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4814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等式与方程

第一页例1例2练练练习一第1、2题。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1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并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方程的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

等式和方程的区别,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

出示天平。

提问:

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例1.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

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

50+50=100    

2、提问:

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3、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全班交流。

(二)教学例2,出示四幅天平图。

1、引导学生在书上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

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4、认识方程,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5、提问:

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用集合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练一练第一题。

观察比较,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先观察每个算式,找出算式中的未知数,把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四、回顾整理,总结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含义是什么?

四、知识检测,当堂反馈。

练习一第1、2题。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第1页

板书设计

等式与方程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内容

等式的性质

(一)第2、3页例3、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3到5题。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12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答:

什么是方程?

2、判断:

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课件出示。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等式和方程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全班交流。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3第一组图片。

观察左图:

用等式表示图片的意思。

50=50

问:

现在天平是平衡的,怎么样增加砝码,使左右两边仍然平衡?

2、出示第二组图片。

用等式表示:

50+10=50+10

50+a=50+a

3、出示第3,第4组图片。

(1)提问:

你们能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的质量各是怎么变化的吗?

(2)学生用等式分别表示。

(3)比较这里的两组等式,在小组里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4、交流展示,质疑拓展

出示以下等式: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

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5、独立完成试一试。

全班交流。

指名说一说想法。

(二)、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能看图列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x+10=50

怎么样才能求出方程中x的值呢?

你有什么方法?

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一是方法:

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

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是强调书写的格式。

    

2、小结:

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2、练一练的第2题。

3、练习一的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五,当堂检测。

练习一的第4题。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第2页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教学内容

等式的性质

(二)第4、5页例5、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6、7题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12课时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一起在组里说说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2、猜想: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那么等式的两边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呢,是不是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学生自主猜想,说说理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5.

1、依次出示例5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看图写等式。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完成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二)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

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练一练。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第6题前两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

(第三组)

⑵、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一第7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⑶、集体订正。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说说等式的性质。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练习一第6题的后面两题。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二)

X=202X=20×2

3X=603X÷3=60÷3

40X=960

解:

40X÷40=960÷40

X=24

教学内容

练习一(8到13题)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8课时第3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自主复习,小组交流

自学要求:

1、回顾方程的含义、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2、复述等式的性质,怎样解方程

二、展示汇报

同桌互相说说以上要求内容,师指名几人分别作答。

三、基础练习,质疑拓展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第8题

课件出示前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四、提升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9到13题)

1、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

把x代入方程求出结果再比较。

2、第10题

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公式。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

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怎样改正,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3、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4、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5、第13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五、小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收获,以后再遇到同样问题怎样解决。

六、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第8题后三题。

集体订正。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解方程

 X+0.7=14   X÷9=90        0.9X=2.43

 

学生板演解方程过程。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9页例7练一练练习二1到4题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12课时第5课时

课型

新授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及表达等能力和认真思考、仔细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正确地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地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谈话。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板书课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7的情景图。

(1)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去年的体重加上2.5千克等于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减去去年的体重等于2.5千克。

(2)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

“去年的体重”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示范:

解:

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3)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X+2.5=36

在小组中说说:

x、2.5、3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

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小组交流。

会解这个方程吗?

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4)指出:

在“解:

设……”时已经设了“x千克”,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

你准备怎样检验?

说说检验的方法。

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小组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

(5)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练一练。

(1)读题,理解题意。

(2)哪一个条件告诉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什么?

(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

如有不同的可以书上补充。

⑶、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⑷、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1到4题。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指名板演。

(2)完成第2题。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白键、黑键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指出: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好根据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来列。

方程怎样列呢?

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1)理解题意。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

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7情境图。

提问:

观察这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关于测量体重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教材第9页“练一练”。

 

提问:

谁来说说这道题的等量关系?

你是根据那句话找到的?

 

学生回答,并补充数量关系,如果有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另外补充。

 

先弄清题意,找等量关系,再设未知量,列方程并解答,最后检验作答。

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问题

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

解:

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

X=36-2.5

X=33.5

答:

小红去年体重是33.5千克。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9、10页例8练一练练习二5到8题。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12课时第6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解方程:

2x=64,x-22=64

学生独立解方程。

学生板演。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8情境图。

提问: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2、分析题意,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

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

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列出方程:

2x-22=64

4、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提问:

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中明确:

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

”,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6、提问:

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7、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

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

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二第5题

3、做练习二第6题

4、做练习二的第7题。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练习二第8题

作业设计

练习一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解:

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2X-22+22=64+22

2X=86

X=43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二第9到15题。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12课时第7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把已经掌握的方程的解法类推到解新的方程道德过程中,会解形如ax±b=c、ax÷b=c的方程,加深对有关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掌握。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谈话导入。

师: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对前段时间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二、基本练习。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稍复杂的方程。

想一想等式都有什么性质?

2、第9题。

(1)出示:

4x+12=50  2.3x-1.02=0.36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校对时,提醒学生要自觉检验。

并说说以后遇到像这样的方程一般可以怎样解。

(2)出示:

30x÷2=360

先让学生说说这样的方程可以怎样解。

再让学生做一做,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时,说说解这个方程的依据,并让学生做口头检验。

3、第10题。

(1)说说两题中的x分别表示哪个数量。

(2)找出每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第1题如果有困难,教师可提醒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格式。

三、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

1、第11题。

出示题目,问:

你能说说这里的相等的数量关系吗?

指名说说,小组交流,列出方程,指名板演。

2.第12题

出示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再让学生说说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并口头列方程。

独立解答。

3.第13题

(1)出示题目。

学生读题后说说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2)问:

你会解答吗?

可以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四、联系生活,运用知识

第14题

投影出示题中的发票,让学生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问:

你有办法算出墨水的单价吗?

学生独立尝试。

集体交流,注意不同的方法。

(方程和算术方法)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六、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第13题。

(1)出示温度计,教师简单介绍:

我国测量温度常用℃(摄氏度)作单位,有时还使用(华氏度)作单位。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换算:

(教师出示公式,学生齐读)

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2)问:

如果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86℉,相当于多少℃?

出示问题,让学生读一读。

(3)问:

你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原来的+收集的-送给=剩下的

解:

小明原来有邮票x枚。

X+24-30=52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3页例9练一练练习三1到3题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12课时第8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正确找出等量关系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