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6286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天津市部分区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

温馨提示:

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区,学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得分

评卷人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词藻(zƒo)渎(d’)职罪泥(nŒ)古不化

B.看(k?

n)护妥贴(ti…)背(b…i)黑锅是非曲(q“)直

C.联袂(mˆi)默契(qŒ)不相干(g?

n)扶危济(j‹)困

D.贮(ch“)存露(l”)天打磕(k…)睡一语中(zh?

ng)的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津五大道集中成片的西式建筑见证了百年沧桑,______的名人旧居诉说着风云过往。

以外墙凹凸参差而闻名、具有______意大利风味的“疙瘩楼”,砖墙红瓦、______多种建筑风格的先农大院,英式建筑的代表、中国最早的现代综合体育场民园广场……姿态万千的近现代建筑,现存之多,保存之好,在全国各城市各街区中______。

A.比肩接踵浓烈展现无独有偶

B.触目皆是浓厚会聚凤毛麟角

C.鳞次栉比浓郁融合绝无仅有

D.星罗棋布浓重集中独一无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津版“摔跤吧爸爸”刘凤和自筹几十万元办起免费开放的摔跤馆,每天有接近30多个孩子来这里学习摔跤和跆拳道。

B.印度和巴基斯坦于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被接纳为正式会员国,从而实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扩员。

C.北冰洋航线一旦开通,我国通往欧美的航线将大大缩短,每年可节省大约100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费用,成本降低近一倍。

D.目前,升级版的天津终身学习网可为市民提供包括生活保健、家庭教育等在内的14类2000余节高清微课程学习资源。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鸿门宴》里“使子婴为相”中的“相”与《后汉书•张衡传》里“出为河间相”中的“相”是同一种官职。

B.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与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是同一种鸟类。

C.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与《孔雀东南飞》“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都是指天地四方。

D.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三秋”与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都是泛指秋季。

得分

评卷人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轴心时代”的概念是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及目标》一书中提出的,指公元前8至2世纪这六百年间,印度、中国、古希腊、伊朗和以色列地区不约而同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或宗教家,由他们提出或在其手中成形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各大文明之后两千多年的走势。

按照这一论说,“轴心时代”思维方式一直在深刻影响我们,或者说我们的精神生命一直为其所塑造。

这种论说虽提供了学术话语上的一些便利,却不乏局限性和束缚性。

因为它很可能遮蔽或淡化了“轴心时代”之前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

例如埃及文明崛起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大约也在同一时期兴起。

不仅有大量文献,而且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遗址,来证明这两个文明的存在和演进以及当时文化之高度发达。

中国文明的诞生相对较晚,但也早在公元前8世纪之前就相当发达了。

夏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至11世纪黄河中下游一带存在过的商,有大量青铜器传了下来,也有不少相关文献流传至今;公元前11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的周是更伟大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历史上的“西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并非现在欧洲和北美等地所能涵盖。

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即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都属于“轴心期”文明。

但西方文明最终的起源还可往前追溯到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这两个文明都是希腊和希伯来文明的祖先。

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均非原生文明,而是因毗邻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两个原生文明,利用其技术、理念成果崛起的后发或次生的文明。

众所周知,亚非大陆产生了四大原生文明,即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四大文明”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大平原或水网密布的大河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而非诞生在希腊或巴勒斯坦那样的干旱、贫瘠且交通不便的土地上。

古希腊曾是一片荒蛮之地,只是在大量引进东方元素,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和技术等方面发生“东方化革命”以后,才发展壮大起来。

同样的,希伯来人的先祖在两河流域学到了很多东西,《圣经》中的创世纪、大洪水、诺亚方舟等故事便是最明显的例子。

再后来,游牧的希伯来人又客居埃及几百年,学会了农业和定居。

完全可以说,没有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便没有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同样地,中国文明在“轴心时代”之前,已有夏商周的丰厚积累。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时兴的学术概念,便有意无意夸大其重要性。

那几百年里产生了老子、孔子、佛陀、以色列先知和希腊哲学家,的确非常重要,但之前的文明历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同样居功至伟。

“轴心时代”概念的确给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话题,但我们不能受其束缚,跟在西方学者后面亦步亦趋,过分夸大“轴心时代”的重要性,仿佛之前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阮炜《如何看待“轴心时代”?

》,有删改)

5.下列对“轴心时代”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轴心时代”是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他的论著《历史的起源及目标》中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

B.“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至2世纪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其间世界四大文明都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

C.在“轴心时代”,先后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包括老子、孔子、佛陀、以色列先知和希腊哲学家。

D.“轴心时代”学说认为,“轴心时代”的思维方式影响十分深远,我们的精神生命一直为其所塑造。

6.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世界四大文明是指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原生文明。

B.大量文献、出土文物和遗址可以证明,远在“轴心时代”之前的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就已高度发达。

C.中国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较晚,但在“轴心时代”之前,夏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丰厚的文明积累。

D.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都属于“轴心期”文明,它们是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后发或次生的文明。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河流对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尼罗河、两河、黄河和印度河是世界四大文明的母亲河。

B.古希腊曾经发生过“东方化革命”,在宗教、哲学、文学等方面大量引进两河、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的元素。

C.《圣经》中的创世纪、大洪水等故事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它们可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是希伯来文明的源头之一。

D.“轴心时代”的重要性被过分夸大,导致此前人类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被这一时兴的概念人为地遮蔽了。

得分

评卷人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

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

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

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

会御史中丞缺,逢吉荐绅清直,宜居风宪①之地。

上以中丞亦次对官,不疑而可之。

初,穆宗既留李绅,李逢吉愈忌之。

绅族子虞颇以文学知名,自言不乐仕进,隐居华阳川。

及从父耆为左拾遗,虞与耆书求荐,误达于绅。

绅以书诮之,且以语于众人。

虞深怨之,乃诣逢吉,悉以绅平日密论逢吉之语告之。

逢吉益怒,使虞与补阙张又新及从子前河阳掌书记仲言等伺求绅短,扬之于士大夫间,且言:

“绅潜察士大夫,有群居议论者,辄指为朋党,白之于上。

”由是士大夫多忌之。

及敬宗即位,逢吉与其党快绅失势,又恐上复用之,日夜谋议,思所以害绅者。

逢吉乃令王守澄言于上曰:

“陛下所以为储贰②,臣备知之,皆逢吉之力也。

如杜元颖、李绅辈,皆欲立深王。

”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继上章言之。

上时年十六,疑未信。

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二月癸未,贬绅为端州司马。

逢吉乃帅百官表贺,右拾遗内供奉吴思独不贺。

逢吉怒,以思为吐蕃告哀使。

丙戌,贬翰林学士庞严为信州刺史,蒋防为汀州刺史。

严与防皆绅所引也。

张又新等犹忌绅,日上书言贬绅太轻,上许为杀之。

朝臣莫敢言,独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上疏,指述:

“绅为逢吉之党所谗,人情叹骇。

绅蒙先朝奖用,借使有罪,犹宜容假,以成三年无改之孝,况无罪乎!

”于是上稍开寤。

会阅禁中文书,有穆宗所封一箧,发之,得裴度、杜元颖、李绅疏请立上为太子。

上乃嗟叹,悉焚人所上谮绅书。

虽未即召还,后有言者,不复听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下,有删节)

【注】①风宪:

风纪法度,这里代指御史。

御史的职责是纠弹百官,以正风纪法度。

②储贰:

即太子。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疑而可之可:

同意

B.逢吉与其党快绅失势快:

将要

C.与防皆绅所引也引:

推荐

D.有穆宗所封一箧,发之发:

打开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深怨之,乃诣逢吉且以语于众人

A.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扬之于士大夫间绅为逢吉之党所谗

C.D.

不拘于时,学于余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李绅遭受构陷迫害的一组是

①每承顾问,常排抑之②辄指为朋党,白之于上

③由是士大夫多忌之④如杜元颖、李绅辈,皆欲立深王

⑤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继上章言之⑥以思为吐蕃告哀使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B.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C.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D.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逢吉身为宰相,交结党羽,排斥异己。

李绅因为经常批评他,成为了他的重点迫害对象。

B.李逢吉等人为打击李绅多次造谣诬陷,使李绅既在士大夫中受到孤立,又失去了敬宗皇帝的信任。

C.李逢吉对敬宗说,李绅等人当年曾上书拥戴其他王子,敬宗后来在穆宗所留文书中发现了真相。

D.在李逢吉一伙弄权害人时,大部分官员随波逐流,但也有韦处厚等人仗义执言,绝不趋炎赴势。

第Ⅱ卷

得分

评卷人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

(2分)

(2)及从父耆为左拾遗,虞与耆书求荐,误达于绅。

(3分)

(3)张又新等犹忌绅,日上书言贬绅太轻,上许为杀之。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作答。

(8分)

双调·水仙子

[元]无名氏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悠悠。

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1)第三句借用了哪位文学家的哪句名诗?

有何用意?

(2分)

(2)第四、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特别传神,请找出并赏析。

(3分)

(3)末句说“没来由惹起闲愁”,诗人的“闲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5)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得分

评卷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长城长碣石苍

彭程

刚从浙皖交界处的青黛山水间归来,旬日之隔,又到了历史上先后属于幽州和燕国的冀北山地。

云雾缭绕、苍翠欲滴的南方的秀美,被一种深沉雄健的气势所替代,这种感觉仿佛头顶上的阳光,干爽而明亮。

忽然想到了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的一句诗“为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觉得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生发出这些感受时,我正站在一个名为板厂峪长城文化小镇的地方,属于秦皇岛海滨区北部山区,距离市中心约三十公里。

站在村口开阔处,把目光向远方递送出去。

这里是燕山山脉的东端南缘,山势险峻,层层山峦远近环抱,天空高远晴朗,浮云缭绕。

村北险峻绵延的山脊上,古长城依了山势起伏曲折。

相距不远就有一座烽燧,兀立于一处处陡峭的峰巅之上,一直伸延到视野之外。

这是十月下旬,满山浓密蓊郁的绿色中,点缀了片片簇簇的红叶,便有了生动的层次感,仿佛一块色彩斑斓的调色板。

村口处,矗立着一块“板厂峪明长城砖窑遗址”大理石石碑。

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穿越此地的崇山峻岭,向西蜿蜒而去。

四百五十年前的明代隆庆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被明廷任命为蓟镇总兵官。

从山海关到北京昌平绵延两百公里的长城,都在他的防守范围之内。

在他的主持下,这一带原来的石筑长城得以加砖修复,并增加砖制敌楼五十座,共约十五公里长。

这是秦皇岛境内明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城墙、敌楼、墙台、关城、烽火台连绵迤逦,首尾相顾,气势雄浑。

战争和苦难已经进入史书,成为记忆和传说。

长城御敌的实用功能早已丧失殆尽,而成为审美观照的目标、历史认知的参照。

承平日久,难免让人觉得天经地义,其实这样的状态却曾经是多少代的人梦寐以求而不能如愿的。

所幸的是,我们这几代人诞生和成长于和平的时代,得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安详和美好。

第二天的行程,也仿佛是这种感悟的一个补充,一种延伸。

早餐后从住处出发,不久途经昌黎县城。

昌黎县城枕山依海,地名寄寓了“黎庶昌盛”之意。

这里据称是唐代大诗人韩愈的祖籍地,因此县城里一条主要街道就被命名为“韩愈大道”。

城北绵延不断的山脉便是碣石山,一座被写入了《尚书》和《山海经》的古山。

山并不是特别高,但不乏巍峨峻峭的气势。

和南方的山地被绿色彻底遮蔽不见一丝罅隙不同,甚至和板厂峪长城一带山上草木丰茂蒙络也不同,碣石山上裸露着大片的青白色岩石,形状奇特,或瘦骨嶙峋,或平展如砥,或陡峭如斧砍刀劈,或横斜如展翅欲飞。

隔着老远,分明就有一种鲜明的质感传递过来,似乎触摸到了一个人的坚硬的骨节。

这座山为人知闻,远在长城建造之前。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经过此地,写下了名篇《观沧海》,抒发了一代豪杰的壮怀。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在其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说的正是此事。

汉魏以后,碣石逐渐演变成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象征迢遥的北方荒寒之地,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碣石山中有座五峰山,李大钊前后登上过八次,或是为了避暑,或是为了躲避缉捕,并写下了散文《五峰游记》等。

多年前我就朦胧地意识到,信仰革命真理与崇拜大自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

此刻,我望着不远处静默矗立的五峰山,这个沉睡多年的想法又苏醒了,而且似乎忽然间获得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们既然对于大自然的美有着强烈的感知,大自然也就会以美的诸多要素,如均衡、和谐、完善等等,来衡量和要求现实的社会和人生。

不管他们是否明确地意识到这点,但相互间却是具有着内在逻辑的贯通性。

社会生活中那些残酷、丑恶、纷乱的方面,从本质上讲,也都是和美的基本原则相悖逆的。

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他们所选择的事业,是因为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是人类的彻底解放,是美在一切领域的充分发展和绽放。

置身于真实的山水自然之间,这种原本容易玄奥浮泛的感悟,却似乎具备了一种坚实可感的质地,仿佛周边伸手即可触及的形状各异的山石。

两天的行程中,行经的地方,见闻的事物,就时间的维度而言,恰好形成了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历史和现实,战争与和平,毁坏和建设,贫穷和富足,苦难和幸福,等等,分明正是生活整体性的一个隐喻。

想到我们置身其中的正是后一种,内心深处不由得会升起一种深长的满足。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主席曾这样吟咏。

此刻,在正午时分的阳光照射下,眼前连绵的碣石山群峰上的白云,散发出玉石般润泽的光亮,和青白色的山石相互映衬。

近处,秋风从绿野间吹拂而来,身旁的葡萄树叶发出急促的窸窣之声,而葡萄的甘甜气息,也一下子变得愈发浓郁了。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7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段从南方山水写到冀北山地,通过两者的比较,突出了后者气势深沉雄健的特点。

B.同是北方的山,作者也写出了不同特点:

板厂峪长城一带的山草木蓊郁,碣石山青石裸露。

C.本文前后两部分分别写长城和碣石山,前者为后者作铺垫,两者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中前后两处引用了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的词句,两处引用的作用也是相同的。

E.作者认为信仰革命真理与崇拜大自然之间是相通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17.作为一篇山水游记,文中为什么要写戚继光修复长城、曹操北征赋诗、李大钊登五峰山这些内容?

(4分)

18.文章结尾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19.阅读倒数第二段,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8分)

(1)两天的行程,通过见闻的事物,作者内心深处升起了哪种深长的满足感?

(4分)

(2)作者认为,长城和碣石山这些地方形成了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如历史和现实、战争与和平、毁坏和建设、贫穷和富足、苦难和幸福等。

请选取一处你熟悉的名胜古迹,联系本文文意和现实生活,就这个地方所体现的某种对立又互补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不能再选长城或碣石山)(4分)

六、(12分)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概括牡丹被确定为富贵象征物的原因。

(3分)

牡丹花开,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气宇轩昂,雍容端庄。

《本草纲目》有记载:

“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

”丹即红色或赤色,而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这一点非常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早在隋唐时期,牡丹就名倾朝野,而富贵人家更是无不以拥有名贵牡丹为荣,争相购买名贵品种以示显贵。

当时,人们还以观赏牡丹为时尚。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牡丹被确定为富贵的象征。

21.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

(9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幅漫画共同的主题。

(不超过10个字)(3分)

(2)选取适当的角度,对两幅漫画作比较赏析。

(6分)

七、(60分)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60分)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一张名片,怎样才能使这张名片更加亮丽?

有人认为,要将狗不理做大做强,必须走高端餐饮路线。

可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为立足津京,辐射全国,并适时进行国际化扩张,把这一中华百年品牌打造成世界知名的餐饮大咖。

也有人认为,包子本是一种亲民的家常小吃,应该将狗不理定位为服务百姓的大众餐饮。

如今一个普通的大包子市场上1元钱,而一个狗不理包子10元钱,离普通百姓有些远了。

脱离了大众消费,狗不理品牌是亮不起来的。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

1.A(B妥帖,是非曲qū直;C扶危济jì困;D贮zhù存,打瞌睡)

2.C(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浓郁:

是指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密,繁密。

融合:

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绝无仅有:

形容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

3.D(A不合逻辑,“接近”与“多”自相矛盾;B搭配不当,“印度和巴基斯坦”不能做第二句的主语;C“降低近一倍”错误)

4.B(A前一个“相”是丞相,后一个“相”是地方王国的下属,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C前一个“六合”是天地四方,后一个“六合”是指年、月、日的干支;D前一个“三秋”是专指九月,后一个“三秋”是泛指秋季)

二、(9分)

5.B(“世界四大文明”误。

原文中的“四大文明”是早于“轴心时代”、出现在亚非大陆上的文明,而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所说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均出现在“轴心时代”)

6.C(“中国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较晚”误,原文是“中国文明的诞生相对较晚”)

7.A(B古希腊引进的东方元素不包括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C不能说“创世纪”这一类故事是历史事实;D项所述并非事实,原文相关内容中有“很可能”“我们不能”等词语)

三、(15分)

8.B(快:

为……感到高兴)

9.B(A前“乃”,副词,于是;后“乃”,副词,竟然。

B两个“以”都是介词,把。

C前“于”,介词,在;后“于”,介词,向。

D前“所”与“为”共同构成被动结构,后“所”后面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10.C(①是李绅的行为,③属于结果,不属于主动性的构陷迫害,⑥是吴思受迫害)

11.D(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

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12.C(关于李绅等人上疏的谣言,是李逢吉让王守澄对皇帝说的)

四、(21分)

13.(8分)

(1)只有翰林学士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

(2分,重点关注“顾问”“抑”等关键词语)

(2)等到李虞的叔父李耆担任了左拾遗,李虞写信给李耆请求推荐,信误送到了李绅手中。

(3分,重点关注“从父”“书”“达”等关键词语)

(3)张又新等人仍然忌恨李绅,每天上书说对李绅贬得太轻,皇上答应他们杀掉李绅。

(3分,重点关注“忌”“许”“为”等关键词语)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逢吉担任宰相,在宫中交结知枢密王守澄,权势倾盖朝野。

只有翰林学士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

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

李逢吉十分担心,但皇上对李绅正十分信任,李逢吉无法使皇上疏远他。

这时恰好御史中丞一职出缺,李逢吉便推荐李绅,说他清廉正直,适合承担监察职责。

穆宗考虑到御史中丞也是次对官,未加怀疑就同意了。

当初,唐穆宗把李绅留在朝廷任职后,李逢吉更加忌恨他。

李绅的族侄李虞因为文章才学而知名,他自称不喜欢做官,隐居在华阳川。

等到他的叔父李耆担任了左拾遗,李虞写信给李耆请求推荐,这封信误送到李绅手中。

李绅写信讥讽他,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众人。

李虞非常怨恨李绅,于是去见李逢吉,把李绅平时私下议论李逢吉的话全都告诉了他。

李逢吉更加生气,让李虞和补阙张又新以及他的侄子、前河阳掌书记李仲言等人伺机探察李绅的过失,在士大夫中间张扬,并且说:

“李绅暗地里窥察士大夫,凡有人在一起议论,便指斥为朋党,向皇上告状。

”由此士大夫也大多忌恨李绅。

等到敬宗即位,李逢吉和他的党羽对李绅失势拍手称快,但又恐怕敬宗重新任用他,日夜谋划商量,想能够伤害李绅的办法。

李逢吉于是让王守澄对皇上说:

“陛下所以能被立为皇太子,我全都知道,这都是李逢吉的功劳。

像杜元颖、李绅这些人,都是要立深王李察的。

”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人接着上奏也这样说。

皇上这时十六岁,疑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