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6047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docx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

街道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材料

  合意社区现有居民4230户,10200人,党员137人,内设社区党委、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三种组织机构。

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的工作目标,狠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强能力,常抓文化体育建设以强凝聚,实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强和谐,社区党委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生活更趋繁荣,社会治安环境日趋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为社区全面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文明社区、龙沙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社区建设先进集体等殊荣。

  一、把握精神实质,科学谋篇布局,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能力支撑

  社区党委站在继“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之后又一次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执政根基的高度,深入开展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

一是科学确定目标思路。

坚持“围绕学习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总结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建设经验,认为能力素质不适应改革需求是制约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瓶颈,在确定“破难题、搞创新、重实践、求发展、创新绩”的活动主题上达成共识,明确了“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方在首位;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等六个方面的标准,为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标准。

二是把握规律整体推进。

针对社区不同类型的党员,开展“四学”活动,即:

采取上门送学习资料、上门辅导的方法对年老体弱、卧病在床的党员以“送”促学;开展“寄一张学习记录卡、送一套学习资料、明确一个联系人、填写一张征求意见表、撰写一份党性分析材料”的方法对流动党员以“联”促学;通过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具体困难对生活困难党员以“帮”促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对离退休及下岗党员以“活”促学。

活动以来,共送学习资料31套,寄学习记录卡7张,撰写党性分析材料78份,发布就业信息400条,解决就业问题17个,解决生活难题54个。

三是积极创新活动载体。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积极整合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利用理论学习、党课教育、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和社区科普大学等阵地,先后组织了理论学习、邀请区委党校专家辅导、心得体会展评和交流等学习实践活动和社区大讲堂、四进社区、书记上讲台、争当带头学习提高的模范、“争做学习标兵,争当创业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以丰富的活动载体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四是努力提升层次境界。

为避免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流于形式、学用脱节,社区党委坚持做到“五结合”,即:

“把创建活动与全面建设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把发挥领导作用与调动社工积极性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破解难题相结合”,要求社工都结合工作自定调研课题,撰写理论文章,在本职岗位实现工作创新,努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制度建设型向思想解放型过渡,从知识积累型向能力拓展型跨越。

  二、挖掘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把文化繁荣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活力载体

  坚持“保持活力、打造品牌、持续发展、服务大局”的目标思路,以“文化强街”、“书香合意”、“一社一品”为载体,深入挖掘辖区文化资源和社会价值,努力强化文化服务功能,为构建和谐社区加油助力。

一是整合资源建阵地。

坚持“街道帮扶指导,社区管理经营,辖区单位共育共建”的理念,坚持政策向文化倾斜、人力向文化靠拢、精力向文化聚焦、财力向文化投入、物力向文化保障,先后协调建成文体阵地3处,安装各类文体器材50余件;投入1万余元建成图书室、藏书3000册;街道投资15万元建设合意社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室,逐步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配套化和一体化的“四化”保障能力。

二是建立制度规范。

先后制定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组织和活动点章程及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50多项制度;规范了会议记录、活动记录、照片纪录册和文化骨干人员档案等软件资料,使社区的文体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是打造文化品牌。

按照市领导要求,成立歌舞、锣鼓、棋牌等十大协会,设有“球、操、鼓、棋、舞、泳(游泳)、走(快步走)”7大类、30多个体育团体,坚持做到节日有晚会、假期有比赛、每月有表演、每日有活动,形成了居委会牵头、文化专项组织依托的强大体育网,为文化交流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重点建设了百人秧歌队、欢乐腰鼓队和威风锣鼓队,并积极寻找创收机会,拓展演出渠道,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养文化”的自给自足之路。

“鼓”成了江安的代名词,领导曾高度评价说:

“‘鼓’是江安的神,‘鼓’是江安的魂,鼓足干劲,奋勇争先的是江安人。

”十大协会组成了7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成为社区“家务事”的承担者,促进了文化事业与社会事业的双赢,推动了和谐江安建设的跨越发展。

  三、注重活动引导,加强德育培养,把灵魂工程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动力源泉

  坚持教育引导和文化引导的思路,积极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优质便利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广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

按照建立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理念,建立了116人的“五老十大员”队伍;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重新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工作制度,统一规范了软件资料,使开展工作有依有据有准则。

二是坚持活动引导。

以江岸小学和二十中学为平台开展了以《从我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结合重大纪念日,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了“故事会”活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社区42名学生志愿者认养了“一片绿”,开展公益劳动;组织青少年法律讲座6次,“三厅一室”的危害警示教育3次,成立了一支15人的“三厅一室”监管员队伍;开展了结对子活动,“五老十大员”帮扶贫困学生13个、捐款5000元;鼓励青少年通过“小手拉大手”,劝说家人自觉做到“三个远离”,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支撑。

三是加强重点建设。

社区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需要,以丰富活动为载体,全力实施“四项工程”。

即:

大力实施“灵魂塑造”工程,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培养未成年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大力实施“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努力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实施“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关爱”工程,让所有未成年人普享大家庭的温暖阳光。

近年来,社区治安情况良好,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弱势人群生活有所改善,居民间邻里和睦相处,社区出现了一个团结、和谐、安定的社会新局面。

党建带团建是加强党对共青团领导的具体方式,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

以期以来,海淀区委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把共青团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实抓好。

区委组织部、团区委按照中央、团中央要求和市委、团市委部署,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以“建”为根本、以“带”为关键的原则,始终坚持制度推动、党建带动、党团联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共青团的发展,提升了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坚持制度推动,进一步夯实党建带团建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在区领导分工上,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主管共青团工作,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各有一位领导联系共青团工作。

区委常委会每年都要定期听取共青团专项工作汇报,高度关注共青团组织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主管和联系共青团工作的区领导还专程前往基层团组织调研,关心关爱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赵凤桐多次出席海淀团区委、海淀志愿者联合会会议等活动,对团区委工作寄予厚望,并提出新的希望和更高要求。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

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意见》、《关于开展年度团员教育评议、团籍注册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对团的基础工作的指导。

建立了挂钩基层联系点制度、团区委书记班子倾听制度,广泛倾听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呼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不断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坚持做到“五有五抓”,即有制度、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考核,抓工作流程、抓素质培养、抓推优质量、抓工作交流、抓队伍建设,推进推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三是落实五个同步。

在深化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三个同步基础上,切实做到组织同步、人员同步、规划同步、职能同步、考核同步等“五个同步”,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考核指标体系,把党建带团建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党建带动,进一步提升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

  一是带思想建设。

加强对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是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依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青年、教育青年,切实做到思想认识有提高、解决问题有突破、整改落实有成效。

广泛开展“志愿真情、爱在海淀、高举团旗、科学发展”、“让团徽在胸前闪光”、“重走长征路感受新海淀”以及“红领巾小导游”等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科学发展与青年责任”大讲堂,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自立自强、勇担重任、服务社会。

稳步推进分层教育体系工作,不断加强中学生业余党校建设,2006年以来,组织1700余名学员参加区级中学生业余党校培训,并选送多名学员参加市级业余党校培训,其中有57名学员光荣入党。

  二是带组织建设。

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对同级团的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按照“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即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

广泛开展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结合编制内、外专兼职特点,选拔区域内优秀的党员团员担任街道团工委编制外副书记职务;创新非公企业建团模式,总结了党团同建、平台依托、情感纽带等十一种非公企业建团方法,并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积极推进区域化大团建基础工作,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重点,成立了中关村地区企业联合会团支部,562家联合会成员单位的青年团员有了自己的组织;加大青年社会组织建设力度,指导成立了中关村白领青年联谊会、高科技青年人才论坛等一大批青年社团,增强了团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

  三是带队伍建设。

以党员队伍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借鉴,加强对团干部和团员青年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通过基层团组织换届选举,进一步配齐配强团了组织领导班子,全区团干部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7%,超过三分之一(35.9%)的团干部由80后青年担任。

将团干部培训班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重点班次,用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内容完善团干部的知识结构,用党的先进理论教育团干部。

在此基础上,区委安排多名团干部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重要部门挂职锻炼,为团干部增强工作能力、拓宽工作视野提供平台,全方位提高团干部素质。

做好对团员青年的关爱帮扶工作,举办海淀区青年公务员中秋联谊会,为机关青年送去组织关怀,激发机关青年工作热情。

  三,坚持党团联动,进一步增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效。

  一是载体共享。

区委统筹协调,积极整合区域资源,为党建带团建工作搭建载体。

联系青联委员企业和驻区高校,建立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就业机会,首批已有近百名大学生赴企业实习。

依托驻海淀区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北部新区青年联合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工作平台,建立海淀志愿者联合会,同时把社区温馨家园、社区服务站和敬老院等志愿服务需求单位确立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并总结志愿服务海淀模式,努力使志愿服务向着项目化、常态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全区已有117个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正式启动,并统一挂牌对外开放。

红色中关村志愿者服务队、海淀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一大批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队,打造了“海淀青年志愿者”的品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二是活动共建。

区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活力和热情,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服务青年、服务社会。

启动“红色中关村就业希望工程”,通过党员一对一帮扶优秀贫困大学生,在促进中关村自主创新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持续开展“大学生dv作品大赛”、青春红丝带行动、海淀树人助学基金等品牌工作,真正做到在组织青年上不放松,在引导青年上占主动,在服务青年上下功夫,在维护权益上尽全力。

积极组织青联委员、青联之友联谊会会员参与捐资助学、义诊、植树、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海淀同成长”、“团旗飘扬核心区,青春奉献新海淀”等主题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广大青年健康成长。

  三是工作共促。

各级党组织积极给团组织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指导共青团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的作用,促进中心工作有效落实。

在服务保障奥运、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组织等大型活动中,区委都将组织领导机构的办公室设在团区委,由团区委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体现了区委对共青团组织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团区委秉承“创造新优势服务促发展”工作理念,创新思考,科学谋划,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奥运、国庆群众游行等任务。

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中心工作,以专题论坛、实地调研等形式,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献计献策,用聪明才智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的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工程处。

1978年7月,更名为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2005年8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加挂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实行一套机构、三块牌子的运行机制。

主要负责渭河流域规划编制、水资源调配、水行政执法等工作。

  多年来,该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维护河流健康、构建和谐单位”为目标,以党建工作为先导,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职工受益为核心,以促进中心为根本,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实现了“事业快速发展、职工队伍稳定、生活逐步富裕”的多赢局面。

管理局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复检通过;2006年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08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被全国农林水工会授予“全国农林水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局属单位创建省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4个,陕西省模范职工小家1个、全国农林水模范职工小家1个,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4个。

  一、以党建工作为先导,创建工作得力有效。

  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文明创建工作的前提。

我们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示范带头作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党建促创建,实现互动共赢、相互促进。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

局党委为全局党员发放了收音机、网络读书卡、党史党建知识读书,建立了流动书屋,鼓励参与自主选学,以各种形式支持党员学习,满足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的需要。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细化了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评选标准,强化了党建工作考核。

在抗洪抢险和渭河治理等关键时期,基层党组织靠前指挥,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充分反映了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文明创建组织得力。

该局始终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编制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与党建、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

坚持由一把手挂帅,党委集体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局属单位狠抓落实,在职工中倡导“局兴我荣”“我为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做贡献”等理念,全局形成了齐抓共管、奋勇争先的创建氛围。

  创建活动形式多样。

先后开展了先进模范评选活动和向身边的先进学习活动;把争创文明单位、文明处室、文明工地、文明测站、青年文明号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和建设党员之家、职工之家、离退休老同志之家、科技工作者之家、青年之家的“五家”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通过一系列的文明创建活动,使省江河局的文明创建更有活力,更有特色。

  二、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文明创建内涵丰富。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推进“和谐组织、和睦家庭、快乐人生”的文化建设。

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基础,开展了领导的事业心、中层的上进心、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建设“三心三德”教育活动。

  挖掘培育单位文化。

组织开展单位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着手编制局歌、局徽,提升单位形象,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编制创作了歌颂渭河治理成就的《潼关回望》。

培养职工文艺精英,职工歌手安凤多次被水利部抽调参加慰问巡演,并在全国水利系统水歌曲比赛中获得美声组一等奖。

  深入推进水文化建设。

成立了渭河水文化研究会,出版了《黑河》一书。

以渭河水文化、水资源、水环境、渭河安澜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四届“渭河论坛”。

编辑刊印了《渭河流域文化萃览》、《渭河箴言》、《情系母亲河》、《诗情画意描渭河》、《渭河论坛专辑》等数百万字的书籍5000余册。

  加强水景观工程建设。

建成了三河口汇流区示范工程、苏村河道示范工程,规划建设梁赵、八里店示范工程,在渭河综合治理规划中专题规划水文化景观工程建设,使水文化从虚到实,得以展现。

  促成渭河治理共识。

启动开展了“陕西省保护母亲河行动--渭河健康生命行”大型公益活动。

开展了书画联谊笔会、书画摄影展、大学生情系渭河考察、媒体记者渭河采风、青少年征文比赛、种植青年林、奥运林、巾帼林、中日青年友好林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提出的“维护渭河健康生命”已深入人心,“将渭河打造成横贯陕西的河滨公园和生态文化长廊”已付诸行动,构建“健康渭河、生态渭河、文化渭河、和谐渭河”的思路得到深入贯彻,社会各界对渭河的认知度日益加深。

  三、以职工受益为核心,精神文明之花绽放。

  让职工成为文明创建的最大受益者,是该局文明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本着“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该局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着手,把关心职工的生活作为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关心一线职工生活。

为职工生活、工作条件最为艰苦的水文测站配备了冰箱、洗衣机、音响等生活用品;全局系统建立了全体职工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40岁以上职工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的良好机制。

开展处级领导干部“一帮一”帮扶活动,建立了困难救助机制,增强了单位凝聚力。

  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职代会制度日趋完善,提交会议审议的各项报告透明度越来越强,出台了《优秀提案(建议)奖励办法》,代表参政议政热情越来越高。

拓宽职工参政议政渠道,建立了“江河情”“渭河情”等qq交流群,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设了网上论坛,使广大职工能够多途径畅所欲言

  搭建学习提升平台。

把“学习培训作为干部职工终身的最大福利”来抓,是该局提高职工素质的基本理念。

先后与武汉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联办工程硕士研究生培训班,40余名职工取得研究生学历。

启动实施了“11511”人才工程,举办了防汛抢险技能演练、水事案件技能比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

截止2010年底,全局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比例达到66%,中高级职称人员占管理人员的50%,高级工和技师占工人总数的60%,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构建职工精神家园。

该局始终把通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凝聚人心的最大工程来抓。

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系统大型活动,先后举办了歌咏比赛、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

引导职工自发成立了登山摄影书画、羽毛球、乒乓球等三个协会。

局属各单位按照“小型、多样、经常、广泛”的要求,开展了文艺汇演、晨练活动、职工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

在省水利厅系统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厅直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歌咏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

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了职工之间交流沟通,增进了友谊,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以促进中心为根本,业务工作行业领先。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力推动下,该局各项中心工作始终处于全省水利系统领先地位。

组织编报了30余项涉渭重大规划,全力推进渭河综合治理。

抓亮点,树样板,建成八里店、油槐堤防、苏村、北洛等4处黄河示范工程,大荔、渭南河务局晋升为国家二级河管单位,大荔河务局获黄委“十一五”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坚持依法管河,不断强化水行政许可与执法管理,荣获全省水利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陕西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局属企业陕水集团业务范围遍布全国,跻身“全国优秀水利企业”行列。

“十一五”期间,该局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了省级“两联一包”先进单位、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等,两次夺得全省水利系统“爱水杯”;荣获省水利系统“创佳评差先进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陕西省水利建设管理先进集体”、“全省水资源工作先进单位”、“水行政执法文明单位”、“黄河防凌先进集体”等荣誉30余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