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你问我答.docx
《电磁辐射你问我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辐射你问我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磁辐射你问我答
电磁辐射你问我答
一.什么是辐射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
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散的。
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能量。
二.什么是电磁波
无线电波、光波、声波都是电磁波。
它们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光波(3×1010厘米/秒)相同,在空气中稍慢一些。
电磁波是由不同波长的波组成的合成波。
它的波长范围从10E-10微米(1微米=10E-4厘米)的宇宙线到波长达几公里的无线电波。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超短波和长波无线电波都属于电磁波的范围。
肉眼看得见的是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从0.4-0.76微米这部分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光带称为光谱。
波长长于红光的(>0.76微米)有红外线有无线电波;波长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线,γ射线、x射线等。
这些辐射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用仪器测出。
太阳辐射波长主要为0.15-4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0.5微米;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主要为3-120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10微米。
习惯上称前者为短波辐射,后者为长波辐射。
三.什么是电磁辐射?
它对人体有害吗?
答:
电磁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物理现象。
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极其过量的电磁辐射才会造成电磁污染。
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小区变电房、地铁列车、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人们之所以会对电磁辐射产生种种疑虑,最根本的缘故是对它不甚了解。
其实人类一直都生活在电磁辐射环境中,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它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虽然普遍存在,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可怕。
日光灯、电视机、电脑、手机、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都有电磁辐射,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家用电器,但却并未因为使用它们而使身体受到了伤害。
四.国内外有没有电磁辐射的具体标准?
答:
我国已经颁布的电磁辐射方面的环境标准及法规有数十项,最常用的国家标准是《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等,属于国际上较为严格的标准。
国外如欧美国家一般采用ICNIRP、IEEE等标准,
我国的电磁辐射标准较欧美更为严格。
我国现行的电磁辐射标准为40微瓦/平方厘米(功率密度单位),而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450微瓦/平方厘米,美国1982年颁布的标准是3000微瓦/平方厘米,相当于我国的10倍甚至数十倍之多。
五.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情况?
答:
根据我们对温州、杭州、宁波、台州4个地区近6000个基站监测结果来看,除个别装在平顶楼上的基站,由于天线安装位置较低(一般低于2米,有的省管理办法规定不得低于2.5米),使楼顶个别点超标外,绝大部分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完全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当距离基站10米开外时,辐射强度小于1微瓦/平方厘米。
六.电视机等常用电器的辐射强度与基站辐射的对比
答:
根据国家标准,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均小于
40微瓦/平方厘米。
当距离基站10米开外时,辐射强度小于1微瓦/平方厘米。
普通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的辐射强度为(正面紧贴显示屏)50微瓦/平方厘米,背面紧贴机壳的辐射强度为40~50微瓦/平方厘米
;台式电脑显示器正面的辐射强度为40微瓦/平方厘米;背面的辐射强度更是高达1000微瓦/平方厘米。
可见,仅从辐射的强度考虑,基站的辐射与电视机辐射相差无几,远远低于台式计算机显示器背面的辐射强度。
下表为常用家用电器产生的场强值。
表常用家用电器产生的场强(离0.3m处)
家用电器名称
电场强度(V/m)
辐射强度*(微瓦/平方厘米)
电烤箱
130
4490
电热毯
250
16606
电熨斗
60
957
搅拌器
50
664
电钟
15
60
电冰箱
60
957
立体声收音机
90
2152
吸尘器
16
68
白炽灯泡
2
1.1
注:
辐射强度是指将以伏特/米(V/m)的单位的电场强度折算为以微瓦/平方厘米,以便于比较。
七.移动基站对居民健康有无影响?
答:
1.《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一级标准即为安全区,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
二级标准为中间区。
目前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小于8微瓦/平方厘米即为安全区,该值也是我们环保标准的管理限值,也即是某一公司单个基站的贡献值)。
2.移动基站天线高度均在35至55米,而电磁波在空中传播衰减很快。
有测试表明,发射功率为20瓦的大功率基站,其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0.6微瓦/平方厘米,远低于40微瓦/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
其次,当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时衰减到1/4,而穿过带钢筋的墙体要衰减到1/100左右。
因此,将基站天线建在一般住宅楼顶时,住宅内的居民是绝对安全的。
同时,高楼楼顶的基站电磁波主要向水平方向传播,在垂直方向的强度几乎为0,换言之,楼下住宅的信号强度是最小的,辐射也是最低的。
此外,建筑物及树木等对电磁波均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金属如铝合金门窗对电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
八.手机信号强度与电磁辐射的关系?
答:
常见的GSM手机在900和1800MHz额定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2瓦和1瓦,由于每个手机在进行通讯时只有1/8个频道连线的使用时间,因此实际使用功率比输出功率小8倍。
现行技术标准允许手机功率进行分阶调整(现阶段,手机辐射标准正在报批,还未有正式标准),通常GSM900(GSM1800)手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在2瓦到3.2毫瓦(1瓦到1.6毫瓦)之间,视通信状况随时改变。
一般信号强度高时输出功率低,电磁辐射小;信号强度低时输出功率高,电磁辐射随之增强。
这时,应拉出天线,可改善通话品质,减少辐射。
手机辐射的强弱还与手机制造商的生产技术有关,不同制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机,辐射强度有差异。
如诺基亚3310的最大电磁辐射强度为30微瓦/平方厘米;而诺基亚8250的最大电磁辐射强度为50微瓦/平方厘米。
同时,手机处于不同状态时的电磁辐射也不同。
接通瞬间手机辐射会增强,这是因为刚接通时,信号传输系统尚不稳定,处在最大发射功率状态,也是相对辐射最强的时候;其后,手机辐射迅速降低并保持在稳定状态。
九.在生活中,居民对电磁辐射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答:
只有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场合,高强度的电磁波才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这就是日常所说的“电磁污染”。
基站作为移动通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虽然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但是民用移动通信的辐射强度远远低于可能产生危害的强度,与电脑、家电和专业电气设备等相比,基站并不属于较强辐射源之一。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电磁辐射。
了解电磁辐射的常识,就可以放心使用手机,正确对待移动基站,避免因不了解相关知识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有关专家就通信基站建设答记者问:
基站建设相对密集有利降低辐射
(2009年5月20日)
近来,因第三代移动通信(3G)建设的需要,上海将建造一批通信基站,尽管是信息时代的利民之举,但有部分市民担心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健康。
为此,市无线电管理部门会同有关环保、电磁辐射、通信技术研究专家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数据就市民的担心作了回应。
专家在会上呼吁,对于基站的建设,我们要有科学的认识,完全不必“草木皆兵”。
问:
上海原有基站形成的通讯网络已经覆盖全市,为何现在要新建更多的基站?
答: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基站建设依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尽管现在已经采取升级现有的基站或与其它运营商共用基站的方式,但是现有的基站仍不能满足3G服务的需求。
与前两代移动通讯技术相比,3G移动通讯服务由于在数据传输速率、服务性能等方面都有所增强,而且3G网络蜂窝比前两代移动电话网络小,因此在同样的服务范围内,3G网络所需的基站数量要比前两代网络多,基站密集程度加大。
据推算,目前为止还需再建造的基站比2G的基站多出三分之一。
事实上,基站建设得密集一些,更能减少低频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500-800米建一个基站。
基站密集了,相对地,它的服务半径就小了,基站发射功率强度就低了,这样,环境中的辐射就低了,对打手机的人而言,手机辐射也会大大降低。
3G网络所需的基站数量较之前会有所增加,基站发射功率较之前也会有所降低,辐射强度也就相对低了。
问:
现在越来越多地开放屋顶建造基站,对离基站近的居民是否会有辐射威胁?
国家是否有严格的监测标准以确保安全?
答:
我国颁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对环境电磁辐射强度作了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严格的规定,中国为12伏/米,而上海则有更严格的辐射强度标准,为5.4伏/米。
基站的电磁辐射都被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每个基站的辐射都要经过监测,同时还各持一份“专属”检测报告。
对基站的监测也有一条非常“苛刻”的标准,即必须在电磁低频辐射能到达的最容易接收到辐射的地方进行测试,其辐射数值在标准范围之下,基站才能开始运行。
现在,许多人认为在自家房顶上建造基站,对自身健康有影响,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据专家计算,高踞楼顶的基站电磁波向水平方向发射,在垂直方向的强度几乎为0,楼下居民是辐射死角,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问:
有许多市民认为,手机信号差一些没关系,只要不在自家附近建造基站,就不会受到辐射,对此怎么看?
答:
市民普遍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基站越多辐射强度越大。
研究证明,如果手机一直处于搜索信号的状态,那么手机的辐射强度远远大于基站的辐射强度。
手机在远离基站的情况下通话,其发射功率处于最强状态,手机强度显示“一格”左右,发送功率在1W以上;反之,当显示“五格”时,手机的发送功率只有0.1W至0.5W。
一般基站距地面高度多在15米到50米左右,由于距离所形成的衰减,基站形成的辐射场对人而言是安全的。
而且事实上,人体吸收的公用移动基站的辐射强度尚远远低于贴身使用的移动电话的辐射强度。
问:
目前,市无线电管理局、市环保局和移动运营商三方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证基站辐射不会影响市民健康安全?
答:
一方面,加大对存量基站和增量基站的监测。
从1999年起,移动运营商每年都委托上海市辐射监测站对上海的各个基站点进行监测,同时出具环境检测报告。
到今年3月底,已全部监测完毕。
上海市环保局在2008、2009年开始对3G的基站进行监测,绝大部分达到要求,其中1%没有达标的基站,予以整改后进行再监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运作。
除了遵循严格的环保标准外,市无线电管理局还通过严格规范的基站设置审批流程对基站设置的计划、站址的认定等对其建设前期严加控制,对基站在投入使用之前进行设备参数的验收检测,确保功率、频率等参数严格符合国家规定。
此外,运营商也进一步在内部规范工程建设流程,做到文明施工、规范施工。
同时,对天线安装过程中采用更加人性的手段,通过天线方位角的调整、天线的美化等手段减少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现代人应有科学的电磁辐射观
近日,针对部分市民担心电磁辐射会否影响健康的疑虑,记者求证了市辐射环境监督站高级工程师朱重德等部分从事电磁污染研究的专家和环保专家。
1、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信号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辐射来源分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来自于地球、太阳的热辐射等,人工辐射主要来自广播、电视、通信基站及电磁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设备。
■一般来说,电磁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例如X射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产生的能量,足以破坏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子,甚至可以使原子和分子电离化。
这种辐射也称为“电离辐射”。
而我们常见的电磁辐射,大部分是频率为9KHz~300GHz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或工、科、医电子产品所产生的,其发射频率较低,能量也较弱,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水平。
这类辐射也称为“非电离辐射”。
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多大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躯体热效应和神经效应。
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神经效应为主,高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热效应为主。
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启动过专题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参与了该课题,到2006年,课题得出的结论是:
过量的电磁辐射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微弱。
■儿童白血病及癌症、神经性疾病等与电磁辐射没有因果关系。
但考虑到儿童对辐射的防御能力低,课题报告建议幼儿园、学校远离电磁辐射源头。
■对老人、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护措施。
现代人应有科学的电磁辐射观
■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
从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看,光、雷电及地磁场等是自然的电磁现象;我们日常使用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电吹风、吸尘器、电灯等家用电器、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电动机车等则是工频电磁场发射源;而广播及电视发射塔、雷达、移动电话及基站、微波炉、电子防盗系统等则是环境中常见的射频电磁场发射源。
■任何电器只要通上电流就有电磁辐射,但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如果磁场强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人体的作用是积极和有益的,比如理疗机就是利用电磁辐射的温热作用达到消除炎症和治疗目的,因此关键问题是要把电磁辐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国外移动基站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国外基站建设倾向于景观化方案。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电信运营商非常重视基站建设中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地对基站采取景观化设置方案,即通过一些必要的设计和技术措施,对基站天线系统(某些场所包括馈线系统)采取景观化设置,或将其隐藏在建筑物或其他现有设施的特定位置,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使其不可见,具体手段包括隐藏、美化、景观化、仿生化等。
市区部分基站天线与建筑融为一体,构思非常巧妙,即使在郊区及高速公路上,两侧基站铁塔也常常是借助绿化带进行隐藏,最大程度地保护周边景观,避免对居民心理上造成影响,从而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在发达地区,运营商积极运用新的技术解决覆盖难题。
如我国的香港地区,地域小,高楼林立,无线通信环境非常复杂,在此背景下,几家移动运营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采用室内综合覆盖等新技术,如香港地铁建设过程中率先采用室内综合覆盖系统,将三套GSM网络的信号覆盖综合分布于地铁各站及轨道沿线。
在国内,随着3G网络建设启动,采用一套系统提供更多网络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上海自2004年F1国际赛车场第一套室内综合覆盖系统成功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共落实700余处、约3000万平方米的室内集约化项目,大大缓解了室外宏基站的建设压力,提高了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