给它喂食。

“”你真是挺关心那只小金鱼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说出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悲伤的心情也就能得到释放,也就很快从阴影里走出来!

但是这一切,说着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

由于惯性的作用,有时不管看到什么情况,我们那些伤人的,不友善的话就会脱口而出。

下而我们来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

看我们看到下面的情况,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如果我们冷静下来,用上我们刚才学到的交流技巧,应该怎么说?

只要我们有了这种想法,只要我们想试着去改变,受益的都将是我们的孩子,而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孩子:

弟弟又把我的玩具弄坏了,他真讨厌。

家长:

(第一反应)

弟弟还小,不懂事,做为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

(当我们给孩子提供建议或者立刻见效的方法时,其实我们已经剥夺了他们自己却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

家长:

(运用机巧)

“噢“”他把在玩的时候没有拿好,玩具从桌子上掉下来摔坏了。

“”嗯“”弟弟,当时就给我道歉了,可是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呀,我当时很生气,没有原谅他。

“”是这个样子呀!

“”现在想想,弟弟也不是故意的,做哥哥的我应该原谅他。

“”哦……“

孩子:

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春游。

他真烦人。

家长:

(第一反应)

老师有老师的原因,不能责怪老师。

是呀,老师说话不算数,真不应该!

家长:

(运用机巧)

“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春游。

她真烦人。

”“那你一定很失望。

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

”“是啊!

就是因为我们班有几个同学捣乱。

那也是他们的错啊!

”(家长安静地听)“而且大家的纪律也不好。

老师很生气。

”“原来是这样啊!

”“他说如果我们好好遵守纪律,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哦”“我们都决定,好好听话,不惹老师生气了。

如果孩子特别难过,他根本不想让你理解他的感受,有什么方法能应对吗?

有些孩子特别容易发怒,有时摔东西,大吼大叫,让人感到他可怕。

这里有一个方法既能让家长感觉舒服,又能让孩子满意,那就是画出他们的感受。

如果孩子和爸爸或者妈妈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你这个智慧的家长就派上了用武之地。

你拿来一支笔和一张纸,蹲下来,递给正在生气的孩子,对他说:

“孩子,我想让你告诉我你有多生气。

来,把你的感受画出来,看爸爸(或妈妈)能不能帮上你。

他也许立刻跳起来,也吃惊地看着你。

然后接过纸来,在上面胡乱地画。

一张画完之后,你再给他一张:

“你真的非常生气,再画给我看看。

”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安静许多。

当然,这一招也不是每一次都见效,你还可以找些其他的东西让他发泄,如沙袋之类的东西。

但是我们必须让他知道,即使再愤怒,砸东西是不可取的。

让他知道,这时候,还有一个最关心他最理解他的人在他身边,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学会了倾听,理解了孩子,让孩子们给像我们敞开心扉,这是第一步,我们要让孩子们跟我们合作,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成为一个有修养,懂事的好孩子。

这一个过程,更需要方法。

在鼓励孩子们和我们合作时,我们要学会熟练运用以下五个技巧:

描述:

描述你所看出色的,或者描述问题。

提示。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说出你的感受。

写便条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一下简单的练习:

你的孩子一回家,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开始看电视。

家长:

(通常的情况)

一回来就看电视,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完了吗?

今天学的都会了吗?

说你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呀!

……

家长:

(用上我们的新方法)

描述:

我看到一个淘气包又想看电视,把作业忘记了。

提示:

先写作业,好吗?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作业

说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欢没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的孩子,这让妈妈很伤心。

写便条:

在电视上贴一张便条:

在打开电视之前,想一想,我做完作业了吗?

我们的新方法至少有这几种转变:

我们不絮叨了

孩子们更清楚,他们应该做什么事情。

而不是捂着耳朵,烦得要命。

这可能会让他们欣然接受我们的建议。

孩子们很清楚地知道,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

一定会努力做爸爸妈妈喜欢的孩子。

去写作业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我们家长的强迫。

这更有利于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自律的教育,好习惯的形成。

前后两种做法的较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家长把带有指责性的“你”,变成了让人容易接受的“我”。

不妨我们再来说一说前后这两句话,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这样一比较,你就会发现,加上“你”之后,让人觉得被埋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而当我们描述事情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听出问题是什么,该怎么解决?

当我们用“我”来表达的时候,孩子们更容易体会到我们的态度,理解我们的感受,理解我们对他的期望。

下面我提供几个事例,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五个技巧,选择一、两个进行练习。

掌握这些和孩子们交流的方法,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转变。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早上出门,作业又忘带了。

我们以往的做法是:

运用上我们学到的新技巧:

早上孩子穿着崭新的衣服去上学,下午放学回家,衣服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

我们以往的做法是:

运用上我们学到的新技巧:

如果用上我们学习的新方法,孩子们会变得很乖,会更懂事。

孩子们做得好了,我们就应该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有继续做好,长时间做好的决心,我们应该用鼓励的方法,来巩固我们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赞赏、鼓励孩子的三个技巧:

描述你所看见的

描述你的感受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鼓励不是简单地说一句,你真棒!

太好了!

你真聪明!

这样一开始可能见效,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麻木。

我们应该尽量描述我们看到的,或者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就能够自我欣赏,认为我们说得实实在在,没有讽刺、贬低,夸大的意思。

如一个同学的字有进步,我们不能只简单地说,太棒了。

我们应该说:

你看这个字,这一捺写得多有力呀!

整个字看起来端端正正的,像刻出来的一样。

看着你那隽秀的字,简直是一种享受。

如果能把这些赞赏总结成一个词那效果会更好。

如作业孩子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而且写得工工整整。

这时我们可以说他“有耐心”。

孩子说好看到五点就把电视关掉开始写作业。

他五点钟准时把电视关了,这时我们可以夸奖他“他守时”。

看起来赞赏是一个好方法,但是很多家长并不容易马上说出口。

有时我们会认为这是孩子们应该做的,有时我们会在别人面前谦虚。

其实,除了衣食住行外,我们对孩子还有一项义务,那就是肯定他们“做对”的事情,我们应该大力地赞赏他们,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们做对的地方。

而我们大部分的家长都批评很快,表扬很慢。

一样的分数,不一样的态度

看到题目,你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吧。

一样的分数,怎么会是不一样的态度呢?

没关系,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请听我细细道来吧!

今天是星期五,下午要开家长会。

回到家中,爸爸和妈妈异口同声地问道:

“你的语文和数学都分别考了多少分啊?

”我心想:

他们听了之后,脸上肯定都得笑开了花儿。

哈哈!

本小姐是个天才!

妈妈听到我的成绩后,十分惊讶,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不会吧?

你的语文真的考了95分,数学真的考了98分?

我是不是耳朵出问题了?

”我笑了笑,说:

“老妈,您的耳朵没出问题,这是千真万确呀!

”妈妈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说:

“宝贝女儿,你想吃什么,玩什么我都给你买!

”这时候,我认为我的妈妈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妈妈。

爸爸听到我的成绩后,迫不及待地问道:

“杨子宁考了多少分啊?

”我垂头丧气地说:

“一个100分,一个99分。

”爸爸冷冰冰地说:

“那就不奇怪了,还是柴源考的多!

”爸爸的话好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淋遍了我的全身。

为什么爸爸和妈妈的态度是天地之别呢?

唉!

真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分数,却是这样不同的态度呢?

听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我们是怎样吝啬我们的赞赏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简单的几句话。

1、告别絮叨

2、少说多做

3、用鼓励巩固我们的成果

做为一名语文老师,到最后我最想对大家说的是: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

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

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

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

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这些讲座中的很多观点,是我在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等书箱之后,总结引会的,现学现卖,可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有机会能再和家长朋友们一起交流。

谢谢!

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教育孩子确实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小学阶段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至理名言: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美国的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后来,发明了电灯,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

很多人都认为爱迪生是天才,其实,大部分人所不知道情况是,爱迪生的母亲承担起来所有教育的重任,要求极为严格,甚至让人无法想象。

今天我们能用上电灯,首先要感谢爱迪生的母亲。

中国的一个乡村医生——蔡笑晚,他虽然仅有高中学历,但是他的六个孩子,个个成才——五个读到美国博士,一个是硕士。

他说,养不教,父之过,“我的事业是父亲,教育孩子是我的责任,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对此赞叹不已,还亲自找他取经。

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奇迹……

众所周知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4岁的时候他才会说一些含糊不清的话语,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呆头呆脑”。

上学后,老师曾断言他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

然而他的父母没有这样看,也没有因为别人的话武断的抛弃这个“笨”孩子,一直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鼓励他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才造就了一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每一个天才的背后,都有其伟大父母顶级的家教智慧。

我们把孩子当天才,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天才。

聪明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天赋。

作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的潜力,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孩子,一定会有更远大的理想抱负,一定也会有更突出的成就。

当我们深入研究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规律时,就会发现永远没有所谓天赋的神童,而只有意志坚强的家长。

出示课件《一岁就上常青藤》的作者薛涌说:

“每个孩子都是个天才。

父母的责任是发现他是个什么样天才。

你把孩子当天才,他才能成为天才。

即使确实不是天才,一个相信自己是天才的孩子,也有着更高的自我期望值、更远大的理想、更充分的信心,即使最终不可能有天才的表现,也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作为一名好家长,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做到

(一)生活中多鼓励孩子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生活中多与孩子交流

•(五)捕捉时机对孩子教育

•(六)家校联系形成默契

一、善于鼓励孩子。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批出来的。

一个经常得不到表扬的孩子,他的个人潜能最多只能发挥出百分之20到30,但他一旦得到激励和表扬,他的潜能可以发挥到百分之70到80,所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会本领,更重要的是唤醒孩子和激励孩子。

出示课件(讲解只追前一名故事)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动力。

但是,目标太高,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

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出示课件讲解(一个孩子的三次家长会)

听了这个案例,我想大家肯定有很多感慨。

家长如果深爱自己的孩子,就多多鼓励他吧!

鼓励孩子是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也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现。

能够真诚鼓励孩子的家长一定是很好地接纳孩子的家长。

因为真诚的鼓励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在一定的心理气氛、心理环境中成长,环境对他们认识世界、判断是非及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进步和影响是终生难忘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大,往往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事实也确实如此。

如果孩子回到家首先看到的是夫妻的争吵声,麻将声以及游戏声,你想他能静下心来学习吗?

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感觉是和睦的还是矛盾的、是宁静的还是烦躁的,都非常敏感。

所以,家长应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以高雅的趣味,文明的举止,使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我认为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给子女多一点安宁。

我们认为,大多数孩子学习是认真的。

他们回家后,首先就想到的是赶紧把作业做好。

但是,有的家庭往往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

子女在做作业,家长在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