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5054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上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上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上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上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音乐教案.docx

《三上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音乐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音乐教案.docx

三上音乐教案

第9课学唱中外儿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踢毽子》

教学目标:

一、通过这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二、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手号和音准

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要在“玩”字上做文章。

二、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三、新课教学

1、赏毽子:

请学生带个毽子进教室,(最好自己动手做一个毽子,材料可由自己选择,造型可由自己设计。

)在歌曲《踢毽子》的背景音乐声中互相欣赏手中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各式毽子,感受我们祖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2、踢毽子:

在歌曲《踢毽子》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一场班级踢毽子表演赛,看看谁的毽子飞得高,谁踢的个数多,谁踢的花样新,在欢快的气氛中导入歌曲的学习。

3、唱歌曲:

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注意让学生能听出一、二小节是由mi、sol、la三音组成的,请学生打手号跟音乐唱一唱。

在听歌曲录音时,可让学生先跟着歌曲拍出节拍听熟歌曲,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等。

然后跟着歌曲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再过渡到师生对接唱或分小组对接唱的方法学习歌曲。

4、玩游戏:

唱游的方法由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教师作适当提示。

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同学跟着音乐边唱歌曲《踢毽子》边踢毽子。

(2)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围成圈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另一组在圈内边踢边唱,再交换。

(3)曲声中进行踢毽子比赛:

两人一组,一人踢毽子,一人当裁判为其数个数。

时间以歌曲的长短为限,歌曲的前奏部分作准备,从第一个歌词“小”开始踢,以最后一个歌词“习”为结束,再两人交换做。

最后老师当裁判长,看看谁能登上“班级踢毽子比赛”冠军的宝座。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翠鸟咕咕叫》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同学们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贵。

二、让学生在歌曲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弱拍。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歌曲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弱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唱游《当我们同在一起》

1、看中感受。

师播放课件《当我们同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朋友间的乐趣。

2、听音乐读歌词。

(1)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

(2)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用听唱法背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2)再次请学生打着3拍子的强弱规律为师的范唱伴奏。

(3)能用自信而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当我们同在一起》。

4、在歌唱中律动。

(1)让学生跟随歌词内容做律动。

(2)启发学生可用互做拥抱动作,握手动作和拍肩动作,通过用动作来帮助同学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3)在歌唱中互做游戏,当唱到你对着我笑哈哈,我对着你笑嘻嘻时互做嘻笑动作。

5、创编游戏。

(1)师指导学生创编解开千千结的游戏。

(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

(3)听背景音乐《当我们同在一起》做自由律动。

(4)当音乐停时,学生的动作也停,再请学生按刚才牵手的顺序牵好手。

、能尝试着改编歌词来演唱。

(5)请学生想办法解开千千结走回以前的位置。

(三)小结。

第10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

教学内容:

《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一、体验歌曲优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

二、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优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

感知三拍子音乐的旋律特点,并进行歌曲的创作。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课,听音乐,唱《瑶山乐》

三、新课教学:

1、欣赏巴哈的《G大调小步舞曲》。

2、听听,请班上学钢琴的同学弹奏乐曲。

3、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熟悉歌曲旋律,感受三拍子音乐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唱时边打着拍子唱。

4、结合音乐做3/4拍子的律动,学习三拍子舞步。

全班分成两横排面对面站立,对面的两个同学手拉手,踏三拍子的节奏,一排前进另一排就后退,然后交换位置跳。

四、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歌曲简介,先听一遍范唱,会发现歌曲和刚才听的小步舞曲旋律是一样的。

这首歌曲就是用小步舞曲填词而成。

2、学唱歌曲,学生已经熟悉了旋律,采用自学歌曲的方法演唱。

让学生互相聆听,互相评价。

3、重点学习唱好跳音,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并且要唱好511|111|的音准。

4、学习知识。

学习级进和跳进。

5、创编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歌曲,请同学们自行分析歌曲的情绪应该如何处理。

6、载歌载舞,在歌声中下课。

 

第11课音乐中的小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二、欣赏童声合唱《八只小鹅》

教学目标:

通过童声合唱歌曲《我的小鸡》和《八只小鹅》的欣赏,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欣赏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1、说说小鸡:

欣赏前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自己看到那些毛茸茸的小鸡时的心情,学一学小鸡的叫声和姿态,也学一学公鸡、母鸡的叫声和姿态,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鸡的知识的了解。

2、导入新课

(1)场景导入:

让学生在纸上或黑板上画自己喜欢的各种小鸡、公鸡、母鸡,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欢快的养鸡场。

(2)歌曲导入:

复习第一册学会的歌曲《在农场里》,将学生带进音乐的意境中去。

3、聆听歌曲:

第一遍聆听歌曲时重点让学生听出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

4、边听边动:

第二遍聆听时可让学生为歌曲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歌词编律动,如“叽叽叽叽”、“我的小鸡”、“可爱的小鸡”、“毛茸茸的身体”等,听到这些歌词时做相应的律动。

5、创编表演:

第三遍聆听歌曲时让一部分同学当小冬,一部分同学当小鸡,跟着歌词内容和歌曲节奏,自编动作进行“我和小鸡”的唱游活动,表现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感情。

三、欣赏童声合唱《八只小鹅》

1、唱中感受:

启发学生听出歌曲开头小鹅叫声力度的变化,想象八只小鹅从远处的草地上边叫边摇摇摆摆走来的意境,再让学生学着唱一唱前四小节,表现出力度的变化,还可边唱边模仿小鹅走路的步态。

2、演中表现:

听到歌曲中“它们态度优雅,看来架子很大”时,让学生表演一下“架子很大”的神气样子来。

3、创中想象:

启发学生听出歌曲结尾处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逐级下行的旋律,想象出小鹅们“玩了一天,疲倦了,回家了……”的意境,结合歌曲旋律做律动,表现出“疲倦的小鹅”的形象。

4、听中唱游:

跟着歌曲音乐自由表演,可以启发学生表现小鹅们在池塘边游戏、游泳、打水仗、捉鱼等情景,但必须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速度表演动作。

可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创编的动作最贴近歌曲的意境,最富有乐感。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乐曲《公鸡和母鸡》

二、欣赏管弦乐曲《吹口哨的人与狗》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欣赏乐曲《公鸡和母鸡》

1、欣赏乐曲《公鸡和母鸡》,学生想象它所描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再用律动表现出自己所想象出来的音乐想象,只要有其合理性,教师均充分肯定。

2、欣赏与模仿:

随着音乐,自己律动。

三、欣赏管弦乐曲《吹口哨的人与狗》

1、初听乐曲:

先不告诉学生乐曲的名字,让他们自由地想象乐曲中发生的故事,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完事地表述出来,再说说自己是根据乐曲中的哪些音乐要素想象出来的。

2、复听乐曲:

可引导学生注意听辨乐曲结尾出现了什么声音?

出现了几次?

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请学生重新构思或整理自己初听时所想象的故事,再说一说。

3、起乐曲名:

请学生为乐曲起个名字。

4、相关知识:

教师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口哨音乐的知识。

5、再听音乐:

要求学生听到口哨声和小狗的叫声时可用声音或动作模仿一下。

6、自由表演:

请一部分同学扮演小主人,一部分同学扮演小狗,随着音乐的欢快节奏,悠闲自得地吹一吹口哨、走一走,演一演。

7、拓展欣赏:

给学生介绍一些世界口哨名曲,如《波基上校进行曲》(又名《桂河大桥进行曲》)等,拓展欣赏的内容。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歌曲《数蛤蟆》

二、学习歌曲提高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歌曲《数蛤蟆》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歌曲(出示谜语)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

“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

穿件绿色花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

”猜一种动物。

生:

青蛙。

2、师:

真聪明!

青蛙还有一个好朋友,你知道是谁吗?

生:

蛤蟆

二、新授内容

1、师:

小朋友们了解的还真多,关于蛤蟆还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播放动画《数蛤蟆》)

生:

快乐

2.读歌词:

(出示歌谱)

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小蛤蟆爱吃害虫,它每年要吃掉近万只害虫,它是保护庄稼的小能手,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夸夸它们吧!

(跟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读一遍。

师:

读得真好,你们自己能够完整的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吗?

不过要加入拍手来伴奏。

请看第一条节奏。

(根据不同的节奏学生自己读2遍。

另外一组学生拍手伴奏,出示节奏谱)

师:

读得真好,伴奏的小朋友也非常的整齐,歌词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师:

蛤蟆不吃水吃什么?

它们正在告诉人们,害虫已经被它们吃完了,今年又是丰收年!

解释衬词乒乓更加有趣)

师:

多么能干的蛤蟆啊!

让我们一起用美妙的歌声来赞美它吧!

3学唱:

(出示歌谱)

1)老师领唱,学生跟唱一遍。

纠正音准,节奏

2)学生跟琴模唱歌曲一遍。

老师弹一乐句,你们跟唱一句。

3)师生接口唱各一遍;

4)齐唱一遍;放慢速度

5)想一想,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才能够表达数蛤蟆的快乐心情呢?

(加快一点速度,用自然、有弹性的跳跃的声音,听老师对比范唱)

6)就用自然,跳跃的声音来唱一唱。

完整唱

7)3组比一比哪一组唱的最好?

8)看来三组是不分上下,哪一组能背唱呢?

三、创编活动:

数蛤蟆

1、师:

真厉害,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已经背唱出来了。

小蛤蟆们可高兴了,它们还有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数蛤蟆)

2、师问: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

生答: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

2、看来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不能把三只蛤蟆也唱一唱呀?

3、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们通过了,小蛤蟆们甘拜下风,它们为大家献上了自己最喜欢玩的游戏。

不过要表现好的小朋友才能玩这个游戏,请听老师说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玩的音乐游戏名字叫“青蛙传球”,先看老师给大家做个示范,(提出传球时的要求,球传到你手中,要学青蛙叫两声,边跳边学青蛙叫,再传给另一位小朋友,音乐结束球在谁的手中谁就可以上来领唱第一句,随便你唱几只蛤蟆,比一比谁领唱的最好?

音乐一开始游戏就开始传,以歌曲《数蛤蟆》伴奏为背景音乐)

四、拓展:

1、师:

这么多的蛤蟆数都数不清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又叫童谣,这些流传在小朋友中间的歌谣和儿歌都叫童谣。

(歌谣是可以唱的,儿歌琅琅上口,是可以读的。

)那你还知道哪些童谣呢?

能读出来或唱出来给别的小朋友听吗?

2、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首童谣,仔细听,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数蛤蟆》有什么不同?

(播放数鸭子)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

今天,咱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大家知道了蛤蟆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所以,我们以后要爱护它,保护它。

还一起欣赏了好听的童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童谣,课后请小朋友去留意我们身边的童谣,比一比谁找到的童谣最多,我们到下一节课一起交流,好吗?

第12课多彩的乡音

(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捕渔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台湾山地民谣《捕鱼歌》的学习,了解和喜爱台湾的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统一祖国”“一个中国”的思想教育。

二、通过歌曲的学习,认知“1、2”两个唱名,感知音名“C、D”;并通过将唱名当歌词唱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唱名和简谱的关联感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学唱歌曲《捕渔歌》

1、示范与引导:

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段渔民在波浪滔滔的大海上捕鱼的画面,然后跟着歌曲录音,边范唱歌曲边表演划船、撒网等捕鱼的动作。

2、对话与议论:

请学生说说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并为歌曲取个歌名。

介绍台湾和台湾民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朗读与律动:

熟悉歌曲的节奏,再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同时做用力划船的律动:

× ×︱×·× ××︱× ×︱×-

嗨 哟 依 哟 依哟 恩 嗨 哟  (四遍)

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同时做划船、掌舵、撒网和手捧大鱼等动作。

4、手号与歌唱:

老师用手号打出歌曲旋律,请学生看着手号唱准音高。

(速度不宜快,开始时也不必完全要求节奏的准确,只要求音高准确。

第三句高音re的手号学生可能认知有困难,教师指导一下;第四句的“2 5”也是难点,学生不宜唱准,加强练习。

5、歌唱与唱名:

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歌曲的第二句“6 5︱3·5 32︱11︱1-︱”和第四句“2 5︱3·5 32︱11︱1-︱中的“65”和“25”两个很容易混淆,教师在这两处用手号辅助学生唱准音高;学会两段歌词后,按教材要求,将唱名当歌词唱一唱。

6、设计与唱游:

让学生自己设计演唱或唱游方式,可用以下方法:

(1)全班同学边唱边做划船和捕鱼等律动。

(2)一人领唱一、三句,众人齐唱二、四句。

(3)一人领唱前半句,众人齐唱后半句。

(4)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唱第一段歌词,另一组同时唱第二段歌词(注意要有气息控制地、轻轻地唱。

(5)将全班分成三大组,第组唱一段歌词,同时唱,但要注意突出第一段歌词。

第二、三段歌词要轻轻地唱,产生一种背景音乐的效果。

(6)唱游:

全体同学手拉手围成圈,第一句向逆时针方向走,用踏并步;第二句向顺时针方向走;第三句向圆心走,双手渐渐抬高;第四句退回原位,双手慢慢放下。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一、听辨歌曲,在体验、实践、创作中体会这首山歌的特点。

二、知道五声调式和上波音的特点,感受四川地方语言,能够有表情、有意境的演唱歌曲。

三、通过有感情的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民歌、喜欢民歌。

教学重难点:

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观看视频)

呼吸练习(三慢三快)

二、体验活动

1.有表情的喊太阳:

太阳出来了(三次)

2.体验鼓、镲演奏。

3.师范唱,生体验歌曲风格,引出课题。

1)喊太阳→师表演唱第一段→师原速欢快演唱歌曲一二段。

2)歌曲风格

3)出示课题

三、复习、处理歌曲

1.分析这首民歌特点

1)跟钢琴唱旋律,感受五声调式。

2)生跟钢琴手划旋律线,唱旋律,感受山歌的特点

2.歌曲语言特点?

1)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一二段

2)分析语言特点,体验。

3)有感情的完整朗读一二段歌词

3.处理歌曲

1)生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二段(生双响筒一起伴奏)

2)聆听、感受、演唱上波音,感受其特点及作用

4.跟钢琴完整演唱一、二段。

5.深入处理歌曲

1)人声模仿脚步声

2)人生模仿砍柴声:

3)生同时演唱三声部(双响筒伴奏)

4)三声部及双响筒锣鼓队一起奏唱

5)完整表演唱

四、拓展

1.视频

2.讨论交流

3.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桔梗谣》

教学目标:

一、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感受歌曲的美。

二、能用歌舞形式表演《桔梗谣》,学生能生动地表现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三、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感受歌曲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大长今》主题歌(同时CAI出示长今图片)。

2、导入

提问:

1)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谁来说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

它的主人公是谁吗?

(《大长今》)

2)小结:

老师也是《大长今》的忠实观众,始终被长今聪明、勤劳、坚强不息的个性深深吸引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朝鲜,看看长今是生活在怎样一个民族里!

3、介绍朝鲜(CAI出示朝鲜风光组图)⑴、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的东部的朝鲜族自治州是一个风光秀丽的的地方,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人民勤劳、朴实、勇敢坚强。

朝鲜族妇女善于在头上顶着东西走路,如盛满水的瓦瓮、装有衣物的包袱等,都用头顶着,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能走得很快。

⑵、介绍朝鲜服饰:

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不论男女老幼皆喜欢穿素净的衣衫和鞋袜,显示出清静朴素的特征。

妇女的装束为短衣长裙,衣长仅到胸部,无扣,以长绸带打结,既起到了纽扣的作用又是美观漂亮的装饰品。

朝鲜族妇女头饰较简单,未婚少女梳一条长辫,结婚后就挽发于脑后,朴素大方。

二、感受音乐《桔梗谣》

1、欣赏舞蹈、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导入:

和许多民族的人们一样,朝鲜族人民也能歌善舞,在节假日里,她们都喜欢穿着这身漂亮而且独特的衣服翩翩起舞。

下面咱们就来欣赏一段朝鲜族的舞蹈。

(出示舞蹈《桔梗谣》)

1)提问:

你觉得这舞蹈美吗?

美在哪里?

(动作很美)

2)学习朝鲜舞的基本动作。

(简单的手动作以及吸气的动作)

3)师生一起随音乐舞蹈

2、再次感受音乐,引导学生倾听歌曲的节奏特点。

1)提问:

这舞蹈除了它的动作很美之外,它还美在哪里?

(旋律也很美)

你知道它是几拍子的吗?

2)学生欣赏,教师有意识的用脚的动作提示学生。

3)学生学做脚的动作,提示学生强弱的规律。

4)师生一起随音乐做脚的基本动作,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感受音乐,完整舞蹈。

师:

你觉得这舞蹈的情绪是怎样的?

(优美抒情)

师:

朝鲜的舞蹈被人称之为"象仙鹤一样翩翩起舞",它的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现在让我们面带着笑容,象仙鹤一样翩翩起舞吧!

三、新课教学

1、导入

朝鲜的舞蹈美,朝鲜的歌曲也同样美。

小朋友们你们想听吗?

···接下来。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首非常动听的朝鲜族民歌,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棒,能听出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CAI播放歌曲)

2、讨论歌曲

①你听到了什么?

②“道拉基”是“桔梗”的朝鲜语,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每年春天,人们都会上山挖桔梗。

(CAI出示桔梗图片)

③这首歌曲的曲名叫<桔梗谣>,它的旋律大家熟悉,想想看在哪听过?

(前面舞蹈)

3、学唱旋律(旋律在课前稍微熟悉了一下)

⑴排列顺序(CAI出示曲谱)

师:

郭老师不小心把这首歌曲的旋律的顺序给打乱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一边听老师唱一边把顺序重新排列好,比比看哪组的小朋友最聪明,最快。

(师唱完整的旋律,生排列。

顺序为①④②⑤⑥③⑤)

①333︱3323|5565|3.21||

②33—|3323|5565|3.21||

③333︱3.21|5565|3.21||

④3—3|232165|61.6|5——||

⑤333︱232165|61.6|5——||

⑥656165|656165|11.2|1——||

⑵分句学唱(CAI出示排好顺序的乐谱)

A学唱①④两句

听师唱,生点谱跟唱.

B找相同的乐句

1)提问:

在这里面还有些乐句长的跟这两句十分的相似,你们找找看,他们藏在哪里?

2)学生找出,教师做比较。

C学生分组学唱

1)把3、4、6、7这四句相似的乐句分四张卡片由学生四为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

2)在组长带领下分四个学生一小组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每组要用集体智慧把它自学唱好,声音要轻,不要影响其他三组。

3)各大组汇报自学情况,由组长带领唱本组的卡片,其余各组学生点评。

教师及时进行纠正.(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唱得最棒)

D师生接唱

教师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在教师指挥下各组接唱,第5乐句教师演唱。

E提问:

这旋律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

(优美、抒情)

F带着优美的声音齐唱旋律

4学唱歌词

⑴导入

师:

<桔梗谣>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朝鲜民歌,为了能让更多的小朋友学会唱这首歌曲,人们把它翻译到汉语来演唱,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汉语版的<桔梗谣>.

(2)聆听歌曲(磁带播放)

(3)讨论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按节奏朗读歌词(出示歌词节奏谱)

(5)再听歌曲,用最轻的声音跟唱歌曲

(6)请几位会唱的小朋友来唱唱.

(7)感情处理:

1)提问:

我们应该什么样的声音去表现这种劳动的场面?

(欢快的、充满感情的)

2)学生演唱

5为歌曲的演唱伴舞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朝鲜族优美的舞蹈学了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而且还学唱了动听的<桔梗谣>,现在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来边跳边唱吧.

四介绍朝鲜长鼓

1导入

师:

朝鲜族的艺术,在许多喜庆的场合他们都喜欢演奏一种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朝鲜长鼓,(出示长鼓图片),

介绍长鼓:

朝鲜族长鼓,又称杖鼓、两杖鼓。

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

鼓身木制,呈圆筒形,两端粗而中空,中段细而实。

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演奏时,坐势,置鼓于架上;立势,将鼓挂于奏者身前,右手执鼓棰敲击细端鼓面,鼓棰用细竹条做成,长40厘米左右,棰头稍大;左手拇指放在粗端鼓框边,用其余四指拍击。

演奏技巧丰富,左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和闷鼓点四种,右手有单鼓点、单花点、双花点、滚奏、震奏等多种。

2欣赏<长鼓舞>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非常优美的朝鲜长鼓舞

五课堂小结

师:

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不仅欣赏了优美的朝鲜舞蹈,还学唱了动听的朝鲜歌曲,朝鲜的歌美舞美,朝鲜的风景更美,希望小朋友们长大以后能有机会到朝鲜去旅游.

第13课听音乐、看舞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听赏《四小天鹅舞曲》、观赏《四小天鹅舞》

二、听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观赏芭蕾舞《天鹅之死》

教学目标:

一、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感兴趣。

二、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天鹅》,能听辩出大管、双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

三、跟随影像和音乐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