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5242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docx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必修1和必修2最新最全

分子与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以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把细胞分为: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3.真核生物:

动植物真菌

4.原核生物:

蓝藻(藻蓝素、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5.原核细胞: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有环状DNA(拟核)

6.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蛋白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7.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碱基五碳糖磷酸

8.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

9.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

10.单糖:

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葡糖糖

11.二糖:

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2葡萄糖)乳糖(半乳糖葡萄糖)

12.脂质:

a脂肪(储能物质)b磷脂(细胞膜成分,头部是亲水的磷酸,尾部是疏水的脂肪酸)c固醇(胆固醇:

细胞膜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维生素D:

促进钙和磷吸收)

13.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14.叶绿体: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15.内质网: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车间

16.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17.核糖体: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18.溶酶体:

消化车间,含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细胞

19.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20.分泌蛋白:

内质网的核糖体(氨基酸—肽链)—内质网(肽链—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出芽方式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修饰)—细胞膜包吐—细胞外消耗能量

21.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

22.细胞核结构

23.欧文顿:

膜是脂质组成的,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更容易通过膜

24.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暗-亮-暗,提出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组成,静态统一结构

2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26

27.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下保存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在6.5~8.0(胃蛋白酶pH1.5)植物4.5~6.5

28.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般来说是这样写法:

A—P~P~P,具体情况如下:

ATP分子

简式A-P~P~P,式中的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表示普通的磷酸键,“~”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29.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

30.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来自太阳的光能

31.色素:

叶绿素(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

橙黄色叶黄素:

黄色吸收蓝紫光)

32.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也是基粒上

33.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

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条件:

光色素酶

H2O———O2+【H】合成ATP

暗反应阶段:

【H】ATP酶叶绿体基质中

34.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氨气———亚硝酸———硝酸,释放化学能)

35.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小宝的大小

36.细胞增值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遗传与进化

1.孟德尔豌豆杂交(自花传粉闭花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花大,易于人工授粉。

遗传性、形状稳定,便于区分形状)

2.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种子形状:

圆和皱)

3.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去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5.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归纳总结

6.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去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8.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该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9.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的时间很短(几乎没有),但一定无染色体的复制。

与有丝分裂相比,只是无同源染色体

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比第一次分裂减少一半

10.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11.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a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12.萨顿的假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13.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去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5.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半性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

女性多于男性;具有连续现象,代代遗传)红绿色盲症(X染色体隐性。

男性多于女性;隔代遗传)

17.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18.肺炎双球菌的的转化实验:

艾弗里格里菲思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

菌落表面光滑、有多糖类荚膜—S型细菌;表面粗糙、无多糖类荚膜—R型细菌。

S型细菌能使小鼠患上败血病。

19.格里菲思实验

实验证明:

转化因子是DNA,遗传物质是DAN,不是蛋白质

2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外壳都是蛋白质,头部内含DNA)

增殖过程:

吸附—注入—合成(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物质)—组装—释放

搅拌的目的: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

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是大肠杆菌

21.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

c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22.DNA半保留复制:

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半保留复制的意义:

遗传稳定性的分子机制。

22.DNA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

②合成互补的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的DNA分子

23.DNA复制的条件:

模板:

亲代DNA的两条母链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24.DNA分子复制的场所: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DNA分子复制的时间:

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复制的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意义:

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使生物前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5.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2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在DNA上呈线性排列,不连续,间隔排列

碱基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特性:

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的特异性

27.RNA一般是单链,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内

28.转录:

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场所: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过程:

解旋—配对—连接—脱离

模板:

DNA的一条链

原料:

AUGC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条件:

解旋酶RNA聚合酶能量

产物:

mRNA(只有在mRNA中含有密码子,tRNA有反密码子)

27.

29.有64种密码子,61个控制编码,另外3个UAG、UAA、UGA不编码氨基酸,而是蛋白质终止信号又称终止密码子。

细胞质中的氨基酸要进入核糖体是靠搬运工搬运──tRNA来完成的,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反密码子:

每个tRNA上的三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

然后m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在细胞中再进行翻译。

翻译的定义:

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叫做翻译。

翻译的场所:

细胞质核糖体上

翻译者:

转运RNA(tRNA)

翻译条件:

模板:

mRNA原料:

20种氨基酸能量:

ATP结果:

多肽

30.克里克的中心法则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都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

31.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第六位谷氨酸变成缬氨酸)

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32.基因重组:

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交叉互换:

非姐妹染色单体(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而发生交换)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3.染色体变异:

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缺失倒位重复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上易位发生在两天非同源染色体间

34.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分为:

a.单基因遗传病:

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显性基因: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隐形基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b.多基因遗传病:

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

35.杂交育种: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青霉素育种

38.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可以遗传给后代)

39.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共同进化:

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种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可遗传变异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