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docx
《初中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设想]
学习阅读电影剧本,初步学习影视评论的写作,培养学生欣赏电影的能力。
[教学时数]总计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看看课文中描述的场景有哪些?
并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那个场景描述出来。
三、初步学习评论人物的形象的意义。
1.学生讨论这个人物的形象意义
提问:
你认为,张春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吗?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相同的。
俗话说:
“艺高为师,德高为范”。
从“艺”的角度而言,张春花毕竟仅仅具有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对于所传授的知识、教书育人的基本技能一无所通。
从这个角度而言,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从“德’,的角度出发,张春花则是一个极其负责的教师,为了“一个都不能少”,不惜辛苦饥饿,独自进城找李望水,三天三夜而无所怨言。
从这个角度而言,张春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创新思维,只要合理即可。
其他相关问题请参照“教学设计(A)”。
2.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对“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考的深度不同,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有深有浅。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考虑时,要由课内内容延伸到课外。
四、学习评论影片内容。
1.学生读关于《一个都不能少》的两篇评论文章(见资料)。
学生快速阅读。
张艺谋新片《一个都不能少》最动人处,是片中人物的精神境界及真挚感情,具有极强净化心灵的力量。
编导以一个贯穿性道具——粉笔,作为展示人物思想、情感活动的载体,可谓匠心独运。
高老师虽在影片开始不久就离开了他放心不下的水泉小学,但藉着粉笔,他的形象却贯穿全片。
他向代课的魏敏芝交待工作,便从数粉笔开始,他循循叮嘱她:
字不要写太大,以免浪费粉笔;又不要写太小,怕学生看不见。
几个月拿不到工资,他却毫无怨言,一个人教四个班的课,临别反复要求小魏看顾好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中间通过学习委员的日记,记述他如何珍惜粉笔,教人泪下;片末,全体学生看到魏老师带回来人们捐助的那么多五彩粉笔,一致欢叫:
“高老师高兴死啦!
”他的崇高形象一直在学生心中。
学习委员看见粉笔掉在地上,她不顾一切用身体去护,粉笔碎成小段,她痛惜流泪,反映出高老师对她言传身教的影响。
教育,不但是传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人之道。
高老师的烛光精神,感人至深。
捣蛋鬼张慧科开头不肯叫“魏老师”,最后,他却用彩色粉笔写出“魏老师”三个字,展现了师生间经过出走和寻找的艰辛,所产生的动人感情。
粉笔在这里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也成为表达感情的桥梁。
影片展示的山区生活现状是有些苦涩,但影片却以喜剧色彩面对暂时的苦涩。
如村长介绍代课老师时,因张慧科不肯喊老师,气得拍桌子,只有三条腿的桌子立刻倒下。
问起给学校的钱哪去了?
回答:
“买粉笔了,”物质的贫困,掩不住民办教师的高尚精神。
村长关心地到课室外张望,看见黑板上计算筹款的算题,自以为是地说:
“这老师竟会教数学!
”更令观众忍俊不禁。
魏敏芝进城寻学生的过程,表现出朴实的山里人那种执着与顽强。
导演以重覆叠印手法来强调这执着与顽强,这是中国人民能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的民族精神,小演员的本色表演,非常充盈、真挚,令影片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美国的教育经费比我们充足多了,但校园抢击事件却暴露出他们的教育在精神上有极大缺陷。
在我国不少地方,教师待遇低、校舍破旧、学生因贫困失学等问题,都确实存在,但影片着力表现的却是人们在困境中的忘我、奋发精神。
魏敏芝没钱进城寻学生,全体师生去搬砖,是多么动人的一场戏!
有人指责此片表现了我国教育的落后状况,甚至有关部门在一次全国会议上,取消了放映本片给代表看的安排。
我以为是不正确的,正因为目前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尤其是缺乏资金,我们才要搞“希望工程”、“烛光工程”,有关部门恰恰应该藉此片的放映,引起更多人关注,群策群力,早日把教育搞上去,讳疾忌医,只要颂歌盈耳,难道是对人民负责的么?
!
影片的结尾尤令全片调子明朗,哪里丑化了?
!
鲁迅曾指出:
“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致于‘乱’倒和事实相反……”(《鲁迅全集》五卷,第468页),
在当前两岸三地电影业处于低谷之际,张艺谋以低成本拍出如此高质量的影片,其诚意与功力,均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2.学生讨论交流:
你对这部影片有什么看法?
然后形成文字。
可以引导学生选准评论的角度,口子不要开得太大,内容也不一定要很多,也不必面面俱到,能够写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感想即可。
3.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写的评论。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泰坦尼克号
[教学设想]
电影《泰坦尼克号》曾经风靡一时,其故事情节、主题音乐等学生都比较熟悉,对于人物的个性特征也有一定的感受。
在教学时,可以从把握人物情感人手,体会文章是如何渲染出人物感情的,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学会评论。
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至于其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多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白作者的意图。
[教学时数]总计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正音正字:
(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
2.指名复述故事梗概。
二、介绍历史上的“泰坦尼克号”。
三、课文内容理解。
以学生讨论为主。
1.学生体会第288号镜头,然后指名学生表演朗读这一镜头。
2.提问:
面对死亡,两人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两人对死亡表现出了什么态度?
3.提问:
阅读第288号镜头和第291号镜头,画出其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体会:
这些景物描写在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两个镜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表现出“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杰克和罗斯所处的环境,看似美好,却又十分恶劣,充满着冷色调。
其次,这两处景物描写,营造了杰克和罗斯爱情的特殊环境,正是这个恶劣的环境反衬出他俩坚贞不渝的爱情。
4.唐代诗人白剧易写道: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成为了中国很多恋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罗斯最终吹响了哨子。
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如何安排这个结局?
四、写作影视评论。
1.学生迅速回顾整个电影的内容。
2.写评论。
结合上节课所学,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角度,如电影表现手法、人物形象、故事内容、音乐运用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所选择的话题不要太大。
学生写完后,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评论。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指出其中的优劣。
注意多肯定其优点。
3.评选两到三篇优秀评论文,以激发学生兴趣。
五、复述课文内容,复习巩固。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结合本课或者19课,任选一个角度,写一个百字左右的短评。
白毛女
[教学设想]
课文节选了两场戏,内容较多,但自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已经简介了相关剧情。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戏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和形象刻画,引导学生思考杨白劳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数]总计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文内容理解。
)
一、导入新课。
1.正音正字:
(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
2.指名复述故事梗概。
二、课文内容理解。
1.课文节选了两场戏,每场戏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第一场戏:
喜儿除夕之夜盼爹爹回家的心情和杨白劳躲债回家后父女见面的情景。
第二场戏:
黄世仁软硬兼施,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
2.这两场戏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恶霸地主利用地租、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杨白劳卖女儿。
这两场戏中,杨白劳一家的贫困悲惨与黄世仁一家的花天酒地形成强烈的对比。
3.这两场戏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杨白劳、喜儿以及地主黄世仁,其中杨白劳是最主要的人物。
4.这两场戏是如何刻画杨白劳的形象的?
(1)外出躲债仍挑着豆腐担子。
(2)买回三件年货。
(3)不敢坐、不敢喝茶。
(4)下跪、哀号。
(5)疯狂地拦住穆(仁智)。
以上事件、行动表明,杨白劳勤劳、忠厚、善良,但他性格懦弱、胆小怕事。
他是在地主阶级长期压榨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
这些事件、行动是通过舞台提示、说白、唱词等表现出来的。
5.杨白劳的悲惨命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以黄世仁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造成杨白劳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其根源。
而杨白劳胆小怕事、逆来顺受又是其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
三、复述课文内容,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课文内容理解,作业练习。
)
一、导入新课。
二、课文重点语段阅读练习。
(参见课文p-151页说白之潜台词内容。
)
三、归纳歌剧的特点。
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有的歌剧只有唱歌,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有。
歌剧除了人物、情节集中,戏剧冲突强烈这些一般戏剧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即主要以演员的歌唱来表演剧情、塑造人物,歌词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能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复述课文内容,复习巩固。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结合本课以及前面所学,就你身边之事,编写一个短剧,注意格式规范,篇幅控制在300字以内。
《电影文学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电影的欣赏和评价,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欣赏电影作品,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体味电影文学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3、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4、重视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作品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和创造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
1、教授学生一些电影欣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及怎样写影评。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电影欣赏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会欣赏。
3、学生写评论,教师搜集相关影评,在下节课的一开始作简单的点评。
教具准备:
DVD机和DVD碟片。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一、什么叫影评,怎么写影评
中学生比较喜欢看电影电视,看了之后也比较喜欢谈论片中的内容,或是写一些对电影看法的文章。
但往往容易将影评写成观后感,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
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
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和其他文艺评论一样,影视评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评什么”和“怎么评”。
评什么: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
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怎么评:
①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影片主题、人物形象。
电影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锤炼和创造。
只有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生活,才能在观众的心灵中产生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
社会生活是影片产生的基础,我们在评论影片时,就要将影片放到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真实,深广度如何,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的现实感;去考察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其生活的环境,是否有过分拔高或贬低人物形象的情况。
历史的标准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尺子。
②以美学的标准来评论影片的美感效果。
影片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反映,所以当对具有审美特征的影片进行评价时,不能不考虑美学的角度。
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否,典型化程度如何,形式是否完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画面的组合、音乐的配置等是否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等都要以美学的标准来衡量。
如在评论张艺谋前期的一部分作品时,如果不坚持美学的标准,就无法客观地评论影片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偏僻地方的陋习。
③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含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
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
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溢于言表地体现出来。
④从影视艺术角度入手来评论影视语言运用的成功与否。
所谓影视语言,即导演根据运动、组接规则来调动、联结各类镜头。
包括特写、快慢镜头、蒙太奇的组接方式等。
影视语言应具有比较完善的信息传递功能,它不仅要具有画面组合的叙事能力,更应具有揭示客观对象内在涵义的功能。
当然,对影片进行评论的角度还有很多,只要能抓住影片的某一方面,准确地进行评论,都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电影《麦兜故事》
导演:
袁建滔
原著故事:
谢立文、麦家碧
监制、编剧:
谢立文
配音演员:
李晋纬、林海峰、吴君如、黄秋生
出品:
BlissDistributionLtd
由香港作者谢立文、麦家碧“制造”的《麦兜麦唛系列》,近年来风靡港台。
坊间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册——这么流行,原因其实很简单:
就像“史奴比”是“一条人文主义的狗”,而麦兜麦唛,是“两只世俗生活的小猪”——他们“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作品绝大部分都是虚构的。
有一个例外,就是麦兜的师父黎根,是真有这个人的,他也的确是教李丽珊滑浪风帆的人,但"抢包山"一事,则是作者安在他身上的。
麦兜故事除了传达出一种浓浓的温情之外,更多的还有一种屡败屡战、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在里面,
电影评论
香港制麦兜让人笑到哭的猪
麦兜跟妈妈麦太是两只粉红色小猪,他们相依为命,住在香港。
麦太巴望着儿子有朝一日为香港夺得第二面奥运金牌;而“总是把家里每样东西都吃光”的麦兜,只希望妈妈能在圣诞节买火鸡来吃,或在吃完感冒药那天,去马尔代夫度假……
梦想幻灭依然快乐
动画片“麦兜故事”百分之百香港制造,充满港人特有的天真与幻灭。
麦兜最后没拿到奥运金牌,却练成半吊子的“抢包山”(香港民俗活动,和台湾的抢孤类似),整天唱着幼儿园学来的歌:
“大包多来几笼不怕胀!
”
麦太圣诞节时真的买了火鸡,吃了半年却吃不完;麦兜想了好久的马尔代夫假期,原来只是妈妈的白色谎言。
剥去一切欢乐表象,最后只剩下荒谬的事实,麦兜还是乐在生活。
练习抢包山过程中,他渐渐懂得母亲的爱;吃下第一口火鸡时,他享受到人间最美味的食物。
看“麦兜故事”,可以感动地掉眼泪,也可以笑到掉眼泪。
它有淡淡的无奈与人生哲理,也有大量的童趣与笑料。
原本冷硬疏离的香港,被淡淡的粉彩与柔软的线条,画成了处处飞花的儿童乐园。
每个人物在残酷的生活压力之下,还是爱笑、爱唱歌。
片中音乐大量使用舒伯特、舒曼的作品,却填进无厘头的爆笑歌词。
看不到好莱坞式的华丽视觉效果,但简单朴实的画风及小市民生活情调,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真实街景配音爆笑
“麦兜故事”有真实的香港景致,实景拍摄“旺角”、“深水土步”等拥挤景象,以及天桥、各式各样广告和店铺招牌林立,充满港味的旧街区,再将造型可爱的主角人物融入其中,让观众有更新的观影感受。
“麦兜故事”原是一系列插画童书,在港已经有10年历史,香港评论界认为是“最值得骄傲的香港文化之一”。
原创者谢立文和麦家碧是香港漫画界的夫妻档,他们创造的漫画风格不仅角色讨喜,故事更在幽默中带着深深的感动。
去年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动画片大奖,以及法国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最佳电影奖”。
姑且把它的丰功伟业丢到一边,光是冲着为本片配音的两位巨星:
吴君如与黄秋生冷面笑匠式的声音表情,绝对值回票价。
吴君如演麦太的声音,许多幽默口语教观众喷饭。
片尾一段“午餐、快餐、特餐、简餐、晚餐”鬼打墙式桥段,千万不可错过。
麦兜和麦唛用漫画细节装饰我们的心情
他们的适时而至,使都市人重新找回了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受,使他们重新看到了一个值得留恋的童心世界。
麦兜和麦唛是两只粉红色的、快乐的小猪,他们资质平平、充满幻想、憨厚善良,乐于助人。
他们生活在都市的最底层,既幼稚又成熟,既忧郁又乐观,生活虽然不乏艰辛,却过得乐趣盎然。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样都有着近乎痴愚的、执着的梦想。
翻开香港漫画家谢立文、麦家碧的这套“麦兜·麦唛系列”,我立刻就被那洋溢着童心童趣的漫画故事深深吸引住了,那种感觉好像是童年时代的生活又悄悄回到了自己面前,童年时代的梦想又在轻轻叩响自己的心灵。
这部漫画故事所讲述的其实只是一些平凡生活中的平凡悲喜,画风稚拙细腻,文字纯净透明,其中既有温馨的小品、发人深省的寓言,还包括一些让人过目难忘的小诗。
从《微小小说》开始读起,我们就会逐渐走进这个迷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有为了享受生活细节而制作的一只世界上走得最慢的时钟,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奇小队长”,有充满人情味的“光头校长”,有可爱而又可怜的“屎捞人”,另外还有《尿水遥遥》所表现的那个“平庸、自满却又美丽的世界”,温情甚至有点悲哀的《完美故事》,充满了泪水与满足的《宁静声音》……。
所有这些小品所讲述的无不是生活在都市底层的那些“卑微的人”的“卑微的愿望”,以及他们“卑微的命运”,表达了漫画家对弱者深挚的关爱之情与精神抚慰。
漫画家通过这些故事为我们道出了一个平凡的人生哲理,有时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无心的问候或帮助,也会使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虽然这样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细节点缀了我们的生活,装饰了我们的心情,使得我们并不完美的生活阳光普照,充满了温馨体贴,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麦兜和麦唛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了无数普通香港市民,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看似简单的世界中却包含了家庭、亲情、生死、姻缘等等并不简单的内容。
现代工业社会的冷漠与无情,已经极大地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陌生与疏离,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更是推波助澜,使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麦兜和麦唛的适时而至,则使都市人重新找回了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受,使他们重新看到了一个值得留恋的童心世界,那种悠闲宁静、“无可无不可”的生活状态,更让他们如释重负,不自觉地跟随着两头可爱的卡通小猪“偷得浮生半日闲”,去感觉时间、感受真实,津津有味地品尝生命的过程。
谢立文先生在《完美故事》的后记中说道:
“《完美故事》是在不完美的世界里,凭着实干——更多的却只凭着空想,想出一点点较完美的空间。
毕竟,‘完美’只属于做梦者”。
的确,对于那些热爱生活且知足长乐的人们来说,正是出于对生活的完美想象,才使他们看似普通甚或清苦的日子呈现出了童话般的美丽与富足,才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平凡的人生,生活着,并快乐着!
卡通《麦兜故事》一个意味深长的形象
热映香港的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上映十多天就已经创下1000多万的票房,实在是一个奇迹。
故事里的主角麦兜——一只粉红色的可爱小猪,在作者的笔下,给它赋予了人性,而它的世界也和人的世界没有什么区别。
麦兜的故事很平常,上学、工作,希望、失望,它都一一经历。
麦兜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生活拮据,又智商平平,家庭地位不仅称不上显
赫,甚至有几分卑微,从小它就是平民阶层的一员,也曾幻想着自己的命运有所转机,生活能过得更精彩。
在故事里麦兜是生活在香港平民阶层的代表,因此,它的经历可能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都曾有过。
麦兜的故事或许就是香港平民阶层中某一位真人真实故事的银幕投射,因此才会感染如此多的香港观众。
《麦兜故事》,一支唱给香港草根阶层的歌
■香港制造
在众多打打杀杀和古惑仔漫画当中,“麦唛与麦兜”的故事杀出一条血路,成为香港最成功的原创Q版漫画人物,经常可以在我们身边的贺卡、信纸等产品中找到它的身影。
而这只迷糊又憨憨的猪仔麦兜,今年圣诞期间走进香港的大银幕演绎自己的成长故事,创造出上映十多天就已经有了1000多万票房收入的奇迹。
漫画家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笔下的“麦兜”在动画电影市场低迷之中逆风而行,不仅是香港漫画界的一个传奇角色,更会是香
港动画历史上成功的先行者。
香港的草根阶层
热映香港的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上映十多天就已经有了1000多万的票房收入了,实在是个奇迹。
故事里的主角麦兜,其实是一个粉红色的可爱小猪,只不过在作者的笔下,给他赋予了人性,而它的世界也和人的世界没有什么区别,惟一有别的可能只是它的形象还是个猪的样子,因此还不如就说他是一个生有猪样子的人。
麦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上学、工作,希望、失望,他都一一经历。
而他的智商又不高,家庭地位不仅称不上显赫甚至有几分低微,因为在故事里他是香港人,应该算是生活在香港社会低层的人。
因此,他的经历可能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都有经历。
没有考证过是谁率先使用了“草根阶层”这样一个调侃而又亲切的字眼,来称谓所有为生计奔忙的百姓。
小的时候,总以为香港是一个没有平民百姓的地方,因为那时候,听到“香港”二字就跟听到“金山”二字的感觉没有任何区别。
直到上学之后,随着有关香港的书读得越来越多,香港的电影看得越来越多,才知道香港原来也是有草根阶层的,而且比例还不小。
再到后来接触到了香港人,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才听说香港的草根阶层活得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好,甚至是更累、更辛苦!
麦兜的故事或许就是香港草根阶层中,某一位真人真实故事的银幕投射,因此才会感染这么多香港的观众。
唱给香港草根阶层的歌
谢立文、麦家碧夫妇笔下的麦兜实在是太普通不过,普通到他没有一点超出常人的地方。
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生活拮据,自己又智商平平。
从小他就是草根阶层出身,他也幻想自己的命运有所转机,生活能过得更精彩。
平凡有平凡的快乐,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梦,这样的梦和快乐你我都曾有过。
相信漫画的作者和本片的导演,也曾有过这样的梦想和快乐,否则故事怎会如此生动。
麦兜的梦想很多,其中得奥运会金牌和去马尔代夫旅游是他最大的梦想了。
想做奥运冠军是受了香港帆船运动员李丽珊获得奥运金牌的感召,为此他还亲赴长洲拜师学习帆船技术,结果却学会了失传多年的“抢包山”,这一乡土特种运动的过时绝技,完全不合时宜。
想去马尔代夫旅游,妈妈却只能带他去香港附近山头一游。
但尽管这样,麦兜仍旧觉得很快乐。
看着银幕上的麦兜特制圣诞火鸡吃了半年,看着他从平凡中得来的快乐,看着他长大工作后和现时的许多人一样成了负资产者,观众所感受到的并非是笑,更多的是感动和感叹。
编导们用动画为香港的草根阶层所谱写的这支歌,虽然可能旋律上不够优美,但却与他们的心曲是如此的合拍。
这个阶层里的人,